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引言

當處理一個問題的時候,我從來沒考慮過“美”。我腦子里想的都是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但當我完成之后,如果發現解決方案不是優美的,那么我就知道,一定是哪里不對。

——巴克敏斯特·富勒

你是否還記得,在人生中的哪一個時刻,你第一次對“個人成長”產生了興趣?我記得很清楚,那是1991年1月,我因為盜竊被捕,坐在看守所的一個牢房里。那年我19歲。

我在看守所里待了很多天,每天什么事都不做,就只是思考自己的愚蠢。生活在我的面前崩塌了。

高中時我是一個全科得A的榮譽學生,數學協會會長,學院十項全能項目的隊長。1991年時我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上學,讀計算機科學專業,前途看起來一片光明。但后來不知道為什么,我親手把這些都毀掉了。

從看守所暫時被放回家,等待出庭的第三天,我收到了學校的通知信:我被開除了。如果你壓根就不去上課,平均成績幾乎是零分,學校當然會這么做。就在那一刻,我意識到擺在自己面前的有兩個選擇:成長,或者放棄。

我也希望自己能跟你們說,在這些事情結束之后,我的個人成長開始突飛猛進。但事實并非如此,實現生活的轉變依然異常困難。

我告別了伯克利的朋友們,搬回了位于洛杉磯的老家。我開始做一份薪水微薄的銷售工作。我其實可以找到賺錢更多的工作,我只是不愿意。我只想保持低調,做個隱形人,維持一段平靜的生活,不要有太多壓力,也不要有太多興奮的事。所謂“勇氣”,似乎已經變成了我的敵人。

在接下來一年的平靜生活里,我進行了向內的探索。我逐漸建立起了能指引自己的一套全新道德標準,其中包括榮耀、誠實、慷慨、謙卑、公平,等等。這個清醒自主的自我重建過程一直持續了好幾年。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自我感覺重新變好。我想,應該重新上大學。如果能拿到計算機學位,也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自己過去犯下的錯。

1992年秋天,我被加州州立大學錄取,重新成為一個大一新生。這所學校的計算機專業并不搶手,所以給了新生足夠的選擇空間。我曾經被伯克利分校開除過,所以寫了一個申請表保證出勤,他們才最終接納了我。如今我不再是19歲時的那個自己,很多事情都變了。我有了對個人成長的渴望,我有一種強烈的期待,這次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

我打心里覺得,自己現在已經比同齡人落后了三年,我不能忍受再花四年時間才拿到學位。我也知道,自己就是那個應該對現狀全權負責的人。我很想加速前進。于是,我設定了一個非常有野心的目標:每個學期完成別人三倍的課程量,只用三個學期拿到學位。

知道我這個想法的人都覺得我瘋了,但他們并不能看到我的內心。我徹底下定了決心,我知道沒有什么能阻礙我實現這個目標。

為了準備好應對高負荷的任務,我學習了很多時間管理技能,每次學到新東西就馬上用起來。我每天都聽激勵人心的錄音,好讓自己保持積極的心態;我每天都運動,這樣能很好地緩解壓力;我找到很多好方法,顯著提高了自己的產出效率。

我體驗到了極高的內在能量和動力,我知道這次終于能做最好的自己了。我非常努力地學習,在班上名列前茅,我甚至還在求學過程中多修了一個數學學位。畢業的時候,我被授予了當年最優秀學生的特殊榮譽。

最后一個學期,在學業之外我還兼職做程序開發,為當地一個工作室開發了幾個游戲;我還是學校計算機協會的副會長。這些事情需要主動付出很多努力,但最終我達成了目標,只用三個學期就拿到了計算機學位。在一定程度上,這減輕了我對于過往錯誤的痛心和愧疚,補上了我本該學習的寶貴知識。

畢業幾個月之后,我創建了自己的游戲開發公司,同時開始跟未來的妻子約會。但是,個人成長在我這里始終有著最高的優先級。我并不知道,自己將在一生中持續追求清醒自主的個人成長,而那時一切才剛剛開始。

接下來的幾年里,我讀了幾百本書,聽了幾十摞磁帶,內容涵蓋個人成長的諸多方面,比如心理學、自我激勵、成功學、效率提升、職業發展、難題解決、健康、財富、清醒生活、身心靈、冥想……

