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了,春節近了,各個商家們的禮品賣得也就漸漸地火起來了。其中最為火爆的禮品莫說酒了,幾乎每個商店超市的門口都堆了成垛的酒,看起來酒這個延續了上千年的文化食糧還是蠻有生命力的。記得前些年到過茅臺鎮,茅臺酒廠的一副巨型宣傳標語煞是記憶猶新:做足酒文化,擴大酒天地。一個足字,足可以道出這酒文化的博大精深!
俗話說得好,無酒不成席,由此可見酒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了。酒席,單說這個詞,酒也是擺在前面的。上下五千年,中華文明源遠流長,酒文化便是其中不可缺少的元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么?那倒也不見得,明顯的是顧左右而言它么!雖然醉翁之意不在酒,但離了酒卻是沒半點醉意的,那其他的所有事都沒了,所以酒還是蠻重要的,酒席離開了酒是萬萬不能的。
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這也是酒桌上勸人喝酒最好的勸酒詞了吧!但酒畢竟只是助興之物,其主要成分是酒精,學名乙醇,喝多了是會麻木神經,人是會變“傻”的。平常也不斷地聽到朋友們講些有關喝酒喝醉之后鬧出的逸聞趣事,大都成為人們茶余飯后侃大山的談資了。其中一個同事講道酒量大的故事也頗耐人尋味的,他有一門親戚,是村里支書,春節聚會來的大都是要好的朋友,因為十幾個人坐了一大桌子,吃菜都碰胳膊,索性剛開席就端起酒先碰一杯,想嚇走幾個也好松散些。他們喝酒用的是一次性的紙杯,一杯也有二兩多吧,一杯下去,酒量不行的就站起來走掉了幾個。看著還是有點擠,他的親戚就又端起了第二杯說,來,咱們再碰一杯吧!這第二杯就又嚇走了幾個。但是還有七八個人,他親戚還是嫌人多,就又碰了第三杯。好家伙,三杯酒一碰,酒攤上也就剩下他們五六個了,一桌也顯得松散了好多,這才正式開攤喝了。朋友講得眉飛色舞的,言外之意也無非是說他的酒量大,這能坐下來堅持喝的,估計沒有一斤多的量是不成的。我說俺是不行,酒量充其量二兩都暈了,平常的酒攤都難以應付,要是這攤兒最多就是看一看,扭頭也就走了。仔細想來,倘若是酒逢知己,或者有正事要辦,那硬著頭皮喝的時候也是有的,人常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么,就是喝個酩酊大醉也是在所不辭,畢竟是難得的機會,難得的朋友,難得的事情么。
但美酒雖好,還是要有節制的,如若不然,喝出事情來就得不償失了。原來有某個建筑公司有個司機小黑,據說就是喝了大半夜的酒,然后去找他女朋友,在鐵道旁邊被碰死了,據說還是女方報的案,最后雙方還都鬧的挺僵的。像這樣因為喝酒出事丟掉了身家性命的也不在少數。二十多年前吧,有個翔哥,好像在某政府部門供職,隨后提了個副鄉長。年終鄉里同事一起聚餐,多喝了幾杯,司機把他送到了家門口就走了。誰知道他那段兒整個媳婦鬧別扭也就沒回家,踱步到河邊,坐在小火車道軌上,他想歇會兒再回家去。不想酒后竟然睡著了,有趟半夜的小火車路過把他給撞飛了。據說第二天民警出的現場,身子在橋頭的這邊,胳膊腿兒有的都拉到了橋的那邊去了,現場很是慘烈,那段時間整個小縣城都是傳的這事兒。翔哥就這樣不光彩地走了,留下一個一歲多的女兒,他媳婦好像也沒再嫁,以弄個裁縫鋪給人縫補衣服為生。周圍朋友也都可憐她們母女,家里縫補的活兒也都拿去讓她做,到現在裁個褲腳修個拉鏈啥的我還去找她。不過她也蒼老了許多,偶然也聽起她談論過她的女兒,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嫂子這樣對他,翔哥如果地下有知,估計也可以瞑目了。
說起酒事,牽扯到如此傷感的陳年舊事。有點跑題了。喝酒雖然是件美事,但還是要適可而止方好。套用以前很為流行的廣告語就是,你好才是真正地好!年關臨近,難免又會是一場吃喝大戰,縱然是美酒佳釀,玉液瓊漿,親朋相聚也要吃喝有度,莫要貪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