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黃河草木說

  • 鯉魚拐彎兒
  • 馮杰
  • 3116字
  • 2022-09-22 12:18:27

1 節節草

這是童年搭建的一節一節綠色橋梁,連接回家之路,好讓你不迷失方向。

2 疙疤草或葛巴草,同音

疙疤草不好看,在民間游戲里不用作斗草使用,斗草多用蓑衣草。蓑衣草能撕開成幾何圖形,形狀好看。

疙疤草生長一截會停下來扎下根須,鞏固自己。它在大堤上蔓延,細雨無聲,這草像發動群眾革命。燎原之后,大堤兩旁皆疙疤草,它成為保護大堤水土流失最執著者。疙疤草適應的范圍廣,耐鹽堿,耐踐踏。不怕驢馬過,不怕牛羊啃。拖拉機碾過,照樣吐綠。

長垣開展“首屆黃河濕地山地自行車比賽”,我去為“張天師團隊”助興。我蹬不動車了,腿肚轉筋,立在路邊喝水。我又見到路邊爬滿疙疤草,看它親切,是舊日模樣。

想起當年割草都不割它,驢嫌棄,人也嫌棄。

前年,總書記號召全民開展足球運動,報紙上還有一張親自開球的照片。河南“拉丁電器公司”開始燒錢,在鄭州成立“環球足球娛樂部”,邀我剪彩。我說實在不懂足球,要是這筆錢贊助到文學事業上成就會更大。公司總裁說,不能這樣比較,中國文學爭氣嗎?中國哪有懂足球的?就是請你們這些不懂球者來吆喝。

許多年前,一位偉大人物視察黃河,站在東壩頭,問過當地農民,這是什么草?

環球足球草坪大于鄉村麥場,綠草茵茵,我試試腳之后,看那綠色整齊而熟稔,我問吳教練:這不是大堤上的疙疤草嗎?吳教練見識廣,顯得有點不高興,說:咋能是大堤上的疙疤草?那草只是為防汛,我這草是馬尼拉草,進口的專業草,五千塊一坪呢。

3 車前子在傾聽

車前子預示著植物的命運:是草,在世間也要行走。

在黃河兩岸,它生長在自己的車轍里。

那里有牛蹄、羊印,有雨水,有落花。

在深淺不一的車轍里,它能聽到外面來臨的車聲,知道遠方駛來的車主人,是男還是女。

4 沙打旺

沙打旺是最會抗爭、最會講道理的植物。割草時,在大堤上到處可見它的身影。黃沙愈打它愈旺盛,是一種敢較勁的草。

它們自己有整齊的呼吸。

在黃河大堤上,父親領著我走在去溢洪堰看電影的路上,我問父親怎么這么多沙打旺,他說,沙打旺防風固沙能力強,在黃河兩岸風沙嚴重地區,種植沙打旺可減少風沙危害,保護大堤,防止水土流失和改良土壤。

他說,這些知識課本里都沒有,是修防段老楊教授講的。

后來知道父親說的這位老楊是一位考察黃河者,那一年他路過孟崗修防段,一路背著他父親的骨殖徒步行走。父親也不知道他叫啥名字。老楊背后肯定有故事。

在去看電影的黃河大堤上,我們蹚著路邊瘋狂生長的沙打旺。

5 田菁的驚險

每到秋天來臨,在大堤兩岸,附近村民拉著一車一車的田菁稈走過。田菁蓬松,車子像一只巨大的綠色刺猬。有時夜半街上還響起車輪聲。

田菁稈是我見過最高的植物,高達三四米。莖綠色,有時帶褐色、紅色,上面有不明顯的淡綠色線紋。折斷的田菁會流出白色黏液,一路彌漫著青氣。

我有許多知識得益于父親那本厚厚的新詞典。知道田菁為豆科,田菁屬植物,一年生或多年生,多為草本、灌木,少有小喬木,又叫作堿菁、澇豆。原產東半球熱帶地區,中國以福建、臺灣、廣東種植最早,逐漸北移至江淮流域,現北方各地也有栽培。

可它究竟是哪一年蔓延到北中原黃河段的?

父親帶我到黃河邊馬寨碼頭拉煤時,看到過漫無邊際的田菁。因為東南風緣故,黃河灘田菁叢里,經常落有從寶島飄過來的宣傳標語。田振河當年跟他爸割田菁就撿到一張。

這些年黃河兩岸一直在學習焦裕祿精神,我由泡桐聯想到田菁。田菁喜溫暖氣候,抗旱、抗病蟲能力強,有很強耐鹽、耐澇、耐瘠能力,是改良鹽堿地的先鋒作物。我會自然地想到對岸焦裕祿栽的泡桐。

只是田菁屬草本,多是壓青用作綠肥,配合其他飼料喂牛、羊或打漿喂豬。

提起田菁,還要說到一個叫張連友的民兵。1977年5月的一天,黃河灘區突然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狂風大作。西北風刮得天昏地暗,滿天冰雹瞬間傾瀉而下。氣溫急劇下降,本來悶熱的初夏天氣,霎時變得寒氣逼人。三十多度高溫忽然降到零下,熱冷相激。

長垣段黃河灘最寬,是典型的“豆腐腰”,南北長二十公里,東西寬十公里,黃河灘荒無人煙。正在這里割田菁的一百多人被突如其來的冰雹砸蒙了。人們穿著單衣,有的光著膀子,凍得發抖的人踏著泥濘,拼命向灘外拉車轉移,只有機靈者才棄車而逃。

