小A在初一的第一場考試中大放光彩,于是她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女孩搖身一變光芒萬丈。小A聽著來自周圍所有男女老少的贊美,心里甜滋滋的,尾巴早已翹到了天上,她虛心聽取著每一個人的掌聲,得意地望向榜單的第一名。是的,高高在上的“小A”遇見了自己人生中少見的榮耀場面。
盡管小A與老師相識甚短,因為在入學考的語文學科上大放異彩,小A被特許為語文課代表。
即使n天前小A對老師的強迫性換座位小有不滿,那時老師強調:“要以同學間的寬容大度為核心美德,老師欣賞那些愿意為同學的快樂而小有犧牲的個體?!毙是個比較脆弱的孩子,因為中高度近視,小A提出了小小的反駁,老師語重心長地適度提高了嗓音,以便方圓幾里的同學們都能夠關注到小A同學的自我宣言。事情最終以小A同學在老師與同學們的理解下更換座位結尾,從此以后,小A的視力得到了更多支持和幫助。小A的新同桌是換座事件的罪魁禍首,我們稱他為小W,因為如上事件,在入學考前,小A和小W一直都在苦中作樂。小W并不擅長整理學習環境,他的書本資料就傾斜著,簇擁著,環繞著小A和小W的空間。對此,小A束手無策。不過,小W是個粗心且細心的矛盾男孩,他在小A不舒服的那幾天努力地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后來,小A知道,他并非老師口中的那樣邋遢,而且小W很聰明,只是某些印象圈住了小W的表達空間而已。
“你別把你的東西放我這兒,看到了沒有,這是三八線”,小A故作霸道地將兩人的課桌拉開一個小縫隙,不然,小A的三只筆沿著三八線齊刷刷地滾落下來。
“你先動的哈,不關我事兒”,小W順勢抓住了把柄。
“那是筆,不是我!”小A委屈但是硬抗。
小W撇撇嘴將兩個課桌再次并到一起,“這樣不就掉不下去,真服了你了,你不動怎么能掉呢?”
“我又沒想到能掉,再說了,掉下去都被壓在你那坨東西里了!”
“我是東西亂點,但是我有意識,我就是沒法控制變得這么亂了,咱能寬容點不?”
“那你有意識倒是收拾呀!你擺著一地共享空間?。 ?
“我......我收拾我收拾行了吧,小祖宗,哦,不對,大小姐!”小W于是重重地推開自己的椅子,默默無聲地收拾著椅子下的殘局。小A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小W初中的第一個坎。數學練習冊、語文書、英語卷子、零食、筆記本全部堆疊在一起,活生生的垃圾堆??!說真的,誰愿意跟他這樣的人做同桌呢?小A收了收自己佯裝跋扈的神情,把自己的三支筆撿了回來,心不在焉地翻開幾頁功課,假裝學習。
等待尊貴的小W規整好內務后,小A發話了:“你看看,你看看,這才是正常人生存的空間,我覺得清透多了,真心感謝您,小W先生,”小A刻意加重了最后幾個字表達感謝,因為小W的內務問題是小A當初死也不肯換座的真實原因。
其實小A還有另一個同桌小M,但是M話少,且比較靦腆,因此,他幾乎缺席小A女士10年之后的夢中,這里一筆帶過,也許有個小M,他同時包容了小A和小W每天的吵吵鬧鬧,小A在多年后也依舊持以感恩之心,因為他們總是在老師不在的時候吵,以免當面沖撞造成負面印象疊加的惡果,而小M的忍耐和寬容以及其三人仍然不變的交流方式足以證明,寬容是一種極高的美德,因為鄰座的小摩擦而不斷寬容他們的M一定承受了很多委屈吧。
在班主任落座的時段里,兩人永遠偽裝和諧,實際上,小A一點火就著,而小W的身下永遠都坐著一團團枯草和隨時就能點燃的火源。盡管如此,小A習慣了總是與自己爭吵的小W,小W也習慣了每周總是有那么幾次嘮嘮叨叨的小A。事情在進展最順遂的時候,往往會發生一些不安定的變故。就好像數學老師提問的時候,你在心中默念著:別叫我,別叫我,別叫我,但還是叫到了你一樣。八十分之一的概率都能幸運中獎,小A人生中的幸運總是讓墨菲定律刮走了。
