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女人有了難處,在“求”字上下點工夫

如果女人不得已要去求人家,請注意選擇適當的話題、運用適當的策略以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而后逐漸將自己的意圖引出這樣才能達成所愿。相反,倘若剛一見面便直奔主題,迫不及待地反復強調自己想要怎樣怎樣,其結果往往是很難如己意。

女人求人有門道

女人老實本分,誠實說話,這是為人欣賞的美德,但咱們在求人辦事時,如果一味地說實話、說直話,就未必能達到求助的目的,這就要求我們靈活應對,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說話方式。

求人辦事有多種多樣的方式,其中很大部分是由口頭提出的。姐妹們不難發現,同樣的請求內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和語言表達出來,得到的結果常常是不一樣的。

那么,怎樣才能使被求者樂意答應我們的請求呢?

求人語言要做到誠懇、禮貌,不強加于人(有時還需要委婉)。

所謂誠懇是指要讓被請求者感到你是發自內心地求助于他,從而重視你的請求。這是求人成功的先決條件。

所謂禮貌是指應該盡量選用被請求者樂意接受的稱呼,像在問路、請求讓座時,這一點就顯得非常重要。問路時,稱對方為“老頭”“小孩子”,那你肯定一無所獲;若改用“老人家”“小朋友”等,效果就會好些。

不強加于人是指不用命令的語氣,而多用委婉、征詢的口氣,例如,盡可能地使用“麻煩……”“勞駕……”“可以……嗎?”這類句式,即使對相識者也不妨這樣。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幾種運用求人語言的具體技巧,也許會有助于你的請求得到最理想的答復。

1.以情動人

這一般用于比較大的或較為重要的事情上。把對人的請求融入動情的敘述中,或申述自己的處境,以表示求助于人是不得已之舉;或充分闡明自己所請求之事并非與被請求者無關,以使對方不忍無動于衷、袖手旁觀。

2.先“捧”后求

所謂“捧”在這里是指對所求的人的恰到好處、實事求是的稱贊,并不包括那種漫無邊際、肉麻的吹捧。求人時說點對方樂意聽的話,尤其是順便就與所求的事有關的方面稱贊對方一下,也不失為一種求人的好辦法。

3.“互利”承諾

這是指在求人時不忘表示愿意給對方以某種回報,或將牢記對方所提供的好處,即使不能馬上回報對方,也一定會在對方用得著自己的時候鼎力相助。配以“互利”的承諾,讓對方覺得他的付出值得,同時也會對求助者多一分好感。

4.尋找“過渡”

倘若向特別要好和熟悉的人求助,可以直截了當、隨便一點。但有時求助于關系一般的人、生人或社會地位較高的人時,則常常需要一個“導入”的過程。這個導入過程可長可短,得視情況而定。

此外,還要盡量防止自己的話無意間冒犯了對方。所以,在有求于人時應事先對對方有所了解,若無意中沖撞了對方,豈不前功盡棄?

總而言之,姐妹們必須記住,我們求人辦事時言語一定要有分寸,態度要誠懇,有耐心,不急躁,切忌用生硬的語氣催問對方。

求人禮為先

試想,別人一番盛情,你就是不愿接受,又怎好當面給人使臉色?這是人之常情。同理,我們有求于人之時,首先就要控制好自己的行為和語言,一定要表現得謙卑有禮,這會令對方很不好意思去拂你的面子。

中國是禮儀之邦,說話辦事能否順利達到目的,禮貌舉止有時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禮貌是一種柔韌的智慧,這種平和和內斂表達著對別人的尊重,不會激起對方的反感,也就自然地給自己擴寬了回旋空間,這就是我們生活在人性叢林中必須遵守的規則。“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從這個意義上講,沒有禮貌的女人是舉步維艱的。

有這樣一件事:

一個年輕女子在下雨天趕到一家公司面試,進門前,她盡力將雨傘上的水弄干,又在門口的腳墊上仔細地擦了擦腳底的泥水,進門后她把雨傘輕輕倚在門口的墻上,然后向面試官鞠躬問好。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問答后,年輕女子起身告辭,并為自己在雨天來訪所帶來的麻煩表示道歉。這次招聘一共對70多人進行了面試,她們的條件都很不錯,有的有大企業工作經驗,有的有學校的推薦信,但最后錄取的卻是那位條件并不出眾,在雨天面試的年輕女子。助手不解地問主管:“那個人既缺少經驗,又沒有學校的推薦信,為什么偏偏錄取她呢?”主管笑了,“誰說她沒有推薦信,她的禮貌就是最好的推薦信!”