不得不承認,在個人成長領域,我吸收到的信息大多數都不太管用。那些作者都充滿熱情,但他們的想法往往不夠有原創性,或者前后不一致,或者不夠恰當、不夠完整、實操性不夠強、理念不夠正確……我很懷疑,他們中的一些人夸大了自己取得的成就。如果你是一個熱衷于這些作品的讀者,我想你應該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比如,買了一本關于飲食的書,結果卻發現它只是一個被偽裝得很好的營養品廣告。

當然,我也確實讀到過一些真正充滿智慧的內容,這些內容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洞見,幫助我優化了自己的生活。但是,我最重要的那些突破,通常都來源于自己的親身嘗試,而不是來源于瘋狂閱讀別人寫的東西。

我的游戲公司經營了很多年(有些時候挺成功,也有些時候不順利),與此同時,我也一直保持著對個人成長的熱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逐漸失去了對游戲開發的興趣,越來越覺得游戲生意沒法給自己帶來成就感。

于是,我決定把自己在個人成長方面的愛好變為主業。

創建StevePavlina.com網站

2004年,我跟妻子、孩子一起從洛杉磯搬到了拉斯維加斯。也就是在這一年的10月,我正式停止了游戲生意,創建了自己的個人成長網站:StevePavlina.com

我開了一個博客,寫文章,錄音頻,把自己過去十幾年里學到的東西分享出來。在接下來的三年里,我創作了大量內容,足夠裝滿20本書,而我感覺自己才剛剛開始。我把這些內容全都免費分享了出去。與此同時,網站也帶來了一些收入,主要來自廣告、分銷、讀者贊賞等。

我剛開始做這些的時候,其實在個人成長領域沒有任何名聲。借助互聯網的力量,網站很快成為全球個人成長領域最受歡迎的網站之一,有超過150個國家及地區的讀者閱讀我的文章。這些都來自口碑傳播,因為人們一旦從這些免費內容中受益,往往會分享給自己的朋友、家人、同事……

我從來沒在營銷推廣上花過一分錢,沒有產品,沒有員工,沒有固定客戶,但這個網站卻能給我帶來每個月上萬美元的收入。這甚至又吸引了更多人來瀏覽我的網站,因為人們很好奇我到底做了什么,分享免費內容卻能獲得這么多收入。

所有這些免費內容,現在依然可以在網站上看到,每個月我還會發布更多新內容。

運營網站極大地增長了我在個人成長方面的知識,因為我有機會跟非常多的讀者交流他們遇到的問題。在跟讀者上千次的交流之后,我逐漸發現了諸多問題背后隱藏的一些規律。我還發現,每當我針對某個主題寫出一篇文章時,人們通常能從文章中選取一部分理念,應用到完全不同的其他領域。比如,我寫一篇關于睡眠的文章,人們卻能從中找到某些通用的東西,應用到自己的生意中去。

于是我開始思考:是不是在我們看起來紛繁復雜的成長經歷背后,隱藏著某種通用的原則?

聰明人的個人成長,到底指什么

聰明人的個人成長,這是我慣用的一個術語,用來概括我在個人成長上的方法論。除了解決一些簡單問題(比如怎樣健康飲食,怎樣賺更多錢),我還想試著回答一個難題:對我們每一個具備清醒意識的人來說,到底什么才算是成長,以及我們怎樣清醒自主地實現成長?

在我的人生中,有兩條線引導著我去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條線,是我對“清醒自主”理念的長期興趣;第二條線,是我對“個人成長”這件事的持續鉆研。

第一條線,在學計算機的時候,我專攻的是“人工智能”這個問題。我知道創建一個具備“智能”的電腦程序有多難,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并沒有真正理解智能。我把一些AI技術融入自己早期開發的游戲里,但這些程序本質上只是鸚鵡學舌,并不能變得真正智能。于是我開始問自己:我怎么確定自己這個人是具備智能(清醒自主)的呢?我找不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很多年后,通過對個人成長的探索,我最終為這個“智能”賦予了一個新的定義。這個定義既符合邏輯,也符合直覺。你會在本書第7章中讀到這個定義。

第二條錢,在鉆研個人成長很多年之后,我發現這個領域非常寬泛,同時又非常碎片化。你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納入個人成長的范疇,包括健康、職業、財富、關系、信仰,等等。其中每一個領域都有很多相應的專家,而他們又持有不同的想法,遵循不同的規則,給出不同的建議……親密關系專家告訴你怎樣維護良好的關系,理財專家告訴你怎樣打理自己的錢,健康專家告訴你怎樣改善身體素質。

