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內(nèi)閣學(xué)士

劉公斷,李公謀,謝公尤侃侃!

這是弘治朝中的一句戲言,所說的就是文淵閣里三位德高望重的閣老。

這三人分別是劉健、李東陽、謝遷。

其中,劉健年齡最大,官位也最高,身居內(nèi)閣首輔,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他最擅長的就是因勢利導(dǎo),善作判斷,常能根據(jù)時事坐下精準(zhǔn)論斷。

而李東陽小劉健十來歲,但他素來老成,又思維縝密,善于謀略,氣質(zhì)和形象與劉健一般無二。

相較之下,只小李東陽三歲的謝遷,則顯得健談得多,乍看過去和另兩人仿佛差了輩分。

謝遷尤善侃侃而談,其口才之能,叫滿朝文武都感佩不已。

偏生不巧的,謝遷因年紀(jì)最小,平日里內(nèi)閣與其他朝堂部門溝通的活兒,全是他來干的。

紫禁城里常能看見這謝遷從東華門罵到西華門,從文淵閣辯到各部堂廨舍,那叫一個舌燦蓮花、口若懸河。

便是靠說話罵人吃飯的言官御史們,見了謝侃侃,也得乖乖低頭叫爹。

好在,這會兒謝遷沒功夫罵人,他正在文淵閣里批閱奏疏。

忙活了一大早上,謝遷終于將案頭的奏疏批完,他伸了伸胳膊,朝另兩人桌頭望了一眼。

見另兩位閣老案頭奏疏已見了底,謝遷心思活泛起來。

“我說二位閣老,聽聞今日陛下又在暖閣里召見群臣,是要議那地龍翻身之事呢!”

謝遷率先打開話匣子,李東陽和劉健也放下手中的筆,緩緩抬起頭來。

“不錯,折子已經(jīng)遞了上去,陛下率先召見六部,怕是要先問六部之策了。”

“宣化府地龍翻身,只怕又有不少百姓遭殃!”

李東陽長嘆口氣,面現(xiàn)悲愴之色。

但凡天災(zāi),最終定下之策絕對是賑災(zāi),但是賑災(zāi),他們這內(nèi)閣大學(xué)士出不上什么大力,能看的還是六部群臣。

比如,要賑災(zāi),得有糧食吧?

災(zāi)民作亂,得有官兵鎮(zhèn)壓管理吧?

他們這幾個大學(xué)士能做的就是皇帝和群臣議定之后,做出謀劃,定出賑災(zāi)方位。

李東陽一把長須,生得青癯素凈,頗有幾分文人風(fēng)骨,他此刻悲愴感嘆,確有幾分悲天憫人之感。

謝遷倒不想將氣氛鬧得如此悲壯,便又將話題引開:“我倒是聽聞,陛下除了召見群臣外,還另召了一人進(jìn)暖閣。”

他笑著望向劉健:“劉公猜一猜,陛下召了何人覲見?”

首輔劉健捋了捋須,含笑道:“來上值前,我正撞見陛下身邊的蕭公公,聽他說要去壽寧伯府,想來是要召見那壽寧伯的。”

謝遷含笑點頭:“不錯!但劉公可能猜到,陛下召他所為何事?”

劉健搖了搖頭:“聽聞這位壽寧伯前兩日欺壓百姓,砸了城中一間畫舫,想來陛下召他覲見,就是為了此事吧!”

“劉公果真是料事如神!”

謝遷已笑瞇了眼:“今日朝臣都在暖閣,那素來嫉惡如仇,又口沒遮攔的劉大倔驢也在場。想來這位無惡不作的壽寧伯,今日有苦頭吃咯!”

他這話本是玩笑,說完卻又遭了一旁的李東陽白眼:“說人家口沒遮攔,我看這世間嘴上最沒遮攔的人,便是謝公你了!”

謝遷在內(nèi)閣里年齡最小,素來‘活潑’一些,他悠悠一嘆,揚(yáng)了揚(yáng)眉道:“只怕那劉大夏要拿這壽寧伯開刀,殺了這紈绔伯爺去平息地龍翻身之禍咯!”

這話立時又引起李東陽不滿,李東陽已皺起眉頭來,卻也沒與謝遷辯駁置氣。

李東陽是明白人,他知道論起口才,誰也比不過謝遷,索性不與他辯論。

倒是劉健仗著首輔身份教誨了句:“這天災(zāi)致萬民受苦,實不該拿它開說笑!”

