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上最難測的莫過于人心。
也難怪張名振如此忌憚鄭成功。實在是之前的一些經歷令他不得不防。
如今他們雖然拿下了揚州。但是揚州畢竟是四戰之地。
如果他們不能夠鞏固優勢,并且將優勢擴張下去的話,很容易白白葬送好局。
這可不是張名振希望看到的。
所以他們必須要十分小心的和鄭成功派來的人周旋,一步都不能夠踏錯。
不然,就可能會墜入萬丈深淵之中。
“侯服兄,要是李來亨在這里就好了。他肯定不會坐視不理的。”
張煌言猛然之間的一句話著實是把張名振說懵了。
“李來亨?”
“是啊,忠貞營的李來亨。”
張煌言感慨道:“不知怎的,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覺得此人不是凡夫俗子。他是岳武穆一樣的人物,我在他的身上甚至看不到一絲私心。”
張名振沉默了。
他很少見到張煌言給予一個人如此之高的評價。
從這個角度看,張煌言真的是非常看好李來亨的。
不過在亂世之中,究竟有幾人能夠做到岳武穆那樣呢?
怕是少之又少吧。
若說一點私心沒有,那不就成了圣人嗎?
這個世界真的存在圣人嗎?
張名振不知道。但是張名振相信張煌言看人的眼光。
既然張煌言認為李來亨是岳武穆一樣的人物,那么張名振就不會懷疑。
何況張名振本人對李來亨的印象也很不錯。
雖然他們相處的時間并不算長,可他確實在李來亨的身上看到了相當多積極的東西。
在這樣一個視人命如草芥的亂世,能夠有李來亨這樣的正直之人真的是太難得了。
李來亨是不是圣人張名振不知道,但是他一定是個好人。
只是,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好人一定有好報嗎?
“玄著啊,如今李來亨應該回到湖廣了吧,昔日一別再想相見,真的是太難了。”
“是啊,當時離別的時候我就有些不舍。現在更是覺得這個世上像李來亨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如果大明多一些李來亨這樣的將領,又何至于此。”
張煌言說罷,臉上多了一絲無奈。
“大明走到如今的地步,并不是一兩個人能夠決定的。即便是烈皇帝也決定不了。”
“烈皇...”
一說起崇禎,張名振就變得無限感傷。
“烈皇以死殉國,無愧于祖宗宗廟,無愧于江山社稷。我們現在能夠做的,就是爭取光復神州。”
張名振之所以能夠堅持到現在,就是因為心頭的一團火。
北伐中原,光復神州!
這個目標十分遠大,短時間內肯定是很難完成的。
可是張名振從沒有懷疑過自己。
因為在他看來,只要有人能夠不計較利益得失的去做先驅者,就會有人源源不斷的跟上。
目前看來,張煌言和張名振做的還是不錯的。但是他們做的還遠遠不夠。
“罷了罷了,我們先做好當下的事情吧。先應付了鄭成功派來的這個使者,我們再想北上淮安,或者擴軍的諸多事宜。”
...
...
這是孫可望第一次見到吳三桂。
如果說大順軍還和吳三桂有些淵源的話,大西軍和此人著實沒有太大的交集。
可誰能想到在這種情況下,吳三桂竟然會和孫可望在貴州相見!
貴州十萬大山中,二人以這樣一種方式相見,不管怎么看都有些滑稽。
“吳大將軍可算是來了,某等你等的好辛苦啊。”
孫可望感慨道:“如今我們缺的就是一支強大的軍隊。吳大將軍來了,我們就能夠直搗黃龍,生擒永歷。”
吳三桂似乎并不怎么吃孫可望的這一套,擺了擺手道:“現在說這話未免太早了些。依吳某看,我們還是先沖出明軍的封鎖再說。”
聽到這話之后,孫可望的面上立刻變得通紅。
是啊,對他來說,當下的局勢確實不怎么理想。
這種情況下如果他們無法突破忠貞營的封鎖,一直被困在這大山深處,那么局勢時機就都會葬送了。
此時此刻他們無論如何也要突破明軍的封鎖。
“吳大將軍放心,某對這貴州的地形地勢十分了解。即便是抄小路也能夠離開。”
“不可。”
吳三桂聞聽此言,當即拒絕道:“我們之前吃了敗仗,不管是什么原因,總歸是對于士氣有打擊的。我們必須要爭取在正面對決中大勝忠貞營一次,這樣才能夠把丟掉的士氣重新聚集起來。不然的話,你覺得我們即便是走出了這座大山還有什么動力去攻打云南?”
吳三桂的想法很現實。
士氣對于一支軍隊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有了士氣,軍隊才有戰斗的資本。不然只能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之中。
吳三桂領兵多年,還從未見過一支軍隊能夠在士氣低落的情況下打勝仗的。
所以他們必須要和忠貞營正面較量一次,并且一定要取得完勝。
“好吧,既然吳大將軍這么想,那我們就不妨找他們干一仗。”
孫可望的態度其實是開放的。
如果吳三桂想要和忠貞營打一仗那么他樂意奉陪。
假使吳三桂不想交手,他也能夠引著吳三桂撤離。
不管怎么說吳三桂都是孫可望必須要倚重的人。
所以他會無條件的配合吳三桂。
“嗯,就這么辦吧。只要我軍能夠大勝忠貞營,就可以憑借這股勁頭直取昆明。”
吳三桂的目標一直都是昆明。
因為他很清楚永歷帝在那里。
只要他生擒永歷帝,將其獻俘闕下,便可以博得順治帝龍顏大悅。
那時吳三桂的親王爵位和封地就都有了。
吳三桂一直都是想要裂土封王的,只是沒有機會。
如今終于被他等到了機會,如何肯放過?
至于孫可望,只要在旁邊充當一個向導就是了。
吳三桂畢竟對于西南的地形不甚熟悉,需要借助孫可望。
除此之外,他對于孫可望并沒有過多的要求。
在吳三桂看來,只要放開了作戰,他沒有任何落敗的可能。
這一戰,便是他證明自己的機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