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歌傳神州
江南八月的鄉村,絢麗多彩。辛勤勞作的人們正圍坐在田邊地頭歇息,他們有說有笑,紛紛議論著觀看了羅四姐與劉三姐對歌的情景,一個叫春花的姑娘突然學著唱起了山歌:
唱山歌哎!——
我家門口一樹槐,風吹槐樹擺歌來。
山歌唱出窮人苦,唱來春風槐花開。
她的歌聲一停,遠處,突然有一大群官兵朝她追了過來。一個官兵頭領聽到歌聲后,偷偷帶了幾個兵丁將春花圍起來,正在休息談笑的人們見狀,一個個覺得蹊蹺,有的擔驚受怕起來,準備逃走。領頭的官兵卻拿刀擋住了她們,喝斥說:“你們一個也不許跑,羅四姐和劉三姐,今天你們跑不了啦!”
“各位官兵大人,我們這里沒有羅四姐和劉三姐呀。”春花姑娘分辨說。
“你不是羅四姐嗎?剛才我聽到了你在唱歌,劉三姐在這里嗎?”
“我叫春花,不是羅四姐,劉三姐也不在這里,我們都是給財主當勞工的窮人。”
“你們要是窩藏包庇羅四姐和劉三姐,我把你們通通關進大牢!”
一位老漢沉著臉說道:“你們不要以為羅四姐和劉三姐就會唱歌,我們大家都會唱的。”
“難道你也會唱?”一個官兵說。
老漢冷笑著回答說:“你不信?那我就唱一個給你們聽。”
哎咳嘿!——
天子重圣賢,文章考狀元。
沒有我作田人,餓起你腳朝天。
“好,既然你們這里沒有羅四姐和劉三姐,那我放你們一馬,但如果你們誰要窩藏包庇羅四姐和劉三姐,全村大小都要通通治罪的!”一個領頭的官兵說。
遠處山林里突然又傳來歌聲:
不種田地吃白米,不養花蠶穿綢衣。
窮人一年忙到底,破衣爛衫餓肚皮。
圍捕的官兵們聽了,一個個驚呆了,領頭的說:“追!羅四姐和劉三姐肯定逃到那個山上去了。”
眾官兵一起向山上圍了過去。
秋高氣爽。清悠悠的鐘水河像一條白色的玉帶蜿蜒在五嶺山脈腳下。沿河兩岸肥沃的土地上,生長著綠油油的農物。河邊撐天的大柏樹上棲息著成群結隊的白鷺,白帆點點的鐘水河,木牌串串,號子悠悠,像一首永遠寫不盡的抒情長詩,向著煙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日夜不停地傾瀉著。
劉三姐和羅四姐在獄卒的幫助下,她們逃出了牢房,一路勞累報奔到了茍子的綠林山寨里。茍子的弟兄們把劉三姐和羅四姐兩個歌王敬為座上賓。狗蛋、小祥、英子在騎田嶺上,他們圍坐一起,談笑風聲,羅德生坐在一塊大青石上,說:“都說三姐的歌唱得好,四姐的歌對得妙,今天,我的喉嚨也發癢難受了。”說完站起身來,清了清嗓子,唱道:哎咳嘿!——
半夜三更轉個側,想起長工當不得。
一天吃他三頓飯,清早起來干到黑。
窮人四季無活路,還要遭到官府克!
劉三姐和羅四姐聽了他的歌,同時說道:“大叔,你的歌不也唱得很好嗎?”
羅德生笑了笑說:“見笑了,見笑了。”接著他問劉三姐:“三姐,聽說你們壯人總是拒絕和漢人結親,是嗎?”
劉三姐介紹說:“沒有呀。我們壯人除了禁止同宗結婚外,對同姓結婚也認為是不道德的事。有的地方,同宗之間,三代以后也可以結婚的,我們壯人有“一代為親,二代為表,三代四代可以了”的說法。
我們壯族也有“破姓開親”、“同姓分宗”的習俗。有的地方因為“同姓不婚”的習俗,使很多族內的兄弟姐妹找不到自己的心上人,為了便于通婚生育后代,把同一個姓氏分為大姓小姓,這樣就可以破禁了。”
羅德生聽了三姐的介紹,便說了漢族也嚴格禁止同姓同宗通婚的習俗。他向三姐介紹說:“漢族在九族之內,血系可尋也多不通婚。違者‘勒令離異,還要杖責六十,并追財禮’,制裁十分嚴厲。誰要是同姓結婚,則被視為對祖宗的最大侮辱,大多都是族中長老出面干涉。我們漢族的婚俗與你們壯族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宗同姓不準結婚,并嚴格執行宗族外婚,無論在地域上相隔有多遠,凡同姓,都認為是兄妹,若成親便是對祖宗不敬。村中若發生了同姓結婚的事,族中父老便會帶領全村人嚴加制裁,如果不服管教,便要被驅出族門,革除姓氏。”
劉三姐聽羅德生介紹完了后,嘆息說:“族規族訓害死不知多少人了。誰也改變不了。壯人和漢人不通婚,主要是漢人瞧不起壯人,所以,一直以來沒有聽說有通婚的地方。這也我們壯人世世代代形成的規矩。”
羅四姐與英子坐在青石板上,四姐抬眼望著坐在對面的茍子說:“茍子哥,今天我總覺得悶得慌,會不會有什么不祥的預感呢?”
