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補償
- 朱砂點玉
- 霜序降
- 2437字
- 2025-07-21 23:02:17
皇后冰冷的眸光掃過癱軟在地的陳明玥和強作鎮定的薛靜瑤,最終落在了始終沉靜侍立的姜云蘅身上。
那目光中的寒意稍褪,轉為一種帶著審視的詢問。
“云蘅,”皇后的聲音在肅殺的殿內響起,雖依舊帶著威儀,但明顯比對陳、薛二人時和緩了許多,“方才玉蘭所述所見,以及陳明玥、薛靜瑤之言,你可都聽清了?”
姜云蘅上前一步,姿態恭謹卻脊背挺直,深深一禮:“回稟娘娘,臣女聽清了。”
“好。”皇后微微頷首,“此事關乎御賜之物,更關乎你自身清譽。本宮既問話,自當兼聽。你且將方才在聽荷軒外發生之事,原原本本,據實道來。莫要有絲毫隱瞞,亦不必有所顧慮。”
皇后這番話,既是給姜云蘅陳述的機會,也是再次強調她要查明真相的態度,更是對姜云蘅的一種保護——讓她在皇后的主持下,堂堂正正地說出經過。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姜云蘅身上。
姜云蘅深吸一口氣,抬起眼簾,目光清澈坦蕩,聲音清晰平穩,沒有絲毫慌亂或怨懟,只是應道:
“臣女謹遵娘娘懿旨。”
行完禮后,姜云蘅接著說道:
“方才臣女因殿內氣悶,至聽荷軒附近石欄處透氣。陳大姑娘隨后而至,言辭間……確如墨硯所聞,對臣女得娘娘青眼頗有微詞,斥責臣女‘小人得志’、‘不知天高地厚’。臣女不欲在娘娘壽辰之日生事,便欲告退。豈料陳大姑娘情緒激動,突然上前,左手用力抓向臣女右臂,同時身體前傾,意圖將臣女推搡向池邊欄桿之外。事發突然,臣女為自保,只得側身奮力掙脫。就在掙脫拉扯之間,發髻上所戴娘娘親賜金簪受力松脫,墜入池中。”
她頓了頓,聲音帶上了一絲真切的愧疚,再次深深一禮:
“只是那薛姑娘后面與陳姑娘的話臣女并未聽見,故而不知。臣女所述,句句屬實,不敢有半分增減。未能護住娘娘恩賜,致使金簪落水遺失,是臣女大過。無論緣由如何,臣女甘愿領罰,懇請娘娘責罰。”
皇后聽完姜云蘅條理分明、不摻雜個人情緒的陳述,眼中最后一絲審視也化為了完全的認可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贊許。
她微微頷首,目光再次轉向面無人色的薛靜瑤和陳明玥時,已是一片冰封。
薛靜瑤在姜云蘅那句“故而不知”出口時,還以為事情能有所轉機。
此刻感受到皇后那如同實質的冰冷目光,她知曉便是此刻進言也不會有所轉機了,便連跪姿都維持不住,癱軟下去,再不敢發一言,只剩下絕望的顫抖。
陳明玥更是連啜泣都停了,如同失了魂的木偶。
皇后冷冷地看著她,那目光仿佛能穿透她的靈魂。殿內一片死寂,只有陳明玥壓抑的啜泣和薛靜瑤粗重絕望的喘息。
皇后終于再次開口,聲音冰冷如刀,直接定性:
“事到如今,還有何話可說?陳明玥,言行無狀,心生歹念,蓄意謀害勛貴之女未遂,更致御賜之物遺失,罪無可恕!薛靜瑤,心術不正,巧言令色,挑唆生事在先,事后又意圖構陷遮掩,其行可鄙,其心當誅!”
