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責任感的人是不會以個人得失為工作的出發點的,他們總是熱情的為同事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并且樂于接受上司分配給的新任務。在他們的心中根本就不存在有分內分外的界限,只要是對工作有益的事情,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做。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也比那些堅持只對分內的工作負責的員工更容易獲得高薪。
換言之,如果你有機會站在企業的第一線,你就要把工作中的小事做細。大凡世界上能做大事的人,也都能把小事做細、做好。做好每一件小事,逐漸積累,就會發生質變,小事也就會變成大事。任何一件小事,只要把它做規范了、做到位了、做透了,我們就會從中發現機會,找到規律,從而成就做大事的基本條件。
一位MBA畢業生到銀行任職,人事部門把他安排到營業網點當柜員,做儲蓄工作。一個月后,他找到行長說,他到銀行來不是干這種簡單的瑣事的,他應該擔當更重要的工作。
行長便把他安排到了國際信貸部,但很快信貸部的負責人和同事們對他的工作能力都非常不滿。他自認為很能干,總是抱怨單位不好,領導不給他機會,同事嫉妒他。其實,大家都認為他是個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想干的討厭家伙。
回想我們在入職之初都會被告誡:應該做好當前的基本工作。但能意識到這一點并真正做得好的人,卻寥若晨星。
一位職業經理人說:每年都會有一些大學畢業生到基層鍛煉,而往往他們都沒有耐心熟悉基層的基本業務,卻總想著管理的問題,好像都是來等著當領導似的。那些總想一步登天的高學歷畢業生,他們大多數是眼高手低,只想做大事,不愿做小事,同時又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里,結果是大事做不了,小事也做不好。
由此可見,那些在工作中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工作當回事的人對待工作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是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的,他們永遠只能做別人分配給他們的工作,即便這樣也不能完全把工作做好。而那些優秀的員工,他們往往都是關注細節的有心人,他們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細節中尋找機會,從而使自己可以拿到更高的薪酬。
工作啟示:
縱觀那些在職場上縱橫捭闔、游刃有余的職場高手們,他們大多都擁有這樣的一個共性:從來不會忽略細小的事情。他們和那些普通員工的最大區別就是他們能夠把小事做細,工作到位,從而贏得企業的賞識,獲得加薪的機會。
主動迎接挑戰
優秀員工總是將“積極主動”的思想貫穿于工作的點滴之中。也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工作能力才日強一日,工作業績才得以不斷提高。
現在許多著名的大公司都認為,一個優秀的工作者所表現出來的主動性不僅僅是能堅持自己的想法,并主動完成它,還應該主動承擔自己工作以外的責任。
你要想成為公司的一名優秀員工,就必須要擁有積極主動的品質,這種積極主動不能僅僅局限于一時一事,還應該主動地再多做一些,哪怕領導沒要求你這么做,你也必須把它變成一種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只有時時處處表現出對待工作的主動性,你才能獲得機會的眷顧,并最終成就卓越。
一位咨詢公司的顧問談起了他曾經服務的一家公司,該公司總裁才華橫溢,精明干練,精力旺盛,而且對流行趨勢的反應極其敏銳。但他的管理風格卻十分獨裁,他對部屬總是頤指氣使,從不給他們獨當一面的機會,人人都只是奉命行事的小角色,即使連部門主管也不例外。這種作風幾乎使所有的主管都離心離德,企業的職工只要一有機會便聚集在走廊上大發牢騷。
然而,這其中卻有一位主管在面對上司的缺點時卻不是在背后議論和批評,而是設法彌補這些缺失。上司頤指氣使,他就加以緩沖,減輕屬下的壓力。又設法配合上司的長處,把努力的重點放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工作時,他總盡量多做一步,設身處地體會上司的需要與心意。
