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拉封丹寓言
  • (法)拉封丹
  • 3155字
  • 2022-11-18 15:55:01

譯者的話

法國進入十七世紀,史稱“偉大的世紀”,是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鼎盛時期,也是法國古典主義文學發展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出現了四位偉大的作家,即悲劇大師高乃依、拉辛,喜劇大師莫里哀,以及寓言大師拉封丹。四位大師在各自領域的創作,都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

讓·德·拉封丹(1621—1695),以當時還不入流的寓言詩,躋身文學大師的行列,不能不說是個奇跡。而寓言詩這一文學體裁,經拉封丹之手梳理和創新,從形式到內容都臻于完美了。

拉封丹的寓言詩,從一開始就作為教材使用,這也是寓言這種文學創作的初衷。他將六卷本的第一部寓言詩集(1668年),題獻給了王國儲君——當年七歲的路易十四的獨生子,就更加彰顯了寓言詩的教育功能,尤其通過這一傳統途徑進入文學主流。

進入文學主流談何容易。十七世紀中葉,古典主義文學發展到頂峰,也就開始走下坡,通向一條死路,這是它自身決定的。古典主義條條框框之多、之嚴苛,歷代文學流派都恐難與之比擬。古典主義遵奉的修辭學所規范的語匯體系完全脫離了現實生活,規范的句法體系也使矯揉造作的文風盛行。這是古典主義的兩個死穴。當時的文學創作,如果違反這些規則,就會受到排斥和打壓,很難存活;如果墨守這些成規,那又會等而下之,落入俗套,多添幾具僵尸式的作品。

拉封丹就是要在這樣的死路上走出一條活路,為此他摸索試探了十五年。每次嘗試一種體裁,他總給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如何創新而又不觸犯權威,如何出奇而又不擾亂秩序,如何制勝而又不公然對抗確立的典范。而每次他總找到同一個答案:必須熟練地掌握一種“移位的藝術”,而且要做得謙抑禮讓,既革新又不犯眾,既革命又不造反。拿我們的成語來說,就是偷梁換柱,或者說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古典主義文學的一大特點,就是作品大多取材于古希臘羅馬。拉封丹也明確標榜自己繼承古代寓言作家伊索、費德魯斯等,稱他們的寓言已家喻戶曉。他坦言在語言上,他們的簡潔已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無法達到那種完美,只能從別的方面尋求補償。且看拉封丹是怎么講示:“假如我不稍微翻新,添上幾筆,提高趣味性,那我就等于什么也沒有做。新意和怡悅,這也正是如今人們所要求的。我所說的怡悅,并不是指引人發笑,而是某種魅力、某種喜人的氣氛,這可以賦予所有主題,甚至最嚴肅的主題?!?/p>

關于趣味性,拉封丹更進一步講:“在法國只看重怡悅的東西:這是大規則,也可以說是唯一的規則?!?/p>

既從民眾的愛好出發,又考慮七歲儲君的需要,拉封丹強調寓言詩的趣味性,并把趣味性確立為“大規則”,“唯一的規則”。這樣,包涵新意和怡悅兩層意思的趣味性,就成為他避開死穴,走出一條創新活路的指南。古代寓言詩過于精簡,道德說教有余,趣味性不足。拉封丹在第六卷第一首寓言詩中寫道:

單純的說教總使人厭煩,

訓誡結合故事就容易流傳。

這種虛構的故事應亦教亦樂,

為講故事而講故事,

我看就沒有什么意義。

當代寓言詩重教輕樂,拉封丹則有針對性地提出亦教亦樂、教與樂并重的原則。他既反對單純的說教,主張寓教于樂,避免傳統寓言枯燥的弊病,又反對毫無意義地講故事,而主張以故事為依托,增加寓言的內涵。這樣,他在內容和形式兩方面都贏得創新的巨大空間,從而有了用武之地,施展才能,將寓言詩這一文學體裁推到前所未有、后繼者也很難企及的高度。

在發揚光大寓言詩這一體裁方面,拉封丹首先是位集大成者。前人寓言詩作品良莠不齊,格調不一,但是在立意、題材、情趣、意蘊等方面,只要有可取之點,拉封丹無不收攬,再重新糅合、構思、布局,賦予新意和情趣,成為全新的、完美的作品。例如第三卷的《狼與鶴》,短短二十行詩,竟然取材于伊索、費德魯斯等九位寓言家,而且做得十分精致,極富戲劇性。故事說的是一根骨頭卡住狼的喉嚨,狼向過路的鶴求救,鶴給狼取出骨頭,要求報酬;而狼卻回答:“開什么玩笑,我的好大嫂,/怎么,你脖子探進我喉嚨,/我還讓你縮回去,/難道這報酬還算少?/滾吧,你這忘恩負義的家伙,/千萬別落到我的爪下!”

