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李靈的能力
- 魂穿神狄:全職傳承人
- 煙波云海
- 5084字
- 2023-04-30 19:00:00
一個龐大的疆域要如何治理?
這是一個問題。
現在的突厥在李艾前世的歷史上被稱為后突厥,在后突厥建立前,就曾有一個國家在DTZ滅國后建立起來,名叫薛延陀。
事實上,在神狄世界,薛延陀的鐵勒部族還是突厥貴族之一,并在后來賀魯謀國的黃金大盤案上,還輔助賀魯拿下了突厥鷹師的控制權。
突厥建立前,薛延陀盲目自大不知自己幾斤幾兩,因為某件事惹怒了唐高宗,于是國祚旁落,突厥人借勢重新崛起,后突厥的政權在同一片草原上重新建立起來,這個新興的國家就成為了武周的頭號大敵。
為什么這片草原總能誕生出襲擾四方的強大政權呢?
這是一個很深奧的問題。
數據要塞給出的回答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當屬“絲綢之路”。
錢。
這東西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過時,它不是一種只有象征意義的東西,它是一個很實在的東西,在某種程度上,錢等于水,等于糧食,等于取暖衣薪,等于人口土地。
這就是錢作為一般等價物的意義之一。
但我們要考慮的不是系統性的經濟問題。
而是,怎么來錢快、量又大的問題。
毫無疑問,國際貿易才是這兩樣的重點。
李靈就是抓住了這一時機,借李青霞和莫度合作的時期,大肆開展北方的多部族間的貿易,于是才讓五州的流民部曲自給自足,成為這部分流民的實際老大。
這是有基因在的。
唐朝初年,歷任高祖、太宗、高宗三位皇帝,將大唐的疆域擴展到了中原王朝的極致,得益于這段時期的氣候條件,在北疆屯田也有了出路,于是,就將府兵制這一軍事制度發揚光大。
當軍權、政權、財權都高度集中在中央的時候,如果有一位英明的領袖統領著這個龐大的國家機器,那么這個帝國就將無敵于世界。
這不是一句很中二的話,而是真地存在過的事實。
府兵制度保證了唐朝這個龐大帝國擁有了向外擴張的軍事資本,并通過成本轉嫁的方式,以自己打造出來的唐軍精銳帶領大量的北方部族雜牌軍,完成了一場場規模極其宏大的滅國戰役。
這是“皇帝天可汗”所帶來的重大意義。
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唐朝只需要負責派出去的幾萬唐軍的糧草轉運,而剩下的十幾萬甚至二十多萬的外族聯合軍都屬于自帶干糧來打仗。
當然,作為帶頭大哥的唐軍雖然自己不出錢糧,但也會放任這些外族部落自行對敵國搶劫。
完成這一套操作的執行人需要極強的政治藝術,太宗初創,高宗沿用,但可惜的是,武皇并沒有。
莫度麾下的突厥人就是利用了這一制度在武周朝施行時的漏洞,開始肆無忌憚地南下侵掠。
與莫度有合作的李青霞之所以會放任他在代、朔二州的行徑,其目的就是為了收攏流離失所的流民,好讓自己舉事的部隊擴大開來。
但她忽略了自己的水平,更忽略了這群家園不在的北方漢人兒女,他們的血性和知恩圖報的程度。
李靈認識到了,而且,她竭盡所能地讓這些流民至少能每天都吃上一頓飽飯。
在后續和趕月的交談中,李艾逐漸了解了整個五州流民的治理情況,趕月當著女閣領和塔德菈的面,幾乎知無不言。
她根本不怕塔德菈和女閣領會起什么歪心思,他們麾下的流民部曲人數眾多,而且全都只聽李靈一個人的,就算李靈此行西去突厥石國而回不來,也都安排好了給流民安置的后手。
而李靈對流民商業上的安排和一些細節讓李艾聯想到了太宗皇帝的一些故事。
那位千古一帝曾經下定決心實行西進計劃,并以此奠基,真正地讓大唐震懾八方、萬國來朝。
他的目的,是那條絲綢之路。
如果不算后來的元朝,唐朝走出河西走廊后持續不停西進的腳步,實際上就是源自于絲路貿易所帶來的龐大利益。
錢,依舊是錢。
絲綢之路貫穿東西方,將沿路的四個大河文明串聯在一起,這條路上的貿易網絡,不僅養活了沿線的無數國家,同時也讓沿線國家以極快的速度建立、發展、崛起然后衰落。
像西突厥,像高昌國,像薛延陀。
雖然這幾個國家的滅亡與人性的貪婪和愚蠢不無關系,但如果真要細細追究起來,其實也是太宗西進戰略上的一些小插曲。
在完成西進戰略之前,為什么太宗皇帝要在遭逢大旱和蝗災之后,都得咬著牙滅了DTZ呢?
