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培養孩子的高情商(7)
- 培養高情商高智商高財商的孩子(教子書坊)
- 宋天天
- 5425字
- 2014-11-15 10:56:45
這一點對于自我意識還沒有形成的孩子來說確實勉為其難,但這個意識卻要在點滴的生活小事中及早播種,及早萌芽。每次帶孩子出門玩,可以讓孩子想想要帶什么,幾次提醒之后,孩子便主動想起要戴好帽子或穿好外套。等孩子成熟了一點之后,可以讓他自己決定到哪里玩、跟誰一起以及準備做什么,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分析一下他的決定的優劣性和可能性;當孩子要帶東西出去而忘記帶、或者把帶出去的東西忘在外面而發脾氣時,父母千萬不能自攬責任包辦代替,而要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想做的事應該自己安排好,并且學著負責到底。每次注意給孩子這樣的提醒、教育和幫助,孩子便逐漸地有了對自己“負責”的意識。
3.父母少管或不管
一位母親是這樣管教孩子的:從孩子上幼兒園時起,她就訓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需要父母做的讓孩子來提醒,孩子能做的父母從不代勞。有一次孩子上少年宮學畫時忘記了帶紙,她看到后只是在一旁提醒道:“再檢查一下,有忘記帶的東西嗎?”孩子漫不經心地回答:“沒有。”背起畫夾就走了,到了教室才發現沒帶紙,只好再回家去拿。有的人說她這樣不管孩子未免太過分了,她認為許多事情應該讓孩子自己去處理,這樣他們才會逐漸學會對自己負責。
在許多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管教得越多,就會在孩子身上造成越多的問題。不少父母以長者自居,言行專制,總是以為孩子什么都不懂為由,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企望孩子時時處處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孩子做這不行,做那不行,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全由父母支配,結果使得已經有了獨立意識、獨立人格的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受到傷害。父母表面上管了孩子的事,卻管不了孩子的心,這種專制式的管教使孩子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極易誤入歧途。
許多事情就是這樣,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得周全,孩子就會想不周全,在父母的“周全”中享受,而父母事事“不管”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危機感,讓他們主動去管自己。讓孩子這樣管下去,就能逐漸地管好自己,對自己負責。
§§§第20節讓孩子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
父母箴言
當今社會是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每個人都渴望成功;當今社會也是一個交流的社會,沒有出色的溝通技巧和才能,想要成功幾乎不可能。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像一條金絲帶,不僅將我們與他人聯系起來,也將我們與成功聯系起來。可以說,良好的溝通能力能夠使我們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各方面的佼佼者。所以,向孩子傳授正確的溝通技巧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當今社會,溝通是每個人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沒有溝通就沒有發展,更談不上成功。溝通是孩子們從小就需要學習的一門學問,讓孩子從小練就一身良好的溝通本領,就是為他的未來做好鋪墊。在這一過程中,父母承擔著最主要的教育工作。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溝通高手,父母應該努力讓孩子掌握與人溝通的技巧。
1.讓孩子掌握溝通的基本原則
與人溝通就是將信息有效地傳遞給對方,并想方設法讓對方接受。父母可以將以下溝通的基本原則告知孩子,讓他們用這些原則指導自己的溝通行為。
★積極溝通:要想取得與人溝通的成功,就要以積極的心態去感染對方,克服溝通的障礙。
★保持互動:溝通的互動性就是使雙方互相理解,讓雙方能夠在互動的基礎上進行良好的溝通,比如給對方一些說話的機會,多想想對方的感受,這樣不僅可以從談話中更多地了解對方的情況,還會使溝通更有效。
★講求效益:有效地溝通就是在溝通中既講究效率,又能追求到效益,善于與人溝通的人通常都很有講究效率,他們很會注意溝通的經濟性,從來不啰里啰唆。
★力求明晰:如果能夠在溝通中明白無誤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就會輕而易舉地達到預期的目的,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正確理解并熟悉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
