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3章 宋徽宗很無奈啊!

宋徽宗一看情況,趙樞鹽司建立的功勞,不足以升任尚書之職。

不能服眾。

這還沒提出升尚書,就有一大群人建議財務(wù)嘉獎即可。

若是百官不同意,他強行來,蔡京他們不受理,自己這個官家也很難啊。

但他之前說過,要給趙樞冊封尚書的。

趙樞也算是看出來了,太子一派的人,并不想讓趙樞一升再升。

他可以當(dāng)王爺,沒有實權(quán),但想要掌握實權(quán),尤其是尚書之職,肯定是不能同意的。

此刻宋徽宗顯然有點煩躁。

如果什么事情都是他一個人決定,那倒是好了。

直接一道圣旨,冊封即可。

但宋朝的圣旨并不像很多宮廷劇那樣蓋上一個皇帝的寶印就完事,而會有一大串簽名。

包括兩個宰相,中書舍人,給事中,還有接受圣旨的尚書省官員,以及擬制圣旨的官員。

少了誰,宋徽宗頒發(fā)的圣旨都是無效的。

皇帝發(fā)布圣旨,需要手底下的人去傳遞,所以只能由宰相機構(gòu)進行發(fā)布。

任何繞過宰相機構(gòu)的圣旨,在宋朝都屬于不合法。

不僅是發(fā)布,圣旨從起草到生效的一整套程序都非常嚴(yán)格,缺一不可。

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問題,都會讓圣旨流產(chǎn),哪怕這道圣旨是皇帝直接授意的。

皇帝在授意擬旨之前,一般先由宰相機構(gòu)將皇帝的意見先寫一個類似草稿的札子。

皇帝看完沒問題,再把札子轉(zhuǎn)到中書省,由中書舍人開始起草,即草詔。

中書舍人有兩個職責(zé),一為制詞,即按照皇帝旨意起草圣旨。

二是宣行圣旨。在圣旨尚未成文前,皇帝的旨意被稱為詞頭。

中書舍人如果認(rèn)為詞頭不合法度,可以拒絕草詔,這叫封還詞頭,是宋朝法律賦予中書舍人的特權(quán)。

遇到皇帝非要下詔,而中書舍人拒絕草詔的情況該如何處理?

這樣可由次舍人擬旨,但次舍人同樣有封還詞頭的權(quán)利。

所以,一道不太合規(guī)合法的旨意,就可能被中書舍人扼殺,這樣的事情也確實出現(xiàn)過。

宋神宗三年,王安石想把親信李定破格提拔為御史,神宗也已批準(zhǔn)。

但李定人品壞名聲差,負責(zé)擬旨的中書舍人宋敏封還詞頭,拒絕草詔。

并在三日后辭職,另兩名接任者也以愛惜朝廷法制的名由再次封還詞頭。

為了讓李定得到提拔,神宗與王安石罷免了不聽話的知制誥,任命聽話的知制誥重新擬旨,才讓李定當(dāng)上了御史。

很是繁瑣。

宋徽宗現(xiàn)在也可以強行下達圣旨,讓這些不聽話的朝臣都閉嘴。

但圣旨,卻必須經(jīng)過宰相機構(gòu)。

蔡京等人,可以不予理會。

這就有點頭疼。

宋徽宗還有另外一種辦法,那就是當(dāng)暴君,反正兵權(quán)掌握在他手中。

用兵權(quán),強行命令,但這是下下策,一個官家尤其是宋朝的官家,如此做,要是被有心之人從中作梗,一個昏君的名義妥妥的跑不了。

到時候天下民心思變,謠言四起,說宋徽宗是昏君,那到時吃苦的還是朝廷。

所以宋徽宗之前承諾的事情,此刻怕是有些困難。

但他要做的事情,自然也是沒問題的。

他還真就不信了,這些官員敢造反!

以前他提拔高俅的時候,這些人也沒這么強烈反對,宋徽宗大概知道,是因為高俅提拔的是武官。

而且不與太子為敵。

趙樞卻是可以和太子爭奪繼承人的皇子身份,加上冊封的是一部之首,所以才有這樣的反對。

他們忌憚的是,趙樞受到器重,有望成為太子。

太子黨的官員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進行打壓。

如果趙樞有一天上來了,甚至再大膽一點,他成了太子,或者登基了,太子那邊的人就都失去了勢力,失去了依靠。

一朝天子一朝臣,后果無疑讓他們驚恐。

宋徽宗有些惱火,正要發(fā)怒,強行冊封。

倒是要和這些人較量一番,告訴他們,掌握了兵權(quán)的官家,才是第一話事人。

他提拔個兒子,這些人就都冒出來了,還得了?

