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唯變不變(完)
- 乾隆年間,從海里游回來鐵血強宋
- 我料到你料到我了
- 2603字
- 2023-03-11 13:46:25
大宋生產建設軍團在美洲西線,不斷囊括新的領土,采取七分安撫、三分武力的策略,不斷夯實鞏固疆域。
由于得到了大宋成熟的蒸汽機技術,英國的無敵艦隊已經裝備了不少的鐵甲艦,殖民地軍隊節節敗退。
很快,波士頓等地就失守了。
但是他們憑借著便宜好用的民兵部隊,在陸地上依舊打得十分頑強。
這時候,法國摻和進來了。
現任法國國王,名叫路易十六。
這位可是能為了惡心英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國王。
大批物資,甚至出動了志愿軍支援美洲獨立運動。
由于法國也是帝國的朋友,他們也獲得了成熟的蒸汽機技術,還有開花彈技術。
于是,得到法國支援的殖民地軍隊立刻雄起,憑借著地利,與英王軍隊打得有來有回。
康德科戰役,雙方更是投入上萬人。
這一次的獨立運動,戰爭遠比歷史上的更慘烈。
1777年初,宋帝國經過同化原住民,與其他宗主國武力、協商購買等方式,在美洲溫帶地區獲得了近兩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由于很多地區地廣人稀,還動不動發生沙塵暴天氣,帝國高層認為,是時候向東進發了。
于是,一支兩萬人的遠征軍出發了。
1777年夏天,英軍發動了三路并進的攻勢,一路由約翰·伯戈因率領從加拿大向南進攻,一路由威廉·何奧率領攻擊當時殖民地的首都費城。而華盛頓撤往南方,卻在9月11日的布蘭迪萬河戰役中遭受慘敗。
為了擊退英軍而發動的日耳曼敦戰役則因為濃霧和軍隊的混亂而告失敗。盡管大陸軍于薩拉托加戰役中擊敗了伯戈因率領的入侵英軍,華盛頓和他的軍隊只得撤回環境惡劣的佛吉谷艱難地度過冬天。
1777年至1778年的冬天,是大陸軍戰況及士氣最惡劣的時刻(政治上的革命運動也是),大陸軍遭受了極大的戰損并處于惡劣的生活環境。
只要堅持過這一段時間,只要軍官弗里德里希·馮·施托伊本前來操練軍隊,大陸軍就能扭轉頹勢,重新雄起。
然而,比軍官弗里德里希·馮·施托伊本來的更早的,是宋帝國的遠征軍。
突然出現在他們的后方,與前方的英軍形成夾擊之勢。
華盛頓及其軍官們認為,應該趁敵人遠道而來,立足未穩發起攻擊。
但是經歷了多次失敗的他們同樣是強弩之末,迎頭對戰遠征軍的前鋒部隊,最后以略輸一籌結束。
但是后續部隊趕到之后,大陸軍已經失去了與他們作戰的欲望。
之后的作戰中,陸續出現投降。
1779年,宋帝國軍隊與英王軍隊經過聯合作戰,終于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一帶,消滅了最后的一支抵抗軍隊。
英國收回了東十三州的全部主權,并獲得了部分新的領土,最后建立了十五個州的行政機關。
最后,聯合作戰的雙方簽訂了宋英互不侵犯條約,以俄亥俄河為界,北邊歸宋,南邊歸英。
五大湖領域,除了安大略湖領域,宋帝國獲得了四個大湖領域。
1780年,從北京到新疆,從北京到廣東,從西安到西藏的三條大鐵路建設成功。
宋帝國成為世界上鐵路線最長的國家,而且將長期保持這個記錄。
由于學術下移,民智開啟,社會越來越活躍,封建君主專制與社會的矛盾越來越尖銳。
但是這個問題主要出現在歐洲,在宋帝國內部,反而皇帝是思想最先進的實干家。
他不斷地將皇室和勛貴們的政治權利削弱,最后完全納入到國民大會制度中。
皇室議會成員名額固定為總額的十分之一,勛貴成員也是十分之一。
這百分之二十的名額,看似霸道掠奪,其實是壓制了王室和勛貴。
