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遠望長安,決意破曹
- 季漢鴻烈
- 雍庾
- 4079字
- 2023-03-30 18:35:22
“大兄,從這條山路下去,再前行二十余里便就到了藍田縣。”
“好,那就加把勁,今天晚上咱們在藍田休息。”霍昭看著山下的村落,用依靠剛才給自己帶路的霍三所說的話,在腦海中大致的將自己現在所處的位置確定了下來。
霍昭一大早從宗祠出來后,便帶著三百族人一同出發,往長安去,不到一個時辰,便已經出了秦嶺王順山,如今霍昭等一行人便在蓮花山半山腰上歇息,也就是后來浮屠教凈土宗的祖庭悟真寺所在的地方。
浮屠教現在一直拿來說事的“漢明感夢,初傳其道。”這件事拿來宣揚并借此抬高身價,大肆宣揚自己是孝明皇帝遣朝中大臣來身毒請回的浮屠經法。
而且還特意下旨在洛陽為浮屠教修了一座浮屠寺,用來供摩騰、竺法蘭二梵僧居住和講法,并且將此當作是浮屠教傳入中土的開始。
但是呢,自我博望侯張公開西域始,大漢便知身毒國內有浮屠之教了,要不然孝武皇帝為什么要把博望侯派去犍為郡,這件事在太史公在大宛列傳里也寫得明明白白“乃復事西南夷。”
大約在元狩二年時,博望侯一共派了四支隊伍分三路南下,四路使者各行約一、二千里,分別受阻于氐、榨和禹、昆明等西南夷之地,之后發生的事情就十分的簡單了—夜郎自大。
孝哀皇帝元壽元年時,西域大月氏使臣伊存來朝,在長安向中國博士弟子景盧口授浮屠經,但是沒人去信所謂的浮屠教,畢竟這浮屠教怎么打得過已經天下無敵的儒家學派呢。
直到孝明皇帝派人去西域尋訪浮屠經法,浮屠法這才在中土有了第一座浮屠寺—白馬寺,但是并未記載在官方史書之上,而是記錄在《四十二章經》上,這就很讓人懷疑了。
不管這件事是不是真的,但孝明皇帝對于浮屠教的態度在給自己叔叔楚王劉英的詔書上表示的很明確:“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
楚厲王劉英是光武皇帝的第六子,母許美人,建武十五年為楚公,建武十七年為楚王,建武二十八年就國彭城,一就國就出事了,楚王給孝明皇帝整了一個大活。
永平八年,孝明帝下詔,讓各國犯死罪的人繳納生絹即可贖罪。楚王劉英準備了黃絹白絹三十匹送給國相,讓他上奏朝廷說:“托在蕃輔,過惡累積,歡喜大恩,奉送縑帛,以贖愆罪。”漢明帝下詔給劉英,上面寫道:“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饌。”并把這道詔書頒示給各諸侯國中傅們。
下詔之后,楚厲王就放飛自我,在彭城楚王府里組建了第一個僧團,并且還整天帶一幫外國和尚建廟起觀,作金龜玉鶴,并刻文字當符瑞,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永平十三年,就被人告發意圖謀反,楚國被廢,遷丹陽,第二年就在丹陽郡自殺,孝明皇帝還窮治楚獄。
等到了孝桓皇帝的時候,襄楷用浮屠和黃老之學進諫,給孝桓皇帝講道理沒講通,最后跑去冀州找冀州刺史王芬,故太尉陳蕃之子陳逸、南陽許攸、沛國周旌謀廢靈帝,另立合肥侯,失敗,王芬于平原自殺,襄楷在家中死去。
接下來就是霍昭等人比較熟悉的人了,名喚笮融,時任下邳國相,并負責將廣陵郡、下邳郡、彭城郡的糧草以及郡中封國進貢之物,運去徐州治所,笮融中飽私囊,將這些錢糧占為己有,廣興佛寺廟宇,要下邳郡百姓日夜誦讀佛經,這使得附近各郡浮屠教徒遷入下邳郡,前后高達五千多戶之多。每到浮屠教祖誕辰,舉辦“浴佛會”,光是在路旁設酒宴的錢糧要用億為單位來算。
至于下邳的浮屠寺,寺中有塔,上有金盤,下有重樓,塔為九層八角,每層皆有飛檐,每面鑲有銅境,塔頂亦有一面銅鏡朝天,號為“九鏡塔”。
塔身鏡面共有銅鏡七十三面,外加寺中外幾百具飾黃金錦衣的佛像,陽光一照,光華四射,說一句流光溢彩,一點都不為過。
畢竟我佛不渡窮人嘛,可以理解,但是修塔、修佛像、修浮屠寺、供養五千多戶浮屠教徒,都是笮融貪污的賦稅。
后因為曹操進軍徐州,自己也被徐州人所惡,遂率眾南走,襲殺廣陵太守趙昱、豫章太守朱皓,入據其邑,后為揚州刺史劉繇攻破,為山民所殺。
反倒是最早有浮屠經文的長安,沒了這些浮屠教徒,畢竟信浮屠教的都愿意往洛陽白馬寺和下邳浮屠寺去,誰還愿意待在長安啊。
“兄長,老叔祖到底把什么讓你帶出來了?”徐仲和唐顯帶著緩行的一眾霍氏族人趕了上來,唐顯便徑直問道。
霍昭聞言低頭看了看懷中的背囊,抬頭看著遠方的長安城道:“一面旗。”
“啊,一大早把人叫起來就為了一面旗子?”
