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演講基礎知識
演講又叫講演或演說,是指在公眾場合,以有聲語言為主要手段,以體態語為輔助手段,針對某個具體問題,鮮明、完整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闡明事理或抒發情感,進行宣傳鼓動的一種語言交際活動。
一、演講的基本要素
演講是人類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除了應具備演講的內容或演講信息以外,還必須具備演講的主體、演講的受體、演講的媒介、演講的時空四個要素,缺一不可。
(一)演講的主體
演講的主體,即演講者,是演講活動的承擔者和執行者。現代理論家認為“德、識、才、學”是演講者必備的四要素。對演講者來說,知識是基礎,道德是靈魂,思想是方向,能力是核心。
1.高尚的道德情操
“德”是一個人的靈魂,它決定了一個人的言論立場,是評價其演講優劣的關鍵所在。演講者只有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倫理道德等,才能有效發揮演講的宣傳、鼓動作用。
2.先進的科學思想
演講者演講的目的是教育人、啟迪人,提高聽眾的思想認識、文化水平。演講者應該成為“有識之士”,掌握各種新思想、新科學,更好地服務聽眾。
3.淵博的知識
古今中外的演講家,無一不是以博覽群書、學識淵博著稱。一個人要想獲得演講的成功,就必須掌握社會人文、自然科學以及專業理論等知識。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淵博的知識是演講成功的基本條件。
4.較強的綜合能力
多種才能的有機結合才能孕育出一個出色的演講家。演講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反映,一個出色的演講家要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科學的思辨能力、豐富的想象力、較強的記憶能力、良好的表達能力、靈敏的應變能力等。演講者的能力越強,演講成功的概率就越大。
(二)演講的受體
演講的受體,即參加演講活動的聽眾。聽眾是演講活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演講者既要使演講成為聽眾的一部分,也要使聽眾成為演講的一部分。因此,了解和掌握聽眾的心理特點最為重要。雖然聽眾的構成是多元的,其在演講實踐中的心理活動和心理需求也是不盡相同的,但是在知識需求和審美需求這兩個方面,有許多相通之處。
1.知識需求
在演講活動中,絕大多數聽眾是想通過參加演講活動來增長自己的見識,獲得某些新的信息,以增加知識、拓寬視野,并從中得到一定的啟迪。
2.審美需求
從某種意義上說,演講活動也是一種審美活動。聽眾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觀照審美主體,在受到教育和啟迪的同時,滿足娛悅耳目、滋養心靈的需要。
(三)演講的媒介
演講者要想發表自己的意見,陳述自己的觀點和主張,從而達到影響、說服、感染他人的目的,就必須借助與其內容相對應的傳達手段。有聲語言、態勢語言和主體形象是演講活動中傳情達意的主要媒介。
1.有聲語言
有聲語言是演講活動中傳遞信息、表達思想最主要的媒介。有聲語言由語言和聲音兩個要素構成,以流動的方式承載著演講者的主張、見解、態度和感情,產生說服力、感召力,使聽眾受到教育和鼓舞。演講者的語言要準確、簡潔、通俗、生動,聲音要清亮,語氣、語調要富于變化,做到科學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2.態勢語言
態勢語言是演講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媒介,指演講者運用身姿、手勢、眼神表情等流動的形體動作,影響聽眾的視覺器官,輔助有聲語言傳情達意,以增強表達效果。演講者運用態勢語言,應準確、自然、得體和協調,具有表現力和說服力,能夠使聽眾的聽覺與視覺產生同步效應。
3.主體形象
在演講過程中,演講者以整體形象,包括形體、儀表、舉止和神態等直接作用于聽眾的視覺器官。整個主體形象的美與丑、好與差,不僅直接影響著演講者思想感情的表達,也直接影響著聽眾的心理情緒和審美享受,這就要求演講者在自然美的基礎上,也要有一定的藝術美。
