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行路難》
- 亂宋
- 我是逗號
- 2116字
- 2023-02-18 12:23:02
秦晨早就觀察了,以顧正浩為首的身邊十一二位才子總是喜歡帶節奏,煽動情緒。
“一個陳家長工,怎能入得如此大雅之堂,就是陳家找人解圍,也該找個有水平的?!?
“哈哈,我想起來了,我認得你,你就是那秦家村的秦晨,我姑姑在你們村子,前年我路過你們村,你連《論語》都沒讀明白,那還能做出如此這種詞。”
“可笑至極!”
“原來如此,是個愣頭青呀!”
秦晨依舊是面露微笑,這些刁難和跳梁小丑,他見得多了。
“我要和你比,你連《論語》都能讀錯,絕不可能寫出驀然回首這種詞文?!?
這人煞有其事的朝著周圍的人,講述前年路過秦晨家門口所看見的一幕。
這更確定了眾人的猜想!
他們只是需要一個理由,來滿足心里的不平。
即使沒有這些,這些心高氣傲的才子也不會認為,這首青玉案會出自一個二十歲的年輕人之口。
這絕對不可能!
這要是真的,完全就是將耀州的讀書人,吊在樹上抽打?。?
這時候倒是韓漣說話了。
“諸位,你們先前見過秦公子作詩嗎?了解其品性嗎?又知道其師從何人,就如此出言玷污,失了禮啊。只因別人作了一首詞,便惡語相向?!?
明鏡先生附和道:“大家覺得秦晨沒有真才實學,可人家既然登臺承認,讀書人的分歧就用讀書人的辦法解決,多說無益?!?
……
幾位有身份的人發言了,再也無人爭辯,底下的讀書人,多半點了點頭。
“對的,是要考究考究,我先來。”
“顧兄,這我耀州讀書人的名氣可就靠你了?!?
顧正浩早就見識過了,當日讓秦晨作詩詞,對方多次推辭,那次之后,便覺得秦晨并無真才實學。
加上又有人說秦晨連論語都未讀明白,這機會他不想錯過。
他在眾人的簇擁下登了臺:“秦公子,那我就要討教討教了。”
秦晨連看他都未看,這是極大的蔑視,絲毫未將顧正浩放在眼里。
“還有哪位,要想和我上臺切磋文采的,皆可上臺,這天色已晚,時間不等人?。 ?
秦晨這么做正是有著自己的原因,正好趁這個機會,去一去這些讀書人的傲氣。
這一句在臺下引起了軒然大波!
而顧正浩臉上被氣的發紫,原本以為一對一,結果對方看不上自己,要一對多。
陳顯峙心中疑惑,這不像是秦晨的行事風格呀!
深諳世事的他,想到對方要干什么后,才恍然大悟。
如此借勢,真可謂取巧和一勞永逸呀!
“韓公,秦晨要以一己之力將整個耀州才子擊???”
“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因為他要開辦書院!”
陳顯峙一語點醒夢中人,陳博瀚過了幾分鐘才醒悟過來。
而陳曦整個心思都放在了秦晨身上,沒有時間去想其他的,自是考慮不到此種層面。
過了一會臺上站了二十多位耀州才子!
衛子笑朝著兩邊問道:“背書太費時間,楹聯難助興,我看還是比詩詞吧,一首難分高下,一詩一詞可否?”
秦晨點了點頭,那邊的才子也無意見。
秦晨面前放了一張書桌還有筆墨,二十多位才子,兩人共用一書桌。
出題人大家一致舉薦陳顯峙和明鏡先生,兩人稍微思索便出好了題。
陳顯峙道:“白公居易曾于《與元九書》中寫道,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如今耀州、京兆府等州府剛遭難民沖擊,雖說達不到百廢待興,也損失巨大。眼下安撫民眾,重塑信心便是緊要的任務。而這條路正如路漫漫其修遠兮,那我就正好緊跟時事,以樂府詩《行路難》為詩題吧!”
明鏡先生點了點頭。
“既然陳知州以當下耀州、京兆府所變有所感,那我也隨性以今日下午來城中所見一幕為題,一蝴蝶于未開春花上留戀,雖是偶觀小景,卻也正值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我便以《蝶戀花》為詞題吧!”
一詩一詞正好對應上了,前者意為為百廢待興,后者便春回大地。
詩題目為《行路難》,詞題為《蝶戀花》。
大家都知道這兩個題目不簡單,有的才子已經開始撓頭沉思了。
“大家就以一炷香為時限吧!”
他?
他在干什么?
天呢!不用思考的嗎?
他已經開始寫了。
這時,秦晨隨意拿起筆,一揮而就,片刻之間,一詩一詞便落于紙上。
這也太快了吧,才過了不到五分鐘,實在是太打擊人了。
秦晨寫好之后,便朝著對面的才子抱拳道:“諸位繼續,我去上個茅廁,去去就來,實在是不好意思,今日吃壞了肚子?!?
下邊的人哄堂大笑!
但五分鐘能做出什么詩詞。
耀州才子那邊大家還有說有笑,互有商量,大家一半寫詩,一半寫詞。
加上秦晨借口拉肚子,這分明是在給自己等會的丟人找托詞,今日身體不恙,發揮失常。
這可是常有的事情。
顧正浩也絞盡腦汁,想要再次出一次風頭,所以便選了《蝶戀花》。
耀州不乏沉穩博學之人,他們為場外人,秦晨用如此速度寫完詩詞的原因,無外乎以下兩種。
第一種,秦晨毫無真才實學,怕是已經溜了。
第二,秦晨從一開始恃才,并未將這些人放在眼中。
他們猜測隨時能夠命題速成,但絕難以超越先前的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會闌珊處的詞句。
一炷香的時間到了!
衛子笑先拿起秦晨的詩,念誦了起來。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這首《行路難》念完,現場靜如死灰,沒有一個人發出聲響,都沉浸在這首跳蕩縱橫,大氣磅礴的詩文中。
終究是陳顯峙的一句:“好詩”,打破了寂靜。
先前那首破陣子道出了種師道的心中所想。
而這首《行路難》陳顯峙感同身受。
簡直寫出了他的心中所想,政治烏黑渾濁,難以自清,心中雖然憤郁,但仍然相信政治澄清,終有來到之時,否則他這次就不會重回開封任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