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是這樣煉成的:朱棣的成功之路
- 燕山刀客
- 3392字
- 2022-09-26 14:38:13
二、取名與學業(yè)
老朱登基的那一年,他的兒子已經(jīng)增加到了七人。老大朱標已經(jīng)十三歲,擱現(xiàn)在,手腳麻利的已經(jīng)在找女朋友,甚至有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了。小四也已經(jīng)八歲,早應該上小學了。朱元璋在天下大事忙得差不多之后才覺得,是得給兒子們?nèi)∶恕?/p>
從出生到八歲,朱棣都是跟著老爸輾轉(zhuǎn)于炮火之下,以當時的情況,就連朱元璋本人,也不敢相信最后取得天下的一定是自己。雖說幼教非常重要,但無論是朱棣的親媽還是王后馬大姐,恐怕也就只能管簡單地吃飽肚子哄睡覺,朱元璋更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管。
今天的孩子那是要多幸運有多幸運,他們才是真正的小皇帝。他們的父母會購買很多圖書和光碟來供他們學習,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參加鋼琴班、美術班、體育班,為培養(yǎng)孩子可以說是不惜代價。他們的投入不可謂不巨大,態(tài)度不可謂不端正,目標不可謂不長遠,但實際效果呢,還真是不好說。
而朱棣貴為皇子,學前教育卻幾乎是一片空白,沒辦法,那時候沒有這個條件。他的胎教,就是在娘肚子里時,不是聽江南的炮火,就是聽朱元璋的斥責;他的幼教,就是跟隨母親,看著軍隊一次次前進又撤退,在軍營里擔驚受怕;他的早教,就是耳濡目染朱元璋府內(nèi)森嚴的等級,深深體會到生存的艱難、人心的險惡。
朱元璋打小就是個滑頭,他給地主放牛時,和幾個孩子為了吃牛肉,居然把一頭小牛當場擊斃,就地生火給烤了,吃完之后,把牛尾巴插在巖石上,硬說是牛自己鉆進去,出不來了。
朱棣比他老子幸運,并不用受多少苦,想吃個牛肉不是太難的事,但他也沒有父親這般自由,只能老老實實待在軍營里,不能亂跑亂動。盡管還不是皇帝,只是一個吳王,朱元璋在那些讀書人的慫恿下,已經(jīng)越來越講規(guī)矩、講排場了,即使遠離權力中心的小孩子,也能感受得出來。
在聽取了那幫讀書人的建議后,朱元璋給兒子們?nèi)×四咀峙缘拿帧@洗笾鞓耍隙鞓荆先鞐灒纤闹扉Γ衔迨侵扉Φ耐傅苤鞓狭鞓E,老七朱榑。
他們也是朱元璋后代中,唯一使用單字名的一代,因為老朱給子孫的名字都定好了,朱標的后代是“允炆遵祖訓,欽武大勝君,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而且名字的最后一個字,也是按金木水火土的順序排列的。
我不會穿越,不知道當時的情形,八歲的小朱棣會不會跑到一個沒人的地方,激動地向天大喊:“我終于有名字啦!”
順便說一下,對了解明史很有幫助:朱棣后代的排名順序是“高瞻祁見佑,厚載立羽常,慈和怡伯促,簡靖迪前尊猷”。他的三個兒子,老大朱高熾,就是后來的明仁宗,老二是漢王朱高煦,老三趙王朱高燧,名字中有火,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最后一個字中有土。明朝的亡國之君明思宗崇禎皇帝,本名朱由檢,最后一個字中又有木了。
朱元璋奮斗了半輩子,完成了從社會最底層的乞丐到皇帝的乾坤大挪移,坐到皇帝位子上時已經(jīng)整整四十歲,而他的七個兒子,根本不需要這么辛苦,就已經(jīng)超過了這個帝國的絕大多數(shù)蕓蕓眾生。當然,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對兒子們的要求,那不是很高,是相當?shù)母摺W鳛橹煸暗暮⒆樱@貴是顯貴,但想舒舒服服地當王爺,輕輕松松地享受榮華富貴,真可以說是白日做夢。
朱元璋自己是大老粗,沒讀過幾天書,但從劉基、李善長等讀書人那里,朱元璋見識了知識就是力量。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朱元璋是一個表面寬容大度,實則心胸狹窄的兩面派,在他的眼里,只有自己生出來的才能信得過。所以,他特別重視對兒子們的教育。
朱元璋稱帝的第一年,就在南京修建了大本堂,作為太子和諸弟學習的場所。《明實錄》是這么說的:
洪武元年十一月戊戌朔辛丑,宴集東宮官及儒士,各賜冠服。先是,上建大本堂,取古今圖書充其中,延四方名儒教太子、諸王,分番夜直,選才俊之士充伴讀……
到底是皇帝,既可以把古今的經(jīng)典集中起來給兒子們閱讀,又能從全國范圍內(nèi)選調(diào)大儒給皇子們授課輔導,還能找來八方青年才俊,充當皇子們的伴讀。這算以權謀私嗎?——不算當然,這是為了天下蒼生的長遠利益嘛!
