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裕民精準飲食抗癌智慧:生了肝癌,怎么吃
- 孫麗紅等主編
- 8715字
- 2022-12-15 16:23:16
序
虎年春節《生了肝癌,怎么吃》放在筆者案頭,借著春節休息,認認真真看了幾遍,欣喜欣慰有加,想說幾句。
本書的兩位主編,都是我曾指導過的博士。孫麗紅教授多年前在職攻博。她原本是醫科大學醫療系畢業,當時已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從事與飲食健康相關的教學工作,醉心于癌癥與飲食關系的深入研究,所做的博士課題是常見癌種與吃的關系,其中包括了肝癌等。博士期間她開創性地進行了臨床調研,得出了令人矚目的結論——城市高發癌癥與吃的關系十分密切。博士畢業后孫麗紅便一直在本人所在的上海中醫藥大學從事營養學教學研究,同時在全國各地奔走,研究、講學及科普等,希望通過飲食調控來幫助蕓蕓眾生防范腫瘤,遠離癌癥,更好地康復。因為在當時(世紀之交)她所從事的這項工作關注者甚少,且并沒有展開實證性研究,因此,她的工作彌補了國內相關研究的空白,一直是該領域的佼佼者、引領者,特別是她還致力于現代媒體(包括各地電視臺等)的科普宣傳,讓普羅大眾知曉相關知識的同時,也使她成了該領域的“網紅”。
另一位主編孫增坤博士原本主修的是康復專業,博士期間隨我門診診療癌癥患者多年,后又進一步攻讀了中西醫結合專業的博士后,是位醫學理論與臨床兼通、中西醫學兼長、臨床診療與康復兼修的專家。他從事醫學臨床已有10余年,深受患者歡迎,臨床腫瘤求治者甚眾。這兩位博士珠聯璧合,探討肝癌患者應該怎么吃,自是水到渠成,可以給出清晰且權威性的指導,有助于廣大的肝癌及慢性肝病患者按圖索驥,參照著實施。相信對于肝癌及肝病患者來說,這是福音。我堅信,這本書定將成為肝癌患者及其家屬更好地走出肝癌困境、走向康復的枕邊書。
(一)
肝癌,是一個欲說還休的沉重話題!
肝癌的高發,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中國更是肝癌大國,這在本書中已有詳細數據的體現,不再贅述。
肝癌對本人的學術生涯來說,也是抹不去的沉重的一頁。
本人剛剛開始接觸醫學時,就常碰到肝癌患者,那時候(20世紀70年代末)醫生對于肝癌基本上沒有“招”。記得我畢業實習是在奉賢縣人民醫院,所管床位中有一位就是肝癌患者,晚期,印象特別深。他是當地南橋鎮人,感覺還是個不小的領導,求生欲特別強,每周驅車至上海市區中山醫院找名老中醫姜春華求治。那時從奉賢縣到上海市區很不方便,掛號也很難,但他堅持每周求診,且人比較樂觀積極、隨和(至少外人看來如此)。然而,他的情況還是越來越糟糕,我們調離病房、輪到其他科室后不久,他就病逝了。因為積極求治,人又樂觀,所以,這個案例在我腦海里烙下了深刻陰影,揮之不去!我理解的那個年代所謂“十個癌癥九個埋,還有一個不是癌”,就是針對肝癌而言的。因為那時候肝癌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一般早期發現不了,一發現就是中晚期,有腹水,患者痛苦,而且能夠折騰一年的很少,一般過不了3個月、6個月,故嚴重加劇了社會對癌癥的恐懼。究其原因,那個時候診斷水平不行,沒法發現早期肝癌患者,發現的都屬晚期了,其療效差;那時候,手術切除是主要手段,但水平有限;后續跟進的方法幾乎沒有,只能依賴中醫藥,因此,能拖幾年已經挺不錯的了??梢哉f,80年代以前,中國社會對癌的恐懼,很大程度上就是源自對肝癌的極端恐懼。然而,時過境遷,現在情況大不相同,徹底改寫了!請聽細細分解。
(二)
