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紫禁城,位育宮(保和殿)。
順治皇帝正聚精會神看著一封奏疏。
這封奏疏乃是五省經略洪承疇所寫。
洪承疇的經略府建在湖廣長沙府,寫好奏疏之后命人星夜兼程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師。
順治皇帝當然清楚如今湖廣形勢嚴峻,可他怎么也不會想到情況會糟糕到連洪承疇都無法控制的地步。
看到洪承疇這封求援奏疏之后,順治皇帝很清楚眼下的湖廣已經是千瘡百孔。
僅僅依靠洪承疇麾下的一萬多漢軍以及附屬的綠營軍著實難以在湖廣站穩腳跟,更不用說擴大戰果了。
這個時間點上,朝廷要想有所建樹,務必要向湖廣增援。
只是該派誰去呢?
屯齊部回京之后,順治皇帝也曾召見過他,他了解到的情況是八旗軍對于江南最大的劣勢就是水土不服。
畢竟八旗子弟生于北方,是馬上得到的天下。
而江南水系縱橫,可謂是一片澤國。
這一缺點,屯齊部清軍會被放大,其余八旗軍也如此。
但是這時候已經沒有猶豫的可能了。
即便順治皇帝明知道八旗軍南下會陷入到一種被動的局面之中,他也得硬著頭皮撐下去。
眼下來看,最合適的人選無異于固山額真陳泰。
別看這陳泰像是個漢人的名字,但實際上,他是一個根正苗紅的滿洲鑲黃旗人。
陳泰全名鈕鈷祿·陳泰,開國功臣一等弘毅公額亦都之孫,徹爾格之子,可謂是出身名門。
天聰三年,陳泰就跟隨皇太極伐明,一路累功升至二等輕車都尉。
順治元年,陳泰隨清軍入關。
隨后更是立下累累戰功,坐到了固山額真的位置。
這次順治皇帝授予陳泰寧南靖寇大將軍的職位,命其統率固山額真藍拜、濟席哈、護軍統領蘇克薩哈帶領八旗軍南下湖廣增援洪承疇。
事實上這些八旗軍之中并不都是通常意義上的老八旗,而有著不少野人女人。
與以蘇克蘇護河流域為中心的建州女真和以松花江流域為中心的海西女真不同,野人女真是以黑龍江流域為中心的部族。
和一般的八旗兵相比,野人女真又有一個索倫兵的名號。
八旗軍入關之后迅速腐化,但是野人女真也就是索倫兵卻并沒有墮落。
他們依舊保持了相當強大的戰斗力。
這一次順治皇帝命令固山額真陳泰統率的八旗軍之中就有野人女真索倫兵的存在。
順治皇帝對于這支精銳之師可謂是寄予厚望。
他希望能夠一舉穩住湖廣局勢,甚至借此向云貴推進。
仔細算算,大清入關也已經十一年了。
這十一年間,清軍眼瞅著就要平推天下,卻因為一些意外因素一度被明軍反推,最終形成了拉鋸之勢。
順治皇帝的耐心也在一點點的消散,他不希望再拖下去了。
如果可能的話,順治皇帝希望能夠畢其功于一役。
所以他決定再下一道圣旨,命令屯兵駐守在漢中的吳三桂行軍南下。
...
...
忠貞營主力的行軍速度顯然比李來亨想象之中要更快。
文安之雖然是文官,但是行軍打仗絲毫不含糊,講究的是一個兵貴神速。
在李來亨的先鋒抵達夷陵城外之后三日,忠貞營的主力便抵達了。
這個時候李來亨的部下剛剛趕制了一半的投石機。
按照他的預估,要想將投石機全部趕制完,怎么也得需要個三五日。
而現在他需要和本次行軍的統帥督師文安之統籌一下意見。
“文督師,末將率部來到夷陵城外之后已經將夷陵城的情況做了詳細的了解。夷陵城有垛口四千余個,城門樓七座。正東曰東門,正南曰大南門也稱南藩門,正北曰大北門,西北曰小北門,正西曰中水門也稱鎮川門,西南曰小南門?!?
李來亨沖文安之抱了抱拳,隨后如數家珍般的將他命人探聽到的情報稟報給文安之。
“文督師,這夷陵城依地形而建,呈一鵝卵石形狀,周長八百六十余丈,城門樓高約十丈,城墻普高亦兩丈有余,根據末將的觀察,正西的中水門也就是鎮川門與長江毗鄰。如若是從水路進攻夷陵城,則必取中水門。但末將覺得韃子肯定會對此有所提防,提前在此布下重兵。所以末將覺得我們可以換一個思路。”
李來亨最強大的地方是什么?自然就是思路!
作為一個穿越者,擁有著全知全覺的上帝視角,可以先人一步的做出合理的判斷。
如果李來亨固守成規的按照現有的思路去推進戰爭,肯定是難以打開局面的。
相反,如果他可以打開思路,按照穿越者的模式推進,或許會收獲不一樣的結果。
“哦?三原候有什么想法?”
這個時候文安之卻是相當的感興趣,單手輕輕的捋著胡須,表現出一副愿聞其詳的狀態。
“啟稟督師,末將覺得我們或許可以靠投石機壓制牽制住對手,隨即再從另一面城墻蟻附攻城?!?
“投石機?”
文安之聽到這句話之后不由得皺起眉來。
“投石機趕制起來需要很多時間,現在開始趕制怕是來不及吧?”
文安之這一次進攻夷陵其實就是在利用時間差打一個閃擊戰。
洪承疇率領一萬漢軍南下湖廣接替屯齊部,滿打滿算他來到湖廣的時間不足半年。
這個時候洪承疇立足未穩,光是在長沙周圍布防就已經是焦頭爛額,更不必說顧及夷陵等地。
如果明軍能夠速戰速決將夷陵拿下,洪承疇根本就反應不過來。
相反,如果明軍拖得時間久了,等到洪承疇反應過來,甚至清廷派出大量援軍南下,那一切計劃就都落空了。
這投石機趕制起來少說也得十天半個月,忠貞營很顯然等不了這么久。
文安之是一個很務實的人,所以他想要先聽一聽李來亨接下來的想法再做決斷。
...
...
注:順治十一年的時候,乾清宮尚且在修繕之中,所以此時順治的寢宮是保和殿,當時叫做位育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