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摸石頭過河
- 蓋世小神農
- 絕世凌塵
- 2184字
- 2022-12-11 16:36:13
得!
對牛彈琴,雞同鴨講!
張玉梅見狀,識趣起身,轉進了屋里。
她知道,有些事情,操心的人急不來。
吳靈秀則默默微笑,等母親走了有一會兒,才望著裝傻充愣一把好手的哥哥,問道:“哥你對謝姐姐其實有意思吧?”
“社會上的事兒,你少打聽!”
吳憂白了妹妹一眼,接著,對著手機認真研究起跑山豬的項目。
他剛才倒不全是糊弄自己的親媽,確實是被驚到了。
翻果樹資訊,偶然翻到論壇里有人在炫耀自己家的跑山豬多好多好。
沒想到同樣是豬肉,加個原生態標簽,市場就能另辟蹊徑,大有賺頭。
那么問題來了。
青山村的天然山區,現成擺在這兒,自己弄個跑山豬項目,種植養殖一起搞,可有搞頭?
這個,需要考察。
吳憂當即起身進了后山。
大青山的環境其實不太好,既沒有嶙峋好看的山勢,林間也沒有什么稀罕的小動物安家。
早十幾年還能見到野雞野兔,現在就只有暖和季節長蟲到處亂竄了。
其余的,諸如狼、熊、狐貍之類,城里人沒見過,吳憂打小也沒見過活的,后來見也是電視上和動物園里。
所以,他們這兒窮。
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這年頭,吃水的更容易發展,但凡沾個碼頭,當地經濟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
吃山的差些,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地方,基本都與貧窮掛鉤。
而吳憂的家鄉就厲害了,方圓十里,沒有一個稱得上旅游景點的地方,旅游業也發展不起來。
典型的比平原不夠平,比山區不夠山,夾在中間不上不下,地理位置與發展處境都很尷尬。
家家戶戶的經濟來源,都指望那一畝三分地。
不過,對照著吳憂當下的想法,這些也不全是壞事。
一無是處的山林,起碼不會被劃成自然保護區,想在里邊干點什么,相對就不用束手束腳。
“天然條件不行,咱就自己創造!”
吳憂注視著故鄉的山,默默做下某個決定。
他此刻站在整片山的最高點,一棵百年老樹的樹枝上。
樹枝離地二十多米,幸好是旁邊無人,不然有些東西就解釋不清了。
他要修煉神農秘典,簡而言之要修仙,所以需要靈氣濃郁的環境。
青山村雖說比監獄里強多了,總也算不上鐘靈毓秀,對修行并無大利。
吳憂將山勢地理納入心中,琢磨起改造環境的第一步:聚靈。
“當某個所在的靈氣積累到特定程度,便會凝結靈蘊,靈蘊足夠強大,便是洞天福地。”
在洞天福地修行,自然事半功倍。
吳憂沒那么大的愿望,能把大青山營造出靈蘊就已經妙極了。
而一旦結成靈蘊,風景自然而然也就遠看賞心悅目、近處心曠神怡。
“靠!這也太貴了吧!”
琢磨著,為大青山倒騰個聚靈大陣。
剛到網上搜了第一種材料,吳憂便打住了,咬牙切齒喊了一聲貴。
靈石是最容易搜尋到的材料,其實就是石中含玉的那種賭石原石。
一顆品質相對較好的,價格以w為單位的。
圍繞整個大青山布陣,少說要埋下上千塊完整原石!
那得多少個w?
最基本的乘法一算,吳憂再看了看自己干癟的錢包,和單薄的余額……
這種天文數字,迅速讓他飄起來的熱血澎湃冷靜下來。
大青山改造計劃,暫時擱淺!
唉,是在下不配了。
吳憂一躍跳下二十米,從樹上返回地面,獨自走出山林。
還是得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先把地種好,再攢錢逐漸升級大青山的靈氣環境。
這時候的他,已然意識到,修仙是個極其燒錢的行當。
“生在地上要上天,做了凡人想成仙!”
……
次日,吳憂下山到鎮上銀行把昨天預約過的幾十萬現金取了出來。
拎著個大皮箱,挨家挨戶去找事先選好的那十幾戶人,商量租地。
雖然已經盡可能找耿直爽快的主兒,全盤談下來,也足足從清晨折騰到了天色擦黑。
每談好一戶,他都是當場從皮箱數出現金,給錢后再簽合同。
一通土大款的操作,成本其實很低。
因為他這五十萬,差不多是把全村包產地租到手的預算。
今天只花出去不到四萬塊錢,不過傳出去的名聲,可遠遠不止于此。
轉天早上,鄰村都知道他提一箱子鈔票回老家租地的事兒了。
每逢有人問起,吳憂就打哈哈敷衍幾句,并不充滿熱情,上去拉著人家講述自己要干件大事。
讓事件自然發酵即可,他不急,等子彈飛一會兒……
“錢給你轉過去了,你看下到賬沒有。”
離開村子,吳憂來到購買西瓜苗和草莓苗的農戶家取貨,價錢早談好的,沒什么好磨嘰,錢貨兩清。
對方收完錢,喜滋滋綻放笑容,吩咐人現場挖苗裝車,忙活半晌。
“小兄弟,這眼看著要入秋的時候,你買西瓜買草莓,是不是有啥好項目啊?跟哥說說,有好事情,帶哥一把!”
果農湊上來,遞煙,留人吃飯。
吳憂擺了擺手,煙跟飯都干脆拒絕,回道:“我這都是盈虧自負的,自個兒還摸著石頭過河呢,到時候萬一賠了,可不想有人找我扯皮賠錢啥的。”
他懶得跟對方虛頭巴腦瞎客氣。
在他看來,這種人就叫無用社交,合作過一次就沒有第二次的,鳥他干甚?
講好的價格,對比周邊市場明顯已經包含運送費用了,可最后又說車油錢另算,可謂是典型的奸商本質。
吳憂答應了他,可不代表吳憂心里真沒數。
果苗送到家,午飯后,吳憂一家人便開始忙碌起來。
新鮮的苗藤移栽地界,這中間可耽誤不得,傷了根本,一串西瓜藤到死都結不出最好的瓜。
為了節省時間,吳憂便花錢去請那十幾戶租地的人來幫忙干活。
他也是想借此機會,按步驟潛移默化地讓村里人主動接受為他打工的那套模式。
畢竟,他的工錢,開得比此前所有村民互相雇傭干農活的標準,都高好幾倍!
“張二叔,你的兩百四。”
“嬸子,你的一百五。”
兩檔標準,干活麻利的兩百四,慢些的一百五。
原本還有最低的一檔,不過今天請的這些人都比較實在,沒誰摸魚,也就沒展示出來。
“嘖!干這一天活兩百多,加上租子,比上廠里打工也不差了,要是天天有這活可好!”
張二叔拿了錢隨口感慨道。
吳憂順嘴接過話:“那你們就來給我上班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