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讀懂稅務籌劃與風險控制
- 王美江編著
- 4211字
- 2022-10-08 17:13:46
1.1 什么是納稅籌劃
在進行納稅籌劃前,我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納稅籌劃,以及它取得成功的條件。
1.1.1 納稅籌劃的含義
納稅籌劃是一種源自西方的經濟管理理念,早在19世紀中葉就已經在意大利出現。當時,意大利已有專業的稅務專家,為納稅人提供稅務咨詢,其中便包括為納稅人進行納稅籌劃。
納稅籌劃,就是專業稅務人員對企業涉稅業務進行策劃,制定合理的納稅操作方案,達到合理合法節稅的目的。簡而言之,通過合理的手段為納稅人減輕稅收負擔、實現納稅零風險,這就是納稅籌劃的目的。納稅籌劃涉及企業的經營、投資、理財、組織、交易等各項活動,是指在稅法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籌劃,以幫助企業合理降低稅負、增加利潤。很顯然,納稅籌劃是企業的一個基本經濟行為。
納稅籌劃分為短期納稅籌劃與長期納稅籌劃兩種類型。
短期納稅籌劃,是指企業通過對經營活動的安排,實現減少繳稅、節約成本的目的,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從長期來看,納稅籌劃的各個細節不斷在企業內部體現,并形成員工操作習慣,而且企業也會自覺地把稅法的各種要求貫徹到其各項經營活動之中,這樣,企業的納稅觀念、守法意識都得到強化。
所以無論是從短期來看,還是從長期來看,企業進行納稅籌劃都是非常有必要和有意義的。
在發達國家,納稅籌劃已經是一個非常完善的行業,專業化趨勢非常明顯。在日本,大部分企業將納稅籌劃工作委托給專業稅務代理人或代理機構。在美國,超過一半的企業將納稅籌劃工作委托給專業機構。
目前,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也開始進行專業化的納稅籌劃,尤其是如阿里巴巴、京東這樣的大型企業,早已建立了完善的納稅籌劃體系。但多數中小企業對納稅籌劃的認識和風險控制還有一定欠缺,這是我國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1.1.2 納稅籌劃取得成功的條件
納稅籌劃取得成功,一方面需要提前做好計劃,即必須在應稅行為或應稅事實發生之前對企業的投資、經營和理財等活動進行籌劃和安排,而非在納稅行為發生后;另一方面,要及時掌握國家稅收法規政策的改革趨勢和了解國家稅收法規政策制定的動向,這是企業應當關注的重點。
1.劃清納稅籌劃與偷稅、避稅的界限
首先要明白,納稅籌劃是在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對納稅行為進行優化。部分企業對此理解不深,往往因為籌劃不當,而被稅務機關按規定調整應納稅金額,未能達到節稅目的。還有的企業為了節稅而選擇避稅、偷稅,不僅沒有達到節稅目的,反而受到行政處罰甚至被刑事制裁。
那么,我們該如何理解納稅籌劃與偷稅、避稅之間的區別呢?
(1)偷稅。關于偷稅,《中華人民共和國稅發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條明確規定了以下內容。
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或者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不繳或少繳應納稅款的,是偷稅。
這個定義,同時明確了常見的偷稅的手段,具體如下。
①偽造(設立虛假的賬簿、記賬憑證)、變造(對賬簿、記賬憑證進行挖補、涂改等)、隱匿和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
②在賬簿上多列支出(以沖抵或減少實際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③不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仍然拒不申報。
④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即在納稅申報過程中制造虛假情況,如不如實填寫或者提供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及其他的納稅資料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針對以上行為,在“危害稅收征管罪”中將其規定為“逃稅罪”。對于逃稅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有著明確說明,具體內容如下。
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2)避稅。對于避稅,目前國際上尚未形成統一的概念。多數學者認為,避稅是指納稅人在不違反稅法規定的前提下,將納稅義務降至最低程度的行為。逃稅是典型的違法行為,但避稅并不一定屬于違法行為,合理的避稅是利用稅法中的規定少納稅。
但需要注意的是,避稅行為盡管不一定違法,但往往與稅收立法者的意圖相違背。常見的避稅手段就是利用避稅港實現少納稅的目的。
避稅雖然可以降低繳稅成本,但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是對稅法的濫用,所以多數國家對這種行為采取不接受或拒絕的態度。納稅人在進行納稅籌劃前,必須掌握相關法規規定,才能保證納稅籌劃的合理、合法性。
從目的上來說,納稅籌劃、偷稅、避稅的目的一致,都是為了節稅。但是從行為過程上來看,納稅籌劃與后二者截然不同。納稅籌劃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開展稅務工作,納稅人通過對納稅活動的安排,充分利用稅收法規所提供的包括減免稅在內的一切優惠,從而獲得最大的稅收利益。
