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深山道人
- 三眼面具
- 貓之眼
- 3247字
- 2022-10-21 12:19:56
“趙所長,實在不好意思,我們知道您很忙,但有個情況還是想找您了解下。”
聽完唐生的話,趙所長微微笑了一笑。這個年輕人目光敏銳,彬彬有禮,剛進門就給他留下了十分不錯的印象。
“沒事,那些開會的資料我也準備的差不多了。”他掃了一眼那張紙和照片,眼中立刻閃爍出了亮光,他又拿近照片仔細端詳了幾下,臉上很快顯出某種激動的表情,“請問,這張面具照片你們是從哪里得到的?”
唐生身邊的孫民見他這般神色,暗想他們這回應該是找對人了,便將有關三眼面具的情況簡單地說了一遍。
趙所長聽完,一臉的驚訝,“想不到這幾天竟然發生了這樣可怕的事情!唉,像我這種一天到晚搞研究的人,兩耳不聞窗外事啊。”
“那您對這張面具有什么看法?”孫民很想快點知道下文。
“這面具十分精致,我從來沒見過,不過我記得有篇文章里曾提到過類似的情況……”
“是這篇《淺談殷商時期的面具》嗎?”剛才沉默的唐生指了指那張紙,“趙所長,這是我從中摘取的一頁,您看看。”
“對對,就是它,被收在《殷商文化論集》這本書里。我主要研究商代文化,所以這方面的書籍和論文基本上都看過。”
趙所長這才將注意力轉移到了那張打印紙上,他的表情更為震驚了,“是的,就在這頁的第五個注釋里,作者提到了那個傳說。當時我讀過之后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青銅技術在殷商時期已很發達,但鎏金技術一般被認定為始于戰國,當時怎么可能存在鎏金青銅面具呢,而且面具的五官形態有其特別之處,例如三星堆遺址中的凸目面具,眉闊目凸,鼻形圓碩,形象十分夸張,但無論是這種面具還是其他類型,五官的雕刻都不會很柔美細膩,額頭正中部分也沒有第三只眼啊。那個關于墓主人臉覆三眼面具的傳說的確引起了我的興趣,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包括歷史文獻、學術論文期刊、考古發掘資料等等,甚至還翻查了野史、上古神話傳說中的內容,可都沒有發現有用的東西。而現在竟然真的出現了這種面具,太讓人震撼了!”
原來對方早已看過這本書,也早就研究過,可惜一無所獲。唐生有些失望,他想到了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的作者叫深山道人,您曾經做過研究,應該很想了解作者是從哪里得到這個傳說的吧。那您知不知道作者的真名或者更多信息?”
趙所長滿臉無奈,“我只認識這本《殷商文化論集》的作者,他叫方旭嚴,是我的一個朋友,在研究殷商文化這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當時我打他電話詢問相關情況,他只說道這篇文章的作者是位老人,對殷商時期的文化也很有研究,而且這人好清靜,不愿將隱私透露給別人。當年在將對方寫的這篇文章收進論文集時,他也曾答應老人絕不會著上真實姓名。”
唐生點了點頭,“請您把方先生的聯系方式告訴我,我們想找他談談。”
“唉……”趙所長擺了擺手,“老方早在很多年前就離世了。他這人性情孤僻,但十分恪守信用,所以就算他還在世,你們也問不出什么的。”
“得,看來又白費勁。”孫民在旁邊輕輕咕噥了一句,聲音很輕,對面坐著的趙所長顯然沒有聽到,他好像正在懷念那位逝去的老朋友,感嘆著喝了口茶。
唐生聽得很清楚,看了眼孫民,只見他滿臉的沮喪。的確,剛開始自己也和孫民那樣,覺得這位在看到照片后露出興奮神色的趙所長會給他們帶來希望,哪怕一點點也好,后來發現,趙所長的這種激動驚訝只是因為他看到了現實中存在的三眼面具,而它和那個商代傳說中的描述幾乎都能對應上,傳說變現實,自然會感到興奮了。唐生抿了口茶,透亮的眸子微微暗下顏色來,他還是不甘心。
“趙所長,能不能再仔細地回憶一下,您當時聯系方先生時,他還說了些什么?”
“那可是好多年前的事了,好吧,我再想想……記得那天我看到這篇文章后,立刻就拿起電話打給了老方,他是w大學的歷史學教授,那段時間好像在忙著給學生們輔導畢業論文,我還擔心他沒空接電話呢。電話倒是通了,接著我們就聊起來……哦對,想起來了,他當時還說過一句話,深山道人是個香港人,不過具體名字他沒透露。”
“香港人?”
“是的。”
香港人……唐生摸著下巴思考了下,他的眼里閃出一些亮色,“趙所長,您剛才說方先生是w大學的歷史學教授是嗎?”
