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要樹立堅定的信念(1)
- 小故事大道理(中國兒童課外必讀)
- 王秀芝主編
- 5635字
- 2014-10-30 14:45:10
你能堅持到底嗎
蘇格拉底是古希臘著名的大哲學家和大教育家,他教學生的方法總是別出心裁。
開學第一天,他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學一樣東西,就是把胳膊盡量往前抬,然后再盡量往后甩。”他示范了一下,結果,所有學生都笑了。
“老師,這還用學嗎?”一個學生打趣道。
“當然,”蘇拉格底很嚴肅地回答道,“你不要覺得這是件很簡單的事,其實它很困難的。”聽到這話,學生們笑得更厲害了。
蘇格拉底一點也不生氣,他宣布說:“這堂課我就教大家好好學這個動作。學會以后,從今天開始,每天你們都要把它做100遍。”
10天之后,蘇格拉底問:“誰還在堅持做那個甩手動作?”大約80%的學生舉起了手。
20天之后,蘇格拉底又問:“誰還在堅持做那個甩手動作?”大約50%的學生舉起了手。
3個月之后,蘇格拉底又問道:“那個最簡單的甩手動作,有誰在堅持做?”這一次,只有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他,就是后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大思想家的柏拉圖。
大道理
堅持是世界上最簡單同時也是最困難的事情,因為人人都能做到,卻未必人人都做得到。只有那種即便一件簡單事都能堅持做到底的人,才可能有所成就。
優秀的小提琴師
自從偶然聽到那位小提琴大師的獨奏,這位青年便瘋狂迷戀上了小提琴,他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夠拉出那么動聽迷人的曲子。
于是他傾其所有,買了一把非常名貴的小提琴,每天都起大早到公園里練琴。早練的人們聽了他的琴聲,都哈哈大笑,譏諷他是個音樂盲,拉出的聲音就像青蛙叫。在人們不斷的嘲笑聲里,青年越來越灰心,幾乎就要放棄自己的夢想了。
有一天,他剛練完琴,就聽身后有位老太太對他說:“孩子,你的小提琴拉得可真好,我非常喜歡,你能每天都拉給我聽嗎?”這一下子,青年信心大增:原來,還有人這么喜歡我的琴聲啊!從此之后,青年天天滿懷信心地給那位老人拉琴聽,但老太太從來都只是微笑著聽,一句話都不跟他交流。
不知不覺中,幾年過去了,青年的琴藝大長,最后竟在全國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青年激動極了,他在公園里跑來跑去,到處尋找著老人,想告訴她這個好消息。忽聽有人對他說:“你在找那個聾老太太吧?她昨天犯心臟病去世了。”
聾老太太?!青年一下子呆在了原地。
大道理
并不是因為事情難做,我們才失去自信;而是因為我們失去了自信,事情才變得難做——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只有首先相信自己能行,才可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一味發揚自己的長處
他是一位窮困潦倒的青年,很久以前就失業了,可因為一無所長,他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這天,他懷著殷切的希望來到了巴黎,來找父親的一位舊日好友,希望他能幫自己找份謀生的差事。當時的他并沒有意識到,對方幫他謀到的這份“差事”,居然成了他輝煌一生的起點。以下就是那個下午他與父親的朋友之間的對話:
“你數學怎么樣?精通嗎?”父親的朋友問。
青年搖搖頭,表現出很難堪的樣子。
“歷史怎么樣?”對方又問道。
青年依舊不好意思地搖了搖頭。
“法律呢?法律你懂不懂?”對方口氣中的希望依舊不減。
青年的回答還是否定的。
接連問了七八個“怎么樣”“懂不懂”之后,父親的朋友也得到了同樣多的回答,但都是否定的。
“那你說說自己有什么優點吧。”對面的長者也許覺得再這么問下去也沒有什么意義了,于是就換了一種方式。哪知青年依舊搖搖頭,很靦腆地回答道:“我,沒什么優點。”
“唉,”父親的朋友輕輕嘆了一口氣,“那你就先把自己的住址寫下來吧,有了差事我好通知你。”
青年開始在紙上寫自己的地址,寫好后把紙條交給對方,那位老人便驚喜地拉住青年道:“哎呀,你還說自己沒什么優點,你的字寫得很漂亮嘛!”
