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我們曾經的反敗邏輯都錯了

從2015年起,我親眼見證了近百位創業者悲壯而又無奈的失敗、離場。他們中的大多數人曾奮力反擊,但最終都銷聲匿跡。我在和他們當中的一部分人一起復盤時,總會問一個同樣的問題:為什么失敗后總結了那么多刻骨銘心的原因,卻依舊沒能翻盤?

隨著訪談的深入,一個細思極恐的答案浮出水面。那就是,創業者所總結的大多數失敗原因,非但不能讓他們敗中求勝,反倒會把他們推向新的失敗,使理想和現實的差距越來越大。

理想中的反敗應該是這樣的:找到了問題,吸取了教訓,改變了自己,犯過的錯不再犯,向著勝利邁進。

現實中的反敗卻是這樣的:犯過的錯依舊犯,找到的失敗原因其實并不是真正的原因,舊傷未愈又添新傷。

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巨大的反差?顯然,是創業者的反敗邏輯出了偏差。所謂反敗邏輯,是指失敗后怎么看待失敗和尋找真正的失敗原因。一旦底層邏輯出現錯誤,再怎么彌補也無濟于事,就像計算機的操作系統一旦崩潰,再好的程序都無法運行一樣。

如果底層邏輯錯誤,失敗只是下一次失敗之母,而不是成功之母

細數各種創業案例和故事,創業者失敗后往往有三種固有認知,進而形成難以被輕易打破的舊邏輯。

缺乏“價值邏輯”:把失敗當作成本,而非翻盤的機會

2018年3月,王寶強被評為金掃帚獎“最令人失望導演”。一直以來,明星都對這個獎避之唯恐不及。沒想到,王寶強不僅親自領獎,還在臺上承認自己欠觀眾一句道歉,并說自己之所以來領獎,是因為自己熱愛和尊重電影。得到網友點贊最多的一句話是:“只有勇于承認自己的失敗,才能進步。”

不論是無意為之,還是有意策劃,王寶強敢于直面這件事,用一種充滿智慧的方法將潛在的負面影響變成可終身受益的正向價值,扭轉了局勢。

和王寶強一樣,如何看待失敗,是擋在創業者面前的一團至暗迷霧。很多創業者都把失敗當作丟人的事,看作對自己的否定,于是,要么不敢直面失敗,閉口不提,要么文過飾非,一錯到底。這就是把失敗當成了負面成本,徹底忽略了其蘊含的機會和價值。

什么是成本?簡單地說,成本就是消耗。

創業者在失敗后不可避免地要承擔兩類成本:心理成本和財務成本,也就是壓抑、沮喪的精神狀態和一身債務。如果只是這兩類失敗成本還好說,畢竟精神狀態可以逐步調整,債務也能想辦法一點點還清,但這些只是“顯性成本”。

一旦創業者選擇逃避,不敢提及失敗,不敢反思失敗,而是像鴕鳥一樣將頭埋入沙子中,裝作什么也沒發生,就需要面對三種嚴重后果:

●一是要面對額外的風險成本,比如個人品牌的貶值和個人信用的喪失。

●二是要面對高昂的機會成本,白白錯失潛在的反敗機會。

●三是逃避本身最終會演變為一種無形的壓力,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把整個人壓垮。

我把因為逃避失敗而產生的各種后續成本統稱為逃避成本。顯然,這是一種隱藏得更深、危害更大的“隱性成本”。失敗后,如果你選擇逃避,那么除了初期的心理成本和財務成本之外,還要面對后期的逃避成本。所以,敗了也別逃避,這樣,至少你不會給自己徒增各種隱性成本。由此可以總結出一個簡單的失敗成本公式:

失敗成本=心理成本+財務成本+逃避成本

把失敗當作機會,就是價值邏輯的核心

古往今來,有所成就者都深知失敗才是取得進步的最大機會,他們失敗時也會感到痛苦,但會想盡辦法從失敗中“榨取”未來可用的反敗資本,讓失敗變得更有價值,這就是價值邏輯的體現。2012年褚橙上市時,褚時健已經85歲高齡。褚時健說:“一個人,別人把你打倒了不要緊,總有事情是自己控制不了的,但是自己不要把自己打倒,不然就真的徹底倒了,翻不了身。”任正非在談到失敗時說:“10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