(四)演講的時空
演講活動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的,要求演講者審時度勢、因人而異、 隨境而發、相機行事,根據演講的場合和對象決定演講內容,做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見什么人說什么話”,以適應演講場合,滿足聽眾的需要。
二、演講的特點
任何一種蘊含藝術性的活動,都有其獨特的物質傳達手段,形成自己的特殊規律,揭示自身活動的本質特點,演講活動也不例外。
(一)現實性
演講是演講者通過對社會現實的判斷和評價,直接向廣大聽眾公開陳述自己的主張和看法的現實活動,時代色彩十分強烈。現實性是演講的生命力所在,如古希臘的演說家亞里士多德、德摩西尼,我國先秦時期的諸子百家,自然科學家伽利略、居里夫人、愛因斯坦,他們流傳于世的演講稿都極具現實性。
(二)廣泛性
演講是一種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利用演講這一工具來傳授知識、交流思想、表達感情。不論階層、行業、身份、性別和年齡層次,任何人都有可能成為演講者。聞一多既是詩人、學者,也是演講家。林肯是美國總統,丘吉爾是英國首相,他們同時又是杰出的演講家。當今時代,演講已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人們生活乃至生命的組成部分。
(三)針對性
演講是一種社會實踐活動,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演講內容也要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演講者的觀點要源于對現實社會生活的歸納和提煉,只有這樣,演講才具有說服力、感召力,才能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四)藝術性
演講的藝術性是指現實活動的藝術,它既具有由文學藝術特征、朗誦藝術色彩和富有感召力的體態語言形成的和諧統一的美感,還具備戲劇、曲藝、舞蹈、雕塑等藝術門類的某些特點。演講為了達到啟迪心智、感人肺腑的目的,需要借助一些藝術的表現手段來創造藝術感染力。
(五)鼓動性
演講是進行宣傳教育、鼓舞人心的有力武器。鼓動性是檢驗演講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沒有鼓動性的演講,不是成功的演講,甚至不能稱為演講。演講者洪亮的聲音、自然的態勢語言、真摯的情感,能夠把聽眾的心抓住。
(六)直觀性
演講現場是演講者與聽眾進行直觀交流的時空環境。演講者必須全力追求演講的現場直觀性效果,以儒雅大方的主體形象、洪亮優美的有聲語言、大方得體的態勢語言,使自己在與聽眾“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取得演講的最大成功。
三、演講的分類
(一)按形式劃分
按照演講的形式,演講可以分為命題演講、即興演講和辯論演講。
1.命題演講
命題演講是指演講者根據事先擬定的題目或話題范圍,預先做好準備所進行的演講。命題演講主要包括全命題演講和半命題演講兩種形式。全命題演講的題目針對性強、主題鮮明,由演講活動的組織者確定,演講者根據規定的題目進行演講。半命題演講,由演講活動的組織者限定話題范圍,演講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擬定演講題目進行演講。學校所舉辦的演講比賽活動,基本上采用半命題演講形式。
2.即興演講
即興演講是指演講者在事先沒有準備或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被眼前的情景、事物、人物觸動,因興而發的臨場演講。隨著信息傳播的日益加快,以及人們交往的日益頻繁,即興演講成了人們工作和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最受歡迎的一種演講形式。
3.辯論演講
辯論演講是指對某一事物持不同觀點的雙方,在同一演講環境中所進行的以堅持本方觀點、批駁對方觀點為宗旨的演講,主要包括生活辯論、現場答辯和賽場辯論三種形式。在辯論演講中,最具針鋒相對、短兵相接特色的賽場辯論是青年朋友們最喜愛的一種演講形式。
(二)按內容劃分