“這也算優點?”青年的眼中閃過一絲疑問,但很快,他就從對方的眼中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你不應該只滿足于找一份糊口的差事,”父親的朋友語重心長地說,“既然你能把字寫這么漂亮,你就能把文章寫得漂亮;既然你能把文章寫得漂亮,你就能寫書;既然你能寫書,你就能……”
順著老人的指點,青年的思路擴展了,一點點放大了自己的優點。
多年之后,這位“一無所長”的青年果然由字到文章,寫出了享譽世界的經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戶曉的法國大作家大仲馬。
大道理
成功人生的訣竅在于發現并且不斷放大自身的優點,因為只有經營自己的長處,人生才可能無限增值;反之,則只會貶值。
人生不應有下一次
某中學3年一次的足球隊員競爭賽開始了,場上的這幾十名選手,最終跑到前11位的才能贏得這個資格。
3圈之后,有一個小男孩突然摔倒在地上,看樣子是他的腿抽筋了,但是他揉了揉自己的腿10來秒鐘之后,又爬起來去追前面的選手了。
5圈之后,剛摔倒的那個孩子又不行了,只見他捂著胃“嘩嘩”大吐起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吐完之后,他竟然一抹嘴又接著跑了。
10圈之后,這個雖然不太快但一直堅持的孩子已經進入了前20名。意外在這時又一次發生了,他扶著操場邊的一棵大樹大喘起來,似乎快暈倒了,可是只幾秒鐘,他便又回到了跑道上。
最后,這位小男孩終于以第10名的成績如愿以償。
這么差的身體素質,何以到最后競爭成功了呢?要知道那些敗下陣去的選手,幾乎都比他的身體好得多。面對眾人的疑惑,小男孩說:“因為我只有這一次機會,我的家族有一種遺傳的腿病,到了十六七歲便會發作。如果這次我失敗的話,我就沒有下一次機會了。”
哦,原來那些身體不錯的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知道還可以有下一次。
大道理
投入做事是成功的前提,切斷后路又是投入的前提。倘若事先存下“這次不行,下次再來”的心思,人就不可能全力以赴,失敗的幾率也便會隨之增大。
你其實很優秀
古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已是風燭殘年,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他便喊來自己平常看好的一位弟子,對他說:“我的蠟燭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蠟燭接著點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嗎?”
弟子點點頭,立刻說:“我明白,老師,您的光輝思想應該很好地繼承下去……”
“可是,”蘇格拉底若有所思地說,“我需要的這位繼承者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到目前為止我還未曾見過,你能幫我尋找和發掘一位嗎?”
“當然可以,”弟子很溫順又很恭敬地答道,“我一定會竭盡全力,不辜負老師的栽培和信任。”
聽到弟子這么回答,蘇格拉底淡淡一笑,揮手讓弟子出去了。
接下來,那位忠誠又認真的弟子便開始不辭辛勞地四處尋找了。可是不知為何,無論他領來誰,蘇格拉底都會婉言謝絕。終于有一天,無計可施的他開口道:“老師,我實在找不到合適的人了。請您準許我出趟遠門吧,我將到五湖四海為老師尋找這位最優秀的人才。”
“其實……”剛說到這里,已經病入膏肓的蘇格拉底便劇烈地咳嗽起來,慌得弟子趕緊上前扶住他,稍稍平靜之后,他又接著說了下去,“你找來的那些人,都還不如你……”
聽聞此言,弟子立刻羞愧地低下了頭:“老師,我真對不起您,讓您失望了。”
看弟子還不開竅,蘇格拉底大失所望地搖了搖頭:“孩子,你為什么還不明白?失望的是我,被耽誤的卻是你自己啊!我告訴你,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于是否自信,只有信心十足的人,才可能懂得認識自己、發掘自己和重視自己……所以,最優秀的人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可你為什么總是不自信呢?”話剛說到這里,一代哲人便在遺憾中溘然長逝了。
