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打造你的強大氣場(3)
- 10天打造強大氣場
- 李上卿
- 5411字
- 2014-11-11 12:16:22
1860年,波士頓一家新成立的出版社寫信給惠特曼,希望他們能出版他的詩集,因此,增加了許多新詩的《草葉集》就這樣出版了。幾年后以不同版本出版的《草葉集》銷售量漸漸變好了,人們也漸漸接受了惠特曼的詩。到了現在,《草葉集》在世界各地都有譯本。
如果沒有自信,就不會有今天的希爾頓,如果沒有自信,就不會有今天的免疫學,等等,自信使他們征服了難關,成功的打造了自己的強氣場,征服了自己,同時也征服了別人。
對于一個人,如果具有堅強的自信,往往可以使平庸的人成就神奇的事業,甚至成就那些雖天分高、能力強,但是疑慮和膽小的人所不敢染指的事業。如果沒有強烈而堅定的成功意念,不對成功充滿期待,絕不可能有人能取得成功,當然也就不會有自己的強氣場。
信念,收獲果實
信念是一種動態的思想力量,它可以激發人們的內在氣場,激發人們對目標不懈追求的力量,“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的話。”這是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的一句名言。一直想要成功的人,他的氣場會比較強大,成功的機會會比較大,一直害怕失敗的人,同樣失敗的機會也會大。
每個人可以為自己的人生樹立─個目標。讓信念來指引自己的氣場,如果你選擇未來,那么你是上帝的孩子;如果你選擇過去,那么你可能仍是“棄兒”。過去可以決定現在,但不能決定未來。你的目標是為未來所設定,你在為你未來作出選擇。過去不等于未來。過去你成功了,并不代表未來還會成功;過去你失敗了,也不代表未來就要失敗。
阿蘭·米穆是一位歷經辛酸從社會最底層拼搏出來的法國當代著名長跑運動員、法國一萬米長跑紀錄創造者、第十四屆倫敦奧運會一萬米賽亞軍、第十五屆赫爾辛基奧運會五千米亞軍、第十六屆墨爾本奧運會馬拉松賽冠軍,后來在法國國家體育學院執教。
米穆出生在一個相當寒酸的家庭。從孩提時代起,他就非常喜歡運動。11歲半時,米穆已經有了小學畢業文憑,而且評語很好。他母親對他說:“你終于有文憑了,這太好了!”可憐的媽媽去為他申請助學金。但是,遭到了拒絕!沒有錢念書,于是米穆就當了咖啡館里跑堂的。他每天要一直工作到深夜。但還是堅持鍛煉長跑。
后來,終于有機會可以讓他展示自己的特長,他報名參加了法國田徑冠軍賽。米穆僅僅進行了一個半月的訓練。他先是參加了一萬米冠軍賽,可是只得了第三名。第二天,他決定再參加五千米比賽。幸運的是,他得了第二名。就這樣,米穆被選中并被帶進了倫敦奧林匹克運動會。
那天下午,米穆參加了對他來講是有歷史意義的一萬米決賽。他當時僅僅希望能取得一個好名次,因為倫敦那天的天氣異常干熱,很像暴風雨的前夕。比賽開始了。米穆并不模仿任何人。同伴們一個接一個地落在他的后面。他成了第四名,隨后是第三名。很快,他發現,只有捷克著名的長跑運動員扎托倍克一個人跑在他前面進行沖刺。米穆終于得了第二名。
米穆感到欣慰的是,在倫敦奧運會四年以后,他又被選中代表法國去赫爾辛基參加第十五屆奧運會了。在那里,他打破了一萬米法國紀錄,并在被稱之為“本世紀五千米決賽”的比賽中,再一次為法國贏得了一枚銀牌。
隨后,在墨爾本奧運會上,米穆參加了跑馬拉松比賽。他以1分40秒跑完了最后400米。終于成了奧運會冠軍!
過去的成功或是失敗,只代表過去,未來是靠現在決定的。失敗是為了日后成功的積累。只有具有成功的信念,才能收獲成功的果實,從而打造自己的強氣場。現在干什么,選擇什么,就決定了未來是什么!失敗的人不要氣餒,成功的人也不要驕傲。成功和失敗都不是最終的結果,它只是人生過程的一件事。因此,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一直成功的人,也沒有永遠失敗的人。
在一些互不相干的、偶然發生的事件當中,信念可能會表現出巨大的力量,但如果其所面對的是某一事件的全過程,或者是關系一生的宏偉目標,它又可能表現得力不從心。換句話說,一個人的決心通常是不堅定的,因此,他就無法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或一系列的行為當中保持頑強的信念,當然也就不可能通過信念去實現長期的目標。因此,訓練和提升個人的信念,是關系一個人的氣場能否發揮強大作用的重要條件。
林肯十五歲的時候才開始認字母,每天早晚都要走四里的森林小路到校求學。他買不起算術書,特地向別人借,再用信紙大小的紙片抄下來,然后用麻線縫合,做成一本自制的算術書。他以不定期上課的方式在校求學,知識都是“一點一點學的”。他所受的正規教育,總計起來上學的日子不過十二個月左右。
林肯下田工作的時候,也將書本帶在身邊,一有空閑就看書。中午吃飯時,也是一手拿著玉米餅,一手捧書。他在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以后,曾說:“我能夠達到這一點小成果,完全是日后應各種需要,時時自修取得的知識。”
生下來就一貧如洗的林肯,終其一生都在面對挫敗,八次競選八次落敗,兩次經商失敗,甚至還精神崩潰過一次。好多次,他本可以放棄,但他并沒有那么做,不斷地努力使他最后終于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以下是林肯進駐白宮前的簡歷:
1816年,家人被趕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須工作以撫養他們。
1818年,母親去世。
1831年,經商失敗。
1832年,競選州議員落選!
