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二人正說著話,余光見一穿著宮女服飾的人垂首上前,為陶千宜將桌上半空的酒杯斟滿。
陶千宜不動聲色的側目看去,正是剛辦事回來的子滿,小幅度對她點了點頭,陶千宜唇邊的笑容就又更深了一層。
幾乎是前后腳的時間,這邊子滿才剛回來,緊接著就聽殿外傳來了三聲鞭響。
屋內原本還有的細微交談聲,一下子仿佛被按了靜音鍵般,消失得干干凈凈,只余下不曾停下的禮樂,在充當著背景音樂。
隨著泰宗帝一步步走近,兩旁的賓客就好像已經排練過無數次一般,分批次跪下,先是殿門口,然后一點點往內,格外有序且整齊。
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參加宮宴,卻是第一次坐在這等高位,陶千宜從上往下看去,只覺得十分震撼,帝王之威撲面而來,不可抑制的心臟鼓跳。
這,就是權勢的魅力嗎?
趁著泰宗帝此刻離著她們這邊的位置還有段距離,陶千宜極快速的一一掃過對面幾位皇子。
也不知是他們對此已經見過太多次了,還是真當都太會裝了,反正陶千宜看來看去,竟然沒在他們任何一個人面上看出半點破綻來,倒顯得是她少見多怪了。
怪不得人常說“居移氣,養移體”,這眼界見識,不到那個層次,是私底下無論用多少銀錢,都堆造不出來的。
只是陶千宜不知,她在觀察別人的時候,又有多少人在觀察著她。
比起陶千宜心中的小小感嘆,旁人對她的表現卻是驚嘆了。
一個自幼能稱得上是一句寄人籬下的小小孤女,竟能在這種場合毫不露怯,甚至舉手投足間,盡顯一派從容自若的沉穩風姿。
旁人可不會因此就覺得是榮承伯府過去教養得好,只覺得是龍生龍、鳳生鳳,果然不愧是陶大將軍與青州姚氏之女,倒也勉強算是不墮當今給她的公主封賞。
就在各種思量之間,泰宗帝已然走到了御座之前,殿中的眾人早已全部跪下。
神奇的是,明明殿內眾人都是低著頭跪著,卻就在泰宗帝站定轉身的那一刻,所有人整齊劃一的開口,山呼萬歲,那壯闊聲音就像是能一下子掀翻了屋頂一般。
真心要說一句,要不是陶千宜本身就是參與者之一,她一準認為這是彩排過的結果。
現在?
大概這就是所謂的君權神授了吧。
呵呵呵,反正她一時間再沒想出來什么靠譜的理由。
不過,要是照這樣看來的話,那做皇帝也是有點爽的哎。
怎么辦?小心臟好像有點蠢蠢欲動中。
眾人三謝后落座,泰宗帝先是開口說了些場面話,殿中原本緊繃肅穆的氣氛,一下子倒也被沖淡了不少。
就好像是為了應和氣氛一般,陶千宜感覺四周圍的樂聲都跟著響亮了不少。
緊接著,又有禮官出列,念贊頌文。總之,等到好一套的繁文縟節折騰下來,終于是輪到了幾位皇子們上前獻禮的環節。
陶千宜暗道一聲:來了,然后便見坐在斜對面左上首的二皇子,第一個上前。
這個嘛,不管二皇子平日在朝上朝下,再如何的沒有存在感,可人家到底是泰宗帝現存子嗣中,最年長的一個兒子,在太子未立的情況下,誰也越不過他去。
當然,至少陶千宜冷眼看著,也不覺得二皇子有把這份特殊當作了一種殊榮。
說不定,人家心里還是最巴不得泰宗帝能早日立下太子的一個,反正是總好過叫他一直來做這出頭的椽子。
“兒臣恭祝父皇:福如東海,日月昌明。松鶴長春,千秋不老。”二皇子面帶一抹極淡的笑容,拱手說道。
那是真的淡,淡到幾乎都快要看不出來了的那種。
陶千宜暗自咂舌這位二皇子的大膽,但看五公主她們都很習慣的樣子,再回憶過往寥寥幾次見到二皇子的時候……
好吧,或許眼下就已經是二皇子情緒的極致了。
泰宗帝顯然也已經習慣了自家“長子”的臭德行,并沒有在此計較什么,但想來也沒什么心情與他多話。
再看一眼二皇子獻上的壽禮,中規中矩,不出挑,不出錯,泰宗帝隨便表示了兩句,便把人給打發了。
反正他是皇帝,他最大,難道還要他反過來遷就別人?
二皇子顯然也已經習慣了與泰宗帝的這種相處模式。
主要是,不習慣又如何呢?
別看他現在還是一個光頭皇子,膝下也沒有孩子,但這年紀可半點都不輕了。一個早已經年過而立的大男人,難不成還能因為父親態度冷淡,就哭哭啼啼嗎?
咦~那畫面太美,反正陶千宜并不想看。
但以小見大,即便有些武斷,可陶千宜真的開始信了二皇子無意于大位之言。
特么,就這態度,哪怕到頭來十皇子能上位,陶千宜也不信泰宗帝會把皇位傳給二皇子的。
沒什么特別的原因,更無關乎能力,就只是將心比心而已。
反正如果是陶千宜在那個位置上,她也不可能把自己數十年的心血,傳給這么一個,總是對自己態度半死不拉活的兒子,還不夠自苦呢。
更別提,那還不僅僅是心血的問題,是祖宗家業,是萬里江山,是無上權勢。
哪怕說泰宗帝不擔心底下的黎民百姓,那難道還不擔心在他百年之后,被這個兒子在史書上亂寫啊?
想想也是夠了。
為了以防萬一,陶千宜又趁機在心中過了一遍,就她所知的那些,曾扮豬吃老虎上位的歷史人物。
然后再一次確定了,再是做出一副不爭不搶面孔的皇子,在對待他們父皇時,也沒一個是不孝順殷勤的。
不然說出去也不好聽啊。
妥了,妥了,這位二皇子看來已經可以先被排除在候選人之外了。
除非他能膽子大到直接逼宮,不然這位簡直沒有半點可能性。
而話又說回來,就算是這位真有那份魄力想要瘋狂一把,但沒權沒勢沒財的,逼個寂寞不成?
正所謂,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陶千宜倒沒派人調查過這位二皇子手下有沒有私兵,但她知道錢財流動啊,她就不信誰家圈養私兵,能單憑一張嘴的。
要知道,別說是私兵或者死士了,就單是想要在規制之上多養一隊侍衛那種,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單就這一方面而言,陶千宜真心真誠的,想要建議二皇子去跟他家的弟弟們,尤其點名眼下這位正上前獻禮的六皇子,好好的學一學。
呵呵,真是不查不知道,這位六皇子私下里的動作,嘖嘖,那上躥下跳得簡直了,沾上毛就是只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