渭水之盟這種國之尊嚴問題,只是其中的一個小原因。
歸根結底,是DTZ妄圖入主中原,早年就資助河北集團像王世充、劉黑闥等,同時,DTZ對絲路的威懾力要遠比新興的唐朝更加強大。
相比較中原,北方草原政權此時對于絲路的控制有一個極大的優勢:
漢人想要踏上絲綢之路就必須要通過河西走廊,穿越吐魯番盆地,到達天山腳下,然后才能正式開啟東西方的絲路貿易。
但草原人卻可以從蒙古高原一路直抵西域腹地,因此上,貿易往來也更加方便快捷,DTZ從西域各處搶來了不少財富,他們也正處于發展壯大的時期。
可惜,草原人遇上了終結數百年亂世的“天可汗”,還有李衛公。
貞觀四年,滅DTZ。
至此以后,大唐向西的六十年進程里,再無大敵。
向西拿回絲路控制權的第一戰,打的就是河西走廊南邊隨時會威脅這條商路的吐谷渾,然后再向西的第二戰,就是吐魯番盆地里的高昌國。
安西都護府,就是在這個時期設置的。
到了高宗朝,連帶著天山腳下重新建立起來的西突厥也一并鏟除,再滅膨脹起來不知道自己姓啥的薛延陀,大唐版圖便達到了史上最鼎盛的時期。
最重要的是,在這條橫跨整個亞歐大陸的絲綢之路上,我們再也沒有阻礙,中原的貨物可以暢通無阻地賣到西亞、北非乃至歐洲。
就此,萬國來朝。
在李艾原來的歷史上,唐朝和西域的中間,出了個強盛的吐蕃,在吐谷渾被大唐給打的招架不住以后,吐蕃趁勢崛起,后來還仗著地利多次襲擾河西走廊。
這個時代的吐蕃和羊同一起被滅,吐谷渾被打的離開了土生土長的地區,那里成了發配的苦寒之地,高原上重回部落時代。
但這個世界的后突厥明顯是被加強了的。
后突厥的后字被摘掉,單走“突厥”二字,它更像是東西突厥的合并體,同時西域的月氏國、吐火羅、樓蘭等相繼崛起,而更遠的波斯,乃至歐洲的十字軍騎士也都來到了中原大地,組成了后續黑衣社的劇情。
黑衣社這樣的組織居然能在位于河西走廊最重要的支柱城市涼州地區發展壯大,絕對和武皇對該地區的管理問題有關。
這些加在一起,也就阻礙了武周繼續西進的腳步。
因此,武皇轉變了戰略方向,她登基時,把洛陽當作自己的神都,這意味著經濟中心從長安開始向東轉移。
武皇還讓自己成為神權與人權合一的帝王,雖然借此加強了中央對河南、江南大片地區的統治,但歸根結底,還是放棄了太宗皇帝制定下來的大方向上的方針政策。
換句話講,為了自己登基稱帝,武皇在這段時間里確實出讓、交換了許多國家利益,說她禍國,一點問題都沒有。
不能說這個決定有多么不好,但因為缺乏對北疆邊境的重視,讓突厥人發展壯大,讓河北的地方武裝開始擁兵自重,自行對抗寇邊的突厥人,也就因此埋下了禍根。
武皇是個合格的權謀者,她不是一名成功的戰略家。
她對北疆的著眼點是那些躲避災禍而向南遷往魏州的世家大族們,所以,她對于曾經那支幽州軍的處理方式就是處置軍隊的領導者,而不顧及軍隊中的士兵。
在突厥剛剛進犯并奪取了代朔二州的背景下,她捉拿王義節并削弱幽州軍的這一舉動,看起來好像是在削弱了河北文人世家王家的勢力,但也幾乎等同于放棄了北地五州的民眾。
事實上,這就是朝廷十二衛的戰斗力給她帶來的盲目自信,自以為掌控了十二衛率就能安定天下,于是就任由府兵制度下的地方大員自行發展。
于是,就催生出了李青霞在幽州舉事的兵力,還有李靈麾下的十萬流民。
說到李靈,這位鄧康縣主也確實是個巾幗人物。