這位年輕女子有禮的舉止,使她在70多個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受到了考官的青睞,可見,禮貌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人際交往中,促使人與人之間相處圓滿的最好方法就是“禮”。它代表尊敬、尊重、親切、體諒等意義,同時也表現出個人修養。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粗俗的言行與得體的禮貌將產生截然不同的交際效果。

和別人打交道,總是以稱呼開頭,它好像是一個見面禮,又好像是進入社交大門的通行證。稱呼得體,可使對方感到親切,我們的交往便有了基礎;稱呼不得體,往往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慍怒,雙方陷入尷尬境地,致使交往梗阻甚至中斷。那么,怎樣稱呼才算得體呢?

1.考慮對方的年齡特征

見到長者,一定要呼尊稱,特別是當你有求于人的時候。比如,“老爺爺”“老奶奶”“大叔”“大娘”“老先生”“老師傅”“您老”等,不能隨便喊“喂”“嗨”“騎車的”“放牛的”“干活的”等,否則,會使人討厭,甚至發生不愉快的口角。另外,還需注意,看年齡稱呼人,要力求準確,否則會鬧笑話。比如,看到一位20多歲的女人就稱“大嫂”,可實際上人家還沒結婚,這就會使人家不高興,不如稱她“大姐”合適。

2.考慮對方的職業特征

我們在社會上看到一些青年人,不管遇到什么人都口稱“師傅”,難免使人反感。可見在稱呼上還必須區分不同的職業。對工人、司機、理發師、廚師等稱“師傅”,當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對農民、軍人、醫生、售貨員、教師,統統稱“師傅”就有些不倫不類,讓人聽著不舒服。對不同職業的人,應該有不同的稱呼。比如,對農民,應稱“大爺”“大娘”“老鄉”;對醫生應稱“大夫”;對教師應稱“老師”;對國家干部和公職人員、對解放軍和民警,最好稱“同志”。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隨著改革和開放的深入發展,人們的社會交往日漸頻繁和復雜,人們相互之間的稱呼也就越來越多樣化,既不能都叫“師傅”,也不能統稱“同志”。比如,對外企的經理、外商,就不能稱“同志”,而應稱“先生”“小姐”“夫人”等。對剛從海外歸來的港臺同胞、外籍華人,若用“同志”稱呼,有可能使他們感到不習慣,而用“先生”“太太”“小姐”稱呼倒會使他們感到自然親切。

3.考慮對方的身份

有位女大學生一次到老師家里請教問題,不巧老師不在家,他的愛人開門迎接,當時這位學生不知稱呼她什么為好,脫口說了聲“師母”。老師愛人感到很難為情,這位學生也意識到似乎有些不妥,因為她也就比這位女學生大10多歲。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稱呼呢?按身份,老師的愛人,當然應稱呼“師母”,但是,人家因年齡關系可能不愿接受。最好的辦法就是稱呼“老師”,不管她是什么職業(或者不知道她從事什么職業)。稱呼別人老師含有尊敬對方和謙遜的意思。

4.考慮自己與對方之間的親疏關系

在稱呼別人的時候,還要考慮自己與對方之間關系的親疏遠近。比如,和你的兄弟姐妹、同窗好友、同事見面時,還是直呼其名更顯得親密無間,歡快自然,無拘無束。否則,見面后一本正經地冠以“同志”“班長”“小姐”之類的稱呼,反倒顯得外道、疏遠了。當然,為了打趣故作“正經”,開個玩笑,也是可以的。

在與多人同時打招呼時,更要注意親疏遠近和主次關系。一般來說以先長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親為宜。在外交場合,宴請外賓時,這種稱呼先后有序更為重要。

5.考慮說話的場合

稱呼上級和領導要區別不同的場合。在日常交往中,對領導、對上級最好不稱官銜,以“張老”“李老”相稱,使人感到平等、親切,也顯得平易近人,沒有官架子,明智的領導會歡迎這樣的稱呼的。但是,如果在正式場合,如開會、與外單位接洽、談工作時,稱領導為“王經理”“張廠長”“趙校長”“孫局長”等,常常是必要的,因為這能體現工作的嚴肅性、領導的權威性等,是順利開展工作所必需的。

