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姨實(shí)在看不下去了,給她說了本村的一個男人。男人很窮,分家只分到一筐白薯、一塊空地和一些饑荒。男人白天出工,晚上收工后,自制土坯磚,把房子搭了起來。男人養(yǎng)了兩頭豬,收工后還要去地里打草喂豬,回來再烀一鍋白薯,就是晚上的好飯。三姨瞧著男人勤快能干,說給了她父親。父親終于松了口,親戚打趣說,“還是三姐這把金鑰匙,能打開大姐夫這把鎖”。
這一年,她已經(jīng)二十八歲了。
娉女時興三大件的嫁妝,她在家做慣了活兒,也需要一臺縫紉機(jī),父親堅(jiān)持要買品牌機(jī)不買雜牌子的,只請木匠打了一對大紅墻柜、一個衣柜。
她和男人相約騎洋車去買東西,買布、買衣服、買婚嫁用品。男人找了同村兄弟的一輛拖拉機(jī),載著身穿紅襖的她,穿過三個村子,走過兩條河,就把她娶回了家。男人牽著她的手,說要與她到白頭。紅燭搖曳,雙目相望,今后這就是她的家了。
男人和她都在村里出工,收工后她在家做飯,他去打豬草,有時他去添豬食,有時她去撿鴨蛋。男人給她買了縫紉機(jī),有時她就在家里縫縫補(bǔ)補(bǔ)。她并沒有一雙巧手,好在她腦子比較靈活,不合適的衣服在她手里三下兩下就改得很合身,有時買了塊零布頭,也能在她手下變幻出合身的衣服,剩下的布料還能做雙鞋子、鞋墊。
婚后第二年,他們喜得麟兒,很快又得了二兒、幺女。家里養(yǎng)了兩只羊,幾只雞,孩子們能喝到羊奶,還有雞蛋吃。男人比她大四歲,愛說愛鬧愛逗愛笑,她漸漸體會到一加一的美好,五口人并不富裕的日子也算過得其樂融融。后來,男人做起了買賣,逢年過節(jié)她都回去娘家,她的男人和孩子們,帶幾個盒兒,帶些時令蔬菜水果。她母親總是把她推到熱炕頭兒,自己去做幾個菜,她父親總要和姑爺喝上幾盅,聊一些家長里短,好似這日子最為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