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藍玉栽贓誣陷,朱棣化險為夷
- 兩京煙云:大明1392—1424
- 千慧
- 3970字
- 2022-11-07 11:51:26
哭喪儀式結束后,朱棣來到奉天殿,此時殿內已聚滿了文武百官和王爺王孫。今天的氣氛格外嚴肅緊張,他冥冥之中感覺會發生什么。
“太子的薨逝實乃我大明的不幸,臣懇請皇上徹查此事,將犯人繩之以法!”朝廷重臣湯和先站了出來。
朱元璋點點頭。這幾日來他陡然間憔悴了許多,不復往日的神采。
“臣聽說太子是落水后感染了嚴重的風寒,之后才日漸惡化。”藍玉將軍走了出來道,眼神突然瞟向朱棣,“不知道是誰讓太子不巧落水的。”此話一出,殿內一片沸然。朱棣內心咯噔一下,感覺一個巨大的陰謀正向他襲來。
按事先計劃的,秦王隨即站了出來道:“兒臣聽說皇兄落水時四弟的下屬不知為何也在船上,能否請四弟解釋一下?”
朱棣看向秦王和藍玉,心想:好啊,果然是串通一氣沖我來的!他不慌不忙地笑了笑說:“請問皇兄,我身在遙遠的北平,如何安排我的下屬在太子身邊?另外,又有何人能夠證明太子的落水與我有關?”
秦王微微一笑,轉向身后道:“傳證人!”
所有人都向大門望去,只見一個年輕的太監步履蹣跚地走了進來。他一見威嚴的朱元璋就嚇得腿軟跪倒在地。
藍玉走上前用幾乎逼迫的口吻道:“說吧,把當時發生的事情都說給大家聽聽!”
“我是被燕王安插在太子身邊的……眼線,燕王讓我把太子的情況每月如實稟報……給他。案發前日……我收到燕王的飛鴿傳書……他讓我見機行事……”小太監支支吾吾地說著。
朱棣走上前,面不改色道:“你說我給你飛鴿傳書,那書信呢?我又是如何讓你見機行事的?”
“信被我燒毀了,所以沒有證據……信上說讓我見機行事,并沒有說如何動手。”
“哈哈哈哈哈!”朱棣突然仰天大笑,“我讓你見機行事殺了太子,卻不告訴你怎么做?!這種要掉腦袋的事我會如此草率?藍玉將軍,下回誣陷人也麻煩請個專業點的!皇上,我這邊也有個證人,可否進殿對質?”朱元璋點點頭,示意他帶進來。
這時,三保帶了一個小姑娘走了進來。她立馬跑到小太監身邊叫道:“哥哥,燕王在北平待我和阿母都很好。你要是做了對不起燕王的事,阿母和我都饒不了你。”
小太監突然看見許久不見的妹妹,頓時熱淚盈眶:“阿花,真的是你!阿花,自打哥哥進宮以來無不惦念你和阿母!”他繼而轉身對皇上道,“皇上,請饒恕小的。小的不想欺瞞圣上!都是藍玉將軍逼小的!說小的不按照他說的辦,我的妹妹和母親都要死!”
朱元璋聽后勃然大怒:“大膽藍玉,你該當何罪!”
藍玉見大事不妙,“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強辯道:“皇上,臣固然有罪,也是為了大明的太平社稷!曾有一和尚對臣說,燕王出生就有謀反忤逆之星象,他不是一般人,遲早是要造反的。太子的死就是因為燕王的殺氣太重!要是不除,對皇子皇孫和大明江山都是隱患啊!臣乃太子太傅,從小看太子長大,又為陛下出生入死,絕沒有二心!”