6.考慮對方的語言習慣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方言、習俗各異。在重視推廣普通話的前提下,還要注意各地的語言習慣。違背了當地的語言習慣,就可能碰釘子。

有人在承德避暑山莊碰到這樣一件事情。

幾個年輕女孩結伴去旅游,這天她們從避暑山莊出來,想去外八廟,為了抄近路,兩個小姑娘上前去問路,正遇上一個賣雞蛋的農家姑娘。一個姑娘上前有禮貌地叫了聲:“小師傅!”開始這姑娘沒有答應,姑娘以為她沒聽見,又高聲叫一聲,這下可激怒了這位姑娘,她嘴上也不饒人,氣呼呼地說:“回家叫你娘小師傅去!”兩個小姑娘還算有涵養,壓了壓火氣,沒有發作。本來是有禮貌地問路,反倒挨了一頓罵。這是為什么?后來才知道,當地的農民管和尚、尼姑才稱“師傅”,一個大姑娘怎愿意聽你稱她“小師傅”呢?兩個小姑娘遭到痛罵也就不奇怪了。

禮儀看起來好像簡單,但處理不好會耽誤大事。三國時,袁紹謀士許攸投奔曹操后,向曹操獻了一計,致使袁紹失敗,他自恃功高,在曹操欲進翼城城門時一句“阿瞞,汝不得我,焉得入此門?”為自己掘好了墓坑。所以,有一日,許褚走馬入東門,他再次以“汝等無我安得入此門”發問時,被許褚怒而殺之了,并且將其人頭獻給了曹操。雖然曹操深責許褚,但從許褚獻頭時所說“許攸無禮,某殺之矣!”的理由看,不能不說許攸是死于曹操之手,因為其只對許褚“無禮”是不可能被隨便殺之的,最起碼曹操有默許之嫌。可見有禮與無禮有生死之別。

據說有這么一件事,一位婦女抱著小孩上火車,車上位子已經坐滿,而這位婦女旁邊,一位小伙子卻躺著睡覺,占了兩個人的位子。孩子哭鬧著要座位,并指著要他讓座。小青年假裝沒聽見。這時,小孩的媽媽說話了:“這位叔叔太累了,等他睡一會兒,他就會讓給你的。”

幾分鐘后,青年人起來客氣地讓了座。

這位婦女無疑處于一個“求人”的地位,她能靠一句話而求人成功,聰明之處正在于以一個“禮”字把對方架在了很高的位置:他應該休息,而且他是個好人,因為如果他不“睡”了,他會主動讓給你的。顯然,一個再無禮的人面對這樣的禮貌也不會無動于衷。

誰都愿聽順耳話,何況是在被人求的時候,明白了這一點,姐妹們在求人辦事時就應該知道怎么做了。

做女人要出色,首先就要有眼色

做女人要出色,首先就要有眼色,一個不識眉眼、不懂把握分寸的人,只會讓自己吃虧。是故求人辦事時,我們一定要分清眉眼高低,把握火候,如果對方情緒不佳,馬上退步;或換個話題,引對方興趣,令其愉悅。之后再提出要求,對方才樂于接受。

人活著就不可能無事,大事、小事、喜事、愁事、煩心事……這些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必須面對,必須解決。而想解決一些難辦的事,你還必須學會求助于人。

侯莎莎第一次拜訪李行長時,李行長正大發雷霆。小保姆瑟瑟縮縮地站在一邊,哭哭啼啼,腿肚子直打戰。行長夫人坐在沙發上,嘴里一個勁兒說:“讓你小心、小心的,結果……”

侯莎莎一看地上摔碎的茶壺茶碗,心里明白了大半。她將幾包土特產放在茶幾上,屁股沒沾沙發,趕緊退出。李行長在氣頭上,侯莎莎連吭都沒吭一聲。

侯莎莎打輛的士,在貴友商廈,高價買了一套仿古茶具,又買了幾種茶葉。等再次返回李行長家時,行長夫人說,行長睡了。侯莎莎心里清楚,行長準是進屋生悶氣去了,不然,大上午的,誰會躲在屋里睡懶覺呢?

