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直接投資路徑與機制:基于智利和中國的比較研究
- 陳忱
- 1145字
- 2022-09-23 18:19:21
1.2 選題意義
本書選取的研究對象——智利和中國是當前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對外直接投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國家。中國與以智利為代表的拉美國家同屬新興市場國家,在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現。雙方都是從限制外商投資到積極吸引外資,從限制資本流出到發展成為當前發展中國家及地區最重要的對外投資來源。盡管如此,二者卻有著截然不同的開放特征和發展路徑。從吸引外資來看,中國實行的是有保護的漸進式開放戰略;而以智利為代表的拉美國家則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拉美外債危機后,迅速從有保護的進口替代戰略轉向了出口導向戰略,并在不到十年的時間里基本實現了全方位的經濟自由化和私有化。從對外投資來看,中國企業的海外直接投資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并從2004年開始加速,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熱門的話題;而以智利為代表的拉美國家對外投資興起于20世紀70年代,是最早進入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對外投資行列的,并從90年代中期起再次發力,形成了在拉美區域內主要投資力量,并在近年來呈現出從區域內投資逐步轉向全球投資的態勢。對比雙方國家在開放進程、國家政策、制度設計等方面的異同,本身就具有很好的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的意義。
從支持理論發展的角度,本書將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補充。第一,在傳統國際直接投資理論提出的初期,國際投資的90%以上都是來源于發達國家,而這些國家并沒有真實地經歷過從吸引外資到對外直接投資以及從其他多渠道的國際直接投資能力的積累過程。恰恰是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內具有代表性的智利和中國,是正在經歷并且有可能將會完整經歷這樣一個發展過程。本書選擇這兩個發展中國家及地區進行對比研究,其結論將補充傳統理論對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的適用性。第二,本書將突破傳統理論的吸引外資角度的局限性,擴展到研究包含吸引外資、跨國公司活動、對外經濟合作、對外投資等對外開放行為對國家和產業對外投資能力的影響。第三,對外直接投資能力形成的內在機制研究方面,除了傳統的行業內渠道以外,本書還將研究拓展到行業外,區分探討行業內和行業外吸引外資對目標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及其發生機制的問題。第四,目標國家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所處國際經濟環境和背景沒有在傳統理論研究中充分體現,而當前也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和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本書將目標國家和產業置于其所處的國際政治經濟背景、國家背景和國際產業背景之下進行研究,將彌補這方面研究的不足。
從實踐指導的角度,本書選擇當前已經具有一定對外投資規模的代表性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研究這些國家及地區是如何形成對外直接投資能力的,吸引外資在其中具有什么樣的作用,以及開放是否必然會帶來對外投資能力的積累這些問題,相信能夠為其他希望通過對外開放而獲得本國產業國際競爭力提升的發展中國家及地區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