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讀懂稅務籌劃與風險控制
- 王美江編著
- 3169字
- 2022-10-08 17:13:47
2.1 納稅籌劃的基本方法
想要做好納稅籌劃,首先要了解其基本方法,為接下來的工作做好鋪墊。
2.1.1 8種常見的納稅籌劃方法
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通常會選擇以下8種納稅籌劃方法。
1.納稅人籌劃法
所謂納稅人籌劃法,就是利用納稅人的身份進行納稅界定,讓稅負盡量降低,避免成為直接納稅人。
例如,房產稅的征稅范圍是城市、縣城、建制鎮和工礦區的房產,而此處的房產被界定為房屋,即有屋面和圍護結構,能夠遮風擋雨,可供人們在其中生產、學習、娛樂、居住或者儲藏物資的場所;獨立于房屋之外的建筑物,如圍墻、停車場、室外游泳池、噴泉等,不屬于房產,若企業擁有以上建筑物,則不成為房產稅的納稅人,就不需要繳納房產稅。
基于這一點,企業在進行納稅籌劃時,應提前將停車場、室外游泳池等露天建筑物分列,并且將這些建筑物的造價同廠房和辦公用房等分開,實行單獨核算。這樣,室外游泳池等獨立于房屋之外的建筑物就不在房產稅的征稅范圍內。
2.稅基籌劃法
稅基籌劃法的步驟如下。
(1)控制或安排稅基的實現時間,包括稅基推遲實現、稅基均衡實現和稅基提前實現。
(2)分解稅基。分解稅基,使稅基從稅負較重的形式轉化為稅負較輕的形式。
(3)將稅基最小化,合法降低稅基總額。
3.稅收優惠籌劃法
稅收優惠籌劃法是常用的納稅籌劃方法之一。
(1)稅收優惠的類型主要有特殊行業、特定區域、特定行為、特殊時期的稅收優惠。
(2)稅收優惠的形式:免稅、減稅、免征額、起征點、退稅、優惠稅率、稅收抵免。
企業可通過創造條件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用案例來解析這種方式。
2018年,某款文化產品極為暢銷,其企業法人為了擴大業務,在他地注冊公司,任法人。因該地出臺了文化類公司的稅收優惠政策,即文化行業企業的企業所得稅五年之內全免。
根據稅法,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應交企業所得稅=企業利潤×25%
依據當地的政策,該企業在該地注冊的公司所產生的企業所得稅在規定年限內能全免,通過這種方式,該企業就能節省一定的稅費。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通過這種方式進行納稅籌劃,必須保證實質與形式相吻合,否則企業就會面臨更大的稅務風險。
企業對國家和地區的稅法非常熟悉,才能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
4.會計政策籌劃法
會計政策籌劃法也是常見的納稅籌劃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兩種形式。
(1)分攤籌劃法。所謂分攤籌劃法,是指通過無形資產攤銷、待攤銷費用攤銷、固定資產折舊、存貨計價方法、間接費用分配等進行納稅籌劃。
(2)會計估計籌劃法。多數企業在實際經營中,存在各種不確定因素,一些項目在正式執行前無法做到精準計算,所以應采用會計估計籌劃法進行納稅籌劃。在會計核算中,對尚延續、結果未確定的交易或事項需要估計入賬。需要注意的是,這種估算并不精準,會影響特定時期的收益或費用的數額,從而對企業的稅負產生影響,因此必須盡可能對所有細節進行估計,將風險降至最低。
5.稅負轉嫁籌劃法
所謂稅負轉嫁籌劃法,是指利用價格浮動、價格分解來轉移或規避稅收負擔。這種方法更加靈活,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1)稅負前轉籌劃法。所謂稅負前轉籌劃法,是指納稅人通過提高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的方式,將其所負擔的稅款轉移給購買者或最終消費者。
(2)稅負后轉籌劃法。所謂稅負后轉籌劃法,是指納稅人通過降低生產要素購進價格或其他方式將其負擔的稅款轉移給提供生產要素的企業。
以案例的形式進行說明。
某工廠推出了一款特殊的消費品,需要繳納消費稅。為了保證利潤,該廠家打算提高出廠價,但這種方式導致產品單價過高,影響市場銷量,并導致增值稅的攀升。
該工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立了獨立的銷售公司,這樣一來,該產品的消費稅僅在生產環節計征,即按產品的出廠價計征消費稅,后續的分銷、零售環節不再計征消費稅。