例如,某地區大力發展高新產業聚集區,為區域內的高新企業制定了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傳統企業在這些政策的鼓勵和扶持下,對落后的產業、生產線進行淘汰,變為高新企業,從而享受到了稅收優惠,實現節稅目的。這就是典型的納稅籌劃,與偷稅、避稅截然不同。
從國家法規上來說,偷稅是一種公然違法行為且具有事后性。避稅和納稅籌劃都具有事前有目的地謀劃、安排特征,但避稅獲得的利益是鉆法律空子得來的,雖然不違法,但是會對國家稅務體系產生危害;而納稅籌劃則完全合法,是完全符合政府的政策導向、順應立法意圖的。所以,企業要盡可能完善納稅籌劃,杜絕偷稅,避免避稅行為,這樣才能保證達到納稅籌劃的目的。
2.了解稅務機關對“合理和合法”的解釋
想要做好納稅籌劃,必須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內容,納稅籌劃成功與否,由稅務機關決定。
納稅籌劃人員要深刻了解現行法律對于“合理和合法”的規定,熟悉區域內相關司法案件的審理過程與結果,依據憲法和相關法律規定理解“合理和合法”。納稅籌劃人員還應從稅法執行中仔細了解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把握執法界限,并將其用于納稅籌劃的實施過程中。
3.建立納稅籌劃體系,把握納稅籌劃的尺度
(1)建立團隊化的納稅籌劃體系。納稅籌劃是一項系統性工作,需要各個方面協調配合,一個人難以完成這項工作,它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天時”是指稅收政策為納稅籌劃創造的空間;“地利”是指所在地方的稅收政策和稅收觀念對納稅籌劃提供的環境支持;“人和”是指納稅籌劃人員的稅收政策應用水平和內外相關人員關系的協調。
所以,想要讓納稅籌劃成功,必須建立納稅籌劃團隊,其不僅要負責納稅籌劃方面的工作,還要了解企業的管理、生產經營,與所有部門、人員協作,這樣才能完成計劃。企業如果只依靠1~2個財務人員進行納稅籌劃,往往會陷入閉門造車的境地,既不能及時獲取生產產生的繳稅信息,也不能及時與稅務部門取得聯系,導致制定的方案只是空中樓閣,無法落地。
(2)不應忽視非稅利益。很多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時,往往只關心涉稅利益,忽視非稅利益。非稅利益包括凈利益、規模經濟利益、結構經濟利益、比較經濟利益、廣告經濟利益等。做好涉稅利益與非稅利益的統一,對涉稅利益較大但非稅利益較小甚至有損的納稅籌劃方案要避免使用,對涉稅利益和非稅利益都較小的納稅籌劃方案要少用或不用,對涉稅利益和非稅利益都較大的納稅籌劃方案要多用。
(3)了解稅收優惠政策的隱性成本。當前,我國稅發制正處于日趨完善階段,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區層面,都頒布了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措施,這是企業進行納稅籌劃的重點。
在了解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企業要充分考慮成本,它包括顯性成本與隱性成本兩方面。顯性成本是籌劃時花費的時間、精力、財力;隱性成本即機會成本,是指企業因采用擬定的納稅籌劃方案,從事某項經營、生產某種產品而不能從事其他經營、生產其他產品放棄的潛在收益。隱性成本很容易被企業忽視。
例如,某地推出專項稅收優惠政策,某企業為了享受這種優惠,對生產結構進行大幅度改造,這勢必會造成較大的成本支出。然而,這一稅收優惠政策期限較短,僅僅延續一年,該企業需要付出非常大的隱性成本。所以,在進行納稅籌劃前,一定要認真進行成本效益分析,判斷經濟上是否可行、必要,能否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增加。只有納稅籌劃的顯性成本加隱性成本低于籌劃收益時,方案才可行,否則應放棄籌劃。
想要做好這一點,納稅籌劃人員必須要充分理解稅收優惠條款,既不可曲解也不可濫用,要按規定程序申請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避免因程序不當而使企業失去應有的權益。如果以欺騙手段騙取稅收優惠,那么一旦東窗事發將會遭到非常嚴厲的處罰。
比如,2020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稅務總局(以下簡稱“國家稅務總局”)公布:自3月中旬開展打擊騙取專項稅收優惠等違法行為專項行動以來,截至5月底,共對1859戶違法企業實施立案檢查;移送公安機關1658戶,抓捕虛開發票犯罪嫌疑人734名。
4.提前制定納稅籌劃方案,重視涉稅風險
制定納稅籌劃方案時,一定要在企業的經濟行為發生前做好安排。稅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這主要由全球經濟環境、行業經濟環境、區域經濟環境決定,常常會出現無法預測的事件,所以必須提前制定方案,充分考慮不同方案的風險、價值,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調整。
部分企業往往忽視涉稅風險,納稅籌劃方案看似非常完美,但它只適用于當下較短的一段時間,長期來看具有很大的風險。例如,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國家可能調整稅法、開征新稅種、減少部分稅收優惠等,這會導致企業制定的納稅籌劃方案無法發揮應有作用。所以,企業進行納稅籌劃時,必須充分考慮隱藏的涉稅風險,采取措施分散風險,爭取獲得更大的節稅收益。
5.聘用專業的納稅籌劃專家
納稅籌劃不是簡單地做賬。納稅籌劃是一項高層次的理財活動和系統工程,籌劃人員不僅需要懂得基礎的財務知識,還要精通稅法、會計、投資、金融、貿易等專業知識,專業性、綜合性較強。如果沒有過硬的能力和豐富的經驗,是無法勝任納稅籌劃這一工作的。所以,企業如果沒有這方面的人才,應該聘請納稅籌劃專家,以提高納稅籌劃的規范性和合理性,完成納稅籌劃方案的制定和實施。對于納稅籌劃,千萬不要有嘗試的心態,交由初級財務人員完成,否則很有可能會出現偷稅、漏稅行為,或制定的納稅籌劃方案與企業發展完全不符,導致事與愿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