侯莎莎將一套新的茶具奉上,隨即招呼小保姆燒壺水,然后與行長夫人侃起了茶經。她說,這茶有清明茶,清香怡人,有春天的味道,喝過有滋陰養顏的作用;有重陽茶,香醇濃郁有秋實碩果的感覺,喝過消渴壯陽;若要喝綠茶,最好喝春天采的;若要喝紅茶,秋天采的正山小種……

侯莎莎不懂裝懂,將茶葉樣樣沏好,讓行長夫人品。侯莎莎越談聲越高,不知不覺臥室的門開了,李行長疑惑地走出來。

侯莎莎一抬頭,“哎喲”一聲:“不好意思,在行家面前班門弄斧了,見笑,見笑。”李行長一眼盯住這套茶具,臉上泛上紅暈。侯莎莎馬上奉承道,還是請專家來講講茶道吧。

李行長一副泰然神色,穩坐在沙發上,將茶碗沖刷一下,擺好,咳嗽一下說,喝茶講究就大了,而且喝茶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品茶不但要茶好,茶具好,水也很重要……喝工夫茶,學問就更大了,這頭遍茶就像十三四歲的少女,太嫩,聞著香,品無味;這二遍茶就像十七八歲的大姑娘,風華正茂,聞著香,品也有味;這三遍茶就像二十出頭的小媳婦,成熟潑辣,香味殆盡,但更值得品,耐人回味……

侯莎莎大開眼界,大長見識,不住地說佩服佩服。一壺茶品了兩個小時。日漸中午,李行長吩咐廚下,留侯莎莎吃飯。侯莎莎忙推卻,告辭之際,提出貸款一事。李行長不加猶豫地說,星期一到我辦公室辦手續。

侯莎莎折騰了一上午,終于達到了目的。

一個會辦事的女人,可以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輕松自如地駕馭人生局面,凡事逢兇化吉,把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最后達到自己的目的。其中的關鍵是看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技巧、用什么手段。會辦事的女人,做起事來順風順水,能夠把各種各樣的事情辦得盡善盡美;會辦事的女人,人生中總是一帆風順,能夠取得很不錯的成就。

投其所好,女人求人不困難

毫無疑問,沒有人不希望自己被人了解、被人認可、被人尊重,沒有人可以只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與任何人進行交流,因為只有在群體中與別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或想法,人才能找到歸屬感。我們與人交談時,倘若希望對方喜歡你或是接受你的某種要求,不妨用心找出他的興趣所在,挑選他感興趣的話題作為談話的開始,這樣,溝通的效果一定會更好。

生活中,我們求人辦事或是欲與對方達成某種合作、談成一筆生意,單單陳述“事”的內容,未必能夠得到滿意的答復。所以,必要時我們不妨“耍點心眼”,從對方的某一“偏好”入手,這種心理攻勢一定會令姐妹們受益匪淺。

但事實上,要掌握這種說話技巧也絕非易事,它需要我們把握兩個要點:第一,說話之前要觀察準確,確保做到投其所好;第二,以“不經意”的方式“隨口”說出來,讓對方不會產生被刻意討好的感覺。

大家不妨一同去看看肖女士是怎樣做的。

一家糕點公司的總經理肖女士希望能將自己公司生產的糕點賣給一家星級賓館。兩年來,她一直在打這個主意,她幾乎每個周末都去拜訪該賓館的老總。例如,肖女士如果知道那位老總去參加某一聚會,為了創造個見面的機會,她一定會尾隨而去。最后,她甚至在該賓館包下了一所房間,只為獲得生意,可是她的心思都白費了。

肖女士說:“后來,我詳讀了不少人際關系方面的文本,這時才知道我的策略不對——我應該換個思路,想辦法查清他的興趣所在,找出他感興趣的話題。”

肖女士發現,這位老總是旅游協會會員,他不但是會員,而且由于熱心推進該團體的業務,后又被推選為旅游協會的名譽會長。無論協會舉行什么會議,不管開會地點在哪,他都會不辭勞苦,乘飛機飛越高山、跨越大洋,前去參加。

至此,肖女士已有了主意。第二天見到該老總時,她慢慢談起了自己的旅游心得,果然取得了極好的反應——那位老總向肖女士講述了自己在世界各地的所見所聞,并逐漸延伸到旅游協會的一些情況。他談到這些時神采飛揚,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旅游是他的興趣所在,也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最后,在肖女士與他分手時,這位老總甚至還邀請肖女士加入他們的團體。

從始至終,肖女士都沒有提到生意上的事情,但僅在兩天后,那家賓館的采購部經理,便打電話請她將糕點價目和樣品送過去。結果可想而知,肖女士終于將自己的糕點賣給了那家賓館,而且還簽訂了長期合作的協議。對此,肖女士自己也頗為驚訝,她說:“我在他身上花了兩年時間,一直想要與他合作,但始終未能如愿。如果不是煞費苦心地找出他的興趣所在,真不知道還要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呢!”