2021年9月12日,2021屆美國NBA籃球名人堂入選儀式舉行,隨邁阿密熱火隊兩奪NBA總冠軍的克里斯·波什在入選感言環節談到了從科比身上學到的一課:“那是2008年,我們在拉斯維加斯備戰北京奧運會。在訓練的首日,我想承擔起年輕一代的責任,就早早下樓訓練。但當我到球館時,科比已經在那兒了,膝蓋上敷著冰袋,滿頭大汗,這是隊里唯一一個比我早起的家伙,而且他已經練完了。他明明前幾天才剛打完總決賽,并且經歷了總決賽失利,而我已經休息了個把月,有精力訓練。這讓我懂得了一個無法忘卻的道理——傳奇不是由他們的成功來定義的,而是由他們如何從失敗中反彈來詮釋的。”

失敗是成本還是資本,只取決于你怎么看它。在價值邏輯下,失敗是這樣的:

●失敗像個人,你敬它一尺,它就還你一丈。

●失敗似本書,你不開卷就是廢紙,你去學習就是知識。

●失敗是口礦,你不挖掘都是廢石,你去開采全是寶藏。

缺乏“求真邏輯”:熱衷分析表層原因,而非深挖背后真正原因

2018年深冬,一個寒風凜冽的午后,我在中關村一家知名孵化器,花了整整6個小時訪談一家初創企業的三位合伙人。這是一家燒光了600萬元融資,經歷了兩次失敗,正在嘗試第三次轉型的科技創業企業,當時剛完成Pre-A輪融資,雖歷經艱辛但還活著。訪談主題很明確,就是前幾次失敗的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以及他們是如何從上一次失敗中走出來的。隨著訪談的深入,我發現合伙人對失敗原因的看法存在重大分歧。公司CTO根本不承認失敗了,創始人兼CEO則坦承就是失敗了。還好兩人沒現場吵起來,否則會讓人很難堪。

面臨生死存亡,誰都不輕松,但我完全沒料到,三位合伙人對失敗原因的總結完全不同。試想,一個對失敗原因的看法都不一致的初創企業,如何擰成一股繩去實現反敗?隨后的兩周,我一直被這個問題困擾著,直到在另一次訪談時遇到相同情況,我才猛然意識到,這本就是常態,而非偶然事件:一家公司如果只停留在對失敗原因的淺層次分析上,必定會導致合伙人對失敗原因的看法不一致。

·認知的深淺關乎成敗·

一次創業失敗了,不止局中人,甚至局外人都會幫你分析出一堆原因:戰略短視、方向跑偏、需求分析錯誤、定位不準、產品研發或推廣失敗、團隊不給力、股權結構不當、資金鏈斷裂、管理不善、投資人苛刻、惡意競爭、負面消息多、缺乏耐心、眼高手低、政策突變等。我把這些原因稱為“碎片化原因”,每個人都能總結出一堆,但異常零碎。然而,看多了、聽多了之后,我開始厭倦這種淺層次的探究:看上去頭頭是道,實則浮于表面。千人千面,千企千況,每個人總結的原因只是一個側面——這樣的分析,我們無法還原失敗的真相,更難挖掘失敗的真正原因。

故事背后總有故事,挖出表層原因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求真邏輯”的核心

醫生在看病時有兩種治療思路:一種叫“對癥治療”,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另一種叫“對因治療”,找到病因根治。顯然,大多數患者會選擇對癥治療,比如發燒了就趕緊降溫,但事實上病因可能是細菌感染。在發燒好轉后,患者也就忘了要追查病因,不會從根本上去治療,直到再次發燒。

創業者對失敗原因的淺層次分析,恰恰跟對癥治療一樣,許多創業大佬在無意間都犯過這種錯誤。

史玉柱當年想要蓋全國最高樓——巨人大廈(從38層加高到70層),致使公司資金鏈斷裂。1997年大廈停工,他負債2.5億元,創業英雄瞬間跌落神壇。他說:“那時候我主要的思路還是想挽救巨人,以為巨人就是資金鏈問題,那我就找人來入股巨人。當時我們測算,只要有5000萬元就夠了……”后來他發現,根本不是5000萬元的事。