“是啊,一面旗,一面受萬人敬仰的旗。”霍昭邊說邊開始下山低聲道:“一面勇冠三軍的剽姚校尉旗。”
原來今日一早,霍氏的老叔祖便帶著霍昭去了宗祠,帶著霍昭在宗祠里說了許久,并且臨走時,還讓霍昭帶上了一面旗,這面旗上書漢剽姚校尉,中書霍字,正是當年霍去病初為剽姚校尉所用的軍旗,孝平皇帝時,被賜了下來,自此便一直被保存在霍氏的宗祠里。
“唉,兄長,咱們多歇一會兒成不,我才從山頂下來啊。”
“哈哈哈,你要歇息就歇息吧,我在藍田縣等你!”
“啊?兄長,等等我啊。”唐顯一聽來不及多吃兩口,便又將食物塞進懷里,招呼著眾人跟著下山。
························
“拜見吳候!”昨日孫權見諸葛亮的大殿之中,如今擠滿了江東文武,但只有今日身披盔甲的周瑜的聲音在大殿中響起。
“公瑾免禮。”孫權受了周瑜一禮之后,拿起曹操令人送來的書信道:“前日,曹孟德遣使送信在此。”
周瑜上前接過孫權手中的曹操書信,周瑜大致看了幾眼,便抬頭看向孫權道:“主公可曾與眾文武商議?”
“連日議論此事,有勸降者,有主戰者,請公瑾為我一決。”
“誰勸主公投降?”
孫權一聽周瑜如此詢問,便頗為不滿的看向的自家這些主降的文臣道:“文官皆主降。”
周瑜聞言也笑著看向領頭的張昭道:“愿聞先生高見。”
“都督,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動輒以朝廷為名,近得荊襄,其威勢愈大,且算上在荊州所得樓船軍,目下僅荊州之地便有艨艟戰艦千艘,而且麾下士卒如今已有百萬之眾,水陸并進,難以抵擋,不如暫且降之,主公納降,使得天下歸一,又得曹孟德所承,裂土江東,如此既可得昔日竇融歸漢之名,也可得以裂土稱孤。”
張昭對面的程普等老將皆是滿臉不屑的冷哼一聲,周瑜見張昭說完,也不說自己打算,繼問孫權道:“主戰者為誰?”
黃蓋就是之前一眾武將聽見張昭說得話冷哼中哼的最大聲的哪一個,聽見周瑜詢問孫權主戰者是誰時,便先出列抱拳行禮道:“我等眾將力主一戰,以報吳候。”
黃蓋的話一出口,孫權微微點頭,又看向周瑜,周瑜聽完,又見孫權如此,便環視大殿,臉上帶笑道:“主降之議,乃迂腐之論也!我江東自開創基業以來,已歷三世,豈能一旦廢棄!”
“都督,這是何話?”左司馬顧雍跳了出來反駁道:“只是讓主公暫且納降,得了竇融歸漢的名聲,反正曹孟德承諾主公自領江東,嗣統不絕,主公既得了名聲,又未失了江東,哪里是都督口中廢棄基業之舉啊?”
