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奪目紅
- 周汝昌著 周倫玲整理
- 1244字
- 2022-08-11 11:22:09
大觀園≠太虛幻境
大觀園與太虛幻境的“關系”,被名家弄得“風馬牛一碼事”了。是那樣子嗎?我提一個問題,看看如何方是真答案。
“太虛”里的諸司甚多,唯有“薄命司”里“簿冊”是金陵正、副、再副等釵的“檔案”。單說正釵,那十二個女子的名字是什么?大約凡讀《紅樓》的人不會記不齊全吧。至少,寶玉翻看了的,已有三冊計三十六人了,這三十六名女兒,都在“幻境”之中。否則,無法解說。
然而,這個被名家判定為“理想世界”的幻境中,十二正釵中除孀婦李紈外,只有七個少女是住過太觀園的,包括本姓主人與異姓客寓者,即迎、探、惜、黛、釵、湘、妙。元春只是夜里游觀了一回,不及天明就走了,再未重來,不能算是“境”中人。剩下的:鳳、巧,根本不在“境”內,一直住于“現實世界”里,清清楚楚。秦可卿呢?“幻境”還未蓋造之前,她就“畫梁春盡落香塵”了,她連這處“理想世界”也沒趕上——何況她縱使不是先此而逝,也只住在“更現實”的東邊寧府繡房中。
至于諸級副釵,那“賬目”就更難算了:鴛鴦在老太太身邊,平兒在鳳姐院里,彩公、彩霞在太太房里……那兒可都“現實”得無以復加了吧?
不禁要問:這樣的“理想”與“現實”的所謂“兩個世界”,是如何“分庭抗禮”的?!敬請明教,以啟柴塞。
所謂“理想世界”的高論,實質是西方的“烏托邦”的變詞。烏托邦并不“羽化成仙”,仍然是個社會政治性的空想而已。桃花源也得男耕女織,生產衣食,方能活命,并非“吸風飲露”。大觀園中的“理想人物”,本來一天至少要跑五六次去到“現實世界”里吃三次飯,晨昏“定省”尊親長輩。只是到了冬日,鳳姐體貼每日五次的冷風朔氣,女兒們夠苦的,這才特設內廚——園門一角小廚房。而僅僅這一樁事,就已產生了柳嫂子與別人的無窮風波矛盾:與蓮花兒的斗口,與秦顯家的“奪權”,柳五兒的冤案,引出了平兒的“投鼠忌器”,引出了賈環、彩云的一段風波,引出了錢槐的兒子要謀求五兒的奸計……
這就是那些名公大儒心目中看準了的一個了不起的偉大的文學奇跡“理想世界”嗎?!
我自慚不敏,試為這一卓論尋找自圓其說的理據,總未如愿。
歡迎辯論爭鳴。
有人說:一條脂批不是已然明言大觀園即寶玉的太虛幻境了嗎?又有何疑?又有何辯可容?
不錯,書中明文,說是寶玉題對額時,來到正殿外,見了石牌坊,忽然憶起夢游幻境的一段話,真好像為辯者提供了“確據”,還有何說?
這個疑問很好解答。
太虛幻境的“原型”是北京朝陽門(舊名齊化門,老百姓相沿不改)外的東岳廟——第一古廟,香火之盛冠于天下;正一真教道錄司,即設于此。山門外大石牌坊,正門以內兩廂分設諸“司”……恰恰是“幻境”所模仿的布局。寶玉實因一見此處與東岳廟外景相似,故而又聯想到“幻境”之情事也。——當然這也是作者雪芹的內心活動的透露與藝術展現。
有人問:還有旁證嗎?
答曰:不僅有,還很重要。旁證來自誰?來自劉姥姥。
史太君兩宴大觀園,招待姥姥,引領姥姥游園。及至來到省親殿前,姥姥一見牌坊,立即跪下叩拜;問她拜什么,她說:這不是座太廟嘛!我們村里就有這樣的廟……
雪芹在此一筆點破了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