“最優秀的人是我自己?”弟子長跪在老師床前,驚愕之后開始淚流滿面。
從那以后,這位有才華卻一直自卑的弟子一改從前,變得積極自信起來。多年之后,他不但繼承了老師的遺志,還發展了老師的思想。而這,可是他原來從未想過也不敢想的。
大道理
每個人都是一座富有的礦山,自信是開鑿這座礦山的斧頭。只有擁有十分的信心,我們才能邁出挖掘自己潛能的步子,由平凡到輝煌,最終超越生命的底線。
把地獄變為天堂
維克多·弗蘭克是奧地利歷史上著名的精神病學博士。身為治療精神病的醫生,弗蘭克對精神的力量有獨到的理解,這既源于他的知識,也源于他的經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許多不幸的人一樣,弗蘭克也被關入了納粹集中營,飽受了納粹分子的凌辱。在那段生不如死的日子里,他幾乎每天都要看著那些野獸般的人物不眨眼地屠殺婦女、兒童。空氣里到處充斥著血腥之氣,每個人都活得心驚膽戰,不知道下一個倒下去的會不會是自己。對死亡的恐懼顯然給所有人都帶來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因此集中營里每天都會有瘋了的人。
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告訴弗蘭克,如果控制不好,自己也將難逃精神失常的厄運,所以即便不停地產生死亡的幻覺,他依然強迫自己笑起來,強迫自己幻想正在寬敞明亮的研究室里照顧病人,或者正走在前往演講的路上,精神飽滿、斗志昂揚。在那個沒有人性的魔窟中,弗蘭克一直用這種方法保持著精神上的清醒。
多年后,當他被釋放時,他的朋友幾乎不敢相信這個精神狀態極佳的人是剛剛從集中營里走出來的。
這,便是心境的魔力。
大道理
精神是最有力的勝利武器。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不是活在物質里,而是活在自己的精神里的。只要精神不垮,人便能擊敗許多厄運;一旦精神垮掉,誰都將無法拯救你。
崇高的理想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從懂事那天起就從未有過什么“遠大理想”——我學習不好,而在我們那地方,只有通過讀書才可能走出去。
但是即便如此,偶爾做做夢我還是有過的。比如小學五年級時,我們剛剛開始學地理。講到法國時,我被課本上關于巴黎的圖片打動了,那一刻我在想:長大了我要到巴黎去。后來,我就東拼西湊地找來了許多有關巴黎的圖片,不管吃飯睡覺,我都不會讓這些寶貝遠離我。
秋收季節,父母都忙,所以便要由我這個十來歲的毛孩子生火做飯。由于看那些寶貝圖片太入迷了,灶坑里的火熄滅了我都不知道。當我有所察覺時,父親已經滿臉怒氣地站在我身邊了。我剛想逃,便被父親拽住了胳膊,緊接著“嘶”的一聲,我的寶貝便都成了兩半,隨后它們便都在灶膛里發出了紅色的火苗。
我當時心疼得哇哇大哭,父親卻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看什么看,就你這副德行,一輩子也甭想出國!”自打那時,我便記住了這句話,并發誓一定要到巴黎去。
今天,我坐在香榭麗舍大街上的一家咖啡館里給父親寫信,滿心感激地告訴他:“謝謝您當年的那一巴掌,是您把我打到了我夢想中的巴黎。”
大道理
夢想是一個人進步的原動力,它不但能使我們活在希望中,還能不斷挖掘我們自身的潛力,使我們一直保持向前的姿態。
挖掘自己的潛能
“看來,這個說法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凡是會飛的動物,它的形體構造必然是身軀輕巧而雙翼修長的,比如麻雀、燕子、蜻蜓……”幾位動物學家正在探討動物飛翔的原理,作為主任,張教授最后總結發言道。可是不等他說完,一只大黃蜂就沖著研究室窗臺上的花盆飛過來了,弄得數位專家頓時面面相覷、尷尬無比。是啊,為何大黃蜂如此短小、薄弱的翅膀能夠帶動起它相對來說極為肥胖、粗笨的軀體呢?
