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亨稍稍定了定神,隨后氣定神閑的說道:“啟稟督師,末將已經提前命人趕制了投石機。如今我軍趕制的投石機數(shù)量雖然無法覆蓋全部城門,卻可以同時對兩處城門展開猛攻?!?
文安之微微頷首道:“原來如此,三原侯真是辛苦了。”
文安之為大明操了一輩子的心,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夙夜憂嘆。
但是能夠為他分憂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像李來亨這種能夠提出一整套的方案的人就更加的少了。
“既然這樣的話,這次攻打夷陵的方案就由三原候全權負責好了。”
文安之對李來亨還是相當?shù)男湃蔚摹?
作為一名督師,一名明廷嫡系文官,能夠做到這一步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
李來亨也沒有想到文安之會答應的如此之干脆。
在他看來,文督師多少也會猶豫一番的吧?
可是文安之卻是毫不猶豫的將這次戰(zhàn)斗的組織權授予了他,這令李來亨覺得相當?shù)臒嵫序v。
“文督師如此信任末將,末將感激涕零,一定會竭力效死為文督師肝腦涂地!”
“哈哈哈,老夫可不希望三原候肝腦涂地,老夫希望的是三原候能夠用一場大勝回報老夫的信任。若是三原候真的能夠直接將夷陵城拿下,我軍接下來不管是向襄陽還是武昌進軍,亦或者南下攻打長沙都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文安之如今是信心滿滿。
值此時刻,他是充分的信任李來亨的,也準備將統(tǒng)兵權力盡數(shù)下放給李來亨。
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他想要通過此戰(zhàn)好好看看李來亨究竟能夠發(fā)揮出怎樣的實力,能夠把忠貞營的將士帶到一個怎樣的高度。
...
...
獲得了文安之的授權許可之后,李來亨當即承擔起了全面組織夷陵之戰(zhàn)的責任。
作為一名穿越者,既然來到了這個世界,來到了這個時空,總歸是要去做點什么才能夠不留遺憾的。
如果李來亨什么都不做,任由歷史按照它原本的軌跡去發(fā)展,那么他豈不是白來了這么一遭?
那樣的話,李來亨的內心肯定是會過意不去的。
當下的任務對于李來亨而言其實是相當簡單的。
因為這個時候李來亨很清晰的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
只要他可以按部就班的去執(zhí)行,就不會遇到太大的麻煩。
這個時間點上,李來亨必須要充分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行事,而不要顧忌太多的場外因素。
幸運的是,李來亨能夠得到文安之的支持,又有忠貞營的將士們做堅強的后盾,所以根本不需要去顧忌太多的流言蜚語。
他只需要充分的展現(xiàn)出自己的實力即可。
“傳我命令,將投石車推至大北門、小北門方向!”
由于李來亨提前做了一手準備,所以戰(zhàn)術實行起來并沒有太大的難度。
這一切皆在李來亨的預計之中,無外乎是用多久拿下夷陵城的問題罷了。
拿下夷陵城不僅僅能夠讓明軍將一盤死棋盤活,對于忠貞營以及一眾明軍將士的信心提振也是相當明顯的。
此刻的明軍最缺的就是信心。
投降清軍的綠營兵為何會突然之間戰(zhàn)斗力飆升?
可不僅僅是因為清廷發(fā)軍餉發(fā)的及時,而是因為他們能夠跟著八旗軍一路南下,蹭局勢持續(xù)性獲取勝利。
勝利的次數(shù)多了之后,即便是綠營兵的信心也會急速的累積。
這樣一來,綠營軍就會越戰(zhàn)越勇。
而明軍因為接連的失利信心越來越喪失,最終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之中。
這就是李定國兩蹶名王能夠一舉引得明軍歡欣鼓舞的原因。
因為這樣的勝利實在是太少了啊。
所以當李定國斬殺尼堪、孔有德之后才會令明軍士氣大振。
這個時刻明軍仿佛是將長時間的壓抑情緒瞬間傾瀉。
如果李來亨能夠延續(xù)李定國之前的勝利模式,那么忠貞營將會接替大西軍成為明軍新的中流砥柱。
如此一來,不管是對于李來亨個人還是忠貞營都是一個重大的利好。
人是不可能不為自己考慮的。
李來亨當然也如是。
他必須要為跟隨自己多年的弟兄以及忠貞營的伯父們想好未來十幾年的發(fā)展軌跡。
不能夠讓他們就像是浮萍一樣隨水而逐。
夷陵城是一個橢圓形狀的城池,這和通常意義上的四方城有極大的不同。
所以在用投石機猛攻大北門、小北門的同時忠貞營主力完全可以從東門蟻附攻城。
在李來亨看來,一場戰(zhàn)斗并不是一拍腦袋做出的決定,要想成功,必須要將各方面的因素考慮清楚。
在這個時刻,李來亨會毫不猶豫的將自身能夠做到的事情做到位,接下來的就看臨場發(fā)揮了。
李來亨對于興山縣的忠貞營將士是十分信任的。
他們的能力沒有任何的問題,只要李來亨能夠將他們用在合適的位置,他們就一定可以發(fā)揮出驚人的實力,回饋李來亨的信任。
...
...
夷陵城,州衙。
王元甫背負雙手在衙門二堂內來回踱步,急的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
明軍已經將夷陵城團團圍住。相較于前幾日,明軍的數(shù)量明顯增長了許多。
王元甫估計明軍至少有五六萬人。
光是十三家中的任意一家都不可能湊出這么多人。
看來是夔東十三家傾巢而出了!
而能夠將夔東十三家全部組織在一起,擰成一股繩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文安之。
文安之的名望在整個明廷之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
夔東十三家的將士們雖說多是大順軍余部,卻是十分聽文安之的話。
這一次文安之組織大軍攻打夷陵,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后的結果。
所以王元甫需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目前來看,文安之尚且沒有猛攻夷陵的架勢,但是這樣圍而不攻確實也很讓人覺得恐懼。
想想看,李定國率領大軍圍攻新會多年,新會城的糧食都快要耗光了。
真到了那個時候,可謂是山窮水盡。
夷陵城的存糧雖說還算充足,但是如果不能夠及時的得到來自于武昌、襄陽、長沙的支援,又能夠支撐多久呢?
這個時刻,王元甫必須要做出合理的判斷。
如果他的判斷出現(xiàn)了失誤的話,甚至是沒有什么彌補機會的。
明軍向來視夷陵城為眼中釘肉中刺。
一旦他們有機會能夠一舉將夷陵拿下,肯定是不會有任何猶豫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