1832年,失去工作,想讀法學院,但進不去。
1833年,向朋友借錢經商,年底破產,接下來他花了十六年,才把債還清。
1834年,再次競選州議員取勝!
1835年,結婚前夕,未婚妻逝世。
1836年,精神完全崩潰,臥病在床六個月。
1838年,競選州議員的發言人失敗。
1840年,競選選舉再度失敗!
1843年,參加國會大選落選!
1846年,再次參加國會大選勝利當選!
1848年,國會議員連任失敗!
1849年,想在自己的州內擔任土地局長被拒絕!
1854年,競選美國參議員落選!
1856年,在共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上爭取副總統的提名得票不到100張。
1858年,再度競選美國參議員再度落敗。
1860年,當選美國總統。
信念會對人們的氣場產生一種附加的心理引導。氣場對意志的認可就是信念的外在表現。有的時候,人們都不想去做自己根本無法完成的事情。人們偶爾也許會產生嘗試一下的想法,但他們不會發自內心地決定去做這種事情,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這樣的強氣場去做這種超越自己能力范圍的事情。而想激發氣場別無他途,只有一貫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并堅持自己的決心。人類的行為是依靠信念來實現的,我們的氣場具有引導自我的巨大力量,而這種力量的發揮以及目標的實現又取決于我們是否有堅強的信念。
信念是一種力量,它可以激發人體內在的氣場,每個人的身上都潛伏著巨大的氣場,這種能量一旦激發,就會給人生帶來無法想象的震驚,而信念就是激發這種能量的導火索。一旦你意識到這種力量的存在,并開始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運用它,你就能夠改變整個人生。
自制力,成功的基石
自制力是每個人成功的基石,是打造強氣場的基本條件。自制力即一個人做出選擇的能力。這種選擇往往緊隨自制力之后進行,與自制力相伴而來的則是相應的行為。只要精神條件和身體條件允許,我們通常會按照自己的實際選擇行動。
美國副總統威爾遜就是一個自制力非常強的人。10歲的時候,他離開家,當了11年的學徒工,每年可以接受一個月的學校教育,最后在11年的艱辛工作之后,他只得到了一頭牛和六只綿羊作為報酬。威爾遜把他們換成了84個美元。據他回憶,從出生一直到21歲那年為止,他沒有在娛樂上花過一美元,每個美分都是精打細算的。然而在他21歲之前,他已經設法讀了一千本好書——恐怕這對于任何人都是難以做到的。21年沒有在娛樂上花過一元錢,這應是自制力強大的典范了。
自制力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善于迫使自己執行定下的決定,二是善于抑制與自己的目的相違背的愿望和行動。也就是強迫自己該做的事,甚至是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論是哪個方面,都需要作出艱難的決定,都需要付出實際的行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目的,取得成功,強氣場才能打造出來。
十四世紀,有個名叫羅納德三世的貴族,是祖傳封地的正統公爵,他弟弟反對他,把他推翻了。弟弟需要擺脫這位公爵,但又不想殺死他,便想了個辦法。羅納德三世被關進牢房后,弟弟命人把牢房的門改得比以前窄一些。羅納德三世身高體胖,胖得出不了牢門。弟弟許諾,只要羅納德能減肥并自己走出牢門,就不僅能獲得自由,連爵位也能恢復。可惜羅納德不是那種有自制力的人,他無法抵擋弟弟每天派人送來的美食的誘惑,結果不但沒有減肥,反而更胖了。
沒有自制力的人,是無法取得成功的,因為自制力是取得成功的基石,不管是普通人還是王公貴族同樣如此,沒有了自制力,也就不能打造自己的強氣場,也就談不上成功了。只要一個人的行為是自愿的,那么,它就一定經過深思熟慮,因為即便這一行為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做出的,思維仍然在其間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有一段描寫保爾·柯察金戒煙的故事。有一次,保爾和伙伴們在聊天時候,說起了關于習慣的話題,保爾認為: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能讓習慣支配人。這時,有人挖苦保爾,說他吹牛皮,并且說,如果保爾說的是對的,就戒掉吸煙的習慣來證明吧。因為保爾明知抽煙不好但并沒有戒掉這個習慣。而大家也知道,戒煙是很難堅持住的。保爾從嘴角拿下煙卷,把它揉碎,斬釘截鐵地說:“我決不再抽煙了.要是一個人不能改掉壞習慣,那他就毫無價值”。從此,保爾果然不抽煙了。