遺憾的是,這些專家往往并不同意彼此的觀點。一些人推崇高蛋白飲食,一些人又推薦高碳水飲食;一些人說你可以通過自律和努力獲得成功,一些人又讓你順其自然、聽從上帝;一些人鼓勵你改變,另一些人又說你應該接納自己的現狀。如果你想把這些不同的觀點融進自己的生活,最終只會得到一堆碎片化、相互矛盾的東西,讓生活變得一團糟。

后來我意識到,在一定程度上,一套良好的個人成長方法論應該能解決這些問題。這樣的一套方法論,應該既符合邏輯,也符合直覺;在理性層面說得通,在感性層面也說得通。它在邏輯上能夠成立,以此通過我們左腦的檢驗;它也要在直覺層面成立,從而通過我們右腦的驗證。

核心原則的標準

在物理領域,定律都是通用的。雖然實際應用有無數種形式,但最基礎的定律并不會隨我們所處地域、文化、心情的變化而改變;核心原則是始終不變的,不管我們造火箭還是造潛艇,都一樣。

在個人成長領域,是否也適用同樣的道理,是否也存在著關于清醒自主成長的某些通用原則?

我決定直面這個問題,并且做一些前人沒做過的工作。我開始尋找所有成長經歷背后的規律,總結出一套通用的核心原則。為了評估這些原則,我定下了5條標準,而最終答案必須滿足所有標準,具體包括通用性、完整性、不可再分性、一致性、實用性。

第一,這些原則必須具有通用性。

通用性意味著,這些原則必須符合以下標準: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情況下都能夠使用;對生活中的所有領域都適用,包括健康、關系、職業、身心靈,等等;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1000年以后依然有用,而且1000年以前就已經是有用的;適用于地球上的所有人,也包括太空艙里的宇航員;對個體適用,對團體也適用,對任何規模的組織都適用。

第二,這些原則必須具有完整性。

完整性意味著,關鍵要素已經全部納入進來,沒有什么遺漏。所有個人成長的有效原則,都能夠追本溯源到這些最基礎的原則上。在理想情況下,這些原則最好能組成一個簡潔而優美的結構。

第三,這些原則必須具有不可再分性。

不可再分性意味著,這些原則就好像數學里0~9這10個基本數字,這些原則是個人成長領域最基礎的組成單元。這也意味著,基礎原則跟基礎原則之間要能夠組合,形成衍生原則;組合而成的衍生原則也要能站得住腳,且依舊符合通用性。

第四,這些原則必須具備一致性。

一致性意味著,這些原則在邏輯層面和直覺層面是一致的,原則和原則之間不能相互沖突。

第五,這些原則必須具備實用性。

實用性意味著,這些原則必須能促成現實生活中的有效結果。你能夠運用這些原則,去審視個人成長道路上遇到的挑戰,以及對應的不同解決方案。掌握這些原則能夠推動個人成長,而不是讓思路變得混亂。

舉個例子,比如“像愛自己一樣愛你的鄰居”。這個理念確實能在個人成長方面幫到很多人,但它違背了我們絕大多數的標準,所以我們不能把它納入框架。

首先,它不是通用的。在人際關系甚至生意方面,這個理念適用,但是當我們想改善身體健康時,這個理念就沒什么用了。其次,它不是不可再分的。這個理念實際上源于一個更基礎的理念——一體,而一體又源于兩個基礎原則——真實和愛(見本書第4章)。最后,單獨拿出來看,這個理念是不完整的,只具備部分指導意義。“像愛自己一樣愛你的鄰居”,這聽起來像一個改善人際關系的建議,但沒法幫你解決財務問題。

還有很多類似的理念,它們都具備積極的應用價值,但并不能納入我們的框架,因為它們無法滿足我們提出的全部標準。

找出人類所有清醒自主成長背后的規律,這是一件非常難的事,因為最終答案必須相當通用、相當抽象,同時還必須有足夠的實用性。我們要解決的是清醒自主意識的問題,最終答案可能沒法像數學公式那樣清晰分明,但我們也要盡量接近那種理想的狀態。

我研究了各種各樣的哲學、心理學和身心靈理論,這些理論都曾試圖解決我思考的這個問題。其中一些理論也找到了一條或者幾條核心原則,但都沒能給出令人滿意的完整框架。

我無數次進行頭腦風暴,不斷地追問:個人成長背后隱藏的規律到底是什么?線索似乎到處都是,但完整的答案卻始終找不到。這個任務似乎不可能完成,而且我也不確定是不是真有這樣一個答案。我幾乎停滯不前,難以忍受這樣一個似乎無休止的過程。你找到一個一開始看起來很好的答案,但最終總是發現它充滿漏洞,這種感覺讓人太難受了。

