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趙氏一族
書名: 重生小農女之蘆花作者名: 胡辣湯與火鍋本章字數: 4898字更新時間: 2022-09-26 12:00:00
第二天,皇上終于上朝,太皇太后則堂而皇之地搞起垂簾聽政。眾臣皆跪拜了皇上和太皇太后,皇上便喚刑部尚書,問二皇子與趙氏一族該如何定罪。
刑部尚書早就和太皇太后通氣,便說出了太后、二皇子及其妻妾應圈禁,而趙氏只需要流放即可,不傷其命。
太皇太后聽了也欣慰點了點頭,皇上也裝出惟命是從的樣子,將前幾日蓋好玉璽印的圣旨拿出來,正準備讓一旁太監念的時候,大理寺卿竇大人便跪地道“關于趙氏的案子,臣有上奏。”
皇上看了太皇太后,見太皇太后點頭之后便道“說吧。”
竇大人遞了一封書函,太監先是遞給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看了便道“這——這怎么可能?”
皇上作出一副詢問的語氣“皇祖母,到底什么事情。”
只見太皇太后走上前將奏折擲在地上“竇大人奏折說太后趙氏一黨早就密謀造反,在先帝被拘靈山之時就有這打算?”
竇大人不急不慢道“臣也是近日才得知此事,之前審問趙氏貼身婢女查出一些端倪,又將昔日報信的叫紅香的宮女好好捉拿審問,一問才得知,這紅香的宮女原本是太后宮里的人,后將其賞賜給麗妃娘娘,這宮女便將麗妃一言一行報至給太后,后先皇在靈山時,那紅香的宮女報給了太后,可太后首先想的是將這消息遞給當時的趙大人。”說著又呈了一封信。接著又道“當時這封信因禹王禁了宮門加之對趙氏一族看管頗嚴,所以信沒送出去,太后見狀便另尋他路讓小太監去找當時的馮將軍。”
太皇太后看著書信看字跡的確是趙氏太后所書,書信內容中寫著“長兄見吾,皇帝靈山危機,禹王謀逆乃逆天而行,兄長可待皇上薨逝便結群臣之力推到禹王實力,立二皇子上位。趙替周氏指日可待。”
太皇太后震怒道“荒唐”想不到當初禹王謀反未遂皆是趙氏從中作梗,現在看了書信原來還有改朝換代之心。太皇太后震驚之余又慌忙緩過神來,若此時將趙氏一族認罪殲滅,無法制衡皇帝呀。皇上見太皇太后表情如何不知,便搶先問道“竇大人,這光憑那宮女之言,和這書信,也不能認定趙氏之罪,畢竟這紅香曾是太后宮女,這筆記也可能是她故意模仿為之。”
太皇太后欣慰點了點頭表示贊同,這時王大人上前道“啟稟太皇太后、皇上,竇大人與微臣在趙府搜出一些東西。”說著又呈一個紅綢蓋著東西的托盤。
太皇太后看掀開紅綢,只見龍袍圣旨牌位整齊放在一起“這——”群臣看見這些物件也臣嘩然。太皇太后拿過里面的圣旨看過之后怒道“大膽——”
竇大人道“這龍椅龍袍以及做的皇帝牌位皆在趙府祠堂密室之中。”
太皇太后知道這些證據已經坐實了趙氏罪狀,如今想保也保不住。太皇太后看了一眼茫然的皇帝,皇帝小心翼翼得問道“皇祖母,這,這,該如何”
太皇太后坐回簾后“皇上做主吧。”
皇上坐上寶座對著刑部尚書道“那刑部尚書,據此應該如何判決?”
