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整頓京營
- 塑明:楚云飛穿越崇禎
- 春風如妹
- 2024字
- 2022-12-22 23:52:34
楚云飛的這次宣府之行還是很成功的。
既斬了八大晉商,還抄了白銀八千萬兩,黃金十萬兩和各種名貴珠寶幾十車,折合下來已經過億了。
真是大豐收!
回到京城之后,楚云飛第一件事就是將天啟皇帝欠下的債還清。
首先就是給修三大殿的眾多木匠結算工錢。
三大殿花費巨大,幾千工匠的工錢也是一個大頭,足足幾十萬兩銀子。
接下來,楚云飛又查看了九邊的例銀有多少沒發。
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除了宣府、大同、和山西重鎮外。
延綏拖欠六十三萬兩白銀。
寧夏拖欠十三萬兩白銀。
甘肅拖欠拖欠二十六萬兩。
固原、下馬關拖欠二十萬兩白銀。
薊州拖欠四十五兩白銀。
密云拖欠四十一萬兩白銀。
永平拖欠三十八萬兩。
昌平拖欠十一萬兩。
易州拖欠十八萬兩。
楚云飛算下來,這些就獎金小三百萬兩白銀了。
再加上宣府的一百萬兩,大同府的七十五萬兩和山西的三十一萬兩,又是二百萬兩出頭。
還有工匠的幾十萬兩銀子。
這一算下來,五百多萬兩沒了。
楚云飛很是肉痛,這錢還沒有焐熱,就花出去了。
不過楚云飛肉疼歸肉疼,他還是明白一個道理。
如果連軍人的軍餉都不能保證,那么就別指望軍人為這個國家賣命打仗,這是最淺顯的道理。
“對了,差點忘了。”
楚云飛一拍額頭,說道:“我還忘了東江的毛文龍,那邊也很久沒有發餉了,那邊是牽制建奴的重要力量,只要有他們在,建奴心里始終就有一股畏懼,不敢太過深入。”
當即,楚云飛叫來了王承恩。
“王大伴,朕命你帶著一百萬兩銀子,火速去往皮島,給將士們發放餉銀!”
楚云飛說道。
“是,皇爺!”
王承恩心里倍感榮幸,皇帝陛下愿意將如此重擔交付于他,足以看出對他的信任!
當即,王承恩帶著一隊精兵出發去了登萊,然后乘船去了皮島。
其余的餉銀楚云飛也讓信得過的人押送至各邊關。
做完這些之后,楚云飛覺得應該進一步收緊兵權。
整個京師,楚云飛只有一支騰驤四衛營近五千他用的順手。
除了皇城的禁軍,還有一支京營軍隊。
京營是京師三大營的統稱,分別是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
這是大明的精銳軍隊,士卒都是從各行省選調出來的。
京營戰績非凡,從朱棣靖難之役開始,平定安南,五次北征,麓川之役,京師保衛戰。
每一次都凱旋而歸。
然而現在卻已經爛到骨子里了。
京營的兵力編制是二十萬人,但是現在有一半是吃空餉的,還有一半是老弱病殘!
各級官員和宦官偷偷賄賂營帥,將自家的親戚奴仆,全都掛名在京營之中,每個月直接領餉銀。
簡直就把京營當做一塊大肥肉,是個人都想在這塊大肥肉上啃一口。
號稱十萬人的軍隊,每天操練的卻只有區區幾百人,真是太諷刺了!
就這種爛到骨子里的軍隊,根本沒有能力保家衛國?
楚云飛還知道,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進入居庸關,京軍迎敵,未經戰斗,聞炮聲即潰敗而歸。
崇禎真是養了一群廢物!
所以,楚云飛決定整頓京營。
當即,楚云飛對輪值的太監喊道:“去把英國公張維賢叫來見朕。”
不多時,英國公張維賢就來到了乾清宮。
“老臣張維賢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張維賢跪倒在地,山呼萬歲。
“英國公請起。”
楚云飛說道。
英國公張維賢掌中軍都督府,執掌京營。
在五軍都督府中,他的威望最高!
“給英國公賜座!”
楚云飛對著殿外喊了一聲。
立刻有一個小太監端來了一把椅子。
“老臣惶恐!”
張維賢受寵若驚。
“英國公代代忠烈,如何受不起?”
楚云飛做了一個請的手勢,說道:“請坐吧!”
“是,老臣恭敬不如從命了!”
張維賢正襟危坐。
“英國公執掌京營,京營每日操練情況如何?”
楚云飛問道。
張維賢立時回答道:“回稟陛下,京營每天都有操練。”
“是嗎?”
楚云飛眉頭一皺,說道:“朕怎么聽說,京營十萬人中,有一半的人都在吃空餉,還有一大部分的人都是老弱病殘,就這樣的軍隊,怎么打仗?”
張維賢嚇的直接跪在地上,驚顫道:“陛下,老臣無知,還請陛下恕罪!”
“英國公你起來吧!”
楚云飛說道:“朕不是要怪罪你,京營積弊已久,并非你一人之過,眼下建奴躁動不安,常常有南下之意,朕不得不防,所以朕決定整頓京營。”
張維賢哪里還聽不出楚云飛話里的意思,當即他躬身說道:“老臣愿意請辭京營提督還朝,同時還請陛下罷免英國公爵位,以示老臣監察京營不利。”
“罷免爵位就不必了。”
楚云飛擺擺手:“英國公代代忠烈,豈能因為一件小事就罷免你的爵位?那也太不近人情了!”
“謝陛下圣恩。”
張維賢松了一口氣。
“朕還有一件事需要英國公的附和,明日朝堂之上,朕要改革五軍都督府!”
楚云飛說道:“你是五軍都督府的左都督,威望最高,朕若是能得到你的附和,一定能改革成功的。”
張維賢躬身回答:“請陛下放心,明天的朝會上,老臣一定附和陛下,改革五軍都督府。”
“等五軍都督府改革完成后,讓張之極跟著朕。”
楚云飛說道:“只要大明在,英國公一脈就永不凋零!”
張維賢臉色一變,繼而心中大喜,他還以為自己犯了這么大的錯誤,肯定會被皇帝邊緣化。
哪知道是他多慮了。
皇帝的一句話,只要大名在,英國公一脈就永不凋零。
這已經說明了皇帝的態度!
“老臣感激涕零!叩謝陛下圣恩!”
張維賢聲音哽咽地說道:“老臣無以為報,如蒙不棄,老臣愿效犬馬之勞,早晚執鞭隨蹬,死亦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