“煩死了,數學課代表,你在我身邊,所以老師叫我不叫你?!币驗樯险n發呆而被老師抓住的小A下課時懊惱地發火了。
“不是,你有病吧,你自己溜號你賴我,你是真的神經。”小W是一臉不可置信,因為官兒位竟讓自己憑空挨了一頓說。
“對對對,我神經,我不禮貌,誰讓某人上課那么積極,趕著在老師面前獻殷勤呢!”小A懊惱又羞愧,她意識到這跟小W完全沒關系,但是總能夠將所有的屎盆子精準扣在小W身上,到死也不道歉。
“我跟老師獻殷勤?我還就跟老師獻殷勤了怎么了?我告訴你,這次是你先惹的我,你最好跟我道歉,我可什么都沒做?!毙盡力把眼睛放到最大,佯裝發火。
當小A的目光碰到此刻炸了毛的小W時,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錯了錯了,我錯了,哥,my bad,my bad,還不是你,你數學那么好,上課有啥難題都找你,我都快成數學敏感體質了,”小A妥協的原因不是別的,而是小W炸毛的表情很像自己昨晚看過的搞笑動畫。然而確實自己問題在先,青春期的男孩女孩都很敏感,尤其是自己的尊嚴啊,威信啊,一旦樹立起來就是要演到底給別人看的。于是這兩個人小吵小鬧但是不打,完全是基于雙方奉行著良好的守約規定。
時間從不情愿到打成一片,也就只劃了一個月的行程。說是競爭和比賽,不如說是跨進某種程序的第一門檻,我們叫做小升初的適應階段。不知道別人適應沒有,小A和小W都感受到了來自學校和同學的各方面壓力,諸如:班主任話語中的小嫌棄啦,同學們私下里的小怨言啦。
我們當然可以接受兩個人和其余所有人的敵對關系,劇本里都這么寫,因為特殊所以自動被賦予主角光環。在前一個月的初中生活里,小A和小W共同構筑了屬于他倆的磁場,一個除了兩人之外所有人都不看好的磁場,只有兩個個體深深陷入其中,并開始習慣和磨合。同學會避開兩個人的空間,因為陌生而熱情的關系并不都是善于被接近和接納的,有的人包容,有的人厭煩,有的人深處其中卻不得知。小A對我說,她并不討厭小W,因為她知道他過于內向,又控制不好自己的習慣,他好面子但是又怯懦,所以每次吵架她都贏,她懂他想改變的東西,比如他想處理好自己的空間,因為每次衛生小組評分最低都有他的名字,這是一個尷尬但亟需改變的過程,但外界的評論會影響很多事情,因為不干凈所以被嫌棄成“垃圾堆”,因為太邋遢所以沒人愿意和他做同桌,盡管小A起初不愿意,但她在走進這個被嫌棄的空間時所報有的熱烈同樣點燃了小W,因為討厭吵架,所以小W會提前收拾好東西,會適當忘記自己邋遢的毛病。而小A因為擔心膽小與社恐吞沒了她的人設,努力裝出的小大人人格,我們僅能夠知道的是小W一直在謙讓這顆特立獨行的靈魂。和一個人抱團與全世界為敵的感覺很奇妙,這種感覺我們只能后期解釋,如果小A期待上學,實際上是期待再次融入到有小W的世界,如果對方某天請假沒來,那么另一方則處于放空狀態。
小A和小W的故事沒有續集,因為入學考后,小A新官上任,而小W便失去了可以對等的交互身份。因此,小W和小A的故事永遠留在了那年10月,此后,兩人竟成了陌生人。
“我第一次與一個男孩這樣平等地爭吵,會因為對方不及時地回應加倍爭吵,會因為誤解與任性,不管不顧周圍的一切爭吵,只是因為,我想要獲得一種被尊重的力量。10歲的我既可以充滿著智慧與天真,安靜與和諧,也可以被暴力壓制住理性發泄。每當我無法尋找到一種恰到好處的關系共享我的需求,我就會逐漸迷失自己,或者,繼續尋求建立新的關系來滿足自己,這就是人們說的:聰明且愚鈍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