為什么那位老總一改常態,突然接受了肖女士的建議呢?試想,如果肖女士一如既往地一見面就直奔主題,大談生意經,結果又會怎樣?肖女士成功的“絕”竅,就在于她了解談判對象。她從對方的興趣入手,使對方的話多了起來,并將她視為同道中人。如此一來,這筆生意自然也就手拿把攥了。

可以說,促成這筆生意的關鍵,就在于“曲意逢迎”。肖女士真的喜歡旅游嗎?未必!她來此的目的是什么?當然是談生意。但她并沒有顯露自己的真實意圖,而是“曲意”去迎合對方的興趣,終于為自己贏得了一位朋友和大客戶。

從他身邊人入手

前文已經講過,我們在求人辦事時,如果希望人家相信你是對的,并按照你的意見行事,那首先就要了解對方喜歡什么,并投其所好,否則,你就會不可避免地遭遇失敗。一般而言,老人、孩子更容易接近,也是你尋找突破口的好素材,有了“突破口”,便可以以點帶面或由此及彼地發揮開去,從而實現讓對方在感情上接受你的目的。

事實上,日常交往并不總是在熟人間進行,而求人辦事更是常常要闖入陌生人的領地。進入一個陌生的家庭環境里,要迅速打開局面,首先要尋求理想的“突破口”。

求人辦事的最佳捷徑,就是要投其所好。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所說的話就可以打動人心;但如果你反其所好,就一定會招來對方的反感,令自己無功而返。

譬如,人常說:要討母親的歡心,莫過于贊揚她的孩子。聰明的人應該利用孩子在交際過程中充當溝通的媒介,一樁看似希望渺茫的事,經過孩子的起承轉合,反倒迎刃而解。

某銀行職員祁立靜奉上司指示,秘密進入某家公司進行信用調查。正巧她認識另一家大企業公司的董事長,這位董事長很清楚該公司的行政情形,祁立靜便親自登門拜訪。

當她進入董事長辦公室,才坐定不久,女秘書便從門口探頭對董事長說:“很抱歉,今天我沒有郵票拿給您。”

“我那12歲的兒子正在收集郵票,所以……”董事長不好意思地向她解釋。

接著祁立靜便開門見山地說明來意。可是董事長卻含糊其詞,一直不愿做正面回答。祁立靜見此情景,只好離去,沒得到一點兒收獲。

不久,祁立靜突然想起那位女秘書向董事長說的話,郵票和12歲的兒子。同時,也聯想到她服務的銀行國外科每天都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信件,有許多各國的郵票。

第二天下午,祁立靜又去找那位董事長,告訴他是專程替他兒子送郵票來的。董事長熱誠地歡迎了她。祁立靜把郵票交給他,他面露微笑,雙手接過郵票,就像得到稀世珍寶似的自言自語:“我兒子一定高興得不得了。啊!多有價值!”

董事長和祁立靜談了40分鐘有關集郵的事情,又讓祁立靜看他兒子的照片。一會兒,沒等祁立靜開口,他就自動地說出了祁立靜要知道的內幕消息,足足說了一個鐘頭。他不但把所知道的消息都告訴了祁立靜,又招來部下詢問,還打電話請教朋友。祁立靜沒想到區區幾十張郵票竟讓自己圓滿地完成了任務。

其實,再強硬、再難打交道的人,只要能找到他感情的軟肋,事情就好辦。人心都是肉長的,你的話如能讓他的心窩子熱乎乎的,求人辦事會變成別人主動為你辦事。

我們求人辦事,尤其是有求于關系不深的人時,倘若不能利用機會,投其所好、找出話題,就很難取得溝通的成功。溝通不暢,則所求之事多半是要沒戲的。所以,姐妹們在與人交談時,一定要認真觀察,仔細揣摩,抓住突破口,為自己奠定一個成功的基礎。