“劉表二子劉琮,如今已被曹操殺害。”周瑜走到顧雍身旁沉聲道:“據聞當初劉琮降曹時,曹操也許諾劉琮自領荊州,嗣統不絕。”
“喔,也對,劉琮遠在荊襄,左司馬卻在丹陽,定然不知了。”周瑜說完,又正色向孫權說道:“吳候,臣自彭蠡澤趕回時,探得荊州劉表之子劉琮同其母被殺害于桐柏,由此可見,曹孟德所謂自領江東,嗣統不絕,乃是拖延之計,只要主公一降,他便可借天子之命,強行將主公調離江東,主公便只能任人宰割了。”
“公瑾,既然如此,有何良策退敵?”孫權本來在這些天張昭等人的不斷勸諫下,有些意動,畢竟既能得名,又能自保,何樂而不為呢,但是隨著周瑜今日將劉琮已死的消息說了出來后,便頓感后怕。
“主公,曹操雖托名漢相,實屬漢賊,主公以神武雄才,又倚父兄所創基業,虎踞江東,兵精糧足,正當橫行天下,除殘滅暴之時,豈能不戰自降?
且曹操此來,多犯兵家大忌:北有馬騰、韓遂為其后患,戰事一起,馬、韓必將襲其后,此曹賊一忌也;曹軍不善水戰,舍鞍馬而乘舟楫,其戰斗力必將大大削弱,此曹賊二忌也,現今即將入冬,天天已經逐漸轉冷,曹軍兵缺寒衣,馬缺草料,此曹賊三忌也;曹賊驅中原遠涉江湖,必然水土不服,而多生疾病,此曹賊四忌也。
曹操犯此四忌,雖兵多而必敗。主公破曹,正在今朝!”
說到這里,周瑜反手將曹操書信一丟,拱手行禮道:“臣愿率精兵數千,進屯夏口,為主公破曹!”
孫權聞言,便站起身道:“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所懼者二袁、劉表與孤也,今數雄已滅,唯孤尚存,卿言伐曹,甚合孤意,此乃天以卿授我也!”
“臣愿為主公決一血戰,萬死不辭,只怕主公猶豫不定。”
孫權聞言,便有些尷尬,幸好魯肅在下面不停的給使眼色,孫權這才想起自己來時還帶上了自家傳了兩次的家傳劍了,便上前從架子上取下來,將劍拔出,干凈利落的將面前案幾的一角砍掉道:“我與老賊勢不兩立,再有言降者與此案同!”
孫權說完,便收劍入鞘,站在案幾前道:“孤封周瑜為大都督,統帥水陸三軍,程普為副都督,魯肅為贊軍校尉,從即日起,有文官武將不聽號令者,即以此劍誅之!”
“謝主公!”周瑜、程普還有魯肅三人行禮謝恩,孫權又將手中的劍捧起,示意周瑜上前接劍,于是周瑜又獨自上前接過孫權手中之劍,抱在懷中道:“我奉主公之命,率眾破曹請諸位明晨于江畔大營聽令,如有遲誤,軍法從事!”
——————————————
贊軍校尉:三國時校尉名號甚多,職責亦不同。贊軍校尉為吳置,魯肅任之,助周瑜參贊軍務,故以贊軍名之,其職位相當于總參謀長。
大都督:為古代軍事統帥。魏晉南北朝稱“都督中外諸軍事”或“大都督”者,即為全國最高之軍事統帥。但三國時東吳大都督與曹魏不同,遇征伐之事時才設置,又可稱為中部督、中軍督、前部督,為臨時軍事統帥。南宋時亦偶有用都督、同都督,督視各路兵馬等,為執政官出任臨時統帥之稱。
笮融(?—195年),丹楊(治今安徽宣城)人,東漢末年豪強,生性殘暴卻篤信佛教。
東漢末年投奔徐州刺史陶謙,督管下邳、彭城、廣陵三郡運糧。將其中大量物資占為己有累積財力,遂在徐州一帶大規模崇佛,修建豪華佛寺,鑄造金銅大佛,衣以錦彩,并舉行浴佛節,招攬信徒萬余人。其崇佛活動奠定了中國大型佛事活動的基礎。
后又投奔趙昱、薛禮、朱皓并將他們殺害,揚州牧劉繇因此興兵討伐笮融。笮融兵敗后逃入深山,由于當地山民同樣對他恨之入骨,便聯手搜捕、殺死笮融,并將他的首級獻給劉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