這樣的作品,還用作者出面說教嗎?狼的一番話再清楚不過地表明,決不能期望惡人感恩。而且,“忘恩負義”這樣的話,還出自狼之口,就更具有諷刺意味。

拉封丹一方面吸收前人所有可取之點,另一方面還與時俱進,增添時代的內容,具有濃厚的時代生活氣息。讀者欣賞他的寓言詩,總有似曾相識的親切感,仿佛已有所見,已有耳聞,已有切身感受。無論披著獅皮的驢,還是炫耀家世的騾子,無論要向鹿報仇的馬,還是丟掉尾巴的狐貍,等等,寓言的世界,就是人的社會,各色各樣動物暴露出來的善惡美丑,正是人性的具體表現。難能可貴的是,在那種封建專制統治下,拉封丹還能通過寓言詩巧妙地針砭時弊。

例如《進入谷倉的黃鼬》,也是取材于伊索、賀拉斯等人的作品。身材苗條的黃鼬,從小洞鉆入谷倉,肥吃一周便發了福,“小姐吃成了肥婆”;一天忽聽有響動要逃離時,從那小洞卻鉆不出去了。于是老鼠就勸她減肥:“您瘦溜著進來,/還得瘦溜著出去?!崩瞎适掠辛诵聝群?,讓讀者聯想到損公肥私的官員。當時財政官員和稅務官員大量貪污,當局為此組成特別法庭(1661—1665),迫使他們吐出侵吞的金錢。而中國讀者何嘗不會聯想到被“雙規”的貪官。這種寓言詩鮮明生動,充滿智慧,不僅興趣盎然,而且常得異趣。

這種異趣就是給人以意外驚喜。這是寓言詩臻于完美的一個特點,是高度文學性的一種標志。拉封丹之前的寓言詩流于直白,不能向讀者提供這種文學享受。寓言詩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發展到拉封丹的階段,才有一種質的飛躍,從道德說教小品升華到真正的文學作品。故事性、趣味性、戲劇性、詩意,以及格調清新、意味雋永等這些文學性的特質,在拉封丹的寓言詩中都充分體現出來。《野兔的耳朵》就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例子,顯示出拉封丹以小見大的高超技巧。獅子被一只長角的動物誤撞傷了,便雷霆大怒,決定將所有長角的動物逐出他的領地。一只野兔瞧見自己耳朵的長影,就擔心檢察官會把耳朵當成角,向鄰居蟋蟀告別,決意離去。蟋蟀不以為然,說“這明明是耳朵,/由上帝創造”。膽小的兔子還是不敢留下:“我怎么爭辯都沒用,/他們會說我發瘋。”

看到《野兔的耳朵》《狼告狐貍》《青蛙請立國王》《小公雞、貓和小耗子》等寓言詩,不再像讀道德寓言詩那樣一目了然,而會有復雜的感受,覺得這些故事沖破了一種道德觀念的闡釋,似乎別有意蘊。越是認真的讀者就越會發現,一個故事可以有多種解釋,倒難以確認作者究竟要表達什么意思。

拉封丹《寓言詩》的標題,大多是一對矛盾體,如《獅子和小蚊蟲》《狼和小羊》《公雞與狐貍》《農夫和蛇》等等。矛盾雙方的故事在行動中展開,又可能出現第三方,矛盾變得復雜。但是,作者精簡敘述,不加描繪,只突顯動態,人物對抗緊張鮮明,對話富有戲劇性和趣味性。作者只給這些標識,往往不給結論,即使發幾句感慨,也類似明碼和暗碼,引起讀者破譯的興趣。這些寓言故事好就好在可塑性強,不是僵化的:每個故事通過不同讀者的想象而變異,接受不同人的感覺而產生不同的形態。也正是由于同讀者形成這種互動關系,拉封丹的寓言詩才穿越不同時代,跨越不同地域,始終保持新鮮感,不斷地被改編成漫畫、動畫片、兒童劇等。

拉封丹《寓言詩》總共十二卷,計二百四十四篇,在當世就取得成功,然后又經受了歷次革命的考驗,獲得了“公民道德規范”證書;到了法國實行全民義務教育時,寓言詩被選入教科書,列入中學文科論說文的選題,總之,成為法國不同年齡、不同社會地位的人的“通用教科書”。

拉封丹《寓言詩》被認為是舊制度遺留下來的“唯一民主的作品”,甚至成為“全體法國人第一位的和唯一的共同文化遺產”(A.M.Bassy語)。這話并不夸張。近現代法國人,有的一生可能沒讀過雨果、巴爾扎克,或者別的文學大師的作品,但是無一例外,每人在青少年時期都學過拉封丹的寓言詩,到了晚年大多還能背誦幾篇。

李玉民

二〇〇五年十一月于北京花園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蔺县| 广东省| 海晏县| 玉门市| 阜康市| 同德县| 中卫市| 和田县| 措勤县| 平泉县| 南溪县| 贵溪市| 东乡县| 曲周县| 中阳县| 介休市| 澎湖县| 丰城市| 遂溪县| 安泽县| 朔州市| 上蔡县| 绥德县| 本溪| 延长县| 舞钢市| 南丰县| 尖扎县| 海口市| 罗源县| 余姚市| 尼木县| 长顺县| 黄山市| 新野县| 简阳市| 丰都县| 文昌市| 阿城市| 新龙县|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