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四版)
- 胡錦光主編
- 1750字
- 2022-11-04 17:30:54
第四版前言
黨的十五大確立了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后,1999年第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其載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而使得依法治國具有了憲法依據。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1999年11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2004年3月22日,國務院又發布了《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該綱要確定我國要在10年內建設法治政府,即在2014年達到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標。2005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十六屆五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指出:“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和行政監督機制。”2008年國務院《關于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國發〔2008〕17號)中,認為市縣政府能否切實做到依法行政,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政府依法行政的整體水平和法治政府建設的整體進程。為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2010年10月10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國發〔2010〕33號),該意見確定我國要在2020年實現建設法治政府的目標;2014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十八屆四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要求“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創新執法體制,完善執法程序,推進綜合執法,嚴格執法責任,建立權責統一、權威高效的依法行政體制,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
為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如期實現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的奮斗目標,中共中央、國務院聯合印發《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明確法治政府建設的具體要求、目標和實現步驟,積極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步伐。
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基本方略的確立,為實施依法行政開辟了前進道路,創造了前提條件,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依法行政不僅是黨和國家在依法治國中對掌握和行使國家行政權力的行政機關提出的要求,而且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現的關鍵和核心。行政機關肩負著管理國家和社會公共事務的重任,我國大部分法律、法規是由行政機關組織實施的,行政機關是依法治國的最主要力量。沒有強有力的行政執法,立法的一切努力將缺乏保障。法律、法規所規定的操作程序,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擅自變更,必須按法定程序的統一要求進行操作。因此,行政機關是否合法行使職權并準確地執行法律,是衡量一個國家法治程度的最主要的標志。
行政執法是國家行政機關最主要的職能,行政機關日常大量的活動體現為行政執法活動。法律、法規能否在實際生活中產生作用,最終要靠執法活動來落實。執法活動直接影響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義務,因而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最密切、最具體。由于行政執法主要由行政機關單方面意思表示來形成,并且有較大的裁量權,因而較之國家機關的其他行為更容易產生各種問題。行政執法人員是依法行政最基本的主體,是一切行政活動的最終實施者,他們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我國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的進程。十八屆四中全會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不斷推進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嚴格實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未經執法資格考試合格,不得授予執法資格,不得從事執法活動。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完善執法程序,建立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明確具體操作流程,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等執法行為。嚴格執行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
本教材的內容就是關于依法行政和建設法治政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的闡釋。本版是在第三版的基礎上修訂完成的。此次修訂涉及的主要內容是:(1)對原版的文字表述進行了系統的梳理,使文字表述更適宜、更準確;(2)依據最新的立法進展和國家發展戰略,對內容進行了更新;(3) 2014年11月,全國人大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進行了比較大的修改,依據該修改對原版教材的行政訴訟部分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修訂。
衷心感謝本教材的使用者,并懇請所有使用者對本教材的體例、內容、文字表述等提出批評和建議。
主編 胡錦光
2017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