這就是典型的稅負轉嫁籌劃法。該工廠采用設立獨立銷售公司的模式,用“前低后高”的價格轉移策略,先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將產品賣給自己設立的銷售公司,然后再由銷售公司以合理的價格進行層層分銷。這樣一來,在整體收入沒有降低的同時,消費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6.遞延納稅籌劃法
遞延納稅籌劃法主要有提前支付費用和推遲確認收入兩種。其中,后者主要利用不同的結算方式進行遞延,如委托代銷等,案例如下。
某玩具廠家8月向某省玩具城銷售價值113萬元(含稅價格)的玩具,貨款結算采用銷售后付款的方式。11月,該玩具城只匯來貨款33.9萬元。
為了制定合理的納稅籌劃方案,該玩具廠家采用推遲確認收入的方式。由于購貨方是商業企業,并且貨款結算采用銷售后付款的方式,因此可以選擇委托代銷模式,即按委托代銷結算方式進行稅務處理:該玩具廠家8月的出廠的玩具不計算銷項稅額,11月按照收到代銷單位(該玩具城)的銷貨清單后確認銷售額,并計算銷項稅額:[33.9÷(1+13%)]×13%=3.9(萬元)。對尚未收到銷貨清單的貨款可以暫緩申報、計算銷項稅額。
如果不按委托代銷結算方式處理,則應計提銷項稅額:[113÷(1+13%)]×13%=13(萬元)。
最終,該玩具廠家通過選擇委托代銷結算方式,實現了遞延納稅的目的。
7.規避平臺籌劃法
通常,企業會把稅法規定的若干臨界點稱為規避平臺。通過規避平臺籌劃法,也可以實現納稅籌劃的目的。其原理在于,臨界點會由于量的積累而引起質的突破,它是一個關鍵點。當突破某些臨界點時,所適用的稅率會降低或享受的優惠會增多。采用這種方式時,必須關注以下兩點。
(1)稅基臨界點,包括起征點、扣除限額、稅率跳躍臨界點。
(2)優惠臨界點,包括絕對數臨界點、相對比例臨界點、時間臨界點。
8.資產重組籌劃法
資產重組籌劃法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1)合并籌劃法。所謂合并籌劃法,是指企業利用并購及資產重組手段,改變其組織形式及股權關系,實現稅負降低的納稅籌劃方法。其優點如下。
①企業合并可以使存續企業進入新的領域、行業,享受新領域、新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②企業合并可能改變納稅主體的性質,如由小規模納稅人變為一般納稅人,由內資企業變為中外合資企業。
③企業合并可實現關聯性企業或上下游企業流通環節的減少,合理減少流轉稅和印花稅。
④企業合并可以使存續企業利用免稅重組優惠政策,規避資產轉移過程中的稅收負擔。
⑤企業合并可以使存續企業實現盈虧補抵、低成本擴張。
(2)分立籌劃法。所謂分立籌劃法,是指企業將部分或全部資產分離轉讓給現存或新設立的企業,被分離企業股東換取分立企業的股權,實現企業的依法拆分。
分立籌劃法的優勢在于有效改變企業規模,降低企業整體負擔,具體如下。
①企業分立將混合銷售中的低稅率或零稅率業務獨立出來,單獨計稅,有利于降低稅負。
②企業分立有利于形成有關聯關系的企業群,實施集團化管理和系統化籌劃。
③企業分立增加了一道流通環節,有利于增值稅抵扣及轉讓定價策略的運用。
④企業分立使適用累進稅率的納稅主體分化成兩個或多個適用低稅率的納稅主體,稅負自然降低。
2.1.2 如何合理選擇納稅方法
納稅籌劃的方法有很多,企業該如何選擇適合自身情況的方法呢?
首先,企業要建立這樣的思維,即不能曲解、濫用稅收優惠條款,以欺騙手段騙取稅收優惠,否則會承擔更大的法律責任。企業必須充分了解各類稅收優惠條款的規定,嚴格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申報,避免因為程序不當,失去了應有的權益。節稅與偷稅雖僅僅一字之差,但本質完全不同,企業必須充分了解相關政策,否則會事與愿違。
其次,要根據行業進行細化。目前,我國針對企業的稅種主要包括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附加稅費三大稅種。企業所得稅基本稅率為25%,我國現行增值稅屬于比例稅率,根據應稅行為一共分為13%、9%、6%三檔稅率及5%、3%兩檔征收率。所以,制定納稅籌劃方案前,要了解每個行業的增值稅規定,結合企業的需求與特征,制定相應的納稅籌劃方案,達到合理節稅的目的。
最后,在選擇納稅籌劃方案時,要將目光放得長遠,不能只關注某一時期內應納稅額的高低,而應當結合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選擇對企業能夠形成整體優化、長遠優化的方案,合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