筆者第一個精心且長期診治的肝癌患者,是虹橋機場旁邊徐涇鄉的老內科醫生郁某,那是20世紀90年代初的事,他當了多年的內科醫生,時已升副主任醫生,在鄉醫院能升副主任,很不容易,可見他在當地頗有影響。郁某因牙齦出血、肝硬化,遂找到我這位中醫來調治,不久確診伴發肝癌,沒法手術,選擇介入治療,因為受不了,遂專心于中醫藥糾治。后來,我們成了好朋友。他是西醫,通過他得知徐涇鄉原先是血吸蟲重災區,他早期醫療重點是治血吸蟲病及其后續反應,還有腸傷寒等感染性疾病。他的肝硬化比較復雜,既有蟲卵性硬化基礎,又伴生了病毒性肝炎,炎癥傷害也加劇了他的肝損傷,故其肝質地較差。好在他自己知曉醫道,學過中醫(那個年代醫生都被要求學中醫,強調中西醫結合),知道中西醫短長,故死心塌地地借助中醫藥調理。開始時的診療斷斷續續,聯系并不緊密,大約1998年后,他開始密集求診,十年間其身體狀況一直很好,其中有過幾次肝區出現小病灶,借無水酒精等微創療法而控制。一直到2009年,他已八十八九歲了,偶因進食硬物不當,誘發食管靜脈受損、消化道大出血而突然故去。前前后后我倆交往了十五六年,算是位知己知彼的“深交”了!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在我處就診的徐涇鄉的癌癥患者特別多,不下三四十位,目前他們都活得很好。
在長期探索中,中國上海的肝癌治愈率大大提高。此治愈率的提升得益于幾方面:①早期肝癌的發現;②上海肝癌手術成功率的提升;③現在肝癌后續治療手段豐富及療效的改善;④我們倡導的肝癌綜合治療廣為人知,包括后續的飲食調控等。這些綜合作用下,明顯提升了上海肝癌患者生存率及康復率。
為什么我們會特別強調上海治愈率、生存率及康復率呢?因在長期巡診中我們發現中國肝癌治療差異很大(這與國情有關,也涉及多方面,無法細述)。相對來說,上海的肝癌患者生存率及康復率比較高。這也是全國患者相對集中于幾個大城市求治的深層次理由,因為一旦患上肝癌,擇善而從,是這類患者及家屬本能的選擇,對此,無可厚非。
總之,肝癌已不再是個令人恐懼的癌魔。我們臨床中至少已有逾千位肝癌患者活過了十多年,有相當多的患者可以確定為臨床痊愈了。也許,口述無憑,且以一份較權威的研究材料為證——我的一位2018年畢業的博士生趙若琳,現在供職于海軍軍醫大學(上海),她在做畢業課題研究時涉及對臨床肝癌療效及生存期等的追蹤分析,僅以她的畢業論文為憑(我特別喜歡選用博士論文,因為博士靠論文畢業,對于博士論文現已實施了嚴格的審查制度,且多半是盲審,資料必須齊全、數據不能造假,一旦發現造假,將終身抱憾)。她帶領的團隊追蹤分析表明:中醫藥辨證論治加我們研發的中成藥“埃克信”,能有效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改善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效果。具體結論如下:隨機選擇的臨床413例肝癌復診患者(以肝細胞癌為主),平均生存期110.5個月(9.2年),中位生存期75個月(6.25年)。其中,做過手術再加中醫藥的患者,平均生存期128.02個月(10.6年),中位生存期92.00個月(7.7年)。此外,因各種因素沒法手術、靶向、介入等治療的,入純中醫藥組(大都是晚期),該組患者平均生存期也有77.56個月(6.5年),而他們的1年生存率則高達97.30%。換句話說,即使到了晚期,積極采用中醫藥等綜合治療,患者平均也能活6年多。其中還有很多晚期患者走向康復的案例(對此,后面將有所介紹)。這表明,晚期肝癌患者并不需要很悲觀,努力爭取合理、積極、綜合治療的話,也可以爭取不差的生存效果。這與我們門診逾千例肝癌患者活了十多年的事實是契合的。這些都明確提示:現肝癌患者的生存率、生存期及康復效果等都大有改觀和顯著提升,人們不再驚恐于肝癌等惡魔了!