帶著這個疑問,幾位動物學家帶著大黃蜂來到了某著名物理學家的實驗室。物理學家仔細觀察了半天,又埋頭計算了半天,結果還是困惑地搖了搖頭:“這真是不可思議,它簡直就是所有能飛的物種里的一個另類。因為根據流體力學的原理,它應該是根本飛不起來的。如果今天不是親眼所見,我真不敢相信這是事實。”
無奈之下,幾位專家又把大黃蜂擺在了一位社會學家的辦公桌上。沒想到不等他們說完,社會學家便哈哈大笑起來:“這么簡單的問題還用得著問嗎?”“簡單?!”幾位動物學家異口同聲,個個大跌眼鏡。“當然簡單,因為答案只有一句話:今生,它必須飛起來,否則,它只有死路一條!”社會學家大聲說道。
沒錯,當只有死路一條時,不僅僅大黃蜂,我們人類更是能突破所謂的極限,創造出在此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奇跡來。社會學家不曾深入地研究過動物,也不懂什么流體力學,但是他卻破解了黃蜂飛舞的秘密。感謝他,否則,大黃蜂也許再也不敢、不能飛起來了。
大道理
阻礙我們前進的,往往不是未知而是已知。其實,生命永遠蘊涵著無限希望和可能性,當陷入絕境時,我們需要做的,只是向舊日的自己突圍。
起死回生的驢子
農夫牽著驢子去趕集,一不小心,驢子掉進了村口的井里。農夫急壞了,他絞盡腦汁想辦法,還是沒辦法把驢子救上來。
半天過去了,井底的驢子絕望地哀嚎著,它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處境:雖然井水不太深,不至于把自己淹死,但是時間長了,一定會被活活餓死。
想想驢子多年來與自己相依為命的感情,農夫心如刀絞,他實在不愿意看著心愛的驢子遭受這種折磨,便狠狠心,拿來一把鐵鍬打算早點結束這種局面。于是他開始一鏟鏟地往井里填土,井底的驢子好像意識到了什么,更加凄慘地叫了起來,叫得農夫心里好生難受,不得不加快了填土的速度。
但是不一會兒,驢子竟然不叫了。“這么快就死了?不可能吧!”農夫很奇怪地往井底看去,結果,下面的情景讓他大吃一驚:只見驢子正拼命地抖著落在身上的土,把它們填在腳下,然后再站上去,借此一點一點地靠近井口。農夫大喜過望,更加賣力地往井里填起土來。還不到一小時,驢子便“得意洋洋”地叫著上升到了井口。
大道理
人生總有偶爾陷入“死角”的時候,能否走出來,就看你如何對待這不斷下落的重負。如果你將之當做負擔,它早晚會置你于死地;如果你勇敢地抖落,它就能成為你崛起的墊腳石。
不要放棄夢想
羅伯茲的牧馬場開業了,他正在場中的豪宅里宴請賓客。席間,他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
“我之所以要開牧馬場,跟一個初中小男孩的作文有關。小男孩的父親是個馬術師,經常帶著他四處跑,因此在他小時候的記憶里滿腦子都是馬。
“初二那年,老師讓他們寫一篇題為《我的夢想》的作文。小男孩洋洋灑灑地寫了七八頁,將他的宏偉理想描述得甚為詳細。文中說,他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一座屬于自己的牧馬場,甚至把自己設計的牧馬場圖也畫了上去。圖中很詳細地標注著每一個馬廄與跑道的位置,還有一座看起來相當大的豪宅在其中。
“但是當男孩滿心歡喜地把作文教給老師時,老師卻把他狠狠地批了一頓,說他好高騖遠,凈做白日夢,并命他重新寫一篇,否則不給他及格,但男孩卻拒絕了,他固執地守著他的白日夢。
“現在我要告訴大家的是:現在你們正坐在文中所描繪的那片牧馬場的豪宅里歡聲笑語,我就是那個小男孩。”
最后一句話一出,全場立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你現在最想說的是什么?”有人不失時機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