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唐朝的那些事(三十九)
- 趣談隋唐史鑒
- 作家rTT0sc
- 1051字
- 2023-03-05 11:33:00
李世民:工作不好干,但還是要努力干好(五)
(二)堅定信心,明確唐朝發展的優勢和特色
優勢2:剛剛經歷過國家動亂和殘酷的戰爭,不管是老百姓還是官員,對和平都是無比向往的。就算是在隋朝末年,大家紛紛起兵造反,真正想奪權做皇帝的人屈指可數,大部分人還是為了生存。現在安定下來了,老百姓為了新生活也更具有容忍度和奮斗精神,群眾基礎還是比較好(《資治通鑒》:(景州錄事參軍張玄素)“臣觀隋末亂離,其欲爭天下者不過十馀人而已,其馀皆保鄉黨、全妻子,以待有道而歸之耳。乃知百姓好亂者亦鮮,但人主不能安之耳”),(《資治通鑒》:(魏征)“久安之民驕佚,驕佚則難教;經亂之民愁苦,愁苦則易化。譬猶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也”)。
優勢3:政權奪取艱難,大家都想政權鞏固長久。舊有利益集團格局剛剛被打破,新的利益集團還未形成或還沒有固化,官僚機構干事創業的氛圍比較好。比如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房玄齡和杜如晦,房玄齡是最早跟隨李世民晉陽起兵的人之一,也是一個對李世民比對自己還好的人。每攻打下一個地方,別人都在搶金銀珠寶,只有房玄齡在為李世民搜集典籍和人才,先后為李世民網羅了張亮、杜如晦、李大亮、薛收等人才。在玄武門政變中,房玄齡和杜如晦也是堅定地站在李世民一邊,謀劃籌措,制定方略,說他是李世民手下第一功臣、第一紅人,恐怕一點也不為過。但就是這樣一個功勛卓著的人,在李世民上臺之后,一直保持了艱苦奮斗的作風,保持著謙虛謹慎的姿態,不居功不諉過,始終將唐朝、將李世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新唐書》:房玄齡當國,夙夜勤強。任公竭節,不欲一物失所。無媢忌,聞人善,若己有之。明達吏治,而緣飾以文雅,議法處令,務為寬平。不以己長望人,取人不求備,雖卑賤皆得盡所能。或以事被讓,必稽顙請罪畏惕,視若無所容”)。杜如晦亦是如此,在早期隨從李世民參贊軍事,為李世民運籌帷幄,判斷軍勢,李世民根據杜如晦的判斷準確出擊,將各地反王逐個消滅,功勞也是非常大。就是這樣兩個人,在貞觀年間,官居宰相高位,始終兢兢業業,互補長短,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團結一致將工作做好,史稱“房謀杜斷”(《資治通鑒》:方為相時,天下新定,臺閣制度,憲物容典,率二人討裁。每議事帝所,玄齡必曰:“非如晦莫籌之。”及如晦至,卒用玄齡策也。蓋如晦長于斷,而玄齡善謀,兩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濟謀,以佐佑帝,當世語良相,必曰房、杜云)。杜如晦47歲累死在崗位上,房玄齡70歲臨死前還在上書規勸李世民不要發動戰爭。他們一生操勞之極,但似乎從未后悔當初的選擇,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永遠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