2.讓孩子學習溝通的基本技巧
如果孩子現在還不是很擅長與人溝通的技能,當父母的不要著急,因為良好的溝通能力完全可以通過后天學習得到,是有跡可循的,不妨讓孩子學學下面這些技巧:
★掌握說話的時機:如果沒有把握好說話的時機,即使說的內容多精彩也不會達到預期目的,甚至還會產生反作用,因此要讓孩子學會根據對方的性格、心理、身份以及當時的氛圍等條件說話,不要口無遮攔,更不要信口開河。
★掌握說話的場合:要讓孩子知道說話應注意場合,對年齡、身份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措辭是不能一樣的,比如可以和自己關系親密的朋友開玩笑,對長輩就不能這樣做。
★選用適當的溝通方式:通常情況下,溝通方式有口頭、書面、電子媒介等,要讓孩子學會根據不同的溝通內容、溝通目標,再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一種或幾種方式進行溝通。
★合理配合身體語言:在與人溝通時,如果合理地搭配身體語言可以很好地促進溝通效果,比如正視對方表示重視和尊重,時而揚起眉毛表示感興趣,打手勢表示強調。
★把自己的意思說明白:溝通的最終目的是要將信息傳遞給對方,而只有交談雙方對問題概念明確一致,我們的觀點才會被對方領會、接受。
除了上述基本技巧外,以下這幾方面也是很重要的:
★在與人溝通前調整呼吸:有的人在與別人特別是陌生人或者重要的人交談時容易緊張怯場,有這些情況的人可以在溝通前將自己的呼吸調整順暢,這樣思維自然就會清晰,說話就會有條理了;
★良好的開頭:“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孩子一開口就能將對方吸引住的話,那么他一定會成為一位出色的溝通高手(可以讓孩子以講故事開頭或贊頌的話開頭);
★將情感融入溝通之中:“情感是溝通藝術的眼睛”,熱情和活力是溝通藝術的血液,在語言中包含真情實感才能更好、更快地引起對方的共鳴(真誠地體會對方的處境和感受,與人溝通時就有情感可以表達了)。
3.父母平常應多跟孩子閑談
要想培養孩子的溝通能力,父母就要經常與孩子閑談,讓孩子先學會和父母溝通。要想通過閑談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做父母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認識閑聊的重要性:不要認為閑聊可有可無,如果做父母的能做到每星期都與孩子進行一次親密無間的閑聊,孩子的溝通能力會顯著提高,而且親子間的感情也會更加濃厚、更加親密;
★注意內容:閑聊就是閑聊,不要讓閑聊最終成為對孩子的教導甚至訓誡,做父母的一定要記住,我們怎樣跟我們的朋友閑聊,就該怎樣跟孩子閑聊;
★時間的選擇:閑聊時間可以選擇在睡覺前、晚飯后、把孩子從學校接出來的路上,或者隨時隨地有閑聊心情的時候,但是不要選在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
★注重感受:父母要對雙方的閑聊感受負主要責任,多揣摩孩子的心理與興趣,把握話題,使親子雙方都能產生“酒逢知己千杯少”的感覺。孩子也將因為話題新鮮而成為一個健談的人,當然就善于溝通。
§§§第21節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父母箴言
一個會說話的孩子,往往會贏得老師、父母、同學和朋友的尊重和喜歡;而一個不會用語言表達的孩子,通常他一說話就會得罪人。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它是架起孩子自信與能力的一座橋梁。
心口相應,言為心聲。語言是人們表達思想、是人與人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孩子時期的語言發展是人生中最好的時期。通過語言,孩子可以獲得知識技能,可以養成一定的行為習慣,可以和別人交流,可以做很多事情。總之,人總是在很多時候都需要語言的陪伴。通過語言的表達可以促進孩子的溝通能力,所以,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并鼓勵孩子多說話。當孩子在興致勃勃地向父母訴說某件事,或是描述某件事物的時候,父母要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去傾聽他,并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刺激孩子多說話。
語言是作用最廣泛的一種交往的工具,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能否可以恰當地使用語言,是一個人交往成敗的關鍵。一個人很可能會因為自己的“不會說話”,缺乏有效的語言表達,而使別人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尊重,從而不再與其交往,這就是言語所造成的失誤。所以說,有效的語言表達方式是交往的必要條件。父母一定要從小就培養孩子語言表達的能力,讓孩子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沒有語言方面的煩惱。
那么,父母應該怎么做才能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呢?