陳明玥聞言,徹底癱軟在地,面如死灰。薛靜瑤也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氣,癱跪在那里,抖得如同秋風中的落葉,再不敢發一言。
兩人都明白,在皇后和這無可辯駁的鐵證面前,她們已然是砧板上的魚肉。
皇后厭棄地瞥了兩人一眼,后續的懲戒自然由玉蘭等人去執行。
皇后的目光轉向姜云蘅,語氣明顯緩和:“你所言,本宮已盡知。金簪之事,事出有因,你護物不及情有可原。起來吧,本宮自有定奪。”
她的目光轉向一直沉靜如水的姜云蘅,眼神才稍稍回暖。
小安子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微微躬身,心中已然明了,待會兒回稟陛下時該如何措辭。
這場偏殿問話,在皇后的掌控和由墨硯提供的鐵證下,以雷霆之勢,干凈利落地塵埃落定。
皇后目光轉向一直安靜侍立、神色沉靜的姜云蘅,眼中冰霜盡化,染上真切的溫煦與憐惜。
“云蘅,”皇后聲音柔和,“今日之事,你受委屈了。御賜之物遺失,雖事出有因,但終究是本宮賞賜之物。”
內侍監總管適時躬身入內回稟:“啟稟娘娘,聽荷軒水域已仔細打撈,奈何金簪細小,池底淤泥深厚,未能尋獲。請娘娘責罰。”
皇后聞言,并無意外,只微微頷首,隨即看向姜云蘅,溫言道:“無妨。那支金簪,既與你緣分已盡,便由它去吧。”
她抬手,示意身邊另一位掌事姑姑捧上一個早已備好的、更為華貴的紫檀木嵌螺鈿托盤,上面覆著明黃錦緞。姑姑恭敬揭開,霎時珠光寶氣盈室——那是一支赤金累絲嵌紅寶點翠鳳穿牡丹簪,鳳凰展翅,牡丹怒放,寶石璀璨,翠羽流光,工藝之精,價值之巨,遠勝之前那支!
“這支鳳穿牡丹簪,是本宮年輕時所愛,寓意祥瑞高潔。今日,便賜予你。”
皇后親自起身,在眾人驚羨的目光中,緩步走到姜云蘅面前,親手將那支耀眼奪目的新簪簪入姜云蘅的發髻之中,正正取代了原先金簪的位置。
“此簪,它不僅是本宮對你心性沉穩、臨危不亂的嘉許,亦是對靖安侯府忠謹的肯定。從今往后,見簪如見本宮心意。”
“臣女叩謝娘娘天恩。”
姜云蘅深深拜下,心中卻明了皇后此舉用意。如今靖安侯背靠太子,而她又恰好是靖安侯的女兒,故而才有如今此殊榮。
同樣,她心中亦知曉這支新簪,分量遠非舊簪可比。
它不僅洗刷了“遺失御賜”的陰影,更是皇后當眾給予的最高認可與護身符!這“厚賞安撫”,分量十足,足以震懾宵小。
溫氏、姜允琮、姜云莜亦是激動不已,一同跪謝。
溫氏眼中含淚,是后怕更是欣慰。姜允琮看著妹妹發間那支耀眼的新簪,嘴角終于勾起一抹暢快的弧度。姜云莜輕輕握住妹妹的手,滿眼欣喜。
他并未在場,只讓墨硯在殿外回廊由玉蘭代為致謝,并確認皇后已知曉詳情。
他坐在席間,神色平靜,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玉蘭轉達了姜家的謝意,他只對身邊墨硯淡淡道:“回府。”
不遠處,掛在屋檐下的宮鈴,由風吹動,在夜晚中響起。
“叮——”
——
沈柏琛雖未親至偏殿,但自有耳目將裁決結果和新簪賞賜之事迅速報來。
他倚在紫宸殿外的漢白玉欄桿上,把玩著手中的一枚羊脂玉扳指,目光幽深地望向燈火通明的偏殿方向,唇角那抹玩味的笑意更深了:
“鳳穿牡丹簪……母后這恩典,給得可真是時候,也真是……夠分量。這位姜三姑娘,倒真是讓本王意外了。”
姜云蘅嗎?……有趣。
不遠處的瑜王沈柏律自然瞧見了錦王這邊的竊竊私語,便也招了內侍詢問。
他聽聞了大概,對新簪的貴重和皇后的態度略有側目,但也僅此而已,并未像錦王那般深究。
他的注意力很快被席間一位武將談論的邊關軼事吸引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