宋徽宗也是有脾氣的,不過就在這時,趙樞看出來在場的窘境。

這種情況在他意料之中,他也相信父皇強行來,蔡京等人也萬萬不敢拒絕。不排除他們敢拒絕擬旨,但幾率不大。

因為蔡京是非常討好父皇的,只是因為太子陣營的問題,產(chǎn)生了一些分歧。

但終究是剛不過官家的。

趙樞覺得沒必要為了自己升官的事情,讓父皇如此,使得君臣生出嫌隙。

他找到了一個突破口。

父皇之前承諾要升任他為工部尚書。恰好這個工部尚書是太子陣營的,如果能搞掉他最好。

反正這個工部尚書極力反對,本來趙樞想的是一個工部侍郎平調(diào)就可以了。

他可以在工部施展手腳。

現(xiàn)在工部尚書跳的很兇,那就先搞掉他。

怎么搞掉他呢?

趙樞找到了他話的破綻。

趙樞的優(yōu)勢是掌握了很多現(xiàn)代化技術(shù)。以己之長攻彼之短。

工部絕對是一個他能大面積發(fā)展的部門,用成績說話。

趙樞笑道:“啟奏父皇,剛才工部尚書宋大人也已經(jīng)說了,兒臣沒有那么大的功績不足以升任尚書一職。

既如此,本王要問問宋大人。

工部主管山澤,屯田,工匠,水利,諸司公廨紙筆墨之事,其最重要的職責(zé),便是負責(zé)著全國上下的工程建造工作。”

“工部尚書任職此位,不知道每年的鋼鐵產(chǎn)量為多少,稅收以及盈利又是多少?”

趙樞目光掠向不遠處的工部尚書。

趙樞知道。

古代鹽鐵是專賣制度,而且多數(shù)鐵礦是官營的,煉出的鐵要全部上交朝廷。

北宋繼承了唐朝制度,官營,官民合營,民營等三者共存。

民營鐵礦課以20%的鐵稅,王安石變法后,民營鐵礦大為增加,鐵礦數(shù)量194處,煉鐵廠77處。

趙樞掌握了先進的煉鐵技術(shù),可以采取對賭,來爭取自己進入工部的機會。

雖然不知道趙樞要做什么,宋祁出列道:“肅王,若是按照全國范圍來算,包括民營,官民合營,大宋每年的鋼鐵產(chǎn)量9700萬斤!”

“那稅收以及盈利是多少?”趙樞又問道。

如果是其他人問,宋祁可能都懶得回答,肅王的問題,他還是要謹(jǐn)慎的,他道:

“每年所有盈利稅收加起來,接近400萬貫。”

趙樞點點頭,這個收入也差不多。

鹽是大宋的大頭,包括茶葉,鋼鐵產(chǎn)量在古代有這個盈利就已經(jīng)不錯了。

“那本王問你,工部是按照什么來算政績的?”

趙樞又問。

宋祁似乎意識到什么,他還是道:“當(dāng)然是按照每年的產(chǎn)量以及盈利,這是工部的職責(zé)所在!”

聽到這話,趙樞笑了:“既然如此,宋大人掌管工部,但其中鋼鐵一項,每年卻只有產(chǎn)量9700萬斤,盈利也不過400萬貫,和茶葉與鹽相比,就這其中一項,差距甚遠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顺昌县| 秭归县| 偃师市| 林甸县| 龙里县| 双江| 安乡县| 舞钢市| 大邑县| 治县。| 绥化市| 莫力| 遵化市| 南召县| 潢川县| 潜江市| 深水埗区| 永宁县| 金塔县| 福建省| 佛坪县| 南丰县| 荔波县| 城口县| 任丘市| 博爱县| 乐业县| 伊川县| 肥城市| 上犹县| 大名县| 平泉县| 全椒县| 囊谦县| 呈贡县| 海丰县| 常宁市| 龙泉市| 泰顺县| 禄劝| 青铜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