刑部尚書看了看后面的太皇太后思量片刻才道“證據確鑿,趙氏一族中主犯趙尚書判凌遲之罪,父、子、孫、兄及其家眷,年滿十六者皆處斬。其中趙太后為先皇親眷,可保留全屍,賜毒藥、白綾、匕首,死后不許入皇陵。至于二皇子和公主,因皇室血脈,可留其命,拘禁宮中,至于仆婢親近知情者死罪。”
太皇太后聽了并沒有反對,皇上點頭表示附和“既然依法判罪,就按刑部尚書所言吧。眾卿家可有其他意見”大家面面相覷,接著齊齊回道“臣等無異議。”
此時皇上露出一絲若有似無的微笑,而王大人雖臉上平靜,卻心中暗潮涌動。
下朝之后,王鴻飛便去了刑部天牢。只見趙大人仍是端坐在獄中,想起父親之死,陸家慘案,王鴻飛冷笑地看著眼前的階下囚“趙大人,許久不見,晚生有禮了。”
趙大人緩緩睜開眼,微笑道“原來是王大人。”
王鴻飛一個眼神,周圍看管的獄卒齊齊退下,他走進道“想不到趙大人此刻還能靜心休養,實在是讓晚生佩服?”
趙尚書長吁一口氣“說吧,今日朝堂上,我趙氏一族最終如何?”
王鴻飛并不明言,用高深莫測地語氣反問一句“趙大人一向聰慧,不如猜一猜?”
趙大人冷眼瞧王鴻飛“你大可明說,看王大人親自造訪,想來老夫這條命算是活不了了。”
王鴻飛大笑起來“趙大人猜的可真準,不一會兒刑部尚書就要過來宣旨。想必一定如趙大人所愿。”
說完王鴻飛便轉身意欲走出牢門,趙大人對著王鴻飛嘆氣道“王丞相與陸尚書一直是我敬仰之人,他們恪盡職守,盡忠盡責,若不是我為趙氏,或許能與令尊還有陸尚書能成為至交好友。”
王鴻飛停下腳步聽趙大人繼續言語“兩位大人,高風亮節,清正廉明,趙某人萬分佩服兩位大人的風姿。若說這周朝中做官為人這一點,兩位大人是無人能出其右。只是,造化弄人,恨我身為趙家人,只能與兩位仁兄為敵呢。”說完趙尚書長嘆一口氣。
王鴻飛對于趙尚書肯定自己父親這一點也頗為贊同,但是對他的仇恨卻半分不減“趙大人若為之前的事后悔,那便當面與我父親還有陸尚書致歉吧。”
說完頭也不回地出了牢獄。
這邊王大人剛出去,就刑部尚書進來宣旨“趙氏弒君之罪,謀朝篡位之罪屬實,當滅九族。趙尚書賜凌遲之刑,其趙府親眷獲斬刑,家中仆婢親近者同罪,欽此。”
聽完旨意之后,趙大人先是緊閉雙眼然后跪地雙手接過旨意“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刑部尚書并沒有多言,吩咐獄卒好好看緊趙尚書。
趙尚書緊緊握住圣旨,心里感嘆道“想不到趙氏到自己這一脈便斷了”感慨萬分,想著父親臨死前的叮囑,趙尚書便重新抖擻起精神來。對著一旁獄卒道“這位官爺,煩請你再請剛才的王大人來獄中一趟。”
那獄卒知道面前的人是高官,雖說成為階下囚,但到底還是怕再有東山再起的時候,所以不敢怠慢,便笑著回道“是”
王鴻飛這時正斗志昂揚地出宮門,聽得后面一個太監慌慌張張地叫著“王大人留步,王大人留步。”
王鴻飛抖擻了一下寬袖道“這位公公可有何事?”
太監道“獄中趙尚書說有要事要與你說。”
“我與他言盡于此,何須多言。你告示趙尚書,好好等著上路便是。”
太監一臉為難的表情“這——趙尚書已經罪狀坐實,不如王大人見他命不久矣,可憐可憐他,再見他一面如何?”
王鴻飛聽得說可憐他,命不久,覺得十分舒心暢快,便道“那好吧,我便去看看他耍什么把戲。”
再次回到獄中只見趙大人拿著圣旨,王鴻飛一臉閑散“不知趙尚書找晚生何事?”