(三)
需要指出的是,分析癌癥治療效果,如果不涉及病理,那是一種欺騙。因為不同病理類型其生理特征截然不同。通常,一般民間所說的原發性“肝癌”,實際上其病理類型是很復雜的。同為原發性“肝癌”,不同病理類型,他們的預后和治療,包括飲食等都不太一樣。
原發性“肝癌”中的第一類型,最常見的就是肝細胞癌。它是來源于肝細胞的癌變,又可分成很多亞型(對此,就不再細化展開了)。肝細胞癌在原發性肝癌中占比很高,在我們的臨床中,占70%~80%,它一般可伴有肝硬化等。
前面引用的趙若琳博士的研究資料,主要就是涉及肝細胞癌(79%、326例),部分涉及膽管細胞癌(13%、54例)及混合型肝癌(7%、29例)等類型。
第二類型是肝內膽管細胞癌。膽管細胞來源的癌在我們門診占10%~15%,且女性較多見,男性抽煙、酗酒的也很常見。具體原因不明,根據現象層面分析,或許與焦躁、糾結等個性及酗酒等有一定關系,此類型惡性程度較高,相對較難控制。除飲食等因素外,調控情緒等也是關鍵性康復促進因子。
第三種就是混合型肝癌,是上述兩種細胞癌的混合,其治療相對較為棘手,其療效比單純的肝細胞癌稍微差一點,卻優于膽管細胞癌,介于兩者之間,總體上療效是不錯的。
此外,還有一些比例不高、值得重視的亞型。如肝小細胞癌類型,往往有多個小肝癌,大都直徑小于3厘米,且這類患者肝的基本質地大都不差,往往都屬早期的,比較容易控制,其具體發病原因尚不明確。
再如,透明細胞癌來源的肝癌,嚴格意義上,它應屬于肝細胞癌之亞型,但有時臨床上有人愿意將其區分了。透明細胞癌的機制不明,對化學藥物不敏感,綜合治療預后比較好,我們治療了不少,應以綜合糾治為主。
最后,多見于兒童的肝母細胞瘤,其主要是胚胎來源的,大都發生在兒童身上,占兒童原發性肝癌的一半以上。對此,應該強調手術是關鍵,中醫藥等后續加強調控,以促使患者更好地康復。我們治療的幾個此類型的患兒,效果都不差。
(四)
可能以案例更能說明問題,鑒于肝細胞癌之常見,我們可以舉出成百上千案例加以論證。
例如,我在《癌癥只是慢性病:何裕民教授抗癌新視點》一書中最后附了一個案例,題目是“我能結婚嗎”,講的是我的義子、深圳林棟先生的故事:
26歲的小林是廣東人,2003年3月被確診為原發性晚期肝癌,已無手術指征。做過一次栓塞,反應太大,黃疸、高熱,不能再做,其他措施都不宜。正巧我在廣東巡診,當小林出現時,所有年長的患者都給虛弱不堪的他讓座,當時,他情緒極其低落。其父親在身邊哀求,不惜任何代價,要救救他,遂超劑量地使用中醫藥及抑瘤制劑。幾個月后復查,提示病情漸趨穩定;一年后腫瘤明顯縮小,遂其父提議認我為義父。幾年后,小林提出想結婚,我應允了。2007年2月14日,小林短信告知,“干爹,我和女友在昨天下午去婚姻登記處登記了。謝謝您多年的照顧!”2011年7月10日,小林短信告知:喜得犬子。我大喜過望,在博客發賀信:“義子林棟先生昨晚喜得貴子,6斤9兩重,乳名薯仔?!?/p>
僅僅在深圳、廣州,類似林棟的肝癌長期康復者,就有數十例。
李先生是徐州人,2008年38歲,被確診為肝硬化、肝癌,右肝做了手術,手術后2個月復發,旋即找到我們。我們則強調中醫藥調理為主,加強飲食控制。其間,手術區域先后有活性灶活動(復發過多次),他嚴格遵照我們倡導的肝癌飲食指南,并努力實施中醫藥調理,有活性灶時可以微創處理,這么多年來整體控制得很好,查體發現原本的肝硬化也顯著改善。隨著全身狀態越來越好,臨近50歲時,他提出想生二胎,我們積極鼓勵,建議他可以實施二胎計劃?,F在他女兒已經4歲了,一切都很好!