“哼,你僅憑一個瘋和尚的胡言亂語就說我有謀逆之心,也未免太牽強了吧!”朱棣走到藍玉身邊擲地有聲道,“你藍玉對皇兄是沒有二心,因為皇兄過于仁慈寬厚,你覺得可以將他玩弄于股掌之上!但不代表你對皇上沒有!你說,你何時把皇上放在眼里過?”話畢,群臣頓時議論紛紛。朱棣明白他的這番話著實戳到了父皇的痛處。他便一鼓作氣,拿出一份事先準備的奏折道:“藍玉,我這里有你的五大罪狀,你可聽好!第一,上回你雖大敗了蒙古大軍立了戰功,卻在返回前羞辱了蒙古國的皇妃,致使她羞愧自殺而亡。你的行徑讓蒙古國士兵更加仇恨我大明!第二,你命令自己的士兵攻擊喜峰關卡,打破城墻強行闖入只因你不想在城墻外安營扎寨。這是不顧軍紀,視我《大明律》為糞土!第三,你在軍隊中擅自任命自己的親信官員,布置勢力,還和某些王爺結黨營私!你這是想等未來挾天子以令諸侯嗎?第四,皇上命你為太子太傅,從一品官職,你卻得寸進尺,不但不感謝圣上的恩德,還對很多人說,以你的功勞做太師也不為過!第五,你縱容自己的家眷,侵占百姓的千畝田產到自己的名下。試問這種種罪行該當何罪?”
朱棣的這番話振聾發聵,字字誅心。其實,朱元璋對目中無人、任意妄為的藍玉早有不滿,他安排的錦衣衛早已把藍玉的行徑告訴了他,只是一直憋著沒有發作罷了。
藍玉知道大勢已去,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求輕處罰。“皇上,看在藍玉當年替陛下擋的那一箭饒了臣吧!這些年來,臣久經沙場,為的也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臣只是一時糊涂,犯下了種種錯誤,可是絕沒有二心哪!”
“你沒有二心?那你為何一直穿插安排自己的眼線,還在朝中結黨營私?!如今還要陷害燕王?朕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你,還時不時地旁敲側擊,你卻始終執迷不悟!”朱元璋喝道,“來人!命錦衣衛即刻撤去大將軍藍玉的所有職務,打入詔獄!命刑部、大理寺及都察院三司會審,一個亂臣賊子都不準放過!還有秦王,你與藍玉串通一氣,即刻貶回屬地,命人嚴加看管,不準離開半步!”
“父皇!兒臣冤枉哪!”秦王跪倒在地,大聲疾呼。此時,他已顧不上許多,抱著魚死網破的心態突然將手指向一個方向道:“我與藍玉非親非故,怎么會和他串通一氣?要說這最有可能的,非朱允熥莫屬!”
秦王所說的朱允熥的確與藍玉有著非同一般的關系。原來,朱標的正妻乃開國大將常遇春的女兒常美榮,而非現在的呂氏。而常遇春老婆的親弟弟正是藍玉!換句話說,藍玉是朱允熥的舅公,常遇春是他的外祖父,家族背景尤為強大。可惜常美榮在生朱允熥的時候因失血過多而亡,之后偏房呂氏便取而代之。朝中大臣都知道藍玉與朱允熥這層微妙的關系,紛紛看向那個年僅十四歲的少年。
朱允熥對這突如其來的栽贓毫無防備,一時竟不知道該如何為自己辯駁。就在這時,另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來,此人就是他同父異母的哥哥——朱允炆。
朱允炆一把將朱允熥擋在自己的身后,沉著應對道:“二叔,我的父王才剛走,你現在就要陷害他的兒子?!父王在世時,你屢屢對人說他的好,說要感激他對你的恩德。原來,你就是這樣報答他的!你可還有良知?二弟的背景就算再強,也不代表他一定會結黨營私。我們幾個從小一起長大,我最明白他的為人,絕不可能干出與他人狼狽為奸的事情。”
朱允炆的這番話不僅讓秦王羞愧得無地自容,而且旁敲側擊地提醒了朱元璋:若是今后立朱允熥為儲君定會增加外戚干政的風險,不可謂不高。朱棣也是沒想到,自己苦心準備竟會被從沒放在心上的侄兒搶去了風頭。
事已至此,秦王和藍玉已無力回天,只得被錦衣衛帶出了奉天殿。
夜幕降臨,漆黑的牢房中傳來老鼠吱吱叫的聲音,陰冷潮濕的空氣中透著死亡的味道。藍玉蹲在那兒,披頭散發,回想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最后斷送在自己的小聰明上,欲哭無淚。按立嫡的原則,儲君之位當屬朱允熥,他藍玉本身就沾親帶故,定無后顧之憂。按立長的原則,當屬秦王,所以自己才去討好朱樉,順道鏟除日后的絆腳石——朱棣。可人算不如天算,現在不僅本錢輸個精光,就連翻盤的機會也沒了,悔之晚矣。
藍玉自知但凡進了這詔獄就別想活著出去,所謂的三司會審也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此刻,他只期待能痛快地斬立決,因為錦衣衛的其他酷刑更讓人生不如死。忽然間,牢房門“吱”的一聲開了。他抬起頭,隨著昏暗的光線看去,只見一個白衣書生樣的年輕人走了進來。
“是誰?!”他趴到鐵欄前,怔怔地望著。
“是我,大將軍可還記得我?”三保走到藍玉的跟前,火把映襯著他光潔的臉龐。
藍玉看著他良久道:“你是燕王的內侍,今天朝堂上的那個年輕人!”