當然凡事有利也有弊,這么好的條件,如果再學不好,如果被老爸考住,這幫兒子們可有苦頭吃了。雖然有無數(shù)的奏折要批閱,無數(shù)的國事要拍板,朱元璋經(jīng)常擠出時間,來到大本堂,和他們交流思想、討論問題。當然,這個氣氛是相當友好的,虎毒不食子,朱元璋也不會因為皇子一半句話有失,就像對付朝臣一樣,按倒在地上就打。
洪武二年四月的一天,朱元璋當著諸王子和博士孔克仁的面,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如果我有一塊金子,我得找手藝高超的工匠去打造;如果我有一塊璞玉,我就得找世界上最好的玉匠來加工。至于我的孩子,都有很好的潛能,如果不請名師來教授,豈不是說我愛孩子還不如愛黃金美玉?各位皇子將來是要治理國家的,各位功臣的后代也要為國出力。教育孩子的方法,最要緊的是正心。心只要正,什么事都能辦好;心如不正,什么邪念都來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要教給皇子們實在的學問,不能像一般文士那樣,只會死背辭章典故,沒一點好處。”
能有機會給皇子們當老師,那肯定是天大的榮耀;能有幸被選為老師的人,自己肯定得有幾把刷子。皇子的師傅們,在這些未來的主人翁面前其實比奴隸強不了多少,但這些讀書人為了自己的責任,還是冒著被修理的危險,嚴格要求學生。曾有個叫李希顏的博士,膽子略為大了一點。有一次,一個皇子,好像是調(diào)皮的秦王不聽話,李希顏掄起戒尺打在他腦袋上,腫起了個泡。朱元璋見了很心疼,一時大怒,準備治李希顏的罪。馬皇后在旁勸解道:“師傅教我們的兒子以圣人之道,哪里還能對師傅發(fā)怒呢?”朱元璋這才消了氣,不久還給李希顏升了官。史書中沒記載朱棣當時的反應和心情,但他肯定是在這樣嚴肅的氣氛中進行學習的。
朱棣兄弟們除了接受師傅們的教育外,還要隨時接受朱元璋的訓誡。洪武元年臘月的一天,朱元璋退朝回宮,見幾個皇子都在,便指著宮中的一片空地說:“你們也許會好奇,這里為什么不修建一些亭臺樓榭,作為游玩場所呢?修當然可以修,但是我不忍心浪費民財。昔日商紂王大造瓊宮瑤室,結果天下人都怨恨他。漢文帝在位之時,曾想建一座露臺,得知需要一百兩黃金的費用,因而沒有建,所以當時國泰民安。你們以后要經(jīng)常心存警戒啊!”
朱元璋這話倒不是作秀,他的農(nóng)民本色,還真讓自己不習慣于太奢華的享受。這個性格對后來的朱棣也有深刻的影響。相比老大朱標,朱棣顯然更樸實更沒有架子。
朱元璋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死讀書本,而是學習治國的道理,為將來擔任要職打好基礎。當然,作為馬上天子,老朱也重視對孩子身體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不希望他的兒子們個個成為文弱書生。
他曾經(jīng)“令內(nèi)侍制麻履行滕。凡諸子出城稍遠,馬行十七,步行十三”。麻履就是麻鞋,行滕就是纏腿。也就是說,他讓朱棣等人穿上麻鞋,裹上纏腿,到城外去跑步,不過只需要跑十分之三路程,剩下的十分之七還是可以騎馬的,有勞有逸,有張有弛。表現(xiàn)好的會有獎勵,表現(xiàn)不好的很可能就要接受懲罰了。
作為明太祖的兒子,注定了他們不可能像普通孩子一樣,有那么多的玩樂可享,有那么多的錯誤可犯,有那么多的時間可以去玩耍。他們必須強大起來,大明帝國遼闊的邊塞等著他們?nèi)ヱv守,朱家王朝龐大的軍隊等著他們?nèi)ヱ{馭,虎視眈眈,復國之心不死的北元,也等著他們?nèi)ミM攻。
作為朱元璋的兒子,要么出眾,要么出局。
心理遺傳學認為,孩子的性格一半來自遺傳,這包括直系親屬的DNA遺傳以及血型遺傳;一半則來自后天發(fā)展,包括孩子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家庭氛圍、教養(yǎng)方式,甚至包括居住條件和飲食習慣。
朱棣肯定是朱元璋的親生兒子,老爸的狠毒、多疑、狡詐、精于算計和藏拙等性格,他身上同樣也有;而馬夫人的善良、大度與寬容,在他身上基本上找不到。相反,他大哥朱標,倒是繼承了馬皇后的一些善良本性。當然,馬皇后既然能和朱元璋走到一起,很難讓人相信她會有多么寬容善良,只不過是沒有朱元璋那樣惡毒到一定境界而已。
朱棣不愛讀書,寫不出什么漂亮的文字。但從很小的時候,他就對置身于此的這個世界,有著比別人更清醒的洞察力,有著深刻的危機感和生存意識。
長期生活在軍營里,聽著炮聲,聞著火藥味長大,對于弱肉強食的游戲規(guī)則會有一種本能的認同,對于如何生存和做大會有一種特別的敏感。朱元璋“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思想,肯定也影響到了朱棣,他在諸王之中,一直是注意藏拙,避免鋒芒過盛,遭到兄弟們特別是太子大哥的嫉妒。這種性格應該也是童年就形成了。
一個人小時候的性格,能不能決定他的一生?這是個很難說的問題。但至少朱棣兒時的經(jīng)歷,對他日后的性格形成,有相當大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