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新發展格局與數字經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多依靠科技創新,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做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

從經濟循環理論角度看,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持續發展能力取決于經濟循環能力,即包括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在內的閉環鏈條循環往復的速度和質量。我國提出“雙循環”發展戰略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在綜合考量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特征和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變化基礎上做出的長遠戰略選擇,也是未來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框架。

從國內經濟發展階段來看,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因此注重發揮勞動力等生產要素低成本優勢。在快速發展的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我國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和國際分工,建立起市場和資源“兩頭在外”的發展模式,推動國內經濟高速增長。經過長期努力,我國人均GDP已超過1萬美元,經濟發展水平大幅提升,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社會需求結構、生產函數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生產體系內部供需脫節和循環不暢的問題開始顯現。長期以來,以嵌入國際大循環為主的、外需主導的經濟造成了我國對外部需求和科技轉移的雙重依賴,使得國內產業鏈基礎脆弱、技術創新和品牌創新受限,以及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和“卡脖子”等問題日益突出。要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我們根據國內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以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不斷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

從國際環境變化來看,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陷入持續低迷,國際經濟大循環動能出現弱化。西方主要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遭遇逆流。尤其是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產生了廣泛且深遠的影響,逆全球化趨勢更明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都面臨重大沖擊。在不斷加速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影響下,世界貿易和產業分工格局也在發生重大調整。面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我們必須在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的同時,不斷暢通國內循環,以持續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和韌性。

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核心是要暢通國內大循環,降低對外依賴度,以國內大循環為基礎參與國際大循環;同時,利用國際大循環促進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最終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階段,該如何發展經濟?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安徽考察時指出,要深刻把握發展的階段性新特征新要求,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加速發展,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將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發展數字經濟有助于進一步激發居民潛在的消費需求。截至 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 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1.6%[3]。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消費品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有個性化的、多樣化的、高品質的消費品。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大大擴展了市場邊界,經濟活動的生產組織和交易不再受到地域和時間限制,遠程非接觸交易成為現實,這就給原本無法得到滿足的潛在需求的實現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從而可以極大地拓展市場需求空間。另外,依托信息技術發展起來的諸如個性化定制等新模式,使得滿足越來越多居民的個性化需求成為現實,未來個性化消費市場空間巨大。在疫情沖擊下,網絡購物、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在線娛樂等數字消費領域實現了逆勢快速增長,成為當前創新最活躍、增長最迅速、輻射最廣闊的新興消費領域。企業數字化、智能化加速轉型,將進一步激發人們對網絡零售、云服務、在線教育和醫療等的線上消費需求,“線上 + 線下”深度融合的新零售業態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從一二線大城市不斷向低線城市及廣大農村快速擴張,持續激發和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不同層次群體的消費潛力。

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持續快速增長,2020年達到37.2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70.8%;網上零售額達到11.8萬億元,年均增速高達21.7%[4]。網絡購物成為居民消費的重要渠道,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貢獻率持續提升,帶動相關市場加快發展。快遞業務量從2015年的206.7億件增至2020年的833.6億件,非銀行支付網絡支付交易額從2015年的49.5萬億元增至2020年294.6 萬億元,均穩居全球首位。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示范企業引領作用明顯。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占據 2020 年電子商務企業全球市值前5名中的4名。

網絡支付業務規模持續增長,在有效滿足消費者購物、出游、餐飲等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促消費、擴內需的重要保障。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8.72億人,占網民整體的86.3%[5]。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銀行共處理網絡支付業務225.3億筆,金額553.5萬億元[6],網絡支付交易額再創新高。隨著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的推進,截至2021年6月,數字人民幣試點場景超過132萬個,覆蓋生活繳費、餐飲服務、交通出行、購物消費、政務服務等領域;開立個人錢包2087萬余個、對公錢包351萬余個,累計交易7075萬余筆,金額約345億元[7]

從國際市場上看,數字經濟“無邊界、全球化、全天候”等市場特征有助于打破國家與國家之間交易的物理障礙,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數字貿易的發展使得國內消費者可以便利地通過各種移動終端選購世界范圍內的商品,不斷增加消費者福利,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我國擁有龐大的人口規模和網民基數,可以通過需求的“長尾效應”釋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不斷豐富人們的需求層次,提升消費質量和水平,在有效刺激消費的同時不斷促進居民消費升級。由數字經濟催生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也在不斷激發和創造新的消費需求。

數字經濟發展有助于擴大投資需求,從而為經濟內循環不斷注入新活力。在經濟發展受到突發疫情嚴重沖擊的背景下,新基建被寄予厚望。2020年4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基建,推動產業和消費升級。會議指出,要加快信息網絡等新基建,“以一業帶百業”,既助力產業升級、培育新動能,又帶動創業就業,利當前、惠長遠。會議進一步提出,要根據發展需要和產業潛力,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基建;創新投資建設模式,堅持以市場投入為主,支持多元主體參與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強化服務;加強政府引導和支持,為投資建設提供更多便利,從而明確了新基建的投資模式。

新基建是我國未來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5G、大數據等建設不僅是信息產業發展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而且是落實網絡強國發展戰略的重要基礎。加大新基建,尤其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還能夠對其他制造業和服務業起到帶動效應。新基建投資既能在短期內為經濟增長助力,從長遠看也可以激發更多新需求、培育更多新業態,從而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并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和升級。

以5G為例,目前5G已跨過標準制定、研發試驗階段,進入落地應用階段,形成了全球統一標準,系統、芯片、終端等產業鏈各環節均已達到商用水平。5G的商用推廣不僅能提升我國網絡基礎設施和智能設備的技術水平,還能加速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的發展。可以預見,未來5G建設的基礎性投資將大大增加。招商證券預測,在5G時代,國內三大運營商的總投資額為1650億美元,相比4G時代的1100億美元,總規模增長約50%。除了基礎性投資,5G還將發揮強大的引領作用,拉動產業鏈上下游行業加大信息技術投資,包括設備制造商、終端制造商、芯片廠商及5G應用場景相關廠商等。德勤的研究報告指出,2020—2035年,全球5G產業鏈投資額預計將達到約3.5萬億美元,其中我國5G產業鏈投資額約占30%。

發展數字經濟有助于我們充分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契機,加速推進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和產業轉型升級,從供給側建立完備的產業體系。我國高技術領域目前尚存在較為突出的短板,自主研發能力不足,關鍵技術和芯片等核心零部件一直以來過度依賴進口,成為掣肘我國打通國際國內“雙循環”的重大障礙。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是我國實現技術方面突破和突圍、擺脫國際市場分工地位被鎖定在低端的困境的有效途徑,在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對我國試圖進行技術封鎖和打壓的新形勢下尤其如此。只有擺脫對其他國家的技術產業發展路徑的依賴,通過自主創新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才可能真正建立起經濟“雙循環”發展新格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海市| 仁布县| 三江| 临邑县| 庄浪县| 油尖旺区| 吕梁市| 望都县| 平果县| 关岭| 雷山县| 茌平县| 岳普湖县| 剑河县| 邳州市| 三穗县| 乌鲁木齐市| 织金县| 崇义县| 梁河县| 股票| 马山县| 乳源| 白城市| 资阳市| 宜兰县| 应城市| 晋州市| 长春市| 信阳市| 开远市| 石泉县| 宁远县| 古浪县| 玉溪市| 泸溪县| 伽师县| 宜川县| 杨浦区| 徐汇区| 遂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