任先生是浙江慈溪人,某企業的銷售經理,長期外駐丹東。他是2007年飲酒后出現尿黃,發現有黃疸,一查是肝癌,系膽管細胞來源的。在上海做了手術,術后醫生直接告訴他:你這個病理類型化療、介入的意義都不大(當時沒有靶向藥物),聽天由命吧!而且不建議他追加其他療法,只建議戒酒,找中醫調理調理看。他第一時間就很清楚自己的病情及預后。找到我,我也不建議他做其他治療,只是中醫藥調理,同時戒酒,3年內別太累了。他休整了半年,太無聊,憋不住,又去丹東搞銷售去了,但的確戒了酒。我們起初要求他每年查4次,3年后半年查1次,并且一定不能太累,還著重給他飲食方面的建議。最初幾年他幾乎每一個半月找我們復診一次,因為心里不踏實。四五年后,他告訴我同期開刀的其他患者,走得差不多了,就他還好好的!看來,中醫藥加飲食調理還是很管用的……現在,一晃15年過去了,一切都很好?,F在他只是偶爾來復診,順便看看我們。因為他確信自己的膽管細胞癌痊愈了,至少控制得很好了。
徐老師是江蘇啟東人,她患的是混合型肝癌,以肝細胞癌為主,有30%的膽管細胞癌成分。她有家族史,她的姐妹及弟弟都有慢性肝病史,她是2008年確診并手術的,做過一次介入,受不了,遂開始中醫藥調理,并努力實施飲食優化。她是由其母親垂直感染的,是第一個發現并被確診的,之后,她的姐妹弟弟先后都被確診為肝癌(但具體病理類型沒有她那么明確),都以同樣方法綜合控制,目前都恢復良好,到今天,他們都快樂地享受著生活。如今已過去14年了,她都退休了,隔三差五還來上??纯次覀?,偶爾中醫藥調理調理。
總之,借助綜合措施,包括飲食調理等,常見的原發性肝癌患者大都能夠得到滿意的控制,只是需要持之以恒,而且強調多個環節,特別是飲食等。
(五)
在我們看來,原發性肝癌的控制,應該是個有步驟的系統工程,至少可分3個階段,每個階段各有各的特點。
第一階段,重點控制肝癌發展。因為肝血供豐富,不管哪種類型,都有旺盛的發展態勢,第一階段(兩三年內)必須有效控制肝癌的發展,這是非常關鍵的。這時候,如果能純中醫藥控制,那就是最好的;如果不行,則可配合靶向藥物或免疫療法等;需要時亦可用消融或介入等進行微創處理……該階段以兩三年為期,這是成敗之關鍵。
第二階段,一旦癌癥發展態勢有所控制,緊接著應強調綜合調整。綜合調整的目的是消解肝癌發展背后的動因或動力機制,例如病毒活躍、肝損傷持續等。就細胞動力學來說,它具有勃勃生機,背后肯定有觸發機制,應將這些偏差作為重點糾治對象。至少,此時應著力于改善慢性肝病的諸多癥狀,有些是涉及多環節、多方面的,需努力加以糾治,其評估可從癥狀著手,包括改善睡眠、飲食、乏力等。這個過程相對比較長,以幾年為佳,因人而異。
第三階段,是漫長的糾治肝硬化過程。因為肝癌絕大多數有三部曲: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原發性肝癌患者大多有慢性肝病史,存在著慢性肝硬化的情況,這需要更長的時間加以糾治、調控。
以往人們認為肝硬化是不可逆的。早年,我接觸癌癥之初,這似乎是個定論。這定論于20世紀80年代被我們的老院長王玉潤教授所打破。他當時任全國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會副主任委員。他從臨床中注意到肝硬化是可以改善的。當然,這主要是針對血吸蟲蟲卵性的肝硬化。人們一度還對他的說法不以為然。
但長期實踐表明,他的說法是對的!現在看來,哪怕是炎癥/病毒性的、酒精性的,包括蟲卵性的肝硬化,都具有“鐘擺效應”,在相應條件下,持之以恒的調控,都可以有所改善,但這需要長期堅持,需要心身的綜合糾治。