“王大人好手筆,居然讓我趙氏一族陪葬。果然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論權謀詭計,你比你父親強一些。不過,我趙氏一族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誅滅的,若皇上不怕背負不孝違背祖訓之罪,那便賜死我趙氏一脈。”
王鴻飛細細斟酌著趙尚書的話道“你何出此言?”
“‘仰賴趙氏一族,并吞列國,君臨天下,吾周氏愿與趙氏共分天下,此書作證。’你可知這段話是誰所說?”見王鴻飛疑惑不解,趙尚書便道“這便是周朝開國皇帝,太祖周紹所言。當年趙氏與周氏不過為兩個地方郡守,見元朝分崩離析,四處奮戰,又有據地封王,魚肉百姓。周氏與趙氏因志同道合便揭竿而起,當時百姓是一呼百應。經過多少曲折,周氏與趙氏終于安邦定國。就在要推舉誰做皇帝之時,因趙氏膝下只剩下一個女兒,其他兒子皆戰亡,當時不得不推舉周氏做皇帝,周紹登基因趙氏戰功赫赫便說了這共分天下之言,又因趙氏子息單薄,便納趙氏女子為太子妃,待太子登基后,立太子妃的兒子為太子后續繼任大統。可想不到太子登基后廣納后宮,雖太子妃成為了皇后,生下兒子,卻不立皇后嫡子做太子。趙氏族人因此頗為不滿,為了安撫趙氏太子便寫下永不誅滅趙氏,并趙氏女子必入后宮之言。可惜呀——”
“可惜什么?”
“那周氏是反復小人,待到皇后賓天,也不封皇后嫡子為太子。而此時的天下皆是周氏耳目。說什么共分天下,不過是安撫趙氏之言。你說說,這天下真就該是周氏的嗎?”
王鴻飛不語,以前讀過《周朝本紀》但書中并沒說到周氏與趙氏糾葛。
趙尚書接著講明“后來皇后嫡子只封了一個小小郡王,趙氏族人氣不過,便將周氏與趙氏之間的約定告知了皇后嫡子,皇后嫡子本就怨恨皇上不立自己為太子,聽了原有之后便越發恨周氏一族,所以從那開始,趙氏覆滅周氏便是趙氏的一生期盼。也是我們趙氏的祖訓。”
趙尚書轉頭看向王鴻飛道“我祖上揮淚灑血,熬得枯骨只為天下百姓,憑什么就是他周氏做皇帝,說好了共分天下,如今我趙氏女子雖為東宮,但其子從不定為儲君,連在朝廷中趙氏也不能進入內閣。若你為趙氏你該如何?”
王鴻飛被問的說不出話來,半晌才道“以前的過往是真是假我并不知道,我只知道現在就是周朝,你意圖謀殺皇帝是真,篡位之罪是真,殺害陸伯伯一家是真,害我父親也是真。就這些就該定你的罪,你說的共分天下,不得誅滅趙氏只不過是口頭之言罷了。”
趙尚書大笑著將衣襟拉開,從里衣掏出一個繡金龍帛書“這是太祖以及太祖后繼任的皇帝所書寫。”
王大人接過帛書,只見帛書是兩塊帛書拼接而成,前面寫了贊頌趙氏戰功赫赫豐功偉績,接著寫到要與趙氏平分天下之言,后面寫著周紹書。上面還加蓋了龍印。接著是繼任的皇帝周彥所寫,寫趙氏與周氏情同手足,趙氏女子皆可入東宮,而趙氏不得被誅滅。這些都與趙尚書所說的一般無二。
王鴻飛拿著書五味成雜,他恨趙氏,但也可憐趙氏。可惜,恨意卻將這小小的可憐立馬抹殺。趙尚書看著眼前的年輕人,知道他是一個以牙還牙、睚眥必報之人。“這份帛書王大人想拿去便拿去吧。我趙氏本不該存在與世。”
王鴻飛拿著帛書臨走前看了看哈哈大笑的趙尚書,便轉身離去。
回到自己府中,王鴻飛拿著那份沉重的帛書,十分糾結。若這份帛書給了皇上,趙氏便有生存的機會,可是他不愿看見。這帛書如同滾燙的山芋讓王鴻飛不知該如何處理。夜晚他看著燭火,對著下人道“去攏個火盆”
下人麻利地端來火盆,王鴻飛讓人都退下,他拿著這帛書,看了看火盆。預備將帛書扔進盆里,但想著父親曾說“作為臣子,要為君上思慮。端正君上言行,諫言君上所為。此乃做臣子之責。”
王鴻飛仔細看著帛書,全部拉開之后發現居然掉落了一封信,打開一看,是陸尚書用血筑書“一念之差,致使陸、王之死,但念廣茂無辜,吾愿受凌遲之罪,請對廣茂網開一面。”
王鴻飛長長地嘆了口氣吩咐人將火盆拿下去,
第二天,王鴻飛就揣著帛書去見皇上。皇上看過帛書,緊盯著著跪在下面的王鴻飛“你何時得的這東西?”