自制力不是天生的,是培養出來的,每個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制力也在增強,自制力增強的同時,也是打造強氣場的過程。
拿破侖·希爾經過數十年的研究和探索,總結出了成功學的17條準則,這些準則被人們稱為“黃金定律”。其中被列為第五條的是“要有高度的自制力”。
在芝加哥一家大百貨公司里拿破侖·希爾親眼看到了一件事,說明自制的重要性。在這家百貨公司負責受理顧客投訴的柜臺前,一些投訴的顧客中,有的十分憤怒且蠻不講理,有的甚至講出很難聽的話。柜臺后的這位年輕小姐一一接待了這些憤怒而不滿的婦女,絲毫未表現出任何憎惡。她臉上帶著微笑,指導這些婦女們前往合適的部門,她的態度優雅而鎮靜,拿破侖·希爾對她的自制修養大感驚訝。
站在她背后的是另一個年輕女郎,在一些紙條上寫下一些字,然后把紙條交給站在前面的那位女郎。這些紙條很簡要地記下婦女們抱怨的內容,但省略了這些婦女原有的尖酸而憤怒的語氣。原來,站在柜臺后面,面帶微笑聆聽顧客抱怨的這位年輕女郎是位聾子。她的助手通過紙條把所有必要的事實告訴她。
拿破侖·希爾對這種安排十分感興趣,于是便去訪問這家百貨公司的經理。他告訴拿破侖·希爾。他之所以挑選一名耳聾的女郎擔任公司中最艱難而又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主要是因為他一直找不到其他具有足夠自制力的人來擔任這項工作。
自從拿破侖·希爾親眼看到那一幕之后,每當對自己所不喜歡聽到的評論感到不耐煩時,就立刻想起了柜臺后面那名女郎的自制而鎮靜的神態。
良好的自制力能使人們無論在什么場合,面臨什么問題,接受什么影響,都能始終如一。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并不是缺少機會,或是資歷淺薄,成功的最大敵人是缺乏對自己情緒的控制。人們的選擇包含著一種理性。只有當理由足夠充分的時候,人才會產生自制力。一個充分的理由就完全可以構成一種動機,人們認為可以將其作為行動的依據。
然后,你會發現,自己的氣場變了,氣場帶來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到你的生活。你的人生,也會因此變得更完美。
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青年時代曾經下決心“克服一切壞的自然傾向,習慣或伙伴的誘惑”。他給自己制定了一項包括十三個名目在內的道德計劃,逐條實行。比如,為了矯正交談和說笑話的習慣,他列了“沉默”一條,要求自己做到:“除非于人于已有利之言談,避免瑣屑的談話。”后來有一位朋友說他常常顯露驕傲。于是他又把“謙遜”加入表中。他晚年撰寫自傳時,曾經談起青年時代鍛煉自制力的計劃,認為他的成績應歸功于節制。
自制力是一種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支配自己的行動的能力。自制力是培養氣場的一個支撐點,尋找到這個支撐點,氣場就會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形成獨特個性、魅力的氣場
事業有成、生活順心、具有獨特個性、擁有引人注目的氣場……我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具有這些特質。追求這些美好愿景的人中,能全部實現的人卻只有一少部分。很多人都在研究別人是怎么成功實現愿望的,眼睛一直都盯著那些成功者,而這樣做缺點就是,單一的模仿別人外在形式上的東西,讓自己成為一個復制品。這樣的人,無法領略別人成功的真諦,結果自己一直與成功擦肩而過,喪失了自我。其實,我們學習別人的成功,最重要的,應該是學習他們是如何修煉自己的氣場的,我們需要學到修煉氣場的方法,來打造出一個屬于自己的魅力氣場。
有位富豪說了這么一句話:“老板的血和老板的骨髓與常人的基因是有區別的,老板天生就是不會安分的人”。我們也可以說,老板的氣場是與別人有區別的,其實,成功是一個人自我實現的過程,它更多地取決于追求者自我的個性。你的獨特個性就是你的魅力所在,它讓你形成與眾不同的氣場,能讓你的潛力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
人人都有個性,每個人的個性都不相同。個性貫穿著人的一生,影響著人的一生。人的個性中所包含的需要、理想、信念、價值觀,指引著人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標。盲目跟風,人云亦云,人做我也做,有一天你會迷失自己,因為你只看到了表面而忽視了人的個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氣質、性格、興趣和能力。這些才是形成氣場內在的條件,是影響和決定著人生的走向、人生的事業和人生的命運的根本因素。可見成功的過程,就是一個形成并保持自己獨特氣場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