跳出對失敗原因的淺層次分析,深挖背后的真正原因,從對癥治療升級到對因治療,就是“求真邏輯”的體現。

缺乏“自省邏輯”:把失敗歸因于外界,而不審視自己

每當經營業績下滑,就會有一堆公司的創始人跳出來說是受宏觀經濟形勢不利因素的影響。于是,宏觀經濟形勢成為“千年背鍋俠”。

為什么在宏觀經濟形勢不利時,仍有企業能逆勢而進,甚至做到上市?為什么在資本市場寒冬來臨時,仍有企業能不靠融資照樣存活壯大?

這就是創業者的一種舊邏輯:習慣于眼睛向外看,把失敗歸咎于外部環境或其他人,希望通過外部環境或其他人的改變來拯救自己,而不是把“解剖刀”對著自己,通過自省尋找失敗根源。事實上,不只是創業者如此,對于失敗,歷來研究外在因素者眾,研究內在因素者寡。

所有失敗,歸根結底都是創始人自身的失敗。我認識的一位連續創業者,每次都會跟合伙人鬧到反目的境地,甚至數次撕破臉皮鬧上法庭。但他始終不認為是自己有問題,而一直歸咎于合伙人。正因為如此,他每次的創業軌跡都出奇相似,到了一定階段就遭遇瓶頸,緊接著就上演內斗。

不用多舉例,我們都明白自省邏輯的內涵:點兒背不能只怪外部,也得怪自己;反敗不能靠別人,只能靠自己。既然我們無法用外力扭轉行業現狀,那么改變只能從內部做起。創業者唯有從眼睛向外看轉變為眼睛向內看,方能建立自省邏輯,通過改變自己來實現反敗。

說一千道一萬,只要被上面的三種舊邏輯鎖死,你離失敗的真相就越來越遠,而離災難越來越近。當用盡辦法卻發現自己無力反敗時,你就必須跳離原來的層面,來到更高一層俯視曾經的自己,建立一套新的反敗邏輯。

●把失敗當作價值來源,從失敗中尋找使自己更強大的機會,即“價值邏輯”。

●用“對因治療”的思路深挖失敗背后的底層邏輯,跳出表面現象,即“求真邏輯”。

●用自省思路從自己身上尋找敗因,改變自己,實現反敗,即“自省邏輯”。

這三者合起來就可生成一種新的反敗邏輯,那就是積累自己的“反敗資本”。

什么是“資本”?從表面看,失敗對創業者而言是消耗和成本,是“失”,但從失敗中可以榨取反敗的經驗、知識、心智等無形資產,為日后反敗提供可能,如此看來,失敗亦是資本,是“得”。失敗究竟是資本還是成本,蘊含著一種辯證關系:你若認為它是“得”,它就是資本;你若認為它是“失”,它就是成本。

成本和資本之間的轉換關系如此微妙,讓我忍不住畫了一張圖(見圖1-1)。

圖1-1 失敗A-B面:成本與資本轉換

圖中的S曲線是一條阻隔線,左側(A面)是成本區,右側(B面)是資本區。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這張圖:在一定的條件下,創業者突破了阻隔線,此時失敗的成本就可以轉化為資本,這就是反敗資本。從左側的成本區努力穿越阻隔線,到達資本區。積累自己的反敗資本,是創業者的一項永恒任務。

我們缺的不是反敗,而是一種新的反敗邏輯。下一節我們將領略反敗資本的奇妙之處,看看高手是怎么獲得這種資本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随州市| 台安县| 玉门市| 水城县| 竹山县| 图木舒克市| 颍上县| 兴业县| 灌云县| 普定县| 延安市| 峨山| 太和县| 舞阳县| 毕节市| 屏山县| 托里县| 普洱| 绥德县| 龙州县| 秭归县| 二手房| 丰宁| 珲春市| 锦州市| 库尔勒市| 波密县| 黑水县| 政和县| 伊春市| 日土县| 吴江市| 吉木萨尔县| 临湘市| 新乐市| 崇州市| 吴堡县| 珲春市| 团风县| 新竹市| 崇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