“昨日趙尚書所給。”
“那你為何今日才給朕?”
王鴻飛不說話,皇上走了下來到“你什么心思朕還不知道,既然如此,朕就當沒見過這帛書,你拿回去燒也罷,埋也罷。”
王鴻飛思慮了一會兒,將趙尚書的血書呈上道“但是臣已知曉此事,不得不呈給皇上。”
皇上看過血書然后坐上龍椅怒拍前案“大膽,你既然知道這東西會救趙氏,為何執意給朕,趁現在太皇太后并不知曉,將這些物件通通帶走。”
“可是臣不想讓皇上背負不孝罵名。況且趙尚書一向深沉狡猾,不可能只留下這帛書保命。”
皇上聽了前半句正要怒罵,聽到后面才覺得王鴻飛思慮周全。
“你這樣說也不無道理。”皇上坐回去,想了一會,才道“朕要當面問問這個趙尚書。你好好打點刑部大牢,不可有外人。”
“遵旨。”
傍晚黃昏,天上群鳥悲鳴回巢。皇上穿著常服外罩斗篷跟著王鴻飛進了刑部大牢。王鴻飛拿著銀兩對著獄卒道“這些銀子給幾位爺的,我有幾句話要與趙尚書說,請各位能在外把風。”
獄卒收了銀子樂呵呵去了外面,走之前將趙尚書牢門打開。
王鴻飛引著皇上進了牢里,皇上脫去罩衣,露出真顏。趙尚書跪拜“罪臣見過皇上”
“平身吧。”
趙尚書躬身道“不知皇上親臨此處是為何?”
“你這是明知故問”說著便讓一旁的王鴻飛掏出帛書,皇上指著帛書道“你可知道偽造太祖遺詔該當何罪?”
趙尚書不卑不亢道“若皇上認為是偽造的那便不會來此處見在下呢。”
“說吧,除了此帛書還有其他物件可證你所言非虛。”
趙尚書一副早就料到的表情“皇上既然猜到,便知道在下有所求。”
“你趙氏罪犯滔天,還敢與朕有所求”
“罪臣知道趙氏之罪,懇求皇上念在昔日趙氏一族為周朝立下汗馬功勞上的情分,饒恕罪臣兒子及妻女之罪。臣愿領死罪。”
“趙氏罪過豈是你一人便可承擔的。朕再問你一句,可還有其他物件。你若說,朕還可以留你全尸。”
趙尚書道“皇上既然這么在乎,請皇上答應罪臣請求,只要答應,罪臣立馬將太祖信物奉上,而且愿立下趙氏永不入帝京為官之誓言。”說完便跪在地上伏在皇帝腳邊。
皇上看了看趙尚書此刻情形便道“好吧,朕答應你。將趙廣茂逐出帝京,貶為庶人,你妻女剃發入庵,誦佛念經洗去罪孽,而你與其他人仍是死罪。”
趙尚書聽完感激涕零“謝皇上隆恩。待廣茂出帝京,只有東西奉上。”
“那便如趙尚書所言,否則,你兒子能否平安出帝京就要看造化呢。”皇上穿好斗篷便帶著王鴻飛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