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訴行銷:哪怕對方又奧又盧,也要讓他買得心服口服
- 劉金源 黃榮華
- 1674字
- 2022-07-22 17:12:21
3 與顧客爭辯,你就無法賣出你的產品
銷售人員在與顧客進行爭辯時,即使贏了也難銷售出東西,輸了同樣也不能成功銷售。因此,對于銷售人員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跟顧客爭論。
約瑟夫?艾利森是威斯汀豪斯電器公司的銷售人員,他費了很大的力氣向一家大工廠銷售了幾臺引擎。三個星期后,他再度前往那家工廠銷售,本以為對方會再向他購買幾百臺的。后來那位總工程師一見到他就說:“艾利森,我不能再從你那里買引擎了!你們公司的引擎太不理想了!”
艾利森驚詫的問:“為什么?”
“因為你們的引擎太燙了,燙得連手都不能碰一下。”
艾利森知道與對方爭辯是沒有任何益處的,于是連忙說:“史賓斯先生,我完全同意您的意見,如果引擎發熱過高,應該退貨,是嗎?”
“是的。”總工程師答道。
“自然,引擎是發熱的,但是您當然不希望它的熱度超過全國電工協會規定的標準,不對嗎?”
“對的。”總工程師又答道。
“按標準,引擎可以比室內溫度高華氏七十二度,對嗎?”
“對的,但你的產品卻比這高出很多。”
艾利森沒有爭辯,只是問道:“你們工廠的溫度是多少?”
“大約華氏七十五度。”
艾利森繼續說:“工廠是七十五華氏度,加上應有的七十二華氏度,一共是華氏一百四七度。您要是把手放在華氏一百四七度的熱水龍頭上不也是會燙手嗎?”
總工程師不得不再一次點頭稱是。
“好了,以后您不要用手去摸引擎了。放心,那完全是正常的。”
結果,艾利森又做成了近三千五百美元的生意。
艾利森后來對他的同行說:“我耗費了多年,在生意上損失了無數的錢財后才最終懂得,爭辯是劃不來的。而與別人易位相處來看問題,想法讓別人講出‘對,對’,則能獲得更多的好處,也比較有意思。”
有人說,“每一場辯論的結果,十有八九都是雙方比以前更加堅信自己有百分之百的理由。”的確如此,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使對方更加固執、更加難以說服。
齊?西?伍頓在一家百貨公司買了一套西服,結果那套西服使他非常失望,上衣褪色把他的襯衫領子都染黑了。
伍頓拿著那套西服去找門市人員,一位門市人員反唇相譏道:“這種西服我們已經賣出好幾千套了,我們可是第一次聽到有人來提意見。”門市人員那咄咄逼人的口氣似乎在說:“你說謊,你以為這樣就可以賴在我們頭上嗎?我倒要給你點顏色看看。”
在爭吵達到白熱化程度時,另一名門市人員插嘴說:“凡是黑色的西裝開始都會褪點顏色,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問題不在于這種價格的西裝,而出在染料上。”這位售貨似乎在暗示伍德,他買的只是二等貨。伍德很生氣,就在這個時候,部門的經理走了過來,經理在了解事情的原委后,站在伍德的立場與兩位門市人員爭論,這是伍德始料不及的。
當經理問:“您要我怎么處理這套衣服呢?我一定盡力滿足您的要求。”
僅在幾分鐘前還鐵了心要退貨的帕森斯答道:“我只是想聽聽您的意見,褪色是不是暫時的,是否有什么補救辦法?”
經理和顏悅色的說:“您再試穿一個星期,如果到那時還不能令您滿意,您就把它拿回來,我們一定幫您換一件滿意的,給您帶來不便我們非常抱歉。”
伍德走出商店時已沒有了絲毫怨氣,一星期后那套衣服再沒出什么毛病。
銷售人員在和顧客爭辯時,即使贏了也難以再銷售東西,輸了同樣也不能成功銷售。
派翠克?奧黑爾是紐約懷海特汽車公司的一位銷售人員,在他最初從事這項工作時,他總是跟顧客爭吵,惹得顧客大為不滿。明明是一個可能要買他車子的顧客,只因對他出售的車子說了幾句不中聽的話,派翠克往往會就此勃然大怒,立即向對方發起攻擊。
有一次,派翠克走進一位顧客的辦公室,當他作完自我介紹后,對方說:“什么?是懷海特公司的車?那有什么好!你就是送給我,我也不要!我要的是威斯特公司的產品。”
派翠克大為惱火,立即對威斯特汽車進行“狂轟亂炸”。可是,他越是數落威斯特汽車,對方就越是夸它。
派翠克在和顧客的爭吵中,大獲全勝的時候居多,他常常一邊離開顧客的辦公室,一邊說:“我可把那家伙教訓了一頓。”被他“教訓”了一頓的顧客會買他的車子嗎?當然不會!因為他把對方駁得體無完膚,讓對方感到自己矮了一截,這極大的傷害了對方的自尊心。
賣的智慧
銷售人員在和顧客爭辯時,只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而無法成功銷售。