七條原則

我花了大概兩年半時間,最終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三條基礎原則——真實、愛、能量,以及四條由基礎原則組合而成的衍生原則——一體、主導、勇氣、清醒自主。

一體=真實+愛

主導=真實+能量

勇氣=愛+能量

清醒自主=真實+愛+能量

由此我們最終得出:真正清醒自主的個人成長,就是讓人能夠更好地遵循真實、愛與能量這些基礎原則的成長。

如果你暫時理解不了這些原則,沒關系。在本書中,每一條原則都會用一章的篇幅來探討,最后還有一些章專門講如何應用。在你讀完這七條原則,了解這些原則怎樣在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發揮作用后,你將能夠用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看待個人成長。

乍一看,其中一些原則就像是普通的常識。比如,真實原則已經在科學領域被普遍認可,愛原則在各個宗教里都很常見,能量原則在商業和政治領域經常出現。但遺憾的是,我們的社會往往會把這些原則孤立起來。

在學校里,我們被教育要保持真實,但與此同時我們自身的能量卻被外部權威削弱;在親密關系和身心靈領域,我們被教導要遵循愛原則,但真實和能量原則又常常被忽視;在職業發展、積累財富方面,我們被教導要趨向能量原則,但真實和愛原則又經常被遺漏。這些其實都是非常錯誤的。

基礎原則是通用的,如果我們把各個原則在不同領域孤立起來,最終就會失去更重要的東西——我們生而為人的清醒自主的特質。

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教你如何在生活中的所有領域,都能夠良好運用個人成長的通用原則。具體來說,就是把真實原則帶入人際關系,把愛原則帶入職業發展,把能量原則帶入身心靈的提升,等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成為一個具備清醒自主意識的人。

這本書給你提供一個看待個人成長的新視角,既有高階理念,也有具體的實踐方法。你不再需要使用不同的原則,去分別應對健康、職業、關系等生活中的不同領域。在不同領域,對不同的人,基礎原則都同樣適用。在你明白了這些原則的運作方式后,你就可以用它們去改善生活中的不同領域。

怎樣閱讀本書

本書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我們從三條基礎原則開始(真實、愛、能量),逐步探討個人成長的七條原則。通過學習這些原則,你將為自己的個人成長打下堅實基礎。閱讀這部分的主要目標,就是充分理解七條原則。為了加深你的理解,書中會有一些具體的應用方法,但讀第一遍時不需要去做。放上這些具體方法,主要是為了展示對應的原則在實踐中的應用。其中,一些原則建立在前一條原則的基礎之上,所以最好按順序閱讀。

第二部分,就是具體應用。這部分占了全書大約一半的篇幅,講解如何正確運用個人成長的七條原則,在現實生活中產生積極的結果。這部分的每一章,對應解決生活中的一個具體領域,包括職業、健康、關系,等等。這部分你可以按自己喜歡的順序來讀,直接跳到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但是,在讀第二部分之前,最好先把第一部分讀完。

這是一本信息量挺大的書,里面有不少新理念。慢慢讀,不要急著一下子讀完。這本書一定能在個人成長的道路上給你幫助,但具體怎么用,最終決定權在你手上。

對于本書,我可以向你保證三點:

第一,基于真實原則,我會對你保持完全坦誠。我沒有任何興趣向你灌輸虛偽的理念,把你引入歧途。

第二,基于愛原則,我會盡最大努力與你建立聯結,人與人之間真正的平等聯結。我是你的朋友和向導,但不是什么精神導師。

第三,基于能量原則,我將幫助你接納自己的能量,直面恐懼。這意味著,有些時候我會提供鼓勵和支持,而有些時候我也會向你發起挑戰。

把這本書里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我來說也一樣。真正清醒自主的個人成長,從來都不是容易的;然而,值得去追求。

現在,讓我們開始個人成長的旅程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陵市| 大荔县| 江门市| 华安县| 彝良县| 子长县| 怀宁县| 通榆县| 峨山| 淮北市| 开原市| 年辖:市辖区| 沽源县| 麻江县| 北安市| 紫云| 阿拉善右旗| 敖汉旗| 黄梅县| 东乌| 财经| 介休市| 山东| 鹤庆县| 三门峡市| 广宁县| 苏州市| 凉城县| 奇台县| 平邑县| 阳泉市| 清徐县| 宁河县| 五指山市| 清涧县| 开化县| 黄平县| 康平县| 当阳市| 澄江县| 安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