按照演講的內容,演講可以分為政治演講、學術演講、法庭演講、決策演講和生活演講。
1.政治演講
政治演講是一種高度嚴肅的演講,具有鮮明的思想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強烈的鼓動性。它是一種針對國內外的政治問題與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思想認識問題,進行分析、評論,闡明和宣傳某種政治觀點和主張的演講。它主要包括外交演講、軍事演講、就職演說、集會演講和宣傳演講等。
2.學術演講
學術演講是指演講者就某些系統而專業的知識所做的專題講座、學術報告和科學報告等,要求演講內容體現科學性、系統性和獨創性。
3.法庭演講
法庭演講是演講中最古老的類型之一。它指的是公訴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等在法庭上所發表的演講,主要包括檢察官的起訴、律師的辯護、被告的自我辯護等。法庭演講以絕對的客觀、充分的論據和雄辯的邏輯力量為特點,嚴禁摻入主觀色彩。
4.決策演講
決策演講是指演講者為了實現特定的目標,對決策進行分析和判斷的演講。決策演講常用于政治、經濟、技術等領域。
5.生活演講
生活演講是指演講者就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問題、風俗、現象而做的演講,它表達了演講者對這些問題的看法、見解和主張。生活演講涵蓋的內容非常廣泛,如致悼詞、致賀詞、致歡迎詞、致歡送詞等都屬于此類型。梁啟超的《為學與做人》、愛因斯坦的《悼念瑪麗·居里》是生活演講類型中的佳作。
(三)按語言風格劃分
按照演講的語言風格,演講可以分為激情型演講、活潑型演講、質樸型演講、含蓄型演講和雅致型演講。
1.激情型演講
激情型演講具有較強的感染性和鼓動性的特點。演講者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去吸引、打動和感染聽眾,以激起其強烈的情感共鳴。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講演》堪稱這種風格的典型代表。
2.活潑型演講
活潑型演講語言新穎生動,句式靈活多變。演講中,演講者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和富于表現力的肢體語言,讓人感覺耳目一新,使聽眾在笑聲中受到教育和鼓舞。
3.質樸型演講
質樸型演講追求本色、強調本真,講究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科學性和嚴密性,以樸實無華的語言風格表達深刻的思想內容,打開聽眾的心靈之窗。
4.含蓄型演講
含蓄型演講音色柔和渾厚,語調自然平緩,節奏緩慢。
5.雅致型演講
雅致型演講沒有緊鑼密鼓的節奏,也沒有“大紅大紫的色彩”,但內容豐富、言辭溫婉、富有韻味,以清新雅致的語言美感染聽眾。如畢淑敏的《別給人生留遺憾》,就以雅致的風格為聽眾所喜愛。
四、演講的作用
在現代社會,演講是一種武器,運用它可以贏得競爭優勢;演講是一條途徑,通過它可以擴大發展空間;演講是一種智慧,應用它可以獲得人脈。演講可以使自己成為“有才干的人,能指導別人的人,見解深刻的人”。
1.真理的啟迪
演講重在以理服人,對聽眾產生啟迪作用。真理的啟迪是一種理性的教育,它可以幫助人們認識社會現實和歷史狀況,辨別客觀事物的美丑和善惡,用真理取代謬誤,陶冶性格情操,凈化思想感情,規范道德行為。
2.情感的激發
成功的演講不僅能以理服人,還能以情感人。演講者可以借助聲音、語調、姿勢、動作、表情等直觀地表情達意,使聽眾進入激動歡呼、憤憤不平、熱淚盈眶、沉痛哀嘆等不同的情感狀態。
3.藝術的感染
演講是一種實用藝術,具有藝術感染力,能夠使聽眾在精神上產生一種愉悅、激動和滿足的感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等情感都能通過演講者的演講深入人心。
4.行動的引發
真理的啟迪、情感的激發、藝術的感染會形成一種合力,對聽眾施加影響,最終鼓動聽眾產生符合演講目的的行動。這是演講的終極目標,也是演講優于其他欣賞藝術的地方。演講的行動引發的作用不是作用于一代人,而是幾代人;不僅在一定區域內產生影響,而且會超越民族和國家的界限,作用于全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