我們臨床上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肝癌患者穩定病情后,在調控肝硬化的同時,綜合改善生活方式,往往數年后(短則三年,長則六七年,甚至七八年),大都癥狀消解,指標明顯改善。然而,一般性的肝硬化患者,雖同樣是我們疏方給藥指導的,控制效果卻沒有這么好。我們分析其原因,也許是因為肝癌患者每個人都有“切膚之痛”“生死之憂”,都知道自己生命受到嚴重威脅,隨時面臨著死亡的可能,故配合程度特別高,可以堅決落實所有的防控調整措施,各方面都能夠言行一致地做出調整。而僅有慢性肝硬化史者則缺乏此類切膚之痛,常常認為,反正是個肝硬化,短期內也沒有多大威脅,不像肝癌患者那么急迫,遂常常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效果就顯現出巨大差別來。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現象。
當然,我們劃分的第一、第二、第三階段時間是相對的,如果病情很快就穩定下來,也可以馬上加強調控肝的質地,改善身體狀態。
至于肝硬化、肝功能情況等,也可以從癥狀上做出把握或評估。我們的經驗是:患者肝的質地好不好,肝功能是否處在超限狀態,常有兩個突出癥狀可以從表觀上進行觀察:一個是牙齦出不出血——一旦肝功能有改善,牙齦出血情況就會消除;另一個是雙膝蓋酸軟不酸軟——膝蓋酸軟、乏力,很可能是肝功能超限了,該休息休息了。當然,還有疲勞感等,走了不太長的路,即感到疲勞,證明肝功能欠佳,需要調整及休息了!這些都是簡單卻重要的指標。
這些表現,有時候比臨床查看肝功能等,還要來得敏感些。
當然,不管是不是肝癌,還是僅僅處于肝硬化狀態,飲食的調整都是至關重要的。對此可參見本書相關內容。
(六)
在我們的認知中,原發性肝癌患者的長期調整,除了醫藥外,飲食與情緒及個性等的優化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肝病患者本身就情緒多偏頗,常表現為易激惹、好激動、好發怒等;即俗話說的肝火旺!因此,怎么調控情緒及個性等,至關重要。對此,我們曾在《從心治癌》中有所論及,還將在《敘事腫瘤學·肝癌的故事》中系統展開。在此,僅作鋪墊性介紹。
在介紹具體方法之前,我先介紹一位創造了奇跡的晚期肝癌患者。他是福建人,2006年從新西蘭回來,當時三十六七歲。他在新西蘭做的是正念療法,是一位擁有心理治療師證照的專業人士;他患的是晚期彌漫性肝癌,病理類型不明確,沒法手術,又對碘油過敏。當時,除了中醫藥,其他治療方法都沒法做了(那時候還沒有靶向藥物),我們建議他采取中醫藥治療,他自己則用正念療法,當時我都信心不足,但他卻很堅定,堅持正念及中醫藥治療,效果非常好,大大出乎我們的預料?,F在已過去16年了,他還在工作狀態(推廣正念療法)之中??吹剿倪M步及奇跡以后,我也常常推薦患者們自我修煉正念一法,我的博士后徐麗老師更是專門為此去進修了正念療法。
所謂的“正念”,其核心特征是什么?怎么操作?其實并不難!
創始人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教授在世界各地講學時,每每一開場都有一個傳統節目:給每一位聽眾3顆葡萄干,然后囑咐每一位聽眾慢慢地品味每一顆葡萄干,要求先仔細端視、詳察、品鑒其外觀;而后細嚼慢咽地品嘗其滋味,且慢慢回味,要將全身心聚焦于一顆葡萄干;甚至一顆葡萄干可細嚼慢咽品鑒其滋味十余分鐘……此時眾人均感到滿口生津,回味無限,從未體驗過如此美味且流芳無窮的葡萄干,這就是正念!
