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建筑就和人一樣,也會經歷生老病死。整個建筑的生命周期可總結為:規劃設計、實施建造、交付運營、綜合運維、廢棄拆除。這個生命周期可以和人類從孕育、誕生、發育、步入社會歷練最后到死亡相類比。整個生命周期是一脈相承、環環相扣的。

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一樣的人,同理,世界上也不存在兩棟完全一樣的建筑,而且在人生中有接近 90%的時光在是建筑中度過的,健康、和諧、舒適是人們對建筑的基本要求。當前,數字化的浪潮已席卷全球,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如火如荼,建筑在確保其基本功能屬性不變的情況下,將實現人們個性化、智慧化需求,從而達到建筑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我們長期從事建筑智慧化的研究和實踐,現把這個過程中的應用和案例匯聚成本書——《數智融合:樓宇智慧化轉型之路》,期望能給讀者帶來啟發。

如果你是初次接觸智慧建筑的普通讀者,希望通過本書可以學到何為智慧建筑,它是如何做到有溫度、有思想、有情感的。

如果你是本行業從業多年的資深人士,希望通過本書能夠了解多家大廠當前實踐智慧建筑的成果、經驗和思考。

如果智慧建筑只是各類新技術的堆疊,這樣的建筑是沒有靈魂的。向內心深處探求,讓建筑能擁有感知、擁有智慧,并且可以真正實現落地,這是我們的使命。建筑自身雖然沒有情感,但通過技術改造,是可以一點一滴地被賦予藝術、情感和精神的。要建造有智慧的樓宇,需要換位思考,更需要學會共情與包容。當人們理所當然地想著去控制建筑、驅使建筑,而不先去理解它、接受它時,就有可能引發矛盾,帶來沖突。要想讓建筑更好地服務于人,就要去了解建筑、掌握建筑,和建筑產生共鳴。如果一個建筑都無法打動說服作為建造者的你,也將無法與你產生深層次的連接,那么這種建筑也就很難打動其他人。

智慧建筑是信息技術(IT)、運營技術(OT)和人工智能的結合,也是建筑工業化和建筑生態化的產業融合。無論是建立數據標準,打造全場景化數字平臺,還是強化交互智能、主動服務的應用生態建設,以及進行相應的配套組織結構調整來支撐這些轉型,最后的落腳點還是聚焦到一處:建筑的本質是為人服務的,為的是更好地為人們提供生活、工作、居住的空間場所,讓人們可以更好地可持續發展。所以數字化不僅僅是“面子工程”,更是 “里子工程”,既要讓建筑業主獲得更好的收益,又要讓一線的運維人員也享受到數字化帶來的工作便捷,同時還要為使用者帶來便利。通過數據驅動讓樓宇業主能更好地把控樓宇狀況和資源消耗進度,合理調配優化資產收益比;借助新技術新手段,用人工智能代替人工巡檢,運維人員不用 7 天×24 小時連軸轉和現場值守;結合智能控制、無人派送、人工智能無感檢測,讓樓宇的用戶可以享受到便捷、舒適的入住體驗。這些也是建筑智慧化對人類自身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詮釋。

全書共10章,主要內容如下。

第1章 智慧建筑的前世今生。本章在回顧建筑信息發展的基礎上,梳理了前期智能建筑和新時期智慧建筑的區別,闡述建筑信息化、建筑數字化、建筑智慧化的關鍵內涵,從建筑演進角度,對智慧建筑提出頂層設計的定義,并對智慧建筑的行業生態進行介紹。

第2章 智慧建筑的發展現狀及趨勢。本章詳細分析了國內外智慧樓宇的發展情況、典型特征,并對行業未來可預見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智慧建筑的行業發展機遇和挑戰。

第3章 新時期智慧建筑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本章系統性地介紹了支撐新時期智慧建筑實現的各類新型信息基礎技術,這些技術的有機融合及在建筑載體上的綜合應用,共同構成建筑智慧化的數字化基礎設施。

第4章 當前建筑智慧化發展的困境及破解之法。本章是國內完整系統地分析智慧建筑發展的困境并提出相應解決對策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從智能系統核心產品國產率低,到缺少技術創新和總體布局、頂層設計,總結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和破解方法。

第5章和第6章是全書的重點。第5章 建筑智慧化的底層邏輯思考,緊承前述發展困境,探索相應對策和落地實現的可行路徑,提出了五條底層邏輯思考方案。第6章 建筑智慧化的建設思路,將該思路代入底層邏輯,選擇相配套的解決方法,闡述提煉出六條核心建設要素。

第7章 國內外建筑智慧化的平臺探索。本章主要介紹國內外現有建筑智慧化平臺,從傳統行業和新興 IT 行業兩類公司的建設方案對比中,提出跨行業合作共創,相互融合才是未來發展之路。

第8章 智慧化建筑的實踐案例剖析。本章介紹目前幾個相對成功的智慧建筑案例,同時全方位闡述其背后的建設思路,和第6章的核心建設要素前后呼應。

第9章 建筑智慧化進階的核心要點及趨勢。本章圍繞高階智慧建筑的發展模式,提出綠色零碳和裝配式建筑所代表的兩條主線——建筑生態化、建筑工業化,并指出產業互聯才是中國建筑、建筑業智慧化可持續發展的未來關鍵。

第10章 展望。建筑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是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未來也會沿著這一方向發展。

建筑的數字化轉型是未來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不同的人對于數字化賦能建筑的理解和認知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希望我們的這一研究工作能為建筑業轉型升級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能為正在探索中前行的建筑智慧化提供技術參考與決策支持,也能給廣大智慧建筑從業者提供啟發和幫助。限于作者水平,書中不足之處在所難免,肯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南县| 洛川县| 宜兰县| 沅江市| 五寨县| 红原县| 大理市| 电白县| 根河市| 汝州市| 潞城市| 武鸣县| 涿州市| 巨野县| 长春市| 乐东| 突泉县| 察哈| 黄石市| 邯郸县| 塔河县| 三台县| 香港 | 都昌县| 石屏县| 四子王旗| 曲阜市| 西安市| 司法| 郓城县| 浦北县| 永州市| 梅州市| 上蔡县| 肇庆市| 宣威市| 岳阳县| 洛阳市| 双鸭山市| 彰武县| 北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