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音樂的朋友說,藝術創作這件事,越是痛苦,越是瑰奇,平淡順遂的一生很少能出驚世駭俗的作品。
因為藝術的情感共鳴本身來自于能量,快樂和痛苦都是能量,只是通常狂喜到忍不住分享的機會極少,而痛苦,總帶有傾訴的欲望,總想把這股能量轉換為別的什么,才感覺心口的重擊能夠稍稍減輕。
所以思念,別離,失落,傷感這些有痛苦色彩的情緒,層層疊疊疊,交織往復,最容易轉成共鳴重現。
有次聚餐還聽朋友們打趣,藝術家的擁有不如羈絆。有許多作曲,作詞甚至歌手,步入穩定婚姻之后像進入了一段停滯期,怎么也沒有之前的靈氣。當一段時間之后生活出現了更多狀況時,新的靈感突然又開啟出來了。苦竟然是美的一種源泉,也是有點意思。
最近一年,喜歡上了古典音樂。
我在家里的玄關邊上布置了一個小角落。
茂盛的常春藤伸展下來,盈盈一蓋,下面是我喜愛的各種藏品,朋友送的陶瓶,泰國竹象,迷迭香的香薰和一個藍色的小瓷人。最喜愛的還是復古的黑色皮裹的Marshall,銅質的老式開關,只需要輕輕一撥,就變到另一個世界。
一個人的時候,我就把它打開。
挑一個無人打擾的周末,陽光從白色紗簾外爬進來,在木地板上蜿蜒出各種形狀。早上熱一壺茶,坐在柔軟的長毛地毯上看書,任光線灼灼在腳背,閑散又舒適。
下午在書房里敞著門,任樂聲從門口傾瀉流淌,這時候用短鬃筆醮著顏料,在畫布上摩擦出細微沙沙聲,房間里混合著松節油和亞麻仁油的味道。
音符流轉時候能感覺到世界的安靜。
得知我一個人在家時,親友總想象一個人該是滿面愁容,孤苦無依的樣子。就好像人離開了手機,電腦和其他人的陪伴,就無法好好地度過陽光揮灑的白日,無法享受月亮升起的夜晚。
但其實并不是這樣,其實只要健康,收入和家人朋友這些生活的基本面不垮,其他的事情都只是增添不同的色彩,同樣的一件事,用什么樣的情緒去面對,選擇權利在自己,不在別人怎么評價。
重要的是要有屬于自己的至少一口愛好。游戲,繪畫,寫作,料理什么的都好,就是當你在做這件事的時候,能夠產生心流,超越時間,超越日常的人類萬事,唯獨能探索一番天地的愉悅體驗。而很多人,這一生沒有過這種體驗,他們所有的快樂,來自于別人口中的評判,而不是去真正觀察自己的感受,搭建自己的王國。
兩個人當然有許多一個人無法達到的快樂,一個人也有獨樂樂的好處。能夠不隨便為別人的想法左右,也能不去要求別人按你的想法去生活,能夠承認接納這個世界不同的各種形態,能夠在其中找到舒適的位置,我覺得才是健康完整的人格。
人生有太多的事情要去面對,疲于奔命讓我們的眼界變得狹窄,但就算周身掛滿荊棘,還是有人值得你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