“沒錯,我是燕王的內侍。但是,我為什么會成為太監,說起來還得感謝你,大將軍!”藍玉睜大了雙眼看著三保灼灼的眼睛,似乎想起了什么。三保繼續道:“要不是當年大將軍征戰云南,我的父母兄妹也不會死!那年我十歲,好不容易從死人堆里爬出來,卻被你捉去,和其他孩子一起被迫受了宮刑!我的好兄弟因為不堪你們的侮辱就自盡了!你的手上沾滿了血腥和罪惡,皇上和燕王是不會輕饒你的!”
藍玉閉上眼睛,流下悔恨的眼淚道:“我現在就想知道燕王是如何了解我與秦王的計劃的。”
三保冷笑一聲:“哼,你以為就你會安排眼線嗎?那個太監的確是我們穿插的眼線沒錯,卻不是用來監視太子的,而是你!先太子曾與燕王提過說,藍玉將軍曾提醒他要他一定要防備著燕王。燕王從未招惹過你,不知你為何要挑撥先太子與燕王的關系?說出燕王欲與先太子爭帝位這等大逆不道之言!”
“我沒有胡說,我從未遇到如此奇怪的人,但是他的身上有種不可言說的神秘力量。”藍玉垂下眼,眼前浮現出當年的一幕。那時他的軍隊被困在一座大山之中,怎么走都走不出去,正當糧草殆盡全軍準備等死的時候,走來一位和尚。他繪制出了一幅地圖,竟成功地將藍玉和軍隊帶了出去。藍玉感激不盡,要重謝他。
“出家人不接受重禮。”僧人拒絕道。
“那你要什么?”藍玉問道。
“我只想問將軍一個問題。”
“如果我能回答,定知無不言!”
“皇上有哪一位皇子長居于北方,譬如說北平?”
藍玉不假思索道:“皇上的確有一位皇子長居于北平,乃燕王朱棣。”
僧人忽然眼睛發亮,一把抓住藍玉的兩只胳膊道:“你可知道燕王的生辰八字?”
“這……”藍玉有一絲為難。他猶記得燕王出生之時,他正與朱元璋在營內商討軍事,所以生辰八字的確知道。“你要這有何用?”
“貧僧只想看看上天的旨意。”
“好吧……”藍玉勉強地將燕王的生辰八字寫來遞與他。
僧人接過來一看,立刻蹲下來在紙上畫了一些摸不著頭腦的符號,然后掐指一算,最后仰天長嘯。藍玉和其他將士被著實嚇得不輕。僧人激動地說道:“貧僧要找的人終于找到了!燕王,帝王氣象,唯我能成就其業!”
此時此刻,藍玉流下了眼淚,自言自語道:“一定要找到那個人……一定要找到那個人……”三保不知道他在說什么,也不明白他所說的那個人是誰。他冷冷地看著這位曾經不可一世的大將軍,然后拂袖離去。
一月后,藍玉就所有罪狀供認不諱,他的所有同黨也被連根拔起,涉案人數竟達一萬五千人,并被編纂在《逆臣錄》中。藍玉本人受剝皮的殘酷刑罰而死,其族被滅,其他涉嫌謀反之人均沒有逃過斷頭臺。朱元璋借藍玉案徹底清除了朝中最大的勢力,為日后的新君鋪平了道路,史稱“洪武四大案”的最后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