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圍開封城的金兵退了,黃潛善向徽宗進言讓徽宗覺得自己是個有福之人,所以金兵退了,李綱本想諫言,在這個時候童貫拿來了一道奏章。
趙佶“東南諸路的洪災幾乎就沒有斷過。”說到這里似乎想到了什么立刻瞪了一眼黃潛善。
那潛臺詞,你不是說朕是有福之人嗎?怎么就洪災了。
隨即趙佶又摸了摸額頭,最近石子不見了,怎么就出事了。
難不成。。?
趙佶心中的預感,沒有說出來。
之后來到艮岳,看見那顆石頭已經被碎了。
就在昨天夜里,狂風大作有雷陣雨的時候,一根銅柱綁在石頭上吸引雷電,在石頭被劈碎了,人為的去除了一些痕跡,就是眼前趙佶看到的樣子,石頭碎塊上沒有其他的雜質。
“李彥啊,你說是不是這石頭碎了就是征兆,所以出現了洪災。”宦官一向喜歡猜測旁人的心思尤其是皇帝的,李彥見徽宗這么說就猜測他是這么想的,自然順著徽宗的意思去解讀“肯定是啊,說明黃大人沒有說錯,皇上您是有福之人啊。”得,又被圓回來了。
徽宗一聽很高興,剛才因為洪災的問題不爽的心情揮了揮手就走了,“就讓李綱去組織救災事宜吧。”李彥很清楚徽宗對李綱的厭惡,明白這是沒有說出口的貶謫。
之后李彥帶著圣旨來到李綱家中宣讀,李綱家里很小,也沒什么錢李彥也不屑李綱的招呼,差事完成頭也不回地就走了。
倒是李綱在給圣旨奉香之后回到書房開始準備了之后的一些事宜。
這一夜,星光燦爛,一道黑影漫步在一條布滿陰暗角落的線條上,每一步都充滿靈動,一封信被悄然投入李綱書房,信上大致是將一些現在的救災的經驗和一些方法寫出。
這個時候的救災大概分為報勘災情、賑濟、蠲免減征、緩征、移民、借貸,撫卹安輯。。。。。。等等。
而救災之后的復原工作亦是官府吏治的指標之一。
李綱一走,趙佶身邊就更沒有勸誡的人,盡都是一幫阿諛奉承的之輩,今日趙佶唯一的事就是一只鳥在宦官不小心跑出了籠子,被趙佶帶著一幫人去追。
武義剛好輪值,一個躍起就像豹子沖上樹一手抓住,靈活地像猴子隨即輕輕落地,那百靈鳥上也絲毫不見傷痕,鳥叫聲顯得中氣十足。
趙佶見到自己的小寶貝回來了,雖然有所賞賜,但還是見不得武人趾高氣昂。
武義早已習慣了趙氏皇帝的重文輕武,只當自己完成了職責在謝過了徽宗后手捧著賞賜就回去了。
趙佶看著自家的小寶貝,用心給他喂著食物,看見它的羽毛格外鮮艷心情越發的好了。
突然問道“二皇子還沒有選出來嗎?”
李彥最近收了好幾家的錢,就是為這一件事。
現在剛好是良機,心中有了考慮,隨即說道“奴才有個提議,覺得邢家女娘不錯。誰啊。”
趙佶好似有點印象但又想不起,只能靠身邊的宦官提醒“邢家女娘,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