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情商與領導魅力
一、領導者的情緒勞動
每個人都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讓它盡可能不要對自己或他人產生負面影響,同時最好還能促進我們工作任務的完成。如果下屬做不好,就需要領導者運用自己的情商幫助下屬實現這一目標。
管理情緒,達到高情商表現,是一件同時消耗腦力與體力的事情,是一種勞動。領導者的影響力越強、影響范圍越大,所要進行的情緒勞動就越多。比如某領導說:“我每天到單位都必須精神飽滿、斗志昂揚,這樣下屬們看到了才有干勁。哪怕我今天不高興、很受打擊,我也不能表現出來,必須把自己調動起來……”管理、調動好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是領導者必做的任務,是領導者的情緒勞動。情緒勞動與其他勞動一樣,會消耗能量,使人疲乏。
情緒勞動是心理、生理的連鎖反應。腦干組織中的杏仁核管理著我們的情緒,控制著我們的行為。情緒智力的核心是杏仁核的工作機制與大腦皮層的互動。我們經常體驗到的每一種情緒都會引發獨特的生物學特征反應,已有研究發現:
1.人在生氣的時候,心跳加快,腎上腺素激增,為四肢的行動提供充沛的能量驅動,比如運載著能量的血液快速流到手部,以方便抓起武器或攻擊敵人。
2.人在恐懼的時候,大腦情緒中樞的回路會釋放出大量使身體保持警覺的激素,人的感覺會變得敏銳,為行動做好充分的準備。血液會流到大塊的骨骼肌,比如雙腿,以方便逃跑,而且面部會由于血液的流失而發白(因此會有血“變涼”的感覺)。與此同時,集中精力分析當前的威脅,更有效地評估即將采取的行動。
3.人在快樂的時候,主要的生理變化是抑制負面感覺,提升可用能量的大腦中樞活躍度增強,從而使產生憂慮情緒的大腦中樞趨于平靜。此時的生理狀態保持靜止,身體能夠得到正常的休息,同時為所要完成的任務以及朝著目標儲備充足的熱情和力量。
4.人在墜入愛河的時候,會喚起溫柔的感覺和性滿足,同時還會喚起副交感神經——這和人在恐懼或生氣時“戰斗或者逃跑”的行動生理模式截然相反。副交感神經模式俗稱“放松反應”,此時身體處于平靜和滿足的狀態,易于合作。
5.人在悲傷的時候,會降低生命活動的能量和熱情,尤其是對娛樂活動或者享樂的興趣降低。隨著悲傷情緒的加深,會慢慢滑向沮喪,人體的新陳代謝就會減緩。這種內在的收縮會為個體創造機會哀悼損失或者幻滅的希望,領悟損失對人生的影響,并且在能量回升之后開始新的生活。悲傷的主要作用是幫助個體適應重大損失,比如親人死亡或者極大的失望。
綜上可見,人的情緒可以直接引起生理反應,可以調動體能,所以情緒勞動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加總。一個領導者,如果經常需要調控自己在他人面前的情緒表現,就意味著他的機體可能時刻處于工作狀態。
二、有魅力的領導有高情商
什么樣的領導是有魅力的領導?每個人的答案可能不盡相同,或許野心勃勃,或許真誠可信,或許溫文爾雅,或許能力卓著。無論你喜歡哪種類型的領導,都有一個共同點,即你相信跟著他/她,你可以更加靠近理想的自己。
有一個真實的故事:時任耶魯大學研究生院院長的心理學家沙洛維即將接受美國總統克林頓的接見,在會場外的停車場里,他不小心把自己的車橫插在總統的加長豪車前面。保安沖他揮手要把他趕走,這時,豪車的車窗搖了下來,克林頓探出頭來,對保安說這是他的朋友沙洛維院長。10分鐘之后,總統正式接見了沙洛維,想起剛才的一幕,他的心怦怦直跳,但是臉上還要強作歡顏,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肆诸D仿佛從他的面部表情中看出了他的緊張,微笑著迎上前來,緊緊握著沙洛維的手說:“你不記得了嗎?我們是老朋友了。你不用緊張,因為我是來這里拜見你的?!?/p>
2016年沙洛維在北京大學發表公開演講,談起這樁自己親身經歷的糗事時說:“實際上我們這對老朋友只認識了10分鐘,而且不是他來拜見我,而是我去拜見他。”作為一位資深政治家,克林頓顯然具有很高的情商,看出了沙洛維的面部特征所代表的情感?!拔业淖煸谛?,而眼睛沒有笑,要知道,真正的笑容是眼睛和嘴都放松的那種發自內心的笑容。察言觀色就是情商的一種表現,克林頓總統想幫助我管理我的情緒,讓我感覺更好?!?/p>
