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和百度分析角度,現在少年時代是12-18歲也是未成年時代,確實我們生活在一個寒窗苦讀10年時代。
一直中庸之道我,不知道是因為環境還是什么,因為初三分重點班之后,平時班級各個學習成績都有,我剛剛好進了重點班,只是半年之后我還是中庸之道。我不知道自己這是什么性格造成
環境變了我也變了,這個只有我可以感受到,而我在這個環境只能是中庸之道,從平時成績400多分一下沖到550-570分左右,在重點高中徘徊。
最終還是差20分成績,但我體會到了那種環境味道。本想的自己可以進重點高中,因為一次失利只能進普通高中重點班,在這里發現自己剛剛成績也很排后。
因為普通高中重點班,有的學生志愿沒有抱好,有的是想重點高中普通班還不如普通高中重點班,還有很多很多種原因。
本科錄取率百分之20,1200名學生,這是普通高中那幾年錄取率。
有時候很現實,有時候又很理智,自我設限左右。
其實我很討厭這種模式,但是大人世界就是這樣包括老師,
因為這個和班主任頂過2次嘴,這是我印象特別深刻的,而結果就是老師把我放在成績比較差哪里,說去影響他們。只是不到3個月,我被他們影響,后面班主任把我又調回去了。
這次讓我感受到,每個人是不一樣,也是因為這個我在高中時期人緣特別好,同學們都特別喜歡我。
但是我確實錯,人是沒有自我設限,是對的,因為每個人心態不一樣。
因為我從小生活環境,那一年高考我們班全軍覆滅,沒有一個本科錄取率,大家有一個共識補習一年就可以,
我離二本線相差80分,很多人考砸了,而我沒有選擇復讀,選擇大于努力,我為這個選擇表示后悔,
因為我的家庭環境,只要我的選擇父母和爺爺奶奶都支持,
我選擇了一一個二本院校的大專,我后面也沒有選擇專升本。
我不后悔自己選擇,而且大學選擇專業也沒有深思熟慮。
唯一一個好處是把計算機打字練習很好。我用10年時間證明了,人確實有自我設限,因為每個人生存環境不一樣,經歷不一樣,也不一樣,要堅守自己本心非常不容易,也行要用一生去證明吧
這是我后面選擇,用一生去證明人不要用自我設限,這是一個哲學題。
我現在懂高中班主任良苦用心,他是用一個故事和經歷來教育我,
確實老師是非常不容易的,后面我也想去研究哲學,
這是32歲決定,自己下的決定,想去讀這方面書,先民間,后面慢慢嘗試去讀書。
也行一輩子也很難證明。畢竟理論永遠是理論,實踐永遠是實踐。
就像陽明先生說知行合一,先秦時期鬼谷子,孫子兵法,36計,論語,道德經,還有商鞅變法。
讀書真好,謝謝現在時代,可以做到人人都可以讀書,
好像體會到讀書樂趣。只是代表我樂趣,讀書真正目的是修心養性。僅僅只代表我的個人觀點,還有通過我的視角看世界,也許有千千萬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