復員到家鄉蘆崗的張連友也在灘上割田菁,拉著他侄女、外甥一步一滑向前挪動。迎面橫著一條水溝,他把兩個孩子送過溝:“你們快往壩上去,灘里還有好多人,我得拉他們一把。”

他頂著暴風雨返回灘里。遇見父女倆推車過溝,怎么用力也推不過,張連友扛著車幫他們過溝。又向灘內去,幫助運走四五個人。

張連友最后消失在灘里的暴風雨中。下午公社人員趕到河灘搶救遇險群眾時,才發現張連友臥在河灘水溝邊,兩側臥著被他搶救的兩個孩子,三人緊挨,身體已凍僵。

1982年我到蘆崗營業所當信貸員,在鄉文化站里,看到有一間以張連友命名的圖書館,省軍區贈送兩柜子書,多數是《毛澤東選集》。

我在縣城中藥店見到“決明子”,我說咋是田菁籽,我太太說有人常把田菁籽當成決明子,冒充中藥。決明、田菁兩種植物種子相似,容易混淆,決明子降血壓,田菁籽本身無藥用價值,黃河灘上的驢子喜歡。

才知道我吃的中藥有時也是假的,只是后來病也一樣好了。

6 小香蒲堅持的標準

村里到秋后采收香蒲葉子,制作蒲席,制作蒲墩。蒲墩在村里叫“飄”,像要飛走。

香蒲還有其他歷史故事。

我姥爺對我講過,古代官員用生牛皮或熟牛皮制成皮鞭,懲戒過失之人。東漢劉寬為人有德量,理政時溫仁多恕,屬下官吏有過失,只取香蒲葉制作的蒲鞭示罰,告誡而已。人們便以“蒲鞭示辱”比喻以德從政。李白的“蒲鞭掛檐枝,示恥無撲抶”,蘇東坡的“顧我迂愚分竹使,與君談笑用蒲鞭”,都將蒲鞭典故寫進自己的詩中。只有王洛賓的是牧羊鞭,“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以柔克剛,可見蒲是陰性的。

我姥爺繼續講,蒲和瓦崗寨的隋唐英雄李密有一段故事。李密兒時家貧,以幫人放牛為生。后來有機會讀書,李密讀書特別用心,用蒲葉編成籃子掛在牛角上,將《漢書》裝在籃內,騎在牛背上可一面放牛一面讀書。

我說,人一旦出名了,讀不讀書、考試及格不及格都關系不大。

四十年后我參與民間環保,知道蒲的重要性。像一把綠尺。

水塘中的一只白鷺,對岸上一群官員大聲說:生長香蒲的水源,環保質量才算過關。

7 檉柳,風中扯起來紅緯

我在河南黃河兩岸見到它,在蘭州見到它,在白城見到它,在新疆見到它,在山西見到它。它一直跟我走,或我一直隨它行。

還能找到出處。李時珍全方位記載檉柳:

《爾雅翼》云:天之將雨,檉先知之,起氣以應,又負霜雪不凋,乃木之圣者也。故字從圣,又名雨師。或曰:得雨則垂垂如絲,當作雨絲。又《三輔故事》云:漢武帝苑中有柳,狀如人,號曰人柳,一日三起三眠。則檉柳之圣,又不獨知雨、負雪而已。今俗稱長壽仙人柳,亦曰觀音柳,謂觀音用此灑水也。宗奭曰:今人謂之三春柳,以其一年三秀故名。

檉柳枝條細柔,姿態婆娑,開花如紅蓼,頗為美觀。細枝柔韌耐磨,用來編筐,堅實耐用;粗枝做農具柄把。從“麻衣相”推斷,檉柳似乎沒有其他樹種命好,生下來長在荒漠、河灘、鹽堿地等惡劣環境中,只能適應干旱沙漠和濱海鹽土生存,防風固沙、改造鹽堿地、綠化環境。民間所謂的紅柳,實則與柳樹不沾親帶故。稱“柳”,是其果實成熟時飄出飛絮,與柳絮相似;“紅”是枝莖帶紅褐色。檉柳在《詩經》中出現過,究其由來,因為檉柳可謂“木中圣物”。

去年,我到鹽城黃河故道參加詩人姜樺組織的“條子泥詩會”,見到檉柳。當地漁民對我說它叫觀音柳,是觀音灑水的專用工具。常看汪長青的畫作觀音像,一直以為觀音灑水用的是垂楊柳,降雨量大,這次又增加了新知識。

下次見老汪,一定問,你知道觀音如何灑水、如何使用噴壺嗎?

8 燈芯草之見

它治療失眠,而它自己又先于星光瞌睡。

此篇需要簡寫。免得見到黃河燈芯草時,它要點亮兩岸舊時光,像草上的燈花,讓我開始懷念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洛市| 利津县| 沂源县| 六安市| 宜昌市| 兰考县| 宜兰市| 林西县| 玛沁县| 汪清县| 桓台县| 海伦市| 黔江区| 罗源县| 霍州市| 四会市| 常德市| 正安县| 云龙县| 海城市| 彩票| 鄱阳县| 北票市| 咸宁市| 景洪市| 广安市| 寿光市| 安泽县| 绥棱县| 云林县| 天台县| 当阳市| 菏泽市| 永定县| 海晏县| 遂平县| 普格县| 甘孜| 平陆县| 德兴市|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