也許是基因,李靈過人的商業天賦讓她下意識地帶著流民開始西進,借著李青霞的指令和突厥人貿易往來,并向著絲路靠攏,再以其過人的武力和膽識掌握了這支流民部曲,使之成為北地的一支重要力量。
李靈麾下的流民部曲,也是李青霞舉事的諸多倚仗之一。
別的到還沒什么,就是因為李靈麾下的這支流民集團凝聚力真地有點可怕。
五州的流民,還包含不少外族人,他們聚在一起,不僅沒有鬧出大事,甚至還通力合作,在荒山開辟了新的定居點。
靠著這里的商道,這批流民集團還做到了暫時性的自給自足。
李靈的作用要比任何人想象中都要大得多。
而這,也是本次會談的難點。
流民部曲只聽李靈的話,趕月也只能幫襯著做些日常事務。
想要從趕月這里借來李靈的流民部曲,并讓這支軍隊聽從女閣領的軍事安排,還得讓女閣領和趕月,與頂級特種部隊控弦之士配合,打出一場漂漂亮亮的殲滅戰,這才是本次三方會談的重點。
按理來說,李艾是不夠級別參與這場會談的,但他卻恰好和場中的三位女豪杰都有聯系。
塔德菈已經是名義上和實際上的老婆了,女閣領是交過心的同道之人,趕月又是救命恩人和最大合作者的丫鬟。
嗯……
這個局兒沒李艾還真不好湊起來。
三方的意見分歧都是比較大的。
塔德菈和另外兩位是民族上的矛盾,而且塔德菈原來就是莫度的將領,這個是主要原因。
女閣領和趕月之間的不對付主要來自于鄧康縣主的李唐后裔身份,以及武皇所屬的梅花內衛之間的問題。
女閣領作為鳳凰羽,是梅花內衛最老的一批班底,要是說她沒參與當年越王謀逆后的酷吏統治事件,李艾自己都不信。
保不齊鄧康縣主一家就是女閣領給抓進詔獄去的。
這可以說是生死仇敵級別的矛盾。
之所以她們在李青霞麾下還沒打起來,一來是李靈和趕月不知道女閣領的真實身份,女閣領的雙面間諜把戲玩得很溜;二來就是因為肖清芳的緣故,梅花內衛和蛇靈糾纏不清,雙方又合作又競爭的。
但現在,李艾需要她們統一戰線。
因為這支突厥鷹師的進犯觸及到了她們三方的利益。
首先,塔德菈作為不遭莫度待見的親女兒,她本就是棄子一枚,她本意是想要歸順進武周境內,給自己麾下的控弦之士留一個安身立命之所,但作為敵軍將領的她,想要投誠是需要一塊敲門磚的,這場殲滅戰是最好的方式。
其次,女閣領需要完成武皇下發的“關河寧定”任務,如果放任這支突厥鷹師進入幽州境內燒殺搶掠……好么,安史之亂說不定就得提前來了。
所以,她們兩人都有必須戰斗的理由。
至于趕月所代表的流民集團的利益,其實是她們一直以來的訴求。
代州雖然多山地,但其實可耕種的土地還是不少的,朔州地界雖然也不富足,但民眾自給自足總是沒問題的。
代朔二州的流民想要回家,其他三州的百姓也想回自家的土地上。
歸鄉之情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而現在擺在流民集團面前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糧食。
有了糧食,這十萬流民想去哪里都好辦。
對十萬流民的部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現在是不可能做到的,因為時間上并不允許。
所以,李艾定下了一個令場間女豪杰們瞠目結舌的計劃。
“你……真地決定了?”