講明難處,取得上司的同情

說到底,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姐妹們在求上司辦事時,可以利用上司善良的同情心說低頭話,如果運用方法恰當,即使上司鐵石心腸,也能收到“以情感人”的奇效。

世界上所有的人差不多都具有同情弱小和憐憫困難者的情感,找上司辦事能否獲得應允,有時恰恰是這種同情心在起作用。所以,不管你平常多么清高,這時候都必須低下頭來說軟話,擺出一副可憐相才行。

通常情況下,我們是不愿輕易去找上級辦事兒的,上級盛氣凌人的“架子”在一般下屬那里是不會被愉快地接受的,尤其是對我們女人而言更是如此。一般而言,我們不到萬般無奈和迫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隨便提出一件事讓上級煩心的。所以,對一個人情世故相對成熟的女人來說,不經過“三思”,只靠腦瓜兒一熱乎便去找上級辦某件事的“傻妞”可謂寥寥無幾。

事實上,我們的事情幾乎都可以涵蓋在“困難”二字之下,如經濟困難、思想困難、情感困難、地位困難等,找上級辦事兒,說穿了無非是托他們幫助解決這些“困難”。即言困難就有一些不堪重負的苦衷,要想把事情辦成,最好的方法就是如何把這些苦衷通情達理、不卑不亢地“吐”出來,誘使上級產生同情心,從而幫助我們把事情辦好。

要引起上級同情,我們必須了解上級自身的人生經歷和社會經歷,若上級曾經有過類似的切身感受,那我們很容易得到同情,從而得到支持和應允。

要引起上級同情,說低頭話時必須在人之常情上下功夫,必須把自己所面臨的困難說得在情在理、令人痛惜惋惜和可悲可憐。所以,越是哪一點給自己帶來遺憾的地方和痛苦的地方,則越是大加渲染,這樣,上級才愿意以拯救苦難的姿態伸出手來幫助你辦事,讓你終生對他感恩戴德。因為大凡能激發人的公正之心、慈悲之心和仁愛之心的事情,都能引起人們的同情和幫助,都能使人在幫助他人之后產生一種偉大的濟世之感。

要引起上級同情,必須了解上級的好惡,了解他平時愛好什么,贊揚什么,又憤慨什么,了解他的情感傾向和對事物善惡清濁的評判標準。上級的同情心有時是誘出來的,有時是忙出來的。如果上級對某個朋友有成見、認為他水平很差,該人不得志和受排擠則是不足為怪的。那么,你要幫朋友解決常年在基層受壓抑之苦,并想借此引起上級的同情,可能就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情了。只有在沒有成見的時候,人才能產生同情心。

同情心可以促進上司對你的理解,但這并不等于說馬上就會下定幫你辦的決心,因為上司要考慮多方面的情況,有時會處于猶豫之中,甚至會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不想過問。這時,就需要你努力激發上司的責任感,要使上司知道,這是在他職責范圍內的事,他有責任處理此事,而且能夠辦好此事。

軟磨硬泡,泡出希望

既然是求人,不可能你說什么人家聽什么,難免有駁你面子的時候。這時候就需要一點厚臉皮。

當然,姐妹們要認識到,“厚臉皮”絕不是不要臉,所以不管“泡”也好,還是“厚”也好,都要有度,度是辦事成功的標尺。

我們在求人辦事時,要想得到滿意的結果,有時就很有必要把虛偽的面子放在一邊,成為一個“厚臉皮的女人”。李嘉誠年輕時在香港擔任推銷員的經歷,是這個道理的絕好闡釋。

當年,李嘉誠每天都要背一個裝有樣品的大包馬不停蹄地走街串巷,從西營盤到上環島中環,然后坐輪渡到九龍半島的尖沙咀、油麻地。

在推銷產品的時候,李嘉誠經常遭到客戶的拒絕,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后,他又毫不氣餒地再次來到客戶的門口。這時即使客戶絕情地說:“你這人臉皮真厚,我們不買你的產品,即使你再跑幾次也是白費口舌。”李嘉誠仍然不在乎,笑嘻嘻地說:“沒關系,說話跑腿就是我的工作職責,只要您能給我一點時間聽我介紹產品就行了。”就這樣,李嘉誠不停地來介紹自己推銷的產品,幾次下來,客戶看到他汗水淋淋,卻還滿臉笑容,不買就覺得過意不去了,于是最終還是買了。

