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國內法律語言學的研究狀況

一、我國法律語言研究的興起

我國對法律語言的關注和研究由來已久。早在清朝,著名法學家王又槐就在其所著《辦案要略》中對辦案、析案以及司法文書等作了論述,其中比較系統、科學地勾勒了“敘供”類詞法文書的語言特征。他指出司法文書在詞句方面要做到:供不可文;供不可野;供不可混;供不可多;供固宜簡;供不可偏;供不可奇;供不可假;供不可忽。在篇章結構方面要注意六個方面:前后層次;起承轉合;埋伏照應(伏筆呼應);點題過脈;消納補斡;運筆布局。[1]這可以算作我國關于法律語言研究的最早論著之一。

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逐漸重視法制建設,對法律的語言運用要求越來越高。最早涉獵這方面研究領域的是全國各法律院校的語文教師,但是真正提出“法律語言”這個概念并進行相關研究卻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80年代以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的法制建設逐漸加快,法學研究及其教育有了長足的進步,法學的各個領域及其分支都在開花結果。1999年6月召開了“第二屆法律語言與修辭研討會”,會上討論設立中國修辭學會的法律語言研究會。會議還商定,由《咬文嚼字》(上海)和《平頂山師專學報》(河南)分別開辟“法律語言專欄”和“法律語言專題研究”。2002年7月召開了“應用語言學:法律語言與修辭國際研討會”,會上宣布法律研究會正式成立。至此,我國的法律語言學界有了自己的全國性學術組織與發表學術觀點的陣地。[2]從事法律語言學研究的學者逐漸多起來,陸續發表、出版了一批論著。[3]正如我國最早致力于法律語言學研究的專家之一姜劍云教授所說:“我國的法律語言學是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而深入的,是隨著法制建設的不斷發展而發展的。經歷了將近二十年的開拓、探索和發展,現在,我國的法律語言學科終于闖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終于躋身于當代中國人文學科之林。”[4]

[1]見王又槐:《辦案要略》,華東政法學院語言教研室注譯,北京:群眾出版社,1987年,第94-96頁。

[2]見劉蔚銘:《法律語言學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年,第59頁。

[3]見陸儉明:“一部別具特色的法律語言研究專著”,載《語言文字應用》2000年第3期。

[4]轉引自陳炯:“二十多年來中國法律語言研究評述”,載《畢節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3月第22卷第1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丽江市| 壤塘县| 彰武县| 高雄市| 建昌县| 承德县| 中山市| 房产| 常山县| 太白县| 正镶白旗| 齐河县| 军事| 吉水县| 韩城市| 彩票| 孝感市| 阿拉善盟| 吴桥县| 和政县| 广水市| 招远市| 贵德县| 沈阳市| 临沧市| 盘锦市| 承德县| 商河县| 民和| 巧家县| 上饶市| 米脂县| 定陶县| 璧山县| 小金县| 安化县| 巴彦淖尔市| 清河县| 锡林浩特市| 安陆市| 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