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的8月,葉涼將一張竹林的照片放進空間相冊。那片竹林在家的后面,彎彎繞繞的竹尖攪合在一起,郁郁蔥蔥的蓬勃了一大片。
竹林后邊就是一堆亂石子兒的照片,不是鵝卵石那種光滑的石頭,它們有棱有角,卻也被陽光曬出了光亮。石堆上頭有幾根亂草根,枯黃無力的萎在石堆上面。根連出一朵花來,型似喇叭,外紅內白,突顯在光禿禿的石堆上煞是好看。
不知從哪來的一道題,題號被鉛筆圈了起來,看不清答案,只能從“雜質、NaOH”等字眼中辨認出是道高一的化學。“找雜志去除操作不正確的”,葉涼這般評論那張照片。她又仔細看了一眼那道有點糊的題,不會了,沒有答案,她已經完全沒有足夠的自信去展示自己那不確信的答案。
家里的老貓在這一年還是只初出茅廬的小貓,稚嫩青澀的趴在門口的凳子上看著外面。外面的院子里的地未變成水泥地還是那泥土地,坑坑洼洼的,也只有在那個大太陽的天氣下才不顯得不堪。
劍鴨帶著孩子在曬滿玉米粒的竹席的一角晃晃悠悠的,陽光打出的光有些強烈,讓照片有些模糊,但那張失了真的照片,仍舊可以瞧得出它們的悠哉歡愉。
14年的回家路還不是水泥路,彎彎曲曲的小泥道從草這頭穿到林那頭。葉涼最不喜歡下雨天走那條路了,不僅僅是因為路上的泥頑固不堪的沾在鞋子和褲腳上,還是因為路邊除不盡而比人高的雜草帶著雨水濕透人的一身。走過那一路的下雨天,留下的只剩下無盡的抱怨。
那年八月的最后一天,葉涼將回憶留給了高中食堂。應該是升入高中的第一天,她還沒有課,所以吃飯去得早了些。空蕩蕩的食堂找不出一個人來,藍色的桌椅組合和食堂墻面上的“糧食就是生命”的標語一下就將人拉回那些搶飯的日子。好多年沒有搶過飯了,現在想來,也只有那些搶著打的飯菜才讓人又愛又恨。
王老太太的第一張照片出現在相冊之中,那會兒的她比現在精神了許多,手麻利的扒拉著地里的花生,嘴巴還一個勁兒的張開說話。種花生的那塊地在屋子后面的山上,現在早就不種莊稼了,被雜草封了一遍又一遍。
十月的芍藥開了花,比不得牡丹,但又比牡丹開得燦爛。葉涼突然就想起了獅子狗,那只被埋在芍藥底下的老黑狗,有點想它,感覺過了好多年了,家里的狗換了一波又一波,也只有它帶走了葉涼整個的童年。
那年的十二月,葉涼將整年的回憶都給了一桶只剩湯水的泡面桶,她自己評論著“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吃泡面,難道不是嗎?”。好像在葉涼的青春中,泡面象征的都是幸福而非孤獨。
14年的回憶戛然而止,從八月開始的照片承載著那段初中升入高中的家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