“是是是!”

謝遷受了教誨,趕忙起身朝二位閣老揖拜認(rèn)錯。

“咦?”

卻是在此時,那劉健忽地輕咦了聲,將一份奏疏提了起來。

他眉頭漸蹙:“這宣化府衛(wèi)所發(fā)來奏報,卻是不知奏請何事。”

那份奏疏原本被壓在最下頭,劉健此時方才看到,卻是不由吃驚。

宣化府便是受那地動災(zāi)禍之所,而衛(wèi)所是當(dāng)?shù)氐奈鋫錂C(jī)構(gòu)。

通常情況下,災(zāi)情奏報,多是由當(dāng)?shù)毓傺蒙献啵^不該由衛(wèi)所軍方上疏。

劉健展開那奏報看了一眼,登時面色大變。

“怎么了?”

李東陽、謝遷也看出事態(tài)不對,趕忙湊了上來。

劉健已將那奏疏遞了過去。

“宣化府地動之后,有邪社異端散布風(fēng)言,蠱惑受災(zāi)民眾造反作亂。”

“據(jù)衛(wèi)所奏報,當(dāng)?shù)孛裥膭邮帲延胁簧侔傩胀断蚰茄敖躺纾l(fā)起民變!”

李東陽、謝遷二人細(xì)看那奏疏,登時也被驚得面色凝重。

“得趕緊奏報天子,請求陛下下旨調(diào)兵平亂!”

三人互望一眼,立即起身,準(zhǔn)備朝那暖閣而去。

“陛下駕到!”

卻是沒想到,三人剛一起身,就已聽見近侍太監(jiān)蕭敬的聲音。

緊接著,皇帝的駕輦已到了文淵閣前院。

三人趕忙出迎,卻被弘治帝勸回了屋。

“不必出迎,三位先生還請就座吧!”

弘治帝三兩步便走入殿內(nèi),轉(zhuǎn)手便又朝蕭敬望了一眼。

那蕭敬隨即從袖中掏出了一份文牘,置在了桌上。

“今日來文淵閣見三位閣老,正是為了這份賑災(zāi)建言。”

“想必三位也已聽說,那宣化府地龍翻身之事了。”

弘治帝面露急切憂慮,顯然那地動之事已擾得他心神不寧。

劉健三人點了點頭,隨即攤開那份文牘,細(xì)看了起來。

這文牘是暖閣內(nèi)記錄的翰林著官所書,寫的是皇帝與朝臣們商定的賑災(zāi)計策,其中沒有署名,只潦草記了五條建言。

粗略看了前三條,謝遷已率先點頭:“這幾條建言倒是面面俱到,照此施行便能搭救因地動受災(zāi)的百姓。”

說這話時,謝遷已回身,去尋那封宣化府衛(wèi)所發(fā)來的奏疏了。

在謝遷看來,天子所帶來的建言固然完善周到,但所記的內(nèi)容全是尋常的賑災(zāi)計策,雖然重要,卻不稀奇。

相較之下,還是趕緊將那民變之事奏報天子更為重要。

他正翻找那份奏疏,卻忽地聽到李東陽和劉健的聲音。

“咦?這……這……”

此時吃吃驚叫的是李東陽,聽他的口氣,似乎他看到了什么離奇之事,受驚不小。

謝遷回過頭去,正瞧見李東陽張著大嘴,僵立地指著那桌上的建言,竟是說不出話來。

而那首輔劉健,又已將那置在桌上的建言拿了起來。

劉健瞪圓了雙目:“陛下,這份建言,是何人所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市| 延边| 鄂尔多斯市| 五大连池市| 黔西县| 平原县| 安乡县| 德庆县| 桐柏县| 沈丘县| 惠东县| 磐安县| 如皋市| 抚松县| 伊春市| 上饶市| 那曲县| 榕江县| 荆门市| 泰兴市| 澎湖县| 洪雅县| 华安县| 上林县| 潜山县| 阿图什市| 灵川县| 壶关县| 区。| 安远县| 宜春市| 芒康县| 崇礼县| 海阳市| 萨迦县| 满城县| 兖州市| 门源| 福贡县| 桐城市| 巴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