“嗯,他不善言談,可知識淵博,對學生又很好,可惜就那么走了,人生真是無常啊。”
趙所長正感慨著,辦公桌上的電話響了起來。
接完電話,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將照片和打印紙還給了唐生,“兩位,我現在得去樓上開個會,實在抱歉啊,沒幫上什么忙。”
“不,您剛才提供了一條重要的信息。”唐生起身微笑著說道,“您忙,我們先告辭了。”
他和孫民離開了趙所長的辦公室。
在研究所二樓的走廊上,孫民邊走邊從唐生手里拿過了三眼面具的照片,“唐生,你剛才說趙所長提供了重要信息,是指他提到的深山道人是香港人吧?”
“對,也讓我想起某個人說過的一句話。”
“哦?誰啊?”
“天涯酒吧的老板陳冰,他曾告訴我薛城也是香港人,或許這兩者之間有什么關聯……并且,趙所長還提供了另一條重要的信息,《殷商文化論集》的作者方旭嚴是w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也難怪他自己的書會出現在w大學的圖書館里,我想我們可以通過這條線再查下去,可能還會得到一些線索。”
“你是說,向w大學了解下方旭嚴這個人的情況?”
“對,多方面了解些總沒錯。”
唐生這時已走出研究所的大門,他和孫民開車回了局里,一踏進辦公室便立刻撥通了w大學人文學院的電話,這號碼還是唐生從電子圖書館的首頁上看到的。在等待幾秒鐘之后,電話那頭傳來一個柔美的女性聲音。
對方是人文學院的輔導員,唐生說明情況后,她便給了方旭嚴曾經呆過的歷史學系辦公室的電話號碼。
很快,唐生撥通了這個號碼,大約五分鐘之后,他掛斷了電話。
一直在他身旁坐著的孫民立馬問道,“怎樣?對方說什么了?”
“聽電話里那位王教授講,方旭嚴是一名很不錯的老師,對學生負責,和同事相處得也很好,而且他在學術研究方面頗有建樹,他的去世讓所有人都感到悲傷和惋惜。至于《殷商文化論集》中收錄的那篇文章的作者,王教授和其他同事都不清楚,方旭嚴也沒跟他們說過這方面的事情。”
“……完了?”
“嗯。”
“唉,看來想深入了解深山道人和那個傳說,估計比登天還難吶。”孫民郁悶地搖了搖頭。
“那也不一定。”唐生在這時想到一個人,他站了起來,“我去找下李蕭。”說完離開了辦公室。
李蕭早已知道他和孫民兩個人去了趟文物考古研究所,這會兒見他過來,便直接問道,“有什么進展嗎?”
“嗯,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趙所長告訴我們,《殷商文化論集》的作者方旭嚴是他一位朋友,也是W大學的歷史學教授,但很多年前就已經去世了。剛才我給他的同事打過電話,不過沒了解到什么有用情況。據趙所長說,方教授曾跟他提起過《淺談殷商時期的面具》的作者深山道人,是一個香港人。”
“香港人啊……唐生,你上次好像說,薛城也是香港人吧。”李蕭敏感地想到了這點。
“是的,而且我也想到了你的表姐,她應該認識方旭嚴教授,或許也知道些關于方教授和那篇文章的情況。”
李蕭很贊同,他湊近唐生笑了笑,“我還沒告訴你她的名字吧,呵呵,她叫上官清,十分古典的名字吧,長得很漂亮呢,要不見個面聊聊?”
“上官清,的確很古典,好吧。”
唐生的表情依然嚴肅,這讓李蕭無奈地感嘆起來,“老兄,當你聽到一個女孩的名字很好聽長得又不錯的時候,應該要下意識地露出笑容才是啊!就算不笑,表情也該放松下來嘛!”
“這是你的反應。”
“……好吧。”李蕭湊過去的腦袋又縮了回來。
“我現在就想找她談談,不知道她有沒有空。”唐生平靜地提醒道。
“你等會兒啊。”李蕭拿出手機撥通了表姐的電話,打完后,他搖了搖頭說,“這丫頭現在沒空,不過她約我們中午見面,看來是想蹭頓飯吃了。”
“也行,那就中午見。”
中午11:40
外面驕陽似火,馬路表面的熱度估計可以煮熟好幾個雞蛋了,不過在市區文蘊路上的一家小餐館里,很多人都在愜意地享受著美食,空調吹出的陣陣涼風更是讓人感到心情舒暢。
唐生和李蕭坐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里,等待著某人出現。
五分鐘前,唐生隨李蕭來到了這家餐館,在這里,他們將和上官清見面。
約定地點是李蕭極力推薦的,幾天前他就說起過這家十分給力的館子,因為工作忙,兩個人還沒在這里一起吃過飯,這次終于擠出點時間,也終于可以享用上一頓美味的午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