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問題的提出

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對外直接投資(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簡稱“OFDI”)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至今,已經歷了四次浪潮。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數據庫的數據顯示,2015年發展中國家及地區OFDI流量為3779億美元(不包括離岸金融中心),占全球對外投資總額的25.6%。近十年來,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的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較快,特別是在2008年以后發達國家的對外直接投資因金融危機而銳減的情況下,來自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的投資增長態勢更加凸顯,逐漸成為全球外資的主要來源之一。其中,來自中國和拉丁美洲國家的投資成為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對外投資的代表,尤其在金融危機后實現了海外投資的迅速增長,并占到了發展中國家及地區整體對外投資的45%左右,儼然成為當前發展中世界對外投資的中堅力量。

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對外直接投資問題,不僅僅是資本對外輸出的問題,更涉及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在宏觀層面、產業層面和企業層面的國際競爭力問題。尤其是在當前國際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大環境下,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已經放棄了閉關鎖國戰略,其市場已然完全或者部分對全球其他國家的投資者開放。數據顯示,2015年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吸引外商直接投資(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簡稱“IFDI”)流量占到全球外商投資總額的45.4%。在對外開放的大環境下,即使是安于國內經營的發展中國家及地區企業,其在國內市場也可能面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因此,對于發展中國家及地區來說,能否在開放的經濟環境下形成本國在國家層面和產業層面的國際競爭力,進而實現該國家和產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才能通過當前開放經濟環境下學習、吸收發展出這樣的對外直接投資能力,相信是很多發展中國家及地區都在不斷探求并希望從中得到答案。

國際直接投資從資金流動方向上來看可以分為流入(吸引外資)和流出(對外投資)兩個方向,而對外投資與吸引外資的差額即為凈對外直接投資(Net Outward Investment,以下簡稱“NOI”)。20世紀80年代,英國國際經濟和國際管理學大師約翰·鄧寧(John H. Dunning)提出的投資發展路徑理論描述了一國人均凈對外直接投資隨該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會經歷由負轉正的變化過程:即一國的對外投資的能力和地位會隨著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增強。從國家外資流入和流出的層面來看,已經有前期研究證實了吸引外資對對外投資會產生正面促進作用;但從路徑發生機制的角度還不甚清晰。陳濤濤等(2018)對中國和巴西汽車制造業的研究認為確實存在行業內層面吸引外資對對外投資的正向影響;在針對半導體行業的研究中,又將吸引外資擴大為跨國公司活動,即研究了行業內吸引外資和行業內技術引進對本行業對外投資的影響機制。

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尤其是對拉美和中國這些當今全球主要的對外直接投資發展中國家及地區進行考察和研究后發現:

第一,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在特定行業同時存在大量對外投資和吸引外資的行業是非常少的,例如中國的汽車制造業、電子行業、電力行業,巴西的汽車制造業等。

第二,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存在大量對外投資的行業,未必也是吸引外資較多的行業,例如中國的礦業,智利的零售業、航空運輸業,巴西的礦業、飛機制造業,以及墨西哥的電信行業等。

第三,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存在大量吸引外資的行業,卻未必能夠形成對外投資,例如巴西的電信行業、電力行業,墨西哥的汽車制造業、金融業,以及智利的礦業、電力行業等。

可以看到,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的確存在一些重要的行業,與傳統理論和研究指出的行業內發生機制假設不太一樣:對外投資多而吸引外資少的這些行業,其對外投資能力的形成未必是來源于該行業內部的開放和吸引外資;反之,有的行業實現了開放和大量外資流入,卻并沒有幫助這些行業實現對外投資能力的形成。也就是說,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實現對外直接投資的內在機制,除了行業內層面的傳導路徑以外,可能還存在其他的傳導機制和路徑(如圖1.1所示)。

圖1.1 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對外直接投資內在機制形成的可能路徑

由于國際直接投資本身涉及國際經濟的兩個方向,即“引進來”和“走出去”,因此,我們對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對外直接投資內在機制的研究也應該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從“走出去”的角度來看,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特定行業對外投資的能力來源和形成,是否一定受到行業內和國家層面開放的影響?具體來說,在特定行業同時存在對外投資的不同國家,一國有顯著的開放“引進來”過程,而另一國并不存在顯著的開放“引進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各自對外投資能力的來源和形成機制分別是什么(路徑1和路徑2)?二是從開放“引進來”的角度來看,特定行業的開放引資是否一定會促進該行業對外投資能力的形成?具體來說,在特定行業同時存在顯著開放和大量吸引外資的情況下,為什么一國形成了該行業的對外投資而另一國卻沒有?在形成對外投資的發展中國家及地區,該行業的對外直接投資形成機制是什么?在沒有形成對外投資的發展中國家及地區,該行業的吸引外資是否對本國企業的發展有所抑制(路徑1和路徑3)?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強調更多的是“引進來”形式的吸引外資。但從1997年黨的十五大以來,就不斷強調利用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鼓勵開展能夠發揮國家比較優勢的對外投資。尤其是2003年黨的十六大以來,又不斷強調“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和并重的形式,以全面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走出去”對外投資不僅僅局限于傳統國際經濟理論框架下,而是當一國的國際競爭力達到一定程度后開始向海外市場進行擴張以及產能輸出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對于發展中國家及地區來說,當自身能力積累還未形成強勢國際競爭力的時候,對外直接投資能夠幫助這些國家獲得在國內無法獲得的戰略資產、技術能力和國際經驗,從而幫助這些國家、行業、企業在全球化加速發展的當下迅速積累和形成后期對外直接投資所需要的能力。這也是近年來國際直接投資研究領域中的新興熱點,即認為對外投資起到了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快速國際化的跳板作用(Luo和Tung,2007)。圖1.1中所標示的對外直接投資的逆向動態影響機制是否存在,是本書關注的研究問題之一。

本書將圍繞發展中國家及地區對外投資能力的形成問題,將原先行業內層面的從本行業吸引外資到本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內在傳導機制研究思路,拓展為同時考慮行業內和行業外的吸引外資對本行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影響;并將吸引外商投資這種單一化的開放方式,拓展為本國行業企業與外資、國際政治經濟背景和國際產業背景的關系等多樣化非股權的對外開放條件,研究其對不同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特定行業對外投資能力形成的影響機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城县| 巴青县| 惠来县| 雷山县| 平果县| 遵化市| 浦县| 苍南县| 泽普县| 吉水县| 青海省| 金山区| 乌鲁木齐市| 万山特区| 含山县| 抚宁县| 盱眙县| 遂平县| 定结县| 巴彦县| 达日县| 阿拉善左旗| 平武县| 普宁市| 凤凰县| 台安县| 兴隆县| 锡林郭勒盟| 金坛市| 界首市| 涿鹿县| 新津县| 天柱县| 安丘市| 宝清县| 灵台县| 堆龙德庆县| 万源市| 徐州市| 德江县|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