其實憑借著他們掌握的勢力和財富,很容易憑借著身份占領大量的名額。
現在,趙明赫出手,將他們的勢力削減,同時又通過法律的形式確定對他們最低限度利益的保護。
貴族政治利益的退讓,民間興奮異常,并在許多經濟、公益等領域對貴族們展現了十分尊崇的態度。
各類公益組織、大型企業,往往喜歡聘請一些有爵位的貴族做形象大使。
貴族的身份,漸漸的向商業品牌過度,融入到新的階級生活中。
東方的貴族與平民們和諧相處,對于西方的貴族們來說,就像魔幻故事一樣。
與宋帝國接觸最多的英國,率先學習東方的先進思想,進行了新的立憲運動。
英國雖然經過了當初的光榮革命,但是畢竟還不到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期。現在的英王,還是擁有相當的實權的。
為了維護貴族剩下的可憐政治利益,上層們不斷與東方親近,不斷宣傳東方的先進思想、先進政治建設。
他們企圖像宋帝國一樣,用法律形式,確定一批貴族們在議會占有名額。
然而,受到了民權者們強力反對。
經過不斷拉鋸論戰,最后英國王室和貴族們獲得了可憐的百分之五的名額。
最后的結果是舊貴族的權力稍微抬頭,新貴族分潤,國王的權利被進一步壓縮。
法國緊隨其后,也掀起了革命的思潮。
德國思想家康德啟程前往東方,他要親自到東方朝圣,親身感受先進的文化思潮。
1779年1月1日進入奧頓中學。在父親卡洛·波拿巴的安排之下,拿破侖10歲時進入法國布里埃納軍校接受教育。
經過趙明赫的特別叮囑,天網軍時刻關注這這名年輕人。
趙明赫不允許法國有這么牛的人存在,等到合適的時機,天網軍將安排拿破侖前往東方,成為一名將軍,或者工程師。
1780年,東方帝國工業化進程初具規模,一國的鋼鐵產量超過歐洲各國總量。
針對澳洲地區,宋帝國與英國展開曠日持久的外交會談。
1783年,雙方簽訂條約,宋帝國每年支付一筆巨款,獲得澳洲三十六萬平方公里的租賃權。
并且第一個條約就簽署了99年。
英國人很高興,一個流放罪犯的地方,竟然能租賃到每年獲得一筆相當豐厚的巨款,時任外交大臣的杰斐遜.萊特被英國民眾評為‘杰出的商人、英明的政治家’。
然而,兩年后,他的評價變成了‘愚蠢的商人、目光短淺的政治家’。
原來,趙明赫在澳洲挑選的數塊土地,全是煤礦、鐵礦、鎳礦等資源豐富的礦場。
這些礦產儲量豐富、質量上層,開采便利。
后來杰斐遜.萊特因為左腳先進辦公室而被罷免。
1785年冬,太上皇趙得柱逝世,謚號孝英。
1786年,遼王逝世,謚號武。
1789年,趙明赫退位為太上皇,傳位于趙嗣。
“天下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不要害怕未知,努力去了解它掌握它,你才會立于不敗之地。”
“孩兒記住了!”
1793年,五十歲的趙明赫訪問歐洲,萬人空巷,大家爭先恐后地想看一看這位18世紀最偉大的皇帝陛下。
一條橫跨整個歐亞大陸的貿易建設藍圖橫空出世。
歐洲各國代表齊聚一堂,響應趙明赫的建設‘東西方絲綢之路’的號召。
為了更好地協商國際事宜,宋帝國牽頭,組建多國聯合會議組織。
1795年,多國聯合會議組織正式成立。
英法俄率先響應,形成了多國聯合會議組織宋英法俄四位常任理事國家的格局。
自此,趙明赫徹底退出一線。
周游列國,美景美食,順便維護一下世界和平。
1800年,趙明赫將被立為皇太子的孫子接到身邊,貼身教導兩年。
1802年,皇太子發表期刊《資本論》震驚世人,引起學術界和工商界雙重地震。
1803年,一手創立擁有進取精神的超級大國的趙明赫閉上了雙眼,謚號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