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江而下,一路通暢。
李來亨預想之中的阻力并沒有出現。
看的出來這位船商的人脈關系相當到位。
有了這一層關系在,通往南京之路應該不會有什么太大的問題。
這么看來,這五千兩銀子花的還是很值的。
按照計劃,從黃州府到九江,之后再到銅陵、安慶后即可直奔南京。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李來亨一行人應該會在南京下船。
當然,如果存在變故的話,李來亨也可以接受提前下船。
畢竟這個時刻一切以求穩為主。
只要最終能夠見到張煌言和張名振一切就是值得期待的。
猛然之間,李來亨發現自己好像成為了這個世界最大的變量。
他的出現讓許多歷史的細節發生了改變。
那么這么多細節的累積之下應該也會帶來截然不同的歷史走向吧?
老實說李來亨對此還是很期待的。
只是不知道這次他能否與二張達成共識。
二張雖然很有能力,但也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
要說服他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只靠畫大餅,而要有自己的見解。
李來亨還得在心里好好醞釀一番,這樣才能把胸中的那一簇錦繡描繪的更加美妙。
...
...
鎮江。
張煌言下令水師暫停前行。
自打他們經過崇明島,順利進入長江以來,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遭到什么像樣的抵抗。
清軍似乎并沒有想要阻攔他們的意思,只是意思意思,就放任他們率水師經過。
如今張煌言成功率部抵達了鎮江,距離南京城只有一步之遙。
但在這個時刻張煌言卻下令暫停行軍。
這有些不符合常理,卻是張煌言的直覺。
張煌言的直覺一向很準,他相信這一次也不例外。
他總覺得南京城附近有埋伏。
在弄清楚真實情況之前他是不會冒進的。
畢竟這一次行動張煌言策劃了很久,付諸了許多心血。
他不希望這一次行動只是草草收場。
如今抗清形勢和幾年前相比可以說是急轉直下,張煌言覺得如果再不能打開局面很可能就會被清軍慢慢的耗死。
畢竟如今清占區面積很大,所占的資源要遠遠多于明軍。
明軍又是派系眾多,多是各自為戰。
這種情況下被清軍一沖即潰,用一盤散沙來形容也絲毫不為過。
當下張煌言必須要做點什么來打破這個平衡。
只要他做到了這點,那么一切就不同了。
張煌言知道這個難度很大,但他必須要去嘗試。
如果這個時候他不作為的話,就更不會有人出手了。
每個時代都需要有一個領路人。
如今的抗清形勢如此混沌,張煌言自然要挺身而出。
在他看來,拿下南京絕對是最好的選擇。
若他們真能夠此刻拿下南京,就可以震動天下!
張煌言知道南京城墻高大且十分厚實,若是想要靠蠻力拿下十分困難。
所以張煌言決定要以巧取勝。
圍而不攻其實也是一種選擇。
只要張煌言擺出勢在必得的架勢,就可以給到南京清軍極大的心理壓力。
張煌言會嘗試勸降。
如果真能夠勸降成功的話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損失。
如果不能成功,張煌言還能嘗試圍點打援。
這個策略其實也是相當的靠譜。
一切要看戰爭的走向究竟如何。現在一切假設都是沒有什么實質意義的。
張煌言之所以決定先在鎮江扎營休息,一來是因為水師一路行來,將士們已經是疲憊不堪。
這種情況下如果貿然前進,有很大的風險。
二來他也不清楚南京城的情況,所以先派斥候前去打探,打探清楚之后再行軍也無不可。
張煌言如今對于北伐還是很有信心的,最重要的點在于必須要確定具體的行進路線。
拿下南京之后該如何?
南京城具有很強的象征意義,拿下南京之后可以在江南形成較大的震撼。
但是之后呢?
之后就可以靠著這一股氣勢直接令江南各府縣俯首嗎?
張煌言覺得這是不現實的。
也許一開始江南各府縣會手足無措。但是這種狀態應該不會持續太長的時間。
只要清軍主力南下,很快他們就會恢復信心。
一旦清軍主力增援,南京就會變成一座孤城。
到時張煌言和水師將士們的處境將會變得十分艱難。
此時此刻,張煌言的一舉一動都很關鍵。
他不僅要考慮到當下的情況,還得考慮到之后幾步該如何走。
“玄著,你在想什么?”
這個時候張名振來到了甲板上,和聲問道。
“侯服兄,我在想我們要怎么拿下南京城,拿下南京城之后該怎么守,該怎么以南京城為據點進一步的擴張?!?
張名振和張煌言是老相識了。
之前張煌言就曾和張名振數次率部進入長江,但都是因為兵力較弱無功而返。
這一次他們經過精心策劃完成合兵,再入長江,自然是希望能夠做點事情的。
如果這一次仍然是無功而返的話,對于士氣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侯服兄所言甚是。拿下南京并不是結束,而只是開始。如果我們沒有一個完善的計劃的話,就會處處受制于人。”
“是的,當下的情況確實很復雜。南京看似兵力空虛,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擔心的是其中有詐。如果這些家伙真的是使詐誘我們深入的話,情況只會更加的糟糕?!?
張名振算是一員老將,領兵作戰經驗十分豐富。
兵不厭詐。
如果貿然行軍風險確實是很大的。
“所以我們先扎營觀望一下吧。之前我們也曾經率部抵達過燕子磯,但也沒有什么建樹。眼下我們要想更進一步,必須要摸清楚對方的虛實。”
張煌言和張名振之間著實是沒有什么好保留的。
二人相識多年,合作十分的默契,心里有什么想法也會直接說出來。
在他們看來,當下清軍肯定會在鎮江、南京一線布置重兵,還是要了解清楚情況后再行軍,這樣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