1.不要混淆孩子的發音
當孩子在學習語言之前,會有一段說話很不清楚的模糊的發音期,那個時候的孩子所說的話一般都是片段而不完整的,這可能是因為孩子的智力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對語言運用自如的程度。而有的父母在和孩子交談的時候,常常會迎合孩子的聲音或者是說話的方式,可能是父母覺得這樣做可以更親近地和孩子進行交流,實際上,這樣做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增長。如果父母一直去刻意模仿孩子的語氣和說話方式和孩子交談,這樣只會延長孩子使用片段語言的時間,并且會使孩子的思維長時間處于一種幼稚狀態。
比如,有的父母在讓孩子認識事物的時候,把貓叫做“咪咪”,把狗叫做“汪汪”,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對叫聲類似的動物產和一種模糊的概念。所以,當父母在教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用正確的發音和孩子交流。
2.豐富孩子的詞匯
當孩子開始說話的時候,父母要注意豐富孩子的詞匯,父母可以通過和孩子談論身邊的事物讓孩子記一些簡單的詞語,但是絕對不可以讓孩子死記硬背。比如家里所擺設的家具、廚房中所用的炊具以及院子里的花草樹木,父母一定要用正確的發音告訴孩子這些事物的名字。然后再漸漸地讓孩子對每個事物的組成部分進行仔細地分別,并且讓孩子學會用一些形容詞和動詞來形容它們。這樣,就會讓孩子的詞匯豐富起來。父母也可以通過講故事來擴展孩子知識面的同時來豐富孩子的詞匯。最好是讓孩子一邊聽故事一邊重復故事,這樣可以加深孩子對詞匯的記憶。但是,有一點父母必須記住,在豐富孩子的詞匯量時一定不可以操之過急,因為豐富孩子詞匯的教育過程是循序漸進的,一旦太過著急,只會有物極必反的效果。
3.給孩子說話的機會
語言是通過說話表達出來的,所以,父母一定要找機會讓孩子自己說話,鼓勵孩子說話的勇氣。父母可以讓孩子復述一下給他講的故事,或是讓他講一下今天所發生的事情;父母還可以在和孩子一起做事情的時候和孩子多做一些交流,并制造一些讓孩子說話的條件,這些對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說話時要顧及到對方
當父母在和孩子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只顧著自己說,或是只說關于自己的事情,老是把話題圍繞著自己打轉。應該讓孩子學會顧及到對方,談一些讓大家都有興趣的話題,也可以把重點放在對方關心的事情上,還要留心對方有沒有欲言又止的動作,如果有的話,一定要主動詢問,絕對不可以視而不見。這是和別人交流時最重要的一點。
5.父母要注意與孩子的對話的方式
很多家長可能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因為在父母的眼里,和自己說話的那個人又不是外人,他是自己的孩子,沒有必要去在意什么對話的方式。如果和自己的孩子說話時還得去絞盡腦汁地“繞圈子”,這樣不是太愚蠢了嗎。可是,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你和孩子說話時所表現出來的方式、展現出來的特色以說說話時的語氣都可能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而且,有些父母常常會在家庭教育中用命令的口氣和孩子說話,這種口氣很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的心理。如果父母換一種說話的方式,很委婉地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這樣會讓孩子更容易接受。
其實對話的方式不僅僅只限于講話的語氣,更重要的是內容的表達。所以,父母在平常的言行或是在和孩子交談的方式上一定要注意。
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的。對于孩子來說,有效的語言表達是學會與人共處的重要內容。如果說傾聽的態度更多地需要一種修煉來支撐,那么說話的風度則更多地需要一種素養來呵護。在增進素養中學會說話,在學會說話中學會共處。
§§§第22節培養孩子的幽默情趣
父母箴言
幽默風趣既是一種喜劇性的藝術形式,也是一種適應環境的人生態度,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更是一種溝通的技巧。因此,培養孩子幽默的情趣,是賦予孩子個性獨特的神奇魔力。
幽默風趣這種能力也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孩子可能會比其他的孩子更幽默些。然而每一個孩子享受幽默的能力卻是相等的。父母可以鼓勵孩子在家里制造一些幽默的氣氛,這樣不但可以讓家庭有一種和諧愉悅的氣氛,而且可以讓孩子緊張的神經得到放松和休息。
在有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的關系是很嚴肅的,如果一個兒子和他的父親開玩笑,就會被認為是“沒大沒小”“沒尊沒卑”了。同樣的,如果父母和子女之間有點幽默,就會顯得父母輕浮了。因此,直到現在仍舊會有一些父母以長者自居,不能和孩子平視。然而,這樣一來,孩子的性格里就少了些許幽默感。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時,能來點幽默,可能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充滿幽默的環境下教育孩子,那么孩子的性格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充滿了幽默的因子。幽默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交技能,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都非常推崇這種品質。盡管孩子們講的笑話和使別人發笑的能力各有不同,但每個孩子都有欣賞幽默的才能。幽默的孩子會成為伙伴中的焦點,這樣有利于培養他的領導和組織才能;幽默的孩子在走向社會的時候,也會在這個復雜的社會里生存的游刃有余。
那么,如何把孩子培養成一個人見人愛、幽默風趣的人呢?
1.營造一些幽默環境
父母可以在家里搞一些活動,比如,可以拿出一些時間,讓全家人聚在一起講笑話和謎語。在講笑話的時候,父母可以搞一些怪相和鬼臉把孩子逗笑,當父母講完之后,也鼓勵孩子去講一些他所知道的故事,當孩子講完之后,父母一定要表現出很好笑的樣子。這樣才會讓孩子會繼續講下去的勇氣。還可以多讓孩子看一些幽默的圖畫,以增強孩子的幽默感。
2.用幽默的方法培養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識地運用幽默的方法去培養孩子的幽默感。幽默的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幽默感,而且往往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會產生較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