通過厚著臉皮硬磨的方法使對方不斷積累微笑的心理負擔,當這種心理負擔擴大到一定程度時,對方就只能讓步了。

因此,姐妹們在找人辦事時,既要有自尊,但又不要抱著自尊不放,為了達到交際目的,有時臉皮不妨厚一點,碰個釘子,臉不紅心不跳,不氣不惱,照樣微笑與人周旋,只要還有一絲希望就要全力爭取,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有這樣頑強的意志才能把事情辦成。靠“臉皮厚”來成就自己的主要手段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1.耐著性子“泡”

某建筑工地急需60噸瀝青。采購員李欣到物資部門請領,但負責此事的處長推說工作忙要等兩個月才能提貨,李欣非常著急,她怎么能等兩個月呢?當她了解到倉庫里有現貨,只是因為自己沒“進貢”人家才拖她時,更是怒從胸中來,真恨不得馬上找對方好好“說道說道”。

但她竭力控制自己的情緒,思索著解決問題的辦法。她手頭一無錢二無物,給人家“進貢”是不可能的了,于是她決心和那位處長大人軟纏硬磨。

從第二天起,她便天天到處長辦公室來,耐心地向處長懇求訴說。處長感到煩,不理睬她。你不理,她就坐在一邊等,一有機會就張口,面帶微笑,彬彬有禮,不吵不鬧,心平氣和地懇求訴說。處長急不成火不成,推不過趕不跑。“泡”到第五天,處長就坐不住了,他長吁一聲:“唉,我算服你了。照顧你這一次,提前批給你吧!”

2.壯起膽子“磨”

死纏爛打這種事對上司使用,是要冒風險的。因為上司一般掌握著自己的“生殺大權”,一不小心你就會被“推出午門”。所以在上司面前用此黑色智慧,必須壯起膽子。

有一次趙普向宋太祖推薦一位官吏,太祖沒有允諾。趙普沒有灰心,第二天臨朝又向太祖提出這項人事任命請太祖裁定,太祖還是沒有答應。

趙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來。

連續三天接連三次反復地提,同僚也都吃驚,趙普何以臉皮這樣厚、膽子這樣大。太祖這次果然動了氣,將奏折當場撕碎扔在了地上。

但趙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地將那些撕碎的紙片一一拾起,回家后再仔細粘好。第四天上朝,他話也不說,將粘好的奏折舉過頭頂立在太祖面前不動。

太祖不勝其煩,也為其所感動,長嘆一聲,只好準奏。

姐妹們要知道,臉皮厚決不是不要尊嚴,而是看準了一個目標,不管任何艱難險阻只管前進的一種方式。面子當然也很重要,但也要有一個限度,到了“死要”面子的地步,也就只能“活受罪”了。再說不客氣點,面子能值幾個錢?成事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平常說話辦事中還有一種較好的辦法,叫“泡蘑菇”,也屬這個范疇。就是不管對方答應不答應,采取不軟不硬的蘑菇戰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即不怕對方不高興,在保證對方不發怒的前提下,讓對方在無可奈何中答應你的要求。但使用這種方法要適度,就是說,想“泡蘑菇”,不僅要能“泡”,還要會“泡”。換言之,“泡”,不是消極地耗時間,也不是硬和人家耍無賴,而是要善于采取積極的行動影響對方,感化對方,促進事態向好的方向轉化。

其實,“人心都是肉長的。”不管彼此距離有多大,只要我們善于用行動證明自己的誠意,就會促使對方去思索,進而理解你的苦心,從固執的框子里跳出來,那時你就將“泡”出希望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平市| 德格县| 温宿县| 凉山| 苍山县| 津市市| 海宁市| 忻州市| 海淀区| 和平区| 无极县| 疏附县| 喜德县| 恩施市| 博野县| 南阳市| 阜康市| 龙山县| 油尖旺区| 焦作市| 共和县| 潢川县| 秀山| 台州市| 米易县| 景东| 邮箱| 靖远县| 聂拉木县| 左权县| 抚顺县| 临安市| 老河口市| 宁津县| 社会| 大余县| 西平县| 集贤县| 河东区| 甘德县|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