吃葡萄干能夠如此,那剝橘子一瓣瓣吃,也能吃出如此滋味!干其他事情行不行呢?這難道不是一種聰明的活法嗎?這難道不是一種很有意義的活法嗎!對心急火燎地在“欲望的跑步機”上拼命往前跑,周而復始卻不知方向及目的何在,根本停不下來的現代人類(特別是肝癌患者等),這難道不是一劑良藥嗎?!而且,并不苦口(操作并不很難,要求不是很高),知行合一,貴在堅持。
至于具體做法,既可以參照相關課程,依樣畫瓢;也可以抓住其要害,融匯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有個肝癌患者,生?。ū淮_診)前是某公司高管,工作能力特別強,工作績效突出,但其脾氣暴躁,易發火,對部下要求高。手術結束后他苦惱于要不要重新工作。公司極力希望他繼續工作,他也有意愿重新開始,但擔心自己身體承受不了。困惑中找到筆者,筆者從其部下中已了解其之一二,遂建議他繼續工作,但換一種方式,把工作當成是“修行”,善于體驗其快樂,重點體驗當下的感覺,并推薦他認真看看正念之類的著作。2個月后,他再次找到筆者,感慨萬千,說換了一種態度工作后,效率沒有下降,反而提升了,人也輕松了,公司內部關系也融洽多了……他自己覺得生活質量大有提高。其實,這就是獲悉了正念的精髓!
我們認為,許多心理學及鍛煉身體是方法,只要有效,不論東西方,不論古今,都可以選擇運用。當然,在其實施過程中,目的需很明確:療愈情緒及個性之苦,重在其過程中能夠增添快樂及舒適感,要把它當成是一種享受,而不是必須完成的任務,且必須量力而行,強度及時間要適度,細水長流。
(七)
原發性肝癌患者運用靶向藥物是非常普遍的事。我們也常常推薦使用。但靶向藥物自有其特殊性,怎么使用,很有講究。鑒于此,雖非飲食領域之事,卻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長期康復,對此我們也有特殊經驗,現將最近發表的,關于原發性肝癌患者使用靶向藥物的一個案例附在此處,以饗讀者,可以舉一反三,巧妙運用之。推而廣之,關于靶向藥物的運用經驗總結,我們在《智慧治癌》一書中有較為詳細的闡述,可以參閱之。
近期,杭州張某來復診,他是13年前的晚期肝癌患者,2008年10月因乏力消瘦被確診為右肝癌,病理是肝細胞癌,做了2次介入治療,次年(2009年7月)查體發現復發,再次介入治療時身體沒法承受,只能改用當時剛批準的索拉非尼(Sorafenib),但副作用巨大。他當時任某大學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無奈中找到該省中醫藥大學校長求助,校長是何裕民教授的老友,建議他來找何。當時,虛弱之極的他無法行走,夫人攙扶著才能坐在診桌前,灰暗夾帶黧黑的面容,折射出嚴重的肝損態。一問,他每天用索拉非尼4片,是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的。他反復跟何強調,不想再用此藥了,實在受不了……看其體態,60千克上下,何裕民教授遂好生相勸,劑量是大了些,減量即可,此藥不賴(其實當時也沒有更好的招),中西醫結合,有把握可消解副作用。遂疏以中醫藥方案,同時叮囑相關注意事宜;并告知其靶向藥物是救急的,眼下可減量使用;一旦病情穩定,可逐漸減量,直至停用,因為靶向藥物早晚會耐藥。他信且應諾了。當下即指示他將索拉非尼減至3片,2周后復診,癥狀明顯減輕。2個月余,檢查結果很好,遂改成2天5粒。半年余,一切皆好,已恢復全天工作,再次減量。就此循序遞減,他依舊信且應諾。堅信在綜合調控下,自己定能康復。2013年前后,他停用所有靶向藥物,只以中醫藥為主,生活方式調整為輔。2014年,他榮升另一所大學黨委書記,升任正廳級。這些年,一切都好。這是他每年2次的例行公事,借復診來看看何裕民教授,有次他告知何教授,自己年齡到了,退居二線了,輕松多了。其夫人則在旁邊說早該退了。他卻自我得意地說,善始善終嘛……
上述這些案例都說明:肝癌的確已不再是癌王了,好生診治,完全可以康復。
當然,作為一種提醒,服用靶向藥物等西藥時,西柚/葡萄柚等不太適合同時進食。理由是它們含有大量的呋喃香豆素(Furanocoumarin),能顯著抑制體內細胞色素P450 3A4的代謝酶(CYP3A4),干擾抗癌藥物的代謝,從而可能影響該藥物在體內的功效發揮。
總之,隨著醫學的進步,需要各環節的不斷細化與深化。但愿此書在肝癌飲食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能夠不斷結出碩果,以更好地造?;颊呒跋嚓P者。
有感而發,欣然提筆,樂于為序!
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前任會長
中國健諾思醫學研究院創始人
何裕民
2022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