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那些忙碌的讀者們的話
喀喀!本來我是想直接從這里開始立馬進入正題展開論述的,但是考慮到各位工作繁忙的讀者們,我決定把此書想要闡述的信息做一個總結給大家。
1.日本社會正在朝著明朗開闊的“高原社會”軟著陸
● 日本社會已經基本實現了自古以來人類對于“消除物質層面的不足”的夙愿,長期處于上升趨勢的末段,增長率逐漸趨向于低下的現如今的這個狀態,用隱喻的方法來表達的話就可以說成是“朝著高原的軟著陸”。
● 當前這種增長速度放緩,朝著“高原”邁進的狀態,總是時不時被人用“低增長”“停滯”“衰退”等字眼來表達,但是用這種帶著貶義的表達方式來描述當前的日本社會現狀是極其不恰當的。
● 日本社會已經從自19世紀中葉以來就一直困擾著日本的“無限崛起、擴張和增長”的強迫中解放出來了,接下來給日本人的使命是要去構想如何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和充滿生機活力,并且為之付諸行動。
2.高原社會的課題是“恢復經濟當中的人性”
● 盡管資本主義被指出有諸多的制度疲勞,但是如果我們完全否認它去尋求一個新的系統,就很有可能淪為“思想的俘虜”。
● 相反,我們應該考慮的是通過“入侵”社會中已經根深蒂固的資本主義機制和市場原則來接管這個社會。
● 那時就需要將人性原則作為運行邏輯嵌入經濟性原則當中去,假設社會是一個“集成電路”,那么個人的演算在其中扮演的就是“處理器”的角色,因此我們還需要將人性作為個體計算的一個因素納入計算。
3.實現上述目標的關鍵是以“根植于人性深處的沖動”為基礎的勞動和消費
● 過去人們的思考和行動方式被“經濟合理性”入侵,現如今我們將“基于喜怒哀樂的沖動”反向入侵到思考和行動方式中去,借此來解決以往單純依靠經濟合理性無法解決的那些問題,或者是實現之前未能實現的構想。
● 屆時,“為了將來而犧牲當下”的這種手段主義式的,抑或叫作“工具性的(Instrumental)”思考和行動方式,就有必要轉變成“豐富多彩地活在永遠會循環往復的‘當下’”的這種“豐富自我”式的、也叫作“自我滿足式的(Consumatory)”思考和行為方式。
● 通過沖動來恢復經濟活動,能夠讓由于過度追求經濟合理性而停滯不前的社會創新重新煥發活力。
4.要實現上述目標,就必須對教育、民生福祉、稅收制度等社會基石進行升級
● 為了促進基于沖動的自我滿足式經濟活動,讓每一個人都去尋找“能夠讓自己熱愛的工作”并為之努力,就必須導入一種補償型的經濟制度——“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簡稱“UBI”。
● 隨著通過物質層面的定量計算來把握經濟狀況的“GDP”逐漸變得無效化,我們將引入多重指標來衡量高原社會的健全與富裕程度,如社會平衡計分卡。
● 當前的教育體系是為了培養人才來解決物質短缺和促進文明而建立的,對此我們要徹底改革,將其變成一種培養并意識到自己的沖動所在、能夠采取行動、與同伴協同合作的人才教育制度。
● 為了實現上述全民基本收入和教育措施改革,我們將把稅收制度轉型成擁有更高負擔和更高福利的類型,謀求財富的動態再分配。
讀完上述的概述,如果您覺得“嗯,好像還挺有意思的”,那就請繼續往下閱讀吧。相信您一定能有所收獲。
不過,如果您看完這個概要覺得“哈?這家伙在說些啥呀!”的話,也請您繼續往下看看,我相信,您一定能收獲閱讀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