久而久之,專橫的總裁對他卻也極為倚重,公司里的任何重大決策必經他的參與及認可才會執行。
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這位聰明的部門主管似乎有意挑戰總裁的“個性”,但總裁卻并未因他的表現而感到威脅,因為他們兩人正可取長補短,相輔相成,產生互補的效果。
在當今這個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競爭社會中,企業真正需要的是那些敢做敢當、能為企業創造高效益的獅子,而不是那些唯唯諾諾、只會做好眼前事的綿羊。
對于所有的職場中人來說,挑戰普遍存在于工作當中。挑戰也就意味著機遇,上天總是公平地賜予每個人機遇,只不過機遇潛伏在挑戰當中,感受不到挑戰存在的員工就不會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
洛克菲勒的女兒伊麗莎白所在的公司總經理就要退休了,伊麗莎白一直非常努力的完成工作,而且她當選的可能性很大,洛克菲勒也對女兒有很高的期待。可是,伊麗莎白卻想放棄這次挑戰,在總經理引退前的6個月,她決定和丈夫去度假。
洛克菲勒得知這個消息后,嚴肅地對女兒說:“你這個時候去度假,不就是要當逃兵么?你知道我最不喜歡你當逃兵。為了獲得現在的交易副經理這個職位,你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甚至犧牲了和家人共處的時間,你為什么在此時放掉晉升更高職位的機會?”
伊麗莎白顯得有些無奈,她答道:“爸爸,我有苦衷,我擔心工作太忙、太操心,還擔心自己沒有資格,而且我覺得力不從心,想要休息。”
洛克菲勒聽到女兒的訴苦,語氣變得柔和起來:“伊麗莎白,我覺得這不是退出競爭的有力理由,長期以來,你對時間管理已經很熟練了,你可以挑選一個能接受任務,并能完成工作的職員,你們進行合作,就能幫助你解決很多問題。”
伊麗莎白依舊辯解:“我真的已經盡力了,真不知道自己能否勝任這個職位。”
洛克菲勒慢慢地和女兒說:“在這個世界上,競爭一刻都不會停止,我們就沒有休息的時候。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帶上鋼鐵般的決心,走向紛至沓來的各種挑戰和競爭,而且要情緒高昂并樂在其中,否則,就不會產生好的結果。”
伊麗莎白思考著父親的話,她似乎被說服了。她思考著怎樣迎接一場大的挑戰。
洛克菲勒好像看穿了女兒的心思,接著說:“想要在競爭中取勝,勇氣只是贏得勝利的一方面,還要有實力。我們要靠自己的雙腳站起來,如果你的腳不夠強壯,不能支持你,你不能放棄和認輸,而是要努力去磨煉、強化、發展雙腳,讓它們發揮力量。”
當然,挑戰自己也就是意味著自己要克服一些弱點,比如懶惰、怕吃苦等一些毛病。要有挑戰自身極限的膽量、勇氣和欲望。每個人都應以堅定的信心和運籌帷幄的膽識,回應生活的種種挑戰。每一次超越自我都會有很多的收獲。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發現:有些并不聰明甚至貌不驚人的人都做出了驚人的成績;相反,那些耳聰目明、各方面條件都很不錯的人卻成績平平。這是為什么呢?這正應了一句老話:上帝并不偏愛每一個人。事實上,每個人都想成才,都想獲得成功,而成功的關鍵,最終卻在于你自己。
獲得成功的條件有幾個方面:才能、機遇、努力,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必須要面對困難,而這時也就是挑戰自己的時候。戰勝自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異常艱難,為什么有的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想戒煙,但就是戒不了?為什么有的人想勤奮學習,但學了幾天就堅持不了了?這都是戰勝不了自己的緣故。
在工作中認識不到存在挑戰的員工大多缺乏足夠的工作熱情,也缺乏充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從來不要求自己盡最大努力把工作做到完美,他們認為只要把領導或上司分配的任務做完就萬事大吉了。他們從來沒有主動接受挑戰的意識,所以即使有一天挑戰擺在他們面前,他們也不會想到接受,而是將其拒之千里,最終成功的機會也被他們關在了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