趕月半張著嘴,滿臉驚訝地看著李艾。
“如此荒謬的計策……”
這是女閣領的話。
“唔,記得裝扮好了以后,先讓我瞅瞅哈。”
塔德菈卻興奮了起來。
感受到身邊大貓突然冒出來的情緒,李艾摸了摸她的腦袋,說道:
“等一切都塵埃落定的。”
“哦,好。”
倆人像是定下了什么契約。
李艾安撫好塔德菈,他轉過頭看向趕月,說道:“需要準備多長時間?”
“我覺得可以再商議一下。”
女閣領搶先說道。
“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也可以商量。”
“……”
但女閣領陷入了沉默,良久才說道:“據我對這支流民集團掌握的信息來看,李靈的掌控力實在是有點高……”
“所以啦,”李艾拍了拍女閣領的肩膀,“我男扮女裝成李靈,是沒什么問題的啦,她只比我高半個頭,我只需要在腳下墊點東西湊夠身高就好。”
“有個問題!縣主的聲音你打算怎么解決?”
趕月問出了一個關鍵細節。
“你聽說過‘京中有善口技者’這句話嗎?”
塔德菈聞言臉紅了一下,但很快就鎮定了下來。
女閣領注意到了塔德菈的表情,她若有所思。
“沒有。”
趕月最先回答道。
“那我就給你展現一下。”
清了清嗓子,李艾醞釀了半晌,用和李靈七八分相像的沙啞嗓音說道:“趕月,給我倒杯水。”
“喔!”
趕月驚呆了,抿了抿嘴唇,然后真地給李艾倒了杯水。
“唉,學李靈說話還是挺困難的。”
李艾拿起水,小小地啜飲了一口。
這是李艾小時候琢磨怎么學人說話時的習慣,他得喝水。
當然,喝水沒什么,但這個絕活兒很有用,借爺爺的聲音打電話給老師請假什么的都是小事情。
最重要的是,借著初中那時候剛流行起來的某語音通話,他就幫自己的好哥們泡到了班上的一個妹子。
但他在撩妹的時候被老師給抓包了,于是這就成了不能說的秘密。
于是,因為這個,他留下了一個小毛病:哪怕之前一點尿意都沒有,可只要一緊張他就想上廁所。
老實說,學人說話這門技巧還是爺爺的拿手絕活。
說書人經常會因為書中的角色而刻意拿腔做調,變換語氣和聲音來表現不同的人物性格。
李艾很好地繼承了下來,他打小就會學別人說話,但他從來都是不求甚解,爺爺也從來不要求他真地學得像,爺爺就曾對李艾說過“學人只得七分像,剩下三分自己想”。
那一代的老人所經歷的時代大約就是這個樣子,很多關鍵行業不僅要照貓畫虎,還得自學成才,得兩條腿走路才行。
“細微的一些習慣和氣質上的問題就交給趕月你來幫我糾正了,從今晚開始,到明天下午,我們只有這半天的時間。”
李艾鄭重道。
“好,我盡力做到。”
“那么,這一次就拜托各位了。”
李艾朝著三位抱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