“怎么會呢?你覺得悶得慌,那你就放開歌喉唱幾支歌開開心吧。”茍子笑著回答說。
羅四姐思忖了一會,說:“今天好像是八月十五呢。”
四姐輕聲地唱道:
八月十五正中秋,幾家歡樂幾家憂。
官家財主吃月餅,我唱山歌解憂愁。
眾綠林兄弟也附合四姐重復唱了起來。
歌聲一停,劉三姐也唱道:
日頭過嶺又過山,要你日頭轉回天。
要你河水倒轉流,要你陰天變晴天。
羅四姐接著唱道:
山歌越唱越開懷,井水越挑越有來。
唱起井水團團轉,唱起石頭滾上來。
眾綠林兄弟他們合著劉三姐和羅四姐的歌聲,心情愉快地唱著。英子抽身離開人群,她準備為大家去做飯。可是,她剛離開了人群十余步,卻發現了山腳下一群官兵朝他們偷偷圍捕而來。領頭的已經到了半山腰,英子回頭大聲喊叫:“哥!有官兵追來啦!”
茍子當即叫弟兄們操起大刀、長矛,一邊吩咐英子和幾個弟兄掩護羅四姐、劉三姐及一些老弱婦孺撤退轉移。英子立馬帶領三姐、四姐和母親以及一些老弱病殘的婦孺小孩向山后轉移撤退。茍子帶領弟兄們與官兵短兵相接,他們奮力拼殺,將十幾個圍上山來的官兵全都部解決后,正要撤退轉移時,后面又圍來了大批官兵,為了拖住官兵追捕羅四姐和劉三姐,茍子率領弟兄們拼盡全力,長矛斷了,便拿石頭當拳頭,他們一個個都拼到了最后一口氣,由于寡不敵眾,茍子及所有參加搏斗的綠林弟兄們都被官兵用亂箭射死了。一具具尸體橫躺豎臥在草叢上,夕陽與鮮血交相輝映把大地都染紅了。
官兵們查看所有的死傷人員,都沒有發現羅四姐和劉三姐的尸首。官兵正要繼續追捕,對面的大山里突然又傳來了歌聲:
日落西山彩云飛,杜鵑聲聲啼血歸。
瞧見三姐千桃紅,又見四姐羅裙圍。
深山唱歌不怕刺,句句聲聲聽驚雷。
官兵們聽到歌聲后,又急著向對面山上追去了。可是,當官兵趕到對面山上時,這邊山里又飛出了歌聲:
唱起山歌口不停,停了口就不算人。
晚上唱到日頭出,白天唱到日頭沉。
一年四季唱山歌,哪個管我這么多。
冬天唱到百花開,春天唱到雪花落。
…………
羅四姐與劉三姐在英子的護送下,終于逃出了官兵的追捕,她們回頭安葬了與官兵搏斗死難的弟兄后,唱著民歌和山歌四處流浪,她們有時在城里有時在鄉村,也有愛唱民歌山歌的人請她們當歌師,每逢村里有人出嫁,羅四姐和劉三姐是少不了的座上賓。特別是羅四姐的伴嫁歌被傳得風靡城鎮鄉村。在民間得到了永久傳承,她們的民歌山歌和伴嫁歌,豐富了一代又一代社會底層人們的民族文化生活。
后 記
羅四姐與劉三姐對歌對了三天三夜沒有分出輸贏的的故事在民間傳為永久的佳話。而嘉禾民歌和嘉禾伴嫁歌在羅四姐的影響下,在民間源遠流長。有專家學者認為,嘉禾民歌和嘉禾伴嫁歌是中華民族婚姻嫁娶活動中人間情緒最成熟、最古老、最富有特色的藝術表現手法。她的文學、音樂、舞蹈都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研究價值,是專家學者研究人類學、民俗學的社會活標本。
新中國成立后,嘉禾民歌被收入《中國民歌》、《中國歌謠集成》的經典歌曲就達一百五十多首。并被許多著名歌星導演搬上舞臺,電影《芙蓉鎮》、《山道彎彎》都采用了嘉禾伴嫁歌的旋律,湖南電視臺、中央電視臺分別攝制了《嘉禾戀歌》、《嘉禾伴嫁歌》、《夢牽故鄉》、《悠悠嘉禾伴嫁歌》等電視(劇)及專題片播出。2006年,嘉禾民歌和嘉禾伴嫁歌被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6年又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而廣西壯族歌王劉三姐的山歌,同樣也是源遠流長。傳說劉三姐當時因為山歌唱得好,吸引了不少年輕英俊的小伙子向她求婚,于是,她的父母家人提出了賽歌擇婿。各地青年歌手紛紛趕來賽歌,以期望被劉三姐挑中。
自歌王劉三姐之后,廣西民間便形成了定期的賽歌節,壯族山歌穿越了漫長的歷史時空,像奔流不息的漓江之水。從古代流傳至今,成為當地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種自娛自樂和展現才智的藝術形式。獨居特色的山歌文化,終于成了中國民歌海洋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