克林頓作為一位曾經在美國大選中勝出的總統,毫無疑問是具有超凡的領導魅力的,而高情商恰恰是其領導魅力的一個重要保障。
《荀子·勸學》中說:“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涯不枯。”即寶玉藏在山中,連山上的草木也顯得滋潤;珍珠產在深淵里,連涯岸也顯得不干枯。情商就像寶玉和珍珠一樣,存于領導者的內心,不經意間展露于種種行為之中,讓他人“感覺更好”,從而自發地信服、支持、追隨他,這就是領導者的魅力。
三、善于管理情緒的人適合當領導
《三國演義》大多數人都讀過,很多人利用其中的人物來研究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張飛其實死得很憋屈,他沒有死在殺敵的戰場,卻死在自家的軍營里。關羽被害后,張飛抑制不住哀傷,借醉酒鞭打士兵,要他們日夜趕制白旗白甲,想要馬上為兄弟報仇。作為個人,這樣的情義讓人感動,可是作為將領,這樣的做法顯然太過自私。最后部下范疆與張達忍無可忍,趁張飛再次醉酒時將他刺殺在軍營里。論沖鋒陷陣,沒人否認張飛的能力,正因為能力強才有了做領導的機會,卻因管理不好情緒而枉死在了領導崗位上?,F代跟古代當然不一樣。古代像張飛這樣的人,即使不懂情緒管理,至少還可以上沙場殺敵。現代人如果讓感性情緒控制了理性思維,可能連混下去都很難。真正優秀的人以做事為主,懂得將損害大局的情緒擺在一邊。管理好情緒,才能獲得最后的成功。
善于管理情緒的人更適合做團隊領袖,同時代的兩位足球明星梅西和巴洛特利的性格差異就很能說明問題。巴洛特利天賦異稟,但脾氣火暴,動不動就罵人動粗,在訓練時會與隊員內斗,在比賽時會與對方球員、裁判甚至球迷沖突,被媒體諷刺為“無腦”,而梅西則是一位球場上的謙謙君子。兩人的名氣和天賦不相上下,但是巴洛特利直到現在還沒拿過金球獎,盡管27歲的他已經不能再被稱為神童了,而梅西則是拿獎拿到手軟的天皇。放縱情緒其實也是在揮霍自己的才華,像梅西一樣的人知道,與其將激情揮灑在外,不如省下力氣想想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好。
那些成就卓越的人并不是沒有情緒,他們只是不被情緒所左右。荀子認為君子應該“怒不過奪,喜不過予”,生氣時不會失去分寸,高興時也不會顯得過分,能夠有所克制而不放縱私欲。
“年少輕狂”“年輕氣盛”這些詞語通常用在生活閱歷較少的年輕人身上是中性的,雖有不足但是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說一個五十歲的是“沖動妄為”就明顯表示不贊同了。在該隱忍的時候隱忍,該爆發的時候爆發,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
領導者的共性之一是能忍。忍字心頭一把刀,隱忍是不隨意發作,有經驗的領導者都有自己的疏解方法。比如美國總統林肯會用寫信的方式疏解怨氣。有一次,陸軍部長向他抱怨受到了一位少將的侮辱。林肯建議對方先寫一封盡情發泄憤懣的辱罵信作為回敬。信寫好了,部長正要把信寄出去時,林肯又讓他把信銷毀,坦言:“我生氣的時候也是這么做的,寫信就是為了解氣。如果你還不爽,那就再寫,寫到舒服為止!”
同樣的道理,我們如果不喜歡寫信,也可以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可以沉浸其中的活動來調節情緒(詳見第二章、第三章)最高的境界是孔子所講的“恕”,恕己恕人。這樣的境界,必是見慣人情冷暖、歷經滄海桑田之后依然心存仁愛的人才能達到,就像小說《神雕俠侶》中的楊過,半生坎坷,終成大器,斷臂之后依然寬恕了從小就欺負自己的郭芙。楊過并非沒有怨憤,而是生活的磨礪讓他更懂得珍惜,因珍惜生命中的美好而寬恕他人的錯待。
管理情緒可以說是領導者面臨的一項無法逃避的重大挑戰。無論是從個人健康還是工作成效的角度來看,善于管理情緒的人更適合